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外”這詞兒,估計崇文的孩子都知道……這邊兒最有名的學校,就是114中學。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外”這詞兒,估計崇文的孩子都知道……這邊兒最有名的學校,就是114中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圖書館,地兒不大,去那兒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學校的學生。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外”這詞兒,估計崇文的孩子都知道……這邊兒最有名的學校,就是114中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圖書館,地兒不大,去那兒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學校的學生。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剛建起來的新世界,算是崇文少數拿的出手的商場。我小時候經常在地下那層滑冰,記得裡頭還有個鬼屋來著!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外”這詞兒,估計崇文的孩子都知道……這邊兒最有名的學校,就是114中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圖書館,地兒不大,去那兒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學校的學生。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剛建起來的新世界,算是崇文少數拿的出手的商場。我小時候經常在地下那層滑冰,記得裡頭還有個鬼屋來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北京第二體育運動學校裡頭的那個跳傘塔,崇文地標之一,邊上曾經還有個賽車場。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外”這詞兒,估計崇文的孩子都知道……這邊兒最有名的學校,就是114中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圖書館,地兒不大,去那兒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學校的學生。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剛建起來的新世界,算是崇文少數拿的出手的商場。我小時候經常在地下那層滑冰,記得裡頭還有個鬼屋來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北京第二體育運動學校裡頭的那個跳傘塔,崇文地標之一,邊上曾經還有個賽車場。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你們的北京遊樂園,現在拆了。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外”這詞兒,估計崇文的孩子都知道……這邊兒最有名的學校,就是114中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圖書館,地兒不大,去那兒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學校的學生。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剛建起來的新世界,算是崇文少數拿的出手的商場。我小時候經常在地下那層滑冰,記得裡頭還有個鬼屋來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北京第二體育運動學校裡頭的那個跳傘塔,崇文地標之一,邊上曾經還有個賽車場。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你們的北京遊樂園,現在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珠市口東大街的勞保用品大樓。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外”這詞兒,估計崇文的孩子都知道……這邊兒最有名的學校,就是114中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圖書館,地兒不大,去那兒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學校的學生。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剛建起來的新世界,算是崇文少數拿的出手的商場。我小時候經常在地下那層滑冰,記得裡頭還有個鬼屋來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北京第二體育運動學校裡頭的那個跳傘塔,崇文地標之一,邊上曾經還有個賽車場。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你們的北京遊樂園,現在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珠市口東大街的勞保用品大樓。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安樂林公園,起碼60多年曆史,人稱“小樹林兒”,有個西門平時老鎖上,小孩兒就會想法子從中間擠過去。後來修14號線,關閉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開了……

最後的最後,崇文不死宣武永存!


各位北京爺們北京大妞,來都來了,就別走了,崇文和宣武的兄弟姐妹還不快來點贊,都是咱們記憶裡小時候的樣兒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自2010年宣武區被併入北京西城,已有8年之久了。週末閒來無事,在琉璃廠一帶的後孫公園衚衕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電線杆子上貼著張泛黃卷邊兒的通告,上面隱約看到兩個字:“宣武”,頓時感慨萬千。

宣武區之名來自宣武門,取《東京賦》“武節是宣”、“武烈宣揚”之意,與“崇文”相對,即“左文右武”。

古時無論三教九流,由南方經由官道進京的,都要入彰義門(今天的廣安門),所以宣南各省會館雲集,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俗大雅,包羅萬象,擁有極豐富的人文民俗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建國後,宣南定名宣武區,2010年,宣武區與西城區合為新西城。

其實我們知道“宣武區”的行政概念被取消並不會導致宣南文化的衰退,只是以“宣武人”的身份長大的那批人,感情上還是更歸屬於老宣武。

這批彩色照片都拍攝於宣武仍然叫宣武的時候,有本口述歷史的書籍,叫做《宣武區消失之前》,您要是感興趣可以買來讀一讀。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陶然亭地區的舊貌,這麼多的大雜院,現在可看不到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一帶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南橫街商場,曾經是陶然亭這地區的地標建築。大家還有印象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90年代的珠市口西大街,兩側的建築有3層就算高的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宣武門外大街,至今依然在的教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天橋南大街的中華電影院,50年代就有的老牌影院,您還記得跟那兒看過什麼電影嗎?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今天的菜市口雖然繁華了許多,但還是能隱約看出以前的影子。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菜市口地區的民居。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安路與天橋市場斜街北口,那時候大街上還有公用電話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西的開明電影院,始建於1912年,當年在南城獨樹一幟,天橋名角兒們都以來這兒表演為榮,2000年被拆除。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胭脂衚衕南口,別看這衚衕不長,當年裡面足有十幾家一等妓院,號稱是“香車絡繹不絕、妓風大熾、呼酒喚客徹夜震耳。”明代《警世通言》裡那個著名的蘇三據說就是被賣到這條衚衕落入風塵的,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具體細節,您肯定也聽過經典京劇曲目《蘇三起解》。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長椿街,不遠處就是宣武醫院。當年合區的時候,很多宣武人都抱怨,說不知道以後怎麼和人解釋自己出生於“西城區宣武醫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廣安門內大街,十分空曠。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老牛街,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輸入衚衕(原名“熟肉衚衕”)的清真小吃,那真是絕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果子巷,衚衕、報攤、大爺,北京味兒十足。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虎坊橋路口的晉陽飯莊,以前他們的貴賓廳就在現在的紀曉嵐故居里,我小時候還真有幸在紀大人家吃過香酥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買首飾,您就認準菜百!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米市大街,打明朝就有的地方,自古就是個熱鬧集市。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少見的琉璃廠照片,一輛大15路開過。

