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物】“堅決革命的同志” 紅五軍軍長董振堂

點擊方誌河北關注我們

瞭解河北省情

“堅決革命的同志”

紅五軍軍長董振堂

【河北人物】“堅決革命的同志” 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河北人物】“堅決革命的同志” 紅五軍軍長董振堂

董振堂

【河北人物】“堅決革命的同志” 紅五軍軍長董振堂

坐落於邢臺市新河縣城西部

振堂公園內的董振堂事蹟陳列館

【河北人物】“堅決革命的同志” 紅五軍軍長董振堂

董振堂(1895—1937),字紹仲,新河縣李家莊村人。生於農民家庭。幼年時,家裡雖有幾畝土地,但由於天災和天主教徒的掠奪,生活比較貧寒。13歲,入鄰村曹莊初級小學,三年後升入高級小學。1914年高小畢業後考入冀縣中學。1917年,考入清河陸軍預備軍官學校。1920年秋,入保定軍官學校繼續學習,1923年夏畢業後,入馮玉祥部,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1924年,參加了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把賄選總統曹錕趕下了臺。

1926年9月,董振堂任國民聯軍第4師第12旅旅長,參加了馮玉祥的五原誓師,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後率部自陝東進河南,策應北伐軍作戰,在作戰中屢建戰功。1930年11月,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慘敗,董振堂到西北軍孫連仲的26路軍中任第13師師長、73旅旅長等職。1931年夏,隨第26路軍被調至江西反共前線。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國策,董振堂對此深為不滿。在江西,他目睹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人民精神面貌的巨大變化,對國民黨腐朽統治的不滿情緒更加高漲,決心率部舉行武裝起義,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革命的道路。董振堂與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祕密研究,並通過中共地下黨員與中央革命根據地取得了聯繫。東北淪陷,華北危機,26路軍廣大官兵紛紛要求北上抗日,保衛自己的家鄉。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共同救國的主張,使26路軍官兵更加希望與工農紅軍合作抗日。在此形勢下,董振堂、趙博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趁孫連仲不在軍內的機會,率領26路軍第25師73、74、75旅共1.7萬餘人在寧都舉行起義,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在慶祝寧都起義勝利的大會上,董振堂把自己的全部財產獻給共產黨,並將自己的一條毛毯送給朱德。寧都起義後,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團,董振堂任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他和趙博生一起,加強部隊中黨的建設,整頓紀律作風,加強官兵團結,使這支起義部隊較快地成為一支人民的軍隊。在整頓中,董振堂深入士兵,進行耐心的教育。他儉樸廉潔的作風,贏得下級官兵的擁戴。以後,董振堂又擔任紅五軍團軍團長、紅五軍軍長等職。1932年3月,由何長工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工農紅軍反“圍剿”作戰中,董振堂指揮沉著,身先士卒。在水口大戰中,他手握大刀,身背雙槍,率紅五軍團,一舉擊潰素有頑強之稱的粵軍。1934年10月,中國紅軍長征以後,董振堂率紅五軍承擔掩護全軍的艱鉅任務。他機智勇敢,給敵人重大殺傷,出色地完成任務。在1935年1月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董振堂衷心擁護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心為北上抗日直至取得全國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1936年10月,紅軍勝利地完成了長征。11月上旬,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董振堂和其他部隊組成兩路軍奉命西征。對於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軍,蔣介石指使馬步芳、馬步青等部進行“兜剿”。董振堂和西路軍廣大指戰員堅決執行中央命令,不怕犧牲,浴血奮戰。但由於無根據地依託,又無兵員、物資的補充,孤軍作戰,不久即陷於困境。1937年1月,紅五軍在軍長董振堂的指揮下,解放了甘肅省高臺縣。馬步芳、馬步青等匪軍調集5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及炮兵團等2萬餘人,相繼包圍了縣城,切斷了紅五軍與整個紅軍的聯繫。董振堂率軍與敵人激戰五晝夜,彈盡糧絕,傷亡慘重。紅五軍將士僅有少數突圍,董振堂和其餘戰士壯烈犧牲。

董振堂犧牲後,中共中央在延安為他召開了追悼會,毛澤東稱讚他是“堅決革命的同志”。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河北人物】“堅決革命的同志” 紅五軍軍長董振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