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後找艾草,為何農村端午節人人要上山找艾草,艾草有啥好

端午節 艾草 菖蒲 雄黃酒 農記 2017-05-30

農村有句話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到端午節之際,家家都要灑掃庭除,用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據說還有“避邪驅鬼”之功效。傳言終歸是傳言,以艾草懸掛門庭的習俗,實際上其文化功能已經超越了所謂的防蚊驅蟲辟邪的功能。

端午前後找艾草,為何農村端午節人人要上山找艾草,艾草有啥好

每年端午節回家過節,總喜歡邀約上幾個小夥伴上山“遊百病”,除了饞山上各種叫“泡兒”的野果外,還要採上大量的艾葉回家。晚上,夜飯過後,父親便會將艾葉、菖蒲等插到門頭和柱壁之上。除此以外,在吃飯前,要喝上一碗雄黃酒,不能喝酒的家人,也要喝上一口,然後將雄黃酒塗抹臉部、手臂等。飯後,用盆裝上酒,放入些許雄黃攪勻,沿著房屋周圍灑上一遍。

端午前後找艾草,為何農村端午節人人要上山找艾草,艾草有啥好

據父親說,用雄黃酒塗抹身體,主要是為了防蚊蟲叮咬,在房屋周圍灑雄黃酒是為了防毒蛇蚊蟲進入。而在門庭上懸掛艾葉、菖蒲等,主要是為了“避邪驅鬼消災”。對於父親的說法,一直將信將疑,也沒這個必要去檢驗它的真偽。年年端午節,這些程序、這些物件總是少不了的,不管其是否真有防蚊驅蟲消災避邪之功,至少這樣做,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加濃厚的節日氛圍。

端午採艾葉的習俗,其歷史甚為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至於為什麼採艾葉會與端午節結合在一起,這可能還得從艾葉的藥用價值和生長週期等說起。

艾葉是一種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的植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被人類廣泛用於止血、溫經、去溼、散寒、消炎、平喘、止咳、安胎等等,可以說是一種極為常見,而藥用範圍廣泛的植物。除此以外,艾葉氣味清香,也具有驅蚊避蟲的功效,所以在農村,人們還經常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可見,人們對艾葉的喜愛程度之深。

端午前後找艾草,為何農村端午節人人要上山找艾草,艾草有啥好

而艾葉萌芽於三月,生長於5月,在端午節前後採摘最為適宜。端午節據說是古時候的“衛生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除,將房屋周圍收拾的乾乾淨淨,其目的也是為了激濁除腐,殺菌防病。如果拋開一切宗教迷信傳說,從客觀上來講,這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為什麼呢?因為從端午節開始起,很多地方便進入了多雨的梅雨季節,天氣潮溼炎熱,各種病菌蚊蟲開始繁殖,人的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各種病菌疾病的滋擾。所以,民間常會把五月稱之為“惡五月”。為了預防疾病的發生,在以前,五月份的禁忌最多,這不能幹,那不能幹,從心裡上認為五月是“惡月”就再正常不過了。

多雨多病多災的“惡五月”時節到來,人們需要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加以防範,以求平安度過多災多難的“惡五月”。到端午節前後,人們就要上山採摘艾葉來驅趕蚊蟲,久而久之,端午節採艾葉,懸掛艾葉就演變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習俗。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古崇尚巫鬼神教的人們,免不了要把這一傳統與宗教結合起來,通過懸掛艾葉,期望能夠“避邪卻鬼”,所以就有“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之說。

端午前後找艾草,為何農村端午節人人要上山找艾草,艾草有啥好

艾葉因其藥用價值高,能防治的病症多,大眾能識能辨,生長範圍廣泛,極易採摘,所以就成了人們喜愛的祛病驅蚊的大眾草藥。客觀上的強大功能作用,致使其也成了人們主觀上的消災避邪之物。據《風土誌》記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這說明,艾葉作為一種消災避邪的吉祥之物由來已久,艾葉因此就成了可以給人們帶來百福和健康的代表,由此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艾葉文化和端午節習俗。

實際上端午節就是一個為了祈求平安、祈求吉祥幸福的節日,而這個節日與採艾葉的習俗相結合,也就更加增強了其文化內涵。不過端午節也並非採艾葉、掛艾葉、食艾葉這麼單一,也還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塗雄黃、吃粽子等等傳統習俗。時至今日,端午節這個古老節日承載的諸多老傳統仍然未變,甚至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說明這個節日的文化影響力既深遠又廣泛。

端午前後找艾草,為何農村端午節人人要上山找艾草,艾草有啥好

而在農村,儘管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到了端午節這天,人們再忙也要閒下來通過上山“遊百病”的方式,到山上採摘點艾葉或作為藥物食用,或作為觀念上的消災避邪驅鬼之吉祥物,讓自己能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惡五月”過上一個無病無災無難的幸福日子。

文|山魈

喜歡就點擊關注農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