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提到推理小說作家,最被中國讀者熟知的莫過於“暢銷君”東野圭吾了,尤其近期中國翻拍《嫌疑人X的獻身》的熱映,可見東野君的作品影響力之深刻久遠。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日本是推理小說這一類型文學發展最為蓬勃的國家之一,各種本格、新本格、變格、社會派等分類,也體現了日本推理文學百花齊放的局面。

從早期江戶川亂步時代的傳統奇異感,到橫溝正史的傳統本格密室,再到松本清張時代的文學性社會派,每個時代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領軍人物。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島田莊司

再到二十世紀末,島田莊司、東野圭吾、綾辻行人、宮部美雪、京極夏彥、乙一等一眾多元化、獨立的風格作者的發展,讓推理小說得到了突破性的變革,不再只是簡單的凶殺案→線索→推理→破案,也打破了人們對於傳統推理小說的觀念。

如果說哪位作者能代表這個時代,我想提名東野圭吾,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異議,他可是在中國擁有最多讀者的日本推理作家,也是國內眾多推理寫作者學習的對象。然而他的這條“新社會派”的探索之路,卻歷經波折,他的寫作經歷,也值我們去了解。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乙一

學渣開始看推理了!

是的,東野圭吾從小就是個不喜歡看書的人,這跟劇本好像不一樣啊喂!作家不應該都是小時候嗜書如命,上課不認真聽講偷偷看小說嘛?!但東野圭吾好像只做到了“上課不認真聽講”……她母親從小就想讓他閱讀,但進行了多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的成功是《伽利略傳》,然而東野圭吾看完後的腦回路是這樣的:科學偉大→科學之外的學問狗屁不如→語文之類的不學也無所謂→語文就是讀書→所以不讀書也無所謂 ┑( ̄Д  ̄)┍

直到他16歲那年,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了。

喜歡讀書的大姐帶回來了一本小說,名為《阿基米德借刀殺人》,是一個叫小峰元的人寫的,還獲得了“江戶川亂步獎”,從此,東野圭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接觸到久違的書這玩意兒,我的頭都暈了起來,但這本書我卻真讀得下去。至於原因,到現在我也搞不清楚。是一時興起呢,還是著了魔呢?總之當時我的行為無法靠道理去解釋。而且還不僅僅是讀得下去,我竟然將它讀完了。故事本身並不長,我卻花了將近一週的時間,最後整個故事在腦子裡都變成了一團糨糊,但總之還是讀完了。對於在那之前不管多麼有趣的書也只能看個一兩頁的我來說,這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起意外事故了。推理小說還真的可以啊——那時我第一次有了這種想法。”

姐姐是松本清張的鐵粉,也是這時開始,東野圭吾也開始嘗試看起了松本清張的作品,並一口氣看了許多,沉迷於此無法自拔。他起初以為姐姐在看的都是什麼無聊的書籍,可他那時也許萬萬沒想到,松本清張帶有文學性的社會派寫作風格,對他未來漫長的寫作道路,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松本清張

那段時間的某一天,他產生了一個了不起的想法:“我是不是也可以寫推理小說?”於是他衝到學校附近的文具店買了最後的B5筆記本,寫起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智能機器人的警告》(PS:很超前的點子啊~~),當然,才高一的他想要掌控深刻的社會問題實在是太難了。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從高考到工作

高中到大學畢業這段時間,東野圭吾處於推理小說的閱讀和嘗試狀態。高考失利的他復讀了一年,考上大學後,當別人都加入了高爾夫和快艇這樣可以在工作後泡妞和博眼球的社團時,他不走尋常路地選擇了弓箭部。然而就是這個決定,為他日後創作《放學後》一書積累了經歷,也讓這部作品獲得了“江戶川亂步獎”。由此可見素材來源於生活,用心的作家才能創造出動人的作品。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期間,他完成了高中時期就開始寫的一部小說《獅身人面像的積木》,然而當他拿給朋友們看的時候,大家並不是很喜歡。於是他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各種社團與聯誼活動中。

畢業後他在一家服務於汽車的電裝公司工作了兩年,然而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讓他心生厭倦。1982年的一天,無意間看到亂步獎評選及投稿事項,他潛藏在內心的激情再次被點燃,於是下定決心一試身手。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在截稿前的最後幾天,他寄出了故事,然後東野圭吾又迅速著手於下一本小說的創作。他開始決定努力五年,如果都沒有結果的話,就證明自己沒有寫作天賦。

1983年,東野圭吾以一部《人偶之家》第一次角逐第29屆江戶川亂步獎,但只是入圍了第二輪;

