'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

項羽,那個力拔山兮的蓋世英雄,在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中,他是一面最鮮明的旗幟。他以無所畏懼的英雄之氣成了歷史使命的擔當。他破釜沉舟,於鉅鹿大破秦軍,百二秦關終屬楚。“楚漢相爭”,劉邦也是屢戰屢敗。彭城之戰,項羽又為自己的英雄人生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他斷然拒絕登上生還的小船,自刎烏江。項羽雖然是個失敗者,卻是千古公認的英雄,而“霸王”一詞,成了項羽的專稱。

"

項羽,那個力拔山兮的蓋世英雄,在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中,他是一面最鮮明的旗幟。他以無所畏懼的英雄之氣成了歷史使命的擔當。他破釜沉舟,於鉅鹿大破秦軍,百二秦關終屬楚。“楚漢相爭”,劉邦也是屢戰屢敗。彭城之戰,項羽又為自己的英雄人生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他斷然拒絕登上生還的小船,自刎烏江。項羽雖然是個失敗者,卻是千古公認的英雄,而“霸王”一詞,成了項羽的專稱。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在成王敗寇的歷史書寫中,偉大的太史公在他的《史記》中,赫然將項羽列入專屬於帝王《本紀》中,司馬遷就視項羽為英雄,一個不折不扣的真英雄。

千百年來,在我們這個有英雄情結的民族,文人墨客們不吝筆墨的吟詠項羽,寫項羽的詩詞真可謂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著名的三首詩作,它們分別是: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疊題烏江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

項羽,那個力拔山兮的蓋世英雄,在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中,他是一面最鮮明的旗幟。他以無所畏懼的英雄之氣成了歷史使命的擔當。他破釜沉舟,於鉅鹿大破秦軍,百二秦關終屬楚。“楚漢相爭”,劉邦也是屢戰屢敗。彭城之戰,項羽又為自己的英雄人生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他斷然拒絕登上生還的小船,自刎烏江。項羽雖然是個失敗者,卻是千古公認的英雄,而“霸王”一詞,成了項羽的專稱。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在成王敗寇的歷史書寫中,偉大的太史公在他的《史記》中,赫然將項羽列入專屬於帝王《本紀》中,司馬遷就視項羽為英雄,一個不折不扣的真英雄。

千百年來,在我們這個有英雄情結的民族,文人墨客們不吝筆墨的吟詠項羽,寫項羽的詩詞真可謂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著名的三首詩作,它們分別是: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疊題烏江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軍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不但文采出眾,而且通讀兵法,曉暢軍事。他的這首詩從軍事角度分析,他在勸誡項羽,勝敗乃軍家之常事,絕不要因逞一時之快而放棄東山再起的機會。憑著項羽的才能和膽識,憑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精神,憑著知恥而後勇的氣概,一定會有捲土重來之日的。杜牧委婉地批評了項羽“天亡我,非戰之錯”的錯誤論調,更對項羽的不肯回江東充滿惋惜。杜牧認為,成敗是由人決定的,只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勝利就有希望。

"

項羽,那個力拔山兮的蓋世英雄,在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中,他是一面最鮮明的旗幟。他以無所畏懼的英雄之氣成了歷史使命的擔當。他破釜沉舟,於鉅鹿大破秦軍,百二秦關終屬楚。“楚漢相爭”,劉邦也是屢戰屢敗。彭城之戰,項羽又為自己的英雄人生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他斷然拒絕登上生還的小船,自刎烏江。項羽雖然是個失敗者,卻是千古公認的英雄,而“霸王”一詞,成了項羽的專稱。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在成王敗寇的歷史書寫中,偉大的太史公在他的《史記》中,赫然將項羽列入專屬於帝王《本紀》中,司馬遷就視項羽為英雄,一個不折不扣的真英雄。

千百年來,在我們這個有英雄情結的民族,文人墨客們不吝筆墨的吟詠項羽,寫項羽的詩詞真可謂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著名的三首詩作,它們分別是: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疊題烏江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軍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不但文采出眾,而且通讀兵法,曉暢軍事。他的這首詩從軍事角度分析,他在勸誡項羽,勝敗乃軍家之常事,絕不要因逞一時之快而放棄東山再起的機會。憑著項羽的才能和膽識,憑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精神,憑著知恥而後勇的氣概,一定會有捲土重來之日的。杜牧委婉地批評了項羽“天亡我,非戰之錯”的錯誤論調,更對項羽的不肯回江東充滿惋惜。杜牧認為,成敗是由人決定的,只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勝利就有希望。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疊題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北宋至合元年,即公元1054年,王安石路經烏江亭時,寫下此詩。詩題中有一個“疊”字,疊:重複也!他在重複誰的詩呢?重複杜牧的詩,王安石的詩是由杜牧的《題烏江亭》生髮出的,但他的觀點卻和杜牧大相徑庭。

