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展會如火如荼,遊戲3A不3A還重要嗎?

近期,全球頂級遊戲盛宴——E3(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以下簡稱E3)展會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微軟、任天堂、B社、育碧、SE、PC GAME等一眾頂級遊戲廠商紛紛攜作品亮相,更有《死亡擱淺》《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光環:無限》《無主之地3》《賽博朋克2077》《戰爭機器5》《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續作等一系列新老作品“你方唱罷我登臺”,精彩紛呈。

E3展會如火如荼,遊戲3A不3A還重要嗎?

可以說,頂級遊戲廠商及其帶來的扛鼎之作是吸引玩家的法寶,其中不乏3A遊戲來“壓陣”。當然,在熱鬧的E3展會上,少不了獨立遊戲等的參與,這些在E3“聚光燈”外的“小”作品實在不容小覷。

那麼,問題來了。當3A大作遇上小而精的獨立遊戲,玩家會如何選擇?遊戲3A不3A真的還那麼重要嗎?

想做“3A”不容易

3A,是美國的一種行業概念。由於美國人習慣用A-F來評定作品,A代表最好,AAA自然就是頂級的意思了。所以,延伸到遊戲領域,就有了3A遊戲的說法。

按照維基百科的解釋,3A遊戲要具備3個條件:A lot of time、A lot of resources、A lot of money,也就是耗時長、資源消耗多、成本高,這也代表了一般大眾對3A遊戲的認知。

但是,以上3A卻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因為並沒有一個標準來告訴玩家,成本、資源、時長等消耗多少才算得上3A,也沒說媒體評分超過多少分就是3A遊戲了,更沒有專門的機構來評定。

即便如此,3A遊戲的地位卻不可撼動,其代表著遊戲行業中水準最高的遊戲,更是遊戲行業的“塔尖”一般的存在。

雖然3A遊戲沒有固定的標準。但是,按照以往的遊戲創作及市場表現來看,3A遊戲還是有一定“門檻”的,即高成本(人力、資金等)、高體量(龐大的世界觀及遊戲內容)、高質量等。

E3展會如火如荼,遊戲3A不3A還重要嗎?

《巫師3》,研發預算8100萬美金,參與開發員工1700多人,開發時長3年半,作品支持15種不同的語言版本,其中7種擁有全部配音,共有500名配音演員,發售6個星期,銷量就迅速突破了600萬套。

E3展會如火如荼,遊戲3A不3A還重要嗎?

R星的《GTA5》,總預算從最初的1.37億美元飆升至2.65億美元,參與工程師近2000名,歷時5年才得已推出,從2015年4月發售至今依然火熱,不僅是當時遊戲行業的風向標,更是常年霸佔Steam熱銷榜前列,收穫多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兩款遊戲是業內公認的3A遊戲,也是3A遊戲中的佼佼者,代表了3A遊戲的門檻與水準。可見,做3A遊戲投入大,產出高,在遊戲界具有很高的聲譽和門檻。

3A不3A很重要嗎?

如果你不糾結遊戲類型,不重要。如果你認定單機遊戲,3A或許就會很重要。

其一,3A遊戲是單機遊戲領域的概念。所以,即便其他類型的遊戲,花了很多錢,做了很大的世界觀,很精細也很優秀,卻並不能歸入3A大作中,同時,再優秀的獨立遊戲,也不能列入3A遊戲的當中。

其二,隨著遊戲製作水準的不斷提升,遊戲產品質量越做越高。雖然其它遊戲或許沒有3A大作那樣精緻的人物建模和逼真的場景,但是其令人歎為觀止的腦洞和機制,以及優秀的內涵照樣能夠打動玩家的心。所以,如果不糾結遊戲類型,獨立遊戲、端遊、手遊等優秀的作品比比皆是,任君選。

第三,3A遊戲的開發成本高,風險也高,但並非只有開發成本高的作品才值得玩家期待,一些小而精的獨立作品照樣有大量的玩家青睞,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喜好。由此,如果從單機遊戲角度來講,除非玩家有特別的追求,3A大作之外,可選擇性多如牛毛,也都飽含創作者們的情懷與信念。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遊戲市場的發展,3A大作變得越來越稀缺,想要玩到心儀的3A大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3A遊戲創作模式卻永遠值得學習與肯定。

細緻。技術的進步使得遊戲畫面能夠儘可能按照開發者的意願來實現,這也就意味著,開發者的用心程度充分地體現在畫面上,其每一束光、每一句對話等,都是製作團隊誠意的體現。所以,無論何種類型,用心打磨,耐心細緻永遠是開發者對玩家不變的承諾。

設定。無論是小而精,還是大而全,遊戲設定往往是吸引玩家一次次打開的根本。在拼創意、比玩法的今天,精緻的內容加上符合邏輯的設定,是吸引玩家花錢支持、表達欣賞的基礎。

體驗。遊戲玩家很現實,沒有好的體驗,對外鼓吹再優秀也只是“王婆賣瓜”。所以,任何遊戲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測試,幾乎沒有BUG才能上線,“玩家就是上帝”,貫徹始終的愉悅體驗,才是玩家真正的需求。

在單機遊戲流行的時期,3A是刺激廠商出精品的動力。現如今,隨著玩家選擇的多元化,3A大作已成為開發者們的“目標”,激勵市場進步的動因。

所以,在熱鬧非凡的E3展會上,對玩家來說,3A不3A的不重要,遊戲好才是關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