1984年,他又創作了《魔球》,這次通過了所有輪次的預選,但仍然沒有拿到最終的大獎;

1985年,第三本《放學後》於截稿前幾天才完稿,投稿後又開始了第四部的創作,然而這第三次,終於獲獎了。

宣佈結果那天東野圭吾和妻子垂頭喪氣地等到晚上七點半,終於獲獎啦。第二天召開記者會,兩個報社記者突然上門採訪,等記者離開後東野圭吾才發現自己一直穿著睡衣,穿著睡衣登上《朝日新聞》“人物”專欄的,他大概是第一人吧。

然而東野圭吾沒想到的是,這次狂歡之後,接下來竟然會有長達11年的艱難時期在等著自己。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成名後的11年冷遇

《放學後》取得了超十萬冊的銷量,然而這並不代表著什麼,因為任何獲得“江戶川亂步獎”的作品,都能達到這樣的銷量,能否在“一獎成名”後站穩腳跟,才是作家們戰鬥的開始。

《放學後》被讀者認為是東野圭吾早期本格作品的代表,但相對於更為“規範”的本格小說,它的詭計和動機,似乎並沒有這麼多人買賬。

在此之後,他創作了一大批本格色彩濃郁的作品,如獲獎後的第一部作品《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十一字殺人》等等,然而連他自己多年後重讀《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時都表示,裡面的核心詭計自己都看得一頭霧水!可見這並不是他擅長的路子。

1988年,《大學城殺人事件》先後入圍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和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隨後又接連落選。

1989年,《十字公館的小丑》《沉睡的森林》《鳥人計劃》《空中殺人現場》《布魯斯特的心臟》五本書出版,卻沒有一本賣得好。

1990年,《鳥人計劃》入圍了吉川英治文學獎,卻沒怎麼賣出去。與此同時,一大批大放異彩的年輕作家也開始嶄露頭角,如宮部美雪已經包攬了各大文學獎項。

同年,《宿命》出版,迎來了久違的加印,編輯們讚不絕口,但評論家反響平平。

1991年,《變身》出版,之後的企劃卻不了了之。

1992年,《交通警察之夜》完全賣不出去,那段時間泡沫經濟,多家公司相繼倒閉,出版業波及較深,“河童novel”出版的《美麗的凶器》一書惡評如潮,而東野也自認為這本書寫得一般。

同年,《同級生》完成。

1993年,《同級生》銷量不錯,於是乘勝追擊出版了《分身》,結果希望再次落空。

1994年,《怪人們》《從前我死去的家》《操縱彩虹的少年》這三本書出版,然而都沒有話題性,也都賣不出去。

……

看著這些東野圭吾在自傳裡提到的慘淡經歷,讓人頓感驚訝,但想想這些作品在中國市場的實情,東野圭吾在這一階段裡的作品,確實能讓中國讀者熟知並影響深刻的作品是少之又少。

在這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他幾乎成了推理界的“透明人”,作品銷量慘淡,獲獎也是在希望與失望中來回變幻。成名後的他很少提及這個時期的經歷,我想這是有些自負的他內心較深的一道傷疤了。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雖然如此,東野圭吾對於作品的態度我們也能看到職業作家的自我修養。在1993年創作《天空之蜂》時,就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他在小說滯銷傷心之餘,決心振作,構思一部驚世之作。直升機技術人員的一席話啟發了他的靈感,他腦海中浮現出大量無人直升機在原子核反應堆上空盤旋的畫面,但是,他對直升機和核能發電都沒什麼概念。為了寫好故事,他開始做起了功課。

於是他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走訪了各個核能發電廠,並採訪了直升機研發人員、航空工程專業博士以及核能方面的專家。他抱著成敗在此一舉的念頭,全身心投入到取材工作中,平生頭一次如此拼命鑽研一件事。結果,取材與研究共持續了三年之久,也決定新書取名為“天空之蜂”。他也成了核能發電或者能源問題有關領域的專家,每年召開此類會議,他都會被邀請。

但其實不難看出,東野圭吾並不適合帶有本格色彩的創作風格,而大多數以校園為背景的故事,加上不甚高明的詭計和動機,也使得讀者產生了疲憊感。他如此漫長的“冷遇期”,能給創作者們最大的感悟,就是作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風格,懂得放棄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開拓並花時間去思考“變化”,要知道自己“喜愛的”和自己“擅長的”其實是兩回事