"

項羽,那個力拔山兮的蓋世英雄,在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中,他是一面最鮮明的旗幟。他以無所畏懼的英雄之氣成了歷史使命的擔當。他破釜沉舟,於鉅鹿大破秦軍,百二秦關終屬楚。“楚漢相爭”,劉邦也是屢戰屢敗。彭城之戰,項羽又為自己的英雄人生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他斷然拒絕登上生還的小船,自刎烏江。項羽雖然是個失敗者,卻是千古公認的英雄,而“霸王”一詞,成了項羽的專稱。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在成王敗寇的歷史書寫中,偉大的太史公在他的《史記》中,赫然將項羽列入專屬於帝王《本紀》中,司馬遷就視項羽為英雄,一個不折不扣的真英雄。

千百年來,在我們這個有英雄情結的民族,文人墨客們不吝筆墨的吟詠項羽,寫項羽的詩詞真可謂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著名的三首詩作,它們分別是: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疊題烏江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軍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不但文采出眾,而且通讀兵法,曉暢軍事。他的這首詩從軍事角度分析,他在勸誡項羽,勝敗乃軍家之常事,絕不要因逞一時之快而放棄東山再起的機會。憑著項羽的才能和膽識,憑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精神,憑著知恥而後勇的氣概,一定會有捲土重來之日的。杜牧委婉地批評了項羽“天亡我,非戰之錯”的錯誤論調,更對項羽的不肯回江東充滿惋惜。杜牧認為,成敗是由人決定的,只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勝利就有希望。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疊題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北宋至合元年,即公元1054年,王安石路經烏江亭時,寫下此詩。詩題中有一個“疊”字,疊:重複也!他在重複誰的詩呢?重複杜牧的詩,王安石的詩是由杜牧的《題烏江亭》生髮出的,但他的觀點卻和杜牧大相徑庭。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王安石是大政治家,他曾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剖析了項羽自刎烏江、不回江東的事件。他指出,多年征戰,將士疲憊,所以聽到四面楚歌時,才會軍心瓦解,不戰自潰。縱然項羽重返江東,當年的八千子弟都已葬身漢地,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已失民心,誰還願意再跟隨他捲土重來呢?

杜牧以軍事家的角度評史,鼓勵人們勇於面對失敗,永遠保持堅韌頑強的鬥志,定能由失敗走向勝利。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立場,分析了這場戰爭的人心向背,從而得出項羽失敗乃歷史之必然。杜牧和王安石的詩,真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

項羽,那個力拔山兮的蓋世英雄,在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中,他是一面最鮮明的旗幟。他以無所畏懼的英雄之氣成了歷史使命的擔當。他破釜沉舟,於鉅鹿大破秦軍,百二秦關終屬楚。“楚漢相爭”,劉邦也是屢戰屢敗。彭城之戰,項羽又為自己的英雄人生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他斷然拒絕登上生還的小船,自刎烏江。項羽雖然是個失敗者,卻是千古公認的英雄,而“霸王”一詞,成了項羽的專稱。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在成王敗寇的歷史書寫中,偉大的太史公在他的《史記》中,赫然將項羽列入專屬於帝王《本紀》中,司馬遷就視項羽為英雄,一個不折不扣的真英雄。

千百年來,在我們這個有英雄情結的民族,文人墨客們不吝筆墨的吟詠項羽,寫項羽的詩詞真可謂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著名的三首詩作,它們分別是: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疊題烏江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軍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不但文采出眾,而且通讀兵法,曉暢軍事。他的這首詩從軍事角度分析,他在勸誡項羽,勝敗乃軍家之常事,絕不要因逞一時之快而放棄東山再起的機會。憑著項羽的才能和膽識,憑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精神,憑著知恥而後勇的氣概,一定會有捲土重來之日的。杜牧委婉地批評了項羽“天亡我,非戰之錯”的錯誤論調,更對項羽的不肯回江東充滿惋惜。杜牧認為,成敗是由人決定的,只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勝利就有希望。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疊題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北宋至合元年,即公元1054年,王安石路經烏江亭時,寫下此詩。詩題中有一個“疊”字,疊:重複也!他在重複誰的詩呢?重複杜牧的詩,王安石的詩是由杜牧的《題烏江亭》生髮出的,但他的觀點卻和杜牧大相徑庭。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王安石是大政治家,他曾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剖析了項羽自刎烏江、不回江東的事件。他指出,多年征戰,將士疲憊,所以聽到四面楚歌時,才會軍心瓦解,不戰自潰。縱然項羽重返江東,當年的八千子弟都已葬身漢地,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已失民心,誰還願意再跟隨他捲土重來呢?

