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就是海里的豬?

動物 趙之謙 孫權 曹操 盛文強 盛文強 2017-08-03

海豚就是海里的豬?

趙之謙《異魚圖》局部

《三國志》中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這是曹操讚賞孫權的勇猛,同時認為劉表的兒子們都是豚犬,也即豬狗。

豚是豬的雅稱,在古人看來,海豚即海里的豬,與陸地上的豬並無太大差別,只不過一種在陸地,一種在水裡。清代畫家趙之謙的《異魚圖》中稱之為海豨:“土人呼為海豬,魚身豕首,小者亦數百斤,肉不堪食,取以為油點燈,蠅不敢近。”海豚真被畫成了豬的形狀,魚頭是肥面大耳長鼻,與家豬一般不二,下半身卻是魚尾,這種組合,已成為海怪,離真實的海豚相去甚遠。

海豚就是海里的豬?

海豚:“你才是豬!”

趙之謙的海豚觀念並非孤例,他所在的時代,人們對海中見知有限,以訛傳訛者居多,畫師在描摹時,也只能憑藉傳聞,故而在紙上造出了一些奇異的物種,海豚即是其中一例,見證著早期博物學的侷促。

與海豚類似的,還有海豚的近親江豚,它們活躍在靠近海岸線的淡水地帶,尤以長江下游為多見,江豚和海豚都是哺乳動物,主要區別在於,江豚並無背鰭,而海豚有背鰭。但在古人那裡,江豚和海豚是同樣的命運,明刊本《三才圖會》中對江豚的描繪也作豬形,並將其身體塗黑,出沒在波濤中的肥身軀,不知該如何應對風浪。晚清的《點石齋畫報》中還將江豚描繪為怪物:“大江之中有一物焉,體龐大,毛茸茸,時時出沒於驚濤駭浪中,舟子名之曰江豬”,這頭怪獸出現在船底,將船碰翻,長鼻大耳,而又多毛,陸地動物的特徵,被人們平移到了水獸的身上。

海豚就是海里的豬?

江豚為祟,據《點石齋畫報》

海豚被看作是獸,因而附會出種種奇聞,有一種觀點認為,海豚身上有毛,“可以驗潮候”,潮水漲時,全身毛立起,潮水落時,全身的毛就倒伏。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客商就聲稱自己得到了一張海豚皮,雖然海豚的肉身已死,但皮毛占驗潮汐的效力仍在,更為出奇的是,當這位客商遠赴西北時,隨身攜帶的海豚皮仍按東海潮汐時間起落,可見當時人們頗能認可動物的某些特長。不過,這則傳聞屬於附會之說,海豚身上並不生毛。

海豚就是海里的豬?

江豚 明刊本《三才圖會》

南朝任昉 《述異記》中提到的懶婦魚,據說就是海豚:“淮南有懶婦魚。俗雲:昔楊氏家婦,為姑所怒,溺水死為魚,其脂膏可燃燈燭。以之照鼓琴瑟博奕,則爛然有光,若照紡績,則不復明。”這裡說的懶婦魚,是一個懶惰的媳婦,遭到婆婆嫌棄,後來溺水而死,化為此魚,有著豐富的油脂,可以照明,但這油膏也秉承了懶婦當年的秉性,凡是照在娛樂場所,就光焰大亮,要是照著織布或者讀書,則黯淡無光,這種諷刺可謂深刻。海豚的油脂可以提煉成油,也可點燈,不同場合下亮與暗的變化,則屬奇談了。

海豚就是海里的豬?

海㹠 清代聶璜《海錯圖》

清代畫家聶璜在《海錯圖》中表達了對海豚的懷疑,傳說中的海豚是豬形,聶璜卻發現海豚是魚形,他寫道:“海㹠如豬,殊難信書”,便向海濱漁民請教,漁民告訴他,外表雖不像,只有內臟與豬相似,“腹內有膏兩片,絕似豬肪,其肝腸心肺腰肚全是豬腹中物,皆堪食,而腹尤美”,據說這是東海漁民在親身食用後得出的結論,看來,他們已經在解剖的基礎上,隱約意識到了海豚與其他魚的區別,這是哺乳類的獸,而不是魚。聶璜的實證態度是極為難得的,雖然仍有不可避免的侷限性,但他已經接近於生物學家的格局。對海豚的認知,由此逐見明晰起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