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流傳久遠的“風乾雞”被列為禁菜。

有記載的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前465年)為伐吳,建立了大型的養雞場和養豬場。養的雞、豬供給打仗的將士敞開吃。在《周禮·天官·應人》裡,有著幹雞的做法和吃法,夏天吃,用狗油烹。

就是這個“幹雞”,古人的儲存之法,一直的延續至今,在有些地方還保存著古法。這種保存幹雞的辦法就是“風乾雞”,因為殘忍血腥,被列為禁菜。所謂殘忍,就是製作過程,不出血,不殺死,鬣狗捕獵一樣,活著從屁股開口,掏出內臟,再塞進香料和鹽,捆紮起來掛著風乾。事情不復雜,渲染的有點恐怖。說是把雞都處理完了,掛起來雞還活著,就那風鈴一樣,嘎嘎亂叫幾天才死。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流傳久遠的“風乾雞”被列為禁菜。

有記載的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前465年)為伐吳,建立了大型的養雞場和養豬場。養的雞、豬供給打仗的將士敞開吃。在《周禮·天官·應人》裡,有著幹雞的做法和吃法,夏天吃,用狗油烹。

就是這個“幹雞”,古人的儲存之法,一直的延續至今,在有些地方還保存著古法。這種保存幹雞的辦法就是“風乾雞”,因為殘忍血腥,被列為禁菜。所謂殘忍,就是製作過程,不出血,不殺死,鬣狗捕獵一樣,活著從屁股開口,掏出內臟,再塞進香料和鹽,捆紮起來掛著風乾。事情不復雜,渲染的有點恐怖。說是把雞都處理完了,掛起來雞還活著,就那風鈴一樣,嘎嘎亂叫幾天才死。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風乾雞

我在今年5月7日的悟空問答裡有撰文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鹹雞怎麼醃

德州扒雞因宋慶齡而名揚天下。

本來魯菜成名最早,明清時期就入朝廷成御菜,德州扒雞就是其中一道經典名菜。德州扒雞成名於清朝乾隆年間,作為貢品,為皇家保留菜譜之一。真正出名的原因,是宋慶齡當做送人的禮物。她的名望本來就非常高,送給一般的人亦會使其出名,卻是送給毛主席,還不止一次。多次從上海回北京途中,德州下車,買了帶到北京送給毛主席。這樣一來,德州扒雞想不天下揚名都難。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流傳久遠的“風乾雞”被列為禁菜。

有記載的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前465年)為伐吳,建立了大型的養雞場和養豬場。養的雞、豬供給打仗的將士敞開吃。在《周禮·天官·應人》裡,有著幹雞的做法和吃法,夏天吃,用狗油烹。

就是這個“幹雞”,古人的儲存之法,一直的延續至今,在有些地方還保存著古法。這種保存幹雞的辦法就是“風乾雞”,因為殘忍血腥,被列為禁菜。所謂殘忍,就是製作過程,不出血,不殺死,鬣狗捕獵一樣,活著從屁股開口,掏出內臟,再塞進香料和鹽,捆紮起來掛著風乾。事情不復雜,渲染的有點恐怖。說是把雞都處理完了,掛起來雞還活著,就那風鈴一樣,嘎嘎亂叫幾天才死。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風乾雞

我在今年5月7日的悟空問答裡有撰文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鹹雞怎麼醃

德州扒雞因宋慶齡而名揚天下。

本來魯菜成名最早,明清時期就入朝廷成御菜,德州扒雞就是其中一道經典名菜。德州扒雞成名於清朝乾隆年間,作為貢品,為皇家保留菜譜之一。真正出名的原因,是宋慶齡當做送人的禮物。她的名望本來就非常高,送給一般的人亦會使其出名,卻是送給毛主席,還不止一次。多次從上海回北京途中,德州下車,買了帶到北京送給毛主席。這樣一來,德州扒雞想不天下揚名都難。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人們為什麼不愛吃肉雞