杜牧以軍事家的角度評史,鼓勵人們勇於面對失敗,永遠保持堅韌頑強的鬥志,定能由失敗走向勝利。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立場,分析了這場戰爭的人心向背,從而得出項羽失敗乃歷史之必然。杜牧和王安石的詩,真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127年,“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在杭州稱帝,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面對金國的咄咄緊逼,南宋朝廷只是狼狽逃竄,軟弱求和,任憑“遺民淚盡胡塵裡”。

1129年,李清照與趙明誠從南京去往江西,途經烏江,易安居士撫今追昔,不甚感慨,寫下了這首《夏日絕句》。

"

項羽,那個力拔山兮的蓋世英雄,在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中,他是一面最鮮明的旗幟。他以無所畏懼的英雄之氣成了歷史使命的擔當。他破釜沉舟,於鉅鹿大破秦軍,百二秦關終屬楚。“楚漢相爭”,劉邦也是屢戰屢敗。彭城之戰,項羽又為自己的英雄人生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他斷然拒絕登上生還的小船,自刎烏江。項羽雖然是個失敗者,卻是千古公認的英雄,而“霸王”一詞,成了項羽的專稱。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在成王敗寇的歷史書寫中,偉大的太史公在他的《史記》中,赫然將項羽列入專屬於帝王《本紀》中,司馬遷就視項羽為英雄,一個不折不扣的真英雄。

千百年來,在我們這個有英雄情結的民族,文人墨客們不吝筆墨的吟詠項羽,寫項羽的詩詞真可謂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著名的三首詩作,它們分別是: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疊題烏江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軍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不但文采出眾,而且通讀兵法,曉暢軍事。他的這首詩從軍事角度分析,他在勸誡項羽,勝敗乃軍家之常事,絕不要因逞一時之快而放棄東山再起的機會。憑著項羽的才能和膽識,憑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精神,憑著知恥而後勇的氣概,一定會有捲土重來之日的。杜牧委婉地批評了項羽“天亡我,非戰之錯”的錯誤論調,更對項羽的不肯回江東充滿惋惜。杜牧認為,成敗是由人決定的,只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勝利就有希望。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疊題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北宋至合元年,即公元1054年,王安石路經烏江亭時,寫下此詩。詩題中有一個“疊”字,疊:重複也!他在重複誰的詩呢?重複杜牧的詩,王安石的詩是由杜牧的《題烏江亭》生髮出的,但他的觀點卻和杜牧大相徑庭。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王安石是大政治家,他曾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剖析了項羽自刎烏江、不回江東的事件。他指出,多年征戰,將士疲憊,所以聽到四面楚歌時,才會軍心瓦解,不戰自潰。縱然項羽重返江東,當年的八千子弟都已葬身漢地,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已失民心,誰還願意再跟隨他捲土重來呢?

杜牧以軍事家的角度評史,鼓勵人們勇於面對失敗,永遠保持堅韌頑強的鬥志,定能由失敗走向勝利。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立場,分析了這場戰爭的人心向背,從而得出項羽失敗乃歷史之必然。杜牧和王安石的詩,真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127年,“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在杭州稱帝,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面對金國的咄咄緊逼,南宋朝廷只是狼狽逃竄,軟弱求和,任憑“遺民淚盡胡塵裡”。

1129年,李清照與趙明誠從南京去往江西,途經烏江,易安居士撫今追昔,不甚感慨,寫下了這首《夏日絕句》。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拼詩,最後才女取勝,不愧為千古第一

李清照不以成敗論英雄,她極力推崇項羽的生做“人傑”、死為“鬼雄”,更由衷地欽佩項羽那至死也不肯過江東的壯舉。李清照直指南宋當局不思抵抗的懦夫行為,對他們苟安行為予以無情的抨擊。

一個是“小李杜”之一的杜牧,一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一個是“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三個人同寫西楚霸王項羽,但由於取角不同,也就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而就立意而言,李清照的詩顯然高出了杜牧和王安石,千古易安,果然不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