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今日頭條

《圓桌派》有一集,竇文濤講了一個故事:

23年前,自己剛開始“港漂”,血氣方剛。

跟魯豫、戈輝一起,站在尖沙咀的一個出租房,用望遠鏡眺望隱匿在半山腰的李嘉誠豪宅。

他說:

“你們等著,十年之後,你們還在這兒,我到那別墅裡,拿望遠鏡看你們。”

魯豫接了一句:

“你在李嘉誠的傭人房裡看。”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故事說完,四人捧腹大笑。

恍惚間讓人感覺,又回到了《鏘鏘三人行》。

這個故事竇文濤在很多場合講過很多遍,每一遍他都能收穫意料之中的熱場效果。

當然,這一次也不例外。

就像陳曉卿常常提及的那碗能讓他捨命的肥腸面,竇文濤這個拿自己開涮的段子,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只是他的眾多老梗之一。

不過,讓我好奇的是。

前後這幾個老梗,怎麼就讓竇文濤嘚吧嘚吧了二十幾年?

1、和鳴鏘鏘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竇文濤要在香港混開名聲並不容易。

不過,他是有天賦的。

93年,後來被稱為“主持人最高榮譽”的金話筒獎,首屆在北京舉行。

雖然是第一屆,但是其含金量在今天看起來,可以稱之為“開局即巔峰”

趙忠祥、鞠萍、倪萍、敬一丹、楊瀾、海霞……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鞠萍、楊瀾、倪萍、敬一丹、海霞

每一個名字,都是享譽一方的知名主持人。

在這幾個名字之外,還有一個相較之下有一些“黯淡”的名字。

竇文濤。

那個時候的竇文濤,比現在胖些。

看著臺上的大佬、前輩,竇文濤躲在角落,眼神有些怯。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三年的兜兜轉轉之後,竇文濤做出了一個選擇——港漂。

《圓桌派》有一集,請來了周迅和陳坤,聊的話題是男女關係的多元性。

這期節目,其實最有得聊的,是竇文濤他自己。

剛去香港的時候,沒啥朋友,竇文濤整天跟魯豫戈輝在一起。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陳魯豫、竇文濤、許戈輝

三人每天同吃同住,一度讓鄰居起疑心:

這小子樣貌平平,怎麼豔福倒是不淺?

“跟戈輝、魯豫都在一起睡過。”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這種現在曝出來可以讓你在熱搜上住一天的話,在竇文濤這裡成了一句調侃。

香港迴歸,給了竇文濤人生第一個機遇。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迴歸。

鳳凰衛視推出了一檔節目,《60小時播不停》。

對正式交接的前、中、後,進行60小時的連續直播。

鳳凰老闆劉長樂定下了幾個主持人,一個不行了換另一個上。

竇文濤就被選中了。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黑衣劉長樂、右三竇文濤

他後來回憶,在上場之前,自己緊張到不行,口中飛快的默唸《心經》,來努力緩解緊張感。

但真正往臺上一站,面對鏡頭,他就能立刻進入狀態。

結果最後,最緊張的他,一個人足足撐了8個小時。

後來,領導想辦一檔談話節目,名字源於《左傳》中“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最終確定叫《鏘鏘三人行》。

在考慮主持人時,領導想起了那個香港迴歸時,撐了8個小時的竇文濤。

從此,竇文濤開啟了他人生最重要的19年。

2、“狡詰”竇文濤

《新週刊》的創始人,竇文濤的好友孫冕曾經撰文:

《憶竇文濤前世今生:嘴邊那抹“狡詰”的笑》

剛看到“狡詰”這個詞的時候,我在想。

是不是孫冕遣詞錯了?或者網頁排版錯了,不應該是“狡黠”嗎?

後來才感覺,“狡詰”用的真好。

竇文濤很能貧,嘴角向上一擠,眼睛一眯。

那股子焉兒壞的“狡”,就出來了。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但他的“狡”,只用於在節目上挖掘嘉賓的話題,努力讓嘉賓打開話匣子。

取自“詰問”的“詰”,正是此意。

不像“道長”樑文道的犀利和深度,沒有馬家輝那樣的態度,也不及馬未都歷經千帆後的定力。

竇文濤他獨“賊”。

裝傻、調侃、插科打諢、葷段子,一個接一個。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這些段子和故事,真的也好,假的也罷。

都是為嘉賓們拋磚引玉,引針穿線。

深度、態度、定力,這些特質,在其他很多優秀主持人身上都可以看到。

但唯獨這抹“狡詰”氣,僅竇文濤一家。

也正是這股子俗氣,讓《鏘鏘三人行》成為第一檔“說人話”的電視節目。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19年,5000多集,一張桌子仨人,就開始聊。

“接地氣”“真實”這兩個詞,這兩個都是近幾年才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

竇文濤二十年前就決定了,要走這條路。

前面說過,他最開始是在廣東電視臺,96年選擇港漂。

原因就不是什麼風花雪月、追求理想之流。

很簡單:

“我聽說,香港的工資,要比內地高好幾倍。”

他從不藏俗,關於“愛錢”這一點也是。

“有錢了一順百順。”

又因為他的“俗氣”,他不是什麼錢都要。

怎麼理解?