宏觀數據顯示,我們吃雞並不少。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去年雞肉產量1170萬噸,世界排名第4位。消費1197.5萬噸,據世界第一,均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雞肉消費佔豬肉消費的21.42%。由此看來,我們並沒有少吃雞。去年馬雲在馬來西亞有個公開講話,說我國每年要吃掉80億隻雞。有人較真,說我們的雞不能都按洋雞算,白羽雞胖大。我們主要是蛋雞、雜交雞和土雞,個小。所以,計算出我國去年吃掉了110億隻雞,基本合到人口10只。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流傳久遠的“風乾雞”被列為禁菜。

有記載的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前465年)為伐吳,建立了大型的養雞場和養豬場。養的雞、豬供給打仗的將士敞開吃。在《周禮·天官·應人》裡,有著幹雞的做法和吃法,夏天吃,用狗油烹。

就是這個“幹雞”,古人的儲存之法,一直的延續至今,在有些地方還保存著古法。這種保存幹雞的辦法就是“風乾雞”,因為殘忍血腥,被列為禁菜。所謂殘忍,就是製作過程,不出血,不殺死,鬣狗捕獵一樣,活著從屁股開口,掏出內臟,再塞進香料和鹽,捆紮起來掛著風乾。事情不復雜,渲染的有點恐怖。說是把雞都處理完了,掛起來雞還活著,就那風鈴一樣,嘎嘎亂叫幾天才死。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風乾雞

我在今年5月7日的悟空問答裡有撰文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鹹雞怎麼醃

德州扒雞因宋慶齡而名揚天下。

本來魯菜成名最早,明清時期就入朝廷成御菜,德州扒雞就是其中一道經典名菜。德州扒雞成名於清朝乾隆年間,作為貢品,為皇家保留菜譜之一。真正出名的原因,是宋慶齡當做送人的禮物。她的名望本來就非常高,送給一般的人亦會使其出名,卻是送給毛主席,還不止一次。多次從上海回北京途中,德州下車,買了帶到北京送給毛主席。這樣一來,德州扒雞想不天下揚名都難。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人們為什麼不愛吃肉雞


宏觀數據顯示,我們吃雞並不少。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去年雞肉產量1170萬噸,世界排名第4位。消費1197.5萬噸,據世界第一,均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雞肉消費佔豬肉消費的21.42%。由此看來,我們並沒有少吃雞。去年馬雲在馬來西亞有個公開講話,說我國每年要吃掉80億隻雞。有人較真,說我們的雞不能都按洋雞算,白羽雞胖大。我們主要是蛋雞、雜交雞和土雞,個小。所以,計算出我國去年吃掉了110億隻雞,基本合到人口10只。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市場反映都不愛吃肉雞。

但是這個反應這幾個月有了變化,因為豬肉在不斷漲價,沒雞好,比雞更貴。所以,不少人轉向買雞吃,表示吃不起豬肉。可是,雞肉並不安寧,也在跟風漲價,包括雞蛋,讓本來不景氣的雞肉市場雪上加霜。據央廣網8月26日報道,白條雞(肉雞)已經漲到每斤7.50元,毛雞破5,雞蛋破5,一片漲勢。只是再怎麼漲,也比豬肉便宜許多。

肉雞的冤屈要昭雪。

●雞肉是優質蛋白。從下面圖表看出,雞肉蛋白含量23.6%,牛肉27.9%,豬肉18.3%;雞肉熱量427千焦,牛肉636,豬肉1080。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流傳久遠的“風乾雞”被列為禁菜。

有記載的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前465年)為伐吳,建立了大型的養雞場和養豬場。養的雞、豬供給打仗的將士敞開吃。在《周禮·天官·應人》裡,有著幹雞的做法和吃法,夏天吃,用狗油烹。

就是這個“幹雞”,古人的儲存之法,一直的延續至今,在有些地方還保存著古法。這種保存幹雞的辦法就是“風乾雞”,因為殘忍血腥,被列為禁菜。所謂殘忍,就是製作過程,不出血,不殺死,鬣狗捕獵一樣,活著從屁股開口,掏出內臟,再塞進香料和鹽,捆紮起來掛著風乾。事情不復雜,渲染的有點恐怖。說是把雞都處理完了,掛起來雞還活著,就那風鈴一樣,嘎嘎亂叫幾天才死。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風乾雞