“東野流”的形成

1996年是他出道的第11個年頭,其實在之前他就已經嘗試過轉型。

1990年的《宿命》沒有把焦點放在謎題上,而是以更寬的視野和更深的筆力開始關注社會、探討人性。這部作品被稱為東野圭吾“寫作生涯的分水嶺”,在當時卻並沒有引起轟動,但這已經標誌著“東野流”的逐漸形成了。後來的《變身》《分身》《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都不再以本格為核心,大膽嘗試了結合腦科學、克隆技術和完全虛擬的背景,這為他的成功轉型奠定了基礎。

1996年對於東野圭吾來說是很成功的一年,這一年他自認為“自暴自棄”地出了五本書——《名偵探的守則》《誰殺了她》《毒笑小說》《名偵探的詛咒》《惡意》,卻沒想到收穫了不錯的成績。

《名偵探的詛咒》入圍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成為了他繼《放學後》的又一暢銷書,知名推理小說家有棲川有棲和北村薰也對《名偵探守則》裡的短篇給出了誇讚,這讓東野圭吾樂暈了。

1996年開始,我們迎來了東野圭吾真正的巔峰時代。

《惡意》是不看到最後就永遠猜不到結局的作品——故事沒多久我們就知道了真凶,而“真正的犯罪動機”成為了故事最大的懸念。這部作品是東野圭吾懸疑挑戰極限的佳作,它也成為了被許多讀者和媒體共同列為與《白夜行》共享光輝與榮耀的巔峰之作,如果《白夜行》是為愛粉身碎骨,那麼《惡意》就是因為恨萬劫不復。

“動機是犯罪的根源。”比起本格派的詭計,東野圭吾開始真正探究人性層面的問題,這就是他找到的那條道路。松本清張社會派對他的影響至深,但比起松本清張正能量的體現,東野圭吾著力於陰暗面的暴露,畢竟對於人性的祕密,讀者的好奇心會更強盛,這種“有深度,能暢銷”的元素,也成為了“東野流”最大的特色。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巔峰之路

找準了路子,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寫寫寫了。

1998年《祕密》出版,影視版權便立馬售出,並由大美女廣末涼子主演,東野圭吾本人還客串了一個路人。此外,這本書還同時入圍了當時日本的三項推理小說獎項,成為罕見的“三冠王”。而第二年更是一舉奪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同時入圍了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的“直木獎”。“直木獎”最後落敗,有野心的東野圭吾也開啟了對“直木獎”發起衝擊的漫長之旅

1999年,被視為東野圭吾最高傑作的《白夜行》出版了,“惡女”唐澤雪穗深入人心,被譽為“絕望之書”。接下來的《單戀》《信》《幻夜》《湖邊謀殺案》《彷徨之刃》等作品相繼誕生,多元化的主題和帶有“東野特色”的敘述方式,讓這幾部作品都創造力不錯的成績,東野圭吾在業界也有了“出版界的印鈔機”之稱,雖然如此,但都與“直木獎”失之交臂。

似乎和“6”這個數字很有緣,2006年成為了東野圭吾終生難忘的一年。那一年,出版了享譽全球的《嫌疑人X的獻身》,他也自稱:“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

“第134屆直木獎”毫無爭議地頒給了《嫌疑人X的獻身》,而東野圭吾寫作生涯中的兩個心結“個人風格”和“直木獎”至此已經完全被征服,他也完全實現了“暢銷書作家”的願望,當年萌發的“也許我也能寫推理”的念頭,得到了完美的實現。

獲得“直木獎”後,東野圭吾依然保持著暢銷書作家的姿態,平均每年兩本書的節奏在進行著寫作,各種翻拍的影視劇作品也標誌著東野圭吾作品長久的生命力。

從“一獎成名”後的冷遇到最後的暢銷,東野圭吾“消失”了11年

東野圭吾作品的暢銷絕對不是時代的偶然產物,而是在不斷的摸索與實踐中找到的道路——刺激的開篇,平易又不失韻味的語言,陰暗面的揭露,親情、愛情、友情的合理運用,奇幻元素的創新結合,熱點的體現,人物(尤其女人)的豐富性……可以說他是一位聰明的作家,也是有天賦的人,所以為何國內有這麼多讀者和作者都是他的粉絲,這些就是原因。

今天幾乎講述了全部東野圭吾寫作生涯的經歷,其實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有很多:一個人沉浮二十年、從絕望到巔峰的轉變;一個想尋求突破的人內心的不甘;一個職業作家的自我要求;一個真正對寫作熱愛的人承受的閃光燈與寂寞。

所以說寫作不易,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擁有如此成績,但寫作也不難,只要在你拿起筆的時候,一直寫下去並想下去就對了。

點擊屏幕右上【關注】按鈕,讓你的寫作不再迷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