有一回,一個眼鏡商找到竇文濤,希望他幫忙代言,需要做一個摘掉眼鏡喜笑顏開的姿勢。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他就覺得,這姿勢太難堪了,要是擱朋友們看見了,得多害臊阿。

又愛面子又貪財,說的就是他沒錯了。

竇文濤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他不說政治正確的話。

《鏘鏘》的一大主題,就是時政要聞、熱點新聞。

這些事很容產生憤怒,是多少憤青、公知吐露對社會不滿的機會。

但你會發現,《鏘鏘》是最不憤怒的節目。

任何一個議題,經過竇文濤的這麼一“掰扯”、“嬉笑怒罵”,憤怒都從中消解了。

“在如今這個時代,8年做一件事已經特牛了,19年一直做一件事,簡直可以稱之為行為藝術。”

這句話,是魯豫用來評價竇文濤的。

19年,很多東西變了。

不變的是竇文濤那抹狡詰的笑。

3、“自卑”竇文濤

“我最大的自信,源於我的自卑。”

自卑,是竇文濤的人生底色。

這話剛聽起來有點不太好理解。

一個談話節目開山前輩,在眾多文化名流面前侃侃而談的名嘴。

怎麼就自卑了?

有一期《圓桌派》請來了竇文濤的老友,魯豫。

幾人聊到了“討好型人格”

魯豫說:大部分主持人都是討好型人格。

這句話放在竇文濤這裡,

對一半。

用他自己那句話挺準確,

《鏘鏘》的嘉賓都有風骨,可《鏘鏘》的主持人一身媚骨。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媚骨”自然是一個自我調侃時的用詞,但也可管中窺豹。

他要比“討好”更甚,比“媚骨”略輕。

能把一個配角當的這麼好的人,骨子裡都有自卑的一面。

正是因為自卑,他也感性、膽小。

還是這一期節目,魯豫爆料:

他看到自己脖子上長了個包就覺得自己得死了,看《新聞聯播》能看哭自己。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說出這句話,竇文濤絲毫沒有害臊、不好意思。

嘉賓們聽到後也絲毫沒有驚詫,習以為常。

感性到這種程度,要放在一般五十歲的男人身上,是少見的。

因為自卑,竇文濤習慣了站在他人背後。

接話茬,把話頭引到嘉賓們的話頭上,是他做了20年的事。

但這種姿態,並不代表他不懂。

樑文道形容竇文濤:“一個典型的晚明時期的江南文人。”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沒有工作的時候,他最喜歡就是一個人躲在家裡看書。

這些積累,到了節目中,就成了他觸類旁通、引據經典的能力。

《鏘鏘》有一期,聊到了人性話題。

他隨口而出:

“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這句話出自《地藏經》,意思是從時間的角度來看,人性是一直變化、沒有定數的。

說完之後,他又很快把話匣子交還給嘉賓。

不搶戲。

他能“俗”的同時,不代表他不能“雅”。

源於職業素養也好,源於自卑也好,他深知:

這張桌子,是自己的主場,同時也不是自己的主場。

4、從《鏘鏘三人行》到《圓桌派》

現在的《圓桌派》觀眾可能無法體會,

在當時一個崇尚精英文化、高逼格,言必日語、英文的大環境之下。

這個嬉皮笑臉、沒個正形的北方漢子,做了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民辦節目裡,19歲《鏘鏘》在壽命上獨領風騷。

不像那些完全“俗”到底的臺灣節目,也不像那些端著個臉,中英文夾雜的節目。

“雅”“俗”兼備的竇文濤,賦予了他所在的節目以獨特魅力。

並且能用這種力量,帶動嘉賓們一起走到他的那條道上。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傳統知識分子形象的馬家輝,在他的節目上開起車來一點不含糊。

他自曝,老爹當年在聽說了北京天上人間被查封后,嚎啕大哭,因為一輩子沒去過一次就被封了。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還有一個嘉賓,李小牧。

祖籍中國的他,去到日本後,工作是“歌舞伎町案內人”

工作內容就是在夜晚,介紹男人們去風月場所風流一番,從中收取佣金。

李小牧前後總共結過6次婚,後面3次都是同一個人,大兒子長到20幾歲的時候,查DNA發現不是自己的。

到後來,還開始競選當地議員。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這些經歷,都是作為“料”被抖了出來。

坦蕩,敞亮,不做作。

《鏘鏘》之後,竇文濤還是找到了他的那張桌子。

只不過,這次桌子變成了圓的;3個人,變成了4個人。

有人說,平臺變了、內容變了、規則變了,很多東西不能碰了。

但我覺得,

只要讓他有機會耍開嘴皮子,信馬由韁,侃天侃地。

一切就都沒變。

鳳凰衛視第一嘴炮,竇文濤

商務:fay1786(說明來意)

就可以加茄叔為好友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