我在今年5月7日的悟空問答裡有撰文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鹹雞怎麼醃

德州扒雞因宋慶齡而名揚天下。

本來魯菜成名最早,明清時期就入朝廷成御菜,德州扒雞就是其中一道經典名菜。德州扒雞成名於清朝乾隆年間,作為貢品,為皇家保留菜譜之一。真正出名的原因,是宋慶齡當做送人的禮物。她的名望本來就非常高,送給一般的人亦會使其出名,卻是送給毛主席,還不止一次。多次從上海回北京途中,德州下車,買了帶到北京送給毛主席。這樣一來,德州扒雞想不天下揚名都難。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人們為什麼不愛吃肉雞


宏觀數據顯示,我們吃雞並不少。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去年雞肉產量1170萬噸,世界排名第4位。消費1197.5萬噸,據世界第一,均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雞肉消費佔豬肉消費的21.42%。由此看來,我們並沒有少吃雞。去年馬雲在馬來西亞有個公開講話,說我國每年要吃掉80億隻雞。有人較真,說我們的雞不能都按洋雞算,白羽雞胖大。我們主要是蛋雞、雜交雞和土雞,個小。所以,計算出我國去年吃掉了110億隻雞,基本合到人口10只。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市場反映都不愛吃肉雞。

但是這個反應這幾個月有了變化,因為豬肉在不斷漲價,沒雞好,比雞更貴。所以,不少人轉向買雞吃,表示吃不起豬肉。可是,雞肉並不安寧,也在跟風漲價,包括雞蛋,讓本來不景氣的雞肉市場雪上加霜。據央廣網8月26日報道,白條雞(肉雞)已經漲到每斤7.50元,毛雞破5,雞蛋破5,一片漲勢。只是再怎麼漲,也比豬肉便宜許多。

肉雞的冤屈要昭雪。

●雞肉是優質蛋白。從下面圖表看出,雞肉蛋白含量23.6%,牛肉27.9%,豬肉18.3%;雞肉熱量427千焦,牛肉636,豬肉1080。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肉性價比最高。這裡不提當前牛肉豬肉價格,太高了。雞肉雖然也在跟著漲,仍然肉類裡最低。看來不僅現在,幾年內都不大可能破10。這麼優質的蛋白,這麼低廉的價格,和豬肉相比,等於不要錢。

●養雞最環保。我們知道養牛養豬的碳排放很大,構成主要環保問題,所以才有農村不讓養豬的動作。相比之下,雞的碳排放只有牛的1/7,專家們就無話可說。

●養雞的飼料轉化率高。現代化肉雞飼養,我國每生產1千克雞肉只需要1.6千克飼料,豬是2.0千克。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流傳久遠的“風乾雞”被列為禁菜。

有記載的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前465年)為伐吳,建立了大型的養雞場和養豬場。養的雞、豬供給打仗的將士敞開吃。在《周禮·天官·應人》裡,有著幹雞的做法和吃法,夏天吃,用狗油烹。

就是這個“幹雞”,古人的儲存之法,一直的延續至今,在有些地方還保存著古法。這種保存幹雞的辦法就是“風乾雞”,因為殘忍血腥,被列為禁菜。所謂殘忍,就是製作過程,不出血,不殺死,鬣狗捕獵一樣,活著從屁股開口,掏出內臟,再塞進香料和鹽,捆紮起來掛著風乾。事情不復雜,渲染的有點恐怖。說是把雞都處理完了,掛起來雞還活著,就那風鈴一樣,嘎嘎亂叫幾天才死。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風乾雞

我在今年5月7日的悟空問答裡有撰文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鹹雞怎麼醃

德州扒雞因宋慶齡而名揚天下。

本來魯菜成名最早,明清時期就入朝廷成御菜,德州扒雞就是其中一道經典名菜。德州扒雞成名於清朝乾隆年間,作為貢品,為皇家保留菜譜之一。真正出名的原因,是宋慶齡當做送人的禮物。她的名望本來就非常高,送給一般的人亦會使其出名,卻是送給毛主席,還不止一次。多次從上海回北京途中,德州下車,買了帶到北京送給毛主席。這樣一來,德州扒雞想不天下揚名都難。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人們為什麼不愛吃肉雞