2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東部與朝陽區搭界,南部與豐臺區相交,西部與宣武區毗鄰,北部與東城區接壤,曾經是北京市最小的一個市轄區。

其名自然是來自崇文門。崇文門為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元大都文明門南移重建而成。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更名崇文門,與宣武門相對,在民間又俗稱哈德門、海岱門,乃至外號:鬼門關。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1952年,北京早年區劃中的第七區更名為崇文區。第九區建制撤銷,其東半部劃入崇文區。

1955年到1958年間,廣渠門關廂,東便門外大橋以東,永定門火車站地區,前門向南、沿前門大街西側至珠市口以東等地區,陸續劃歸崇文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老崇文”。

2010年,崇文區被撤銷,與東城區合併為新東城區。從此,崇文區成為歷史。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羊市口的南半截兒,因為靠近花市大街,所以很繁華,有小吃店,肉鋪,合作社,理髮館,糧店,評劇團,菜站,羊肉鋪,炒肝趙,還有大眾電影院,不過這兒的建築設施當年都比較簡陋,1999年著火後就沒再恢復營業。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外大街,那棟樓是崇文文化館。我記得地下是鏰兒廳來著吧?跟這兒切過Zero2和街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磁器口,看後面那大招牌:我愛新崇文。那時候崇文還是“新”的呢!對了,這地方,再往南點兒,有個賣毛雞蛋的,小時候揹著家裡去吃了好多……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欖杆市的錦馨豆汁店,欖杆市是老北京南城的幾個“舊市”之一,錦馨的豆汁兒那可是老字號,沒幾個不知道的,現在“繼承人”老磁器口豆汁兒開了不少,就是沒有掛錦馨牌子的。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廣渠門那片兒的居民區,遠處是培新街電信大樓,安化樓還有匯文的天文館。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菜市場,小時候的黃瓜可比現在的有味兒!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門的哈德門飯店,以崇文門的外號為名的飯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當年的崇文門外大街,看這大馬路上,總共才幾輛車呢?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金魚池車站,只有106和707。這一帶原來是養小金魚的,也是清朝人遊樂的聖地,但是後來出名卻是因為惡臭沖天的龍鬚溝,好在後來給治理了,要不多鬧心吶。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珠市口東大街。跟現在比,有點認不出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東半壁街,這片兒衚衕當時成為了“危改”項目之一,編號是6號,所以這個地區也被慣稱為“六號地”。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藥王廟的北京第十一中學,崇文區重點,北京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小時候進這樣的學校沒那麼費勁,現在的話……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曾經的北京市崇文區北水關回收站。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衚衕牌子有點模糊了,但是看著是花市東三條。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的三里河兒,三里河商場後頭以前有個澡堂子能洗澡。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沒擴建之前的兩廣路,公交車是現在還在這條路上穿梭的23路,車邊兒上那紅棚子,好像是個理髮鋪子,掌櫃兒的姓馬。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體育館路,遠處這夕陽,這天壇的剪影,沒有感情,誰拍的出這樣的照片?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永外”這詞兒,估計崇文的孩子都知道……這邊兒最有名的學校,就是114中學。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崇文區圖書館,地兒不大,去那兒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學校的學生。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剛建起來的新世界,算是崇文少數拿的出手的商場。我小時候經常在地下那層滑冰,記得裡頭還有個鬼屋來著!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北京第二體育運動學校裡頭的那個跳傘塔,崇文地標之一,邊上曾經還有個賽車場。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你們的北京遊樂園,現在拆了。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這是珠市口東大街的勞保用品大樓。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安樂林公園,起碼60多年曆史,人稱“小樹林兒”,有個西門平時老鎖上,小孩兒就會想法子從中間擠過去。後來修14號線,關閉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開了……

最後的最後,崇文不死宣武永存!


各位北京爺們北京大妞,來都來了,就別走了,崇文和宣武的兄弟姐妹還不快來點贊,都是咱們記憶裡小時候的樣兒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那些年,崇文還沒併入東城,宣武也還叫宣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