宏觀數據顯示,我們吃雞並不少。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去年雞肉產量1170萬噸,世界排名第4位。消費1197.5萬噸,據世界第一,均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雞肉消費佔豬肉消費的21.42%。由此看來,我們並沒有少吃雞。去年馬雲在馬來西亞有個公開講話,說我國每年要吃掉80億隻雞。有人較真,說我們的雞不能都按洋雞算,白羽雞胖大。我們主要是蛋雞、雜交雞和土雞,個小。所以,計算出我國去年吃掉了110億隻雞,基本合到人口10只。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市場反映都不愛吃肉雞。

但是這個反應這幾個月有了變化,因為豬肉在不斷漲價,沒雞好,比雞更貴。所以,不少人轉向買雞吃,表示吃不起豬肉。可是,雞肉並不安寧,也在跟風漲價,包括雞蛋,讓本來不景氣的雞肉市場雪上加霜。據央廣網8月26日報道,白條雞(肉雞)已經漲到每斤7.50元,毛雞破5,雞蛋破5,一片漲勢。只是再怎麼漲,也比豬肉便宜許多。

肉雞的冤屈要昭雪。

●雞肉是優質蛋白。從下面圖表看出,雞肉蛋白含量23.6%,牛肉27.9%,豬肉18.3%;雞肉熱量427千焦,牛肉636,豬肉1080。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肉性價比最高。這裡不提當前牛肉豬肉價格,太高了。雞肉雖然也在跟著漲,仍然肉類裡最低。看來不僅現在,幾年內都不大可能破10。這麼優質的蛋白,這麼低廉的價格,和豬肉相比,等於不要錢。

●養雞最環保。我們知道養牛養豬的碳排放很大,構成主要環保問題,所以才有農村不讓養豬的動作。相比之下,雞的碳排放只有牛的1/7,專家們就無話可說。

●養雞的飼料轉化率高。現代化肉雞飼養,我國每生產1千克雞肉只需要1.6千克飼料,豬是2.0千克。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養雞的經濟週轉率高。雞56天出欄,豬150天,牛要1年以上。

●雞肉價格最穩定。美國有個數據,30年來雞肉零售價上漲33%,牛肉98%,豬肉58%,結合通貨膨脹水平,雞肉等於沒漲價。我國的情況也是一樣,30年前,豬肉、牛肉、雞肉基本都在每斤1塊錢左右,如今都貴了許多,雞肉還是最低。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流傳久遠的“風乾雞”被列為禁菜。

有記載的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前465年)為伐吳,建立了大型的養雞場和養豬場。養的雞、豬供給打仗的將士敞開吃。在《周禮·天官·應人》裡,有著幹雞的做法和吃法,夏天吃,用狗油烹。

就是這個“幹雞”,古人的儲存之法,一直的延續至今,在有些地方還保存著古法。這種保存幹雞的辦法就是“風乾雞”,因為殘忍血腥,被列為禁菜。所謂殘忍,就是製作過程,不出血,不殺死,鬣狗捕獵一樣,活著從屁股開口,掏出內臟,再塞進香料和鹽,捆紮起來掛著風乾。事情不復雜,渲染的有點恐怖。說是把雞都處理完了,掛起來雞還活著,就那風鈴一樣,嘎嘎亂叫幾天才死。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風乾雞

我在今年5月7日的悟空問答裡有撰文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鹹雞怎麼醃

德州扒雞因宋慶齡而名揚天下。

本來魯菜成名最早,明清時期就入朝廷成御菜,德州扒雞就是其中一道經典名菜。德州扒雞成名於清朝乾隆年間,作為貢品,為皇家保留菜譜之一。真正出名的原因,是宋慶齡當做送人的禮物。她的名望本來就非常高,送給一般的人亦會使其出名,卻是送給毛主席,還不止一次。多次從上海回北京途中,德州下車,買了帶到北京送給毛主席。這樣一來,德州扒雞想不天下揚名都難。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人們為什麼不愛吃肉雞


宏觀數據顯示,我們吃雞並不少。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去年雞肉產量1170萬噸,世界排名第4位。消費1197.5萬噸,據世界第一,均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雞肉消費佔豬肉消費的21.42%。由此看來,我們並沒有少吃雞。去年馬雲在馬來西亞有個公開講話,說我國每年要吃掉80億隻雞。有人較真,說我們的雞不能都按洋雞算,白羽雞胖大。我們主要是蛋雞、雜交雞和土雞,個小。所以,計算出我國去年吃掉了110億隻雞,基本合到人口10只。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市場反映都不愛吃肉雞。

但是這個反應這幾個月有了變化,因為豬肉在不斷漲價,沒雞好,比雞更貴。所以,不少人轉向買雞吃,表示吃不起豬肉。可是,雞肉並不安寧,也在跟風漲價,包括雞蛋,讓本來不景氣的雞肉市場雪上加霜。據央廣網8月26日報道,白條雞(肉雞)已經漲到每斤7.50元,毛雞破5,雞蛋破5,一片漲勢。只是再怎麼漲,也比豬肉便宜許多。

肉雞的冤屈要昭雪。

●雞肉是優質蛋白。從下面圖表看出,雞肉蛋白含量23.6%,牛肉27.9%,豬肉18.3%;雞肉熱量427千焦,牛肉636,豬肉1080。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肉性價比最高。這裡不提當前牛肉豬肉價格,太高了。雞肉雖然也在跟著漲,仍然肉類裡最低。看來不僅現在,幾年內都不大可能破10。這麼優質的蛋白,這麼低廉的價格,和豬肉相比,等於不要錢。

●養雞最環保。我們知道養牛養豬的碳排放很大,構成主要環保問題,所以才有農村不讓養豬的動作。相比之下,雞的碳排放只有牛的1/7,專家們就無話可說。

●養雞的飼料轉化率高。現代化肉雞飼養,我國每生產1千克雞肉只需要1.6千克飼料,豬是2.0千克。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養雞的經濟週轉率高。雞56天出欄,豬150天,牛要1年以上。

●雞肉價格最穩定。美國有個數據,30年來雞肉零售價上漲33%,牛肉98%,豬肉58%,結合通貨膨脹水平,雞肉等於沒漲價。我國的情況也是一樣,30年前,豬肉、牛肉、雞肉基本都在每斤1塊錢左右,如今都貴了許多,雞肉還是最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單挑出來說激素。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始終認定肉雞是激素喂大的,否則不會6周都能從40克小雞長到2.5千克重。關鍵很多的媒體也不斷在渲染,搞得人們不敢不信。其實這是假的,說出原因很簡單:

●肉雞長得快是品種決定的,激素喂不出來,真要用激素喂,恐怕雞肉要賣到很貴,起碼目前價格不夠買激素的錢。當前品種,是國際專業育種公司用了半個多世紀培育出來的。不信你自家買來雞苗,按著要求飼養,也一樣長得快。

●但是我們國家的種雞卻被國外控制著。就是說,這麼好的雞種,我國沒有。我們目前養殖的肉雞,全部要買人家的種雞,還是小母雞苗,還只能用一年。每隻種雞苗價格26-27美元,合到200多元人民幣。

"

題記: 世界有四大家雞發源地,最早的雞種在中國,11000年,有出土吃過的雞骨頭為證。據統計,當前地球陸地動物數量,最多的不是老鼠,不是麻雀,是雞,有200億隻,人均3只。中國自古以來吃雞成風,有“無雞不成席”之說。可是,人們始終提不起對肉雞的興趣,除了西餐店及其它飯店,家裡幾乎都不會買來吃,只會買土雞或準土雞。即便是當下豬肉幾十塊、雞肉幾塊,也勾不起購買的衝動。美食領域認為這種狀態不正常,可又找不到大家不吃肉雞的根源。本文試圖找尋這個原因究裡,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不愛吃肉雞?肉雞真的不能吃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雄雞一唱天下白


物競天擇:雞本不是作為食物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從人與動物的關係演化不難看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有兩大用途:食物和工具。最早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唯有豬是用來吃肉。馬馱貨打仗,牛耕田犁地,羊取毛織衣,狗值更看家,雞司晨叫起。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早在一萬年之前就開始了刀耕火種,也開始了漫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選擇、馴化。這期間,人類由植物的生長期規律,而產生了農業季候,有了時間概念。馴化狗夜晚值更看守家園,馴化雞而獲得鐘錶,早起幹活不怕睡過了頭。一直到農村有了鐘錶前,公雞還是最權威的叫醒器。高玉寶的《半夜雞叫》,為了讓長工早起床多幹活,老地主還半夜鑽雞籠學雞叫。

正是因為這種夥伴關係,雞的社會地位一直很高。公元前160年出版的《韓詩外傳》,把雞定性為“五德俱全”的神物。五德為文、武、勇、仁、信,標註是:頭戴冠、腳有爪、敢鬥狠、護同類、每司晨。在《周禮·春宮》,記載有“雞人”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晨公雞的起居。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公雞

六畜的社會屬性決定其血肉的歸屬。

在長期的豢養過程中,馬牛羊,是大動物,單個家庭養不起,也用不完,沒那多的貨物需要運輸,也沒那多的田地需要耕耘,更要不了那多的羊毛編織衣服。所以,飼養和用途有公共物品性質;豬狗雞是小動物,家庭都用得上養得起。及至被作為食物,也帶有各自的社會屬性。如同社會分工,由統治者決定享用的範圍。戰爭頻繁的年代,除了馬不能殺了吃。最高的王族吃所有的肉,上層統治階級吃牛羊肉,中下層官吏吃羊豬狗肉,百姓只能悄悄吃雞肉。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紅原母雞

我國最早馴化了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出土的河北徐水南莊頭文化堆積遺址,結束了多年雞的發源地之爭。裡面有一萬多年前人類吃的雞骨頭化石,證實最早的紅原雞種產自我國。此前,全世界都聽信達爾文的結論,他在自己的著作《家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裡,說中國雞由印度引進:

“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的。”

“西方”指的是印度,“東方”指的就是中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達爾文治學不嚴的證據,他說是根據1609年中國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的記載。有人查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只找到《三才圖會》一書裡有提到達爾文的引用:

“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又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很顯然,達爾文沒搞懂這段中國古文。雞在十二生肖中屬“酉”,酉位西方。此西方非彼西方,所以搞錯。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在六畜裡有著最花樣的吃法


舉三個例子。

彭祖用一碗雞湯換來800年陽壽。

彭祖(公元前2600-2500年)是我國古代有記載的第一個廚子,傳說他有天逮住一隻野雞,燉了一鍋雞湯,因為太鮮美,自己捨不得吃,就送給天帝。天帝吃了很是高興,許諾他,回去數數雞毛,有多少根就允你多少年的陽壽。回家數了共計800根。這個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屈原在他的《天問》裡說過: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個“天帝”就是堯,當時有了厭食症,彭祖用這碗雞湯給打開了食慾。實際情況是賞賜了封地,隨他姓氏叫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兩千年後出了個易牙,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廚子,絞盡腦汁學了彭祖的烹雞方法,首創“五味雞”,治好了齊桓公寵妃長衛姬的病,開創了“藥膳”先河。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流傳久遠的“風乾雞”被列為禁菜。

有記載的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前465年)為伐吳,建立了大型的養雞場和養豬場。養的雞、豬供給打仗的將士敞開吃。在《周禮·天官·應人》裡,有著幹雞的做法和吃法,夏天吃,用狗油烹。

就是這個“幹雞”,古人的儲存之法,一直的延續至今,在有些地方還保存著古法。這種保存幹雞的辦法就是“風乾雞”,因為殘忍血腥,被列為禁菜。所謂殘忍,就是製作過程,不出血,不殺死,鬣狗捕獵一樣,活著從屁股開口,掏出內臟,再塞進香料和鹽,捆紮起來掛著風乾。事情不復雜,渲染的有點恐怖。說是把雞都處理完了,掛起來雞還活著,就那風鈴一樣,嘎嘎亂叫幾天才死。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風乾雞

我在今年5月7日的悟空問答裡有撰文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鹹雞怎麼醃

德州扒雞因宋慶齡而名揚天下。

本來魯菜成名最早,明清時期就入朝廷成御菜,德州扒雞就是其中一道經典名菜。德州扒雞成名於清朝乾隆年間,作為貢品,為皇家保留菜譜之一。真正出名的原因,是宋慶齡當做送人的禮物。她的名望本來就非常高,送給一般的人亦會使其出名,卻是送給毛主席,還不止一次。多次從上海回北京途中,德州下車,買了帶到北京送給毛主席。這樣一來,德州扒雞想不天下揚名都難。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人們為什麼不愛吃肉雞


宏觀數據顯示,我們吃雞並不少。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去年雞肉產量1170萬噸,世界排名第4位。消費1197.5萬噸,據世界第一,均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雞肉消費佔豬肉消費的21.42%。由此看來,我們並沒有少吃雞。去年馬雲在馬來西亞有個公開講話,說我國每年要吃掉80億隻雞。有人較真,說我們的雞不能都按洋雞算,白羽雞胖大。我們主要是蛋雞、雜交雞和土雞,個小。所以,計算出我國去年吃掉了110億隻雞,基本合到人口10只。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市場反映都不愛吃肉雞。

但是這個反應這幾個月有了變化,因為豬肉在不斷漲價,沒雞好,比雞更貴。所以,不少人轉向買雞吃,表示吃不起豬肉。可是,雞肉並不安寧,也在跟風漲價,包括雞蛋,讓本來不景氣的雞肉市場雪上加霜。據央廣網8月26日報道,白條雞(肉雞)已經漲到每斤7.50元,毛雞破5,雞蛋破5,一片漲勢。只是再怎麼漲,也比豬肉便宜許多。

肉雞的冤屈要昭雪。

●雞肉是優質蛋白。從下面圖表看出,雞肉蛋白含量23.6%,牛肉27.9%,豬肉18.3%;雞肉熱量427千焦,牛肉636,豬肉1080。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雞肉性價比最高。這裡不提當前牛肉豬肉價格,太高了。雞肉雖然也在跟著漲,仍然肉類裡最低。看來不僅現在,幾年內都不大可能破10。這麼優質的蛋白,這麼低廉的價格,和豬肉相比,等於不要錢。

●養雞最環保。我們知道養牛養豬的碳排放很大,構成主要環保問題,所以才有農村不讓養豬的動作。相比之下,雞的碳排放只有牛的1/7,專家們就無話可說。

●養雞的飼料轉化率高。現代化肉雞飼養,我國每生產1千克雞肉只需要1.6千克飼料,豬是2.0千克。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養雞的經濟週轉率高。雞56天出欄,豬150天,牛要1年以上。

●雞肉價格最穩定。美國有個數據,30年來雞肉零售價上漲33%,牛肉98%,豬肉58%,結合通貨膨脹水平,雞肉等於沒漲價。我國的情況也是一樣,30年前,豬肉、牛肉、雞肉基本都在每斤1塊錢左右,如今都貴了許多,雞肉還是最低。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單挑出來說激素。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始終認定肉雞是激素喂大的,否則不會6周都能從40克小雞長到2.5千克重。關鍵很多的媒體也不斷在渲染,搞得人們不敢不信。其實這是假的,說出原因很簡單:

●肉雞長得快是品種決定的,激素喂不出來,真要用激素喂,恐怕雞肉要賣到很貴,起碼目前價格不夠買激素的錢。當前品種,是國際專業育種公司用了半個多世紀培育出來的。不信你自家買來雞苗,按著要求飼養,也一樣長得快。

●但是我們國家的種雞卻被國外控制著。就是說,這麼好的雞種,我國沒有。我們目前養殖的肉雞,全部要買人家的種雞,還是小母雞苗,還只能用一年。每隻種雞苗價格26-27美元,合到200多元人民幣。

肉雞的委屈:我的營養比豬肉好,該考慮吃我了。我不是激素喂大的

綜上所述,不吃雞肉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或許很多人還在堅持認為,土雞營養好吃,肉雞不好吃。其實更多的是消費心理在作怪,買漲不買落,越便宜越不買。至於味道,可以這麼說,不是肉雞的味道不好,是烹飪方法不對。想想西餐店的各種肉雞美食,或許能明白過來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