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侷限於IP 國產動畫片要更多元

動漫 新聞晨報 新聞晨報 2017-08-03

見習記者 陸乙爾

相比前年的《大聖歸來》和去年的《大魚海棠》,上週四上映的國產動畫片《大護法》顯得有些“另類”,沒有IP加持也不打“情感牌”。這部豆瓣少見的8分以上的國產動畫上映五天,票房僅四千萬元左右,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再現 《大聖歸來》或《大魚海棠》 票房奇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非閤家歡又極具個人風格的國

產動畫電影在目前的環境下

似乎仍步履維艱。

再陷“叫好不叫座”怪圈

《大護法》講述了奕衛國大護法為尋太子誤闖花生鎮,並捲入一場被慾望支配的陰謀中的故事。該片最特別之處在於構想了一種似人非人的生命形態花生人,他們學習人類的語言,模仿人類給自己貼上假眼睛、假嘴脣,只能生活在“吉安大神仙”塑造的巨大謊言中以及刑法者的監視控制下。而太子和大護法的到來打破了小鎮的“規則”,最終解放了被支配的花生人。

該片目前豆瓣評分已升至8.1分,在近幾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中僅次於《大聖歸來》的8.2分,並遠高於《大魚海棠》的6.5分。然而高口碑並沒有讓其在影市上走得更遠。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昨晚,該片累計票房剛過3800萬元,全國排片率除了上映首日達12%以外,之後幾日便一直穩定在8%左右。

《大護法》再中“叫好不叫座”魔咒,檔期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期的競爭對手,如“閤家歡”口碑動畫續作《神偷奶爸3》、“大IP 打底”全明星陣容的《悟空傳》,都有更好的觀眾基礎。影院人士告訴記者,像《大護法》這樣的小眾題材影片只會被排在做補充的第二陣營,其他熱門影片上映後該片排片率還會再下降。

票房遇冷的情況也在出品方的預料之中。《大護法》與《大魚海棠》同為光線彩條屋出品,但在宣傳期間出品方不再大談票房空間,而是強調對於具有藝術性原創動畫的看重與延續。彩條屋總裁易巧就多次表示,國產動畫不能侷限在IP裡,原創動畫應該更加多元化。

不同聲音讓作品變得更好

在主流的褒獎聲背後,也有人發出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大護法》的優點與缺點一樣明顯,最大的問題在於導演對視聽語言的把控不足。影評人馬小褂指出,故事的推動缺乏邏輯性,影片以大護法為第一視角,但這個人物從頭到尾沒有成長,很難讓觀眾產生“移情作用”,其他許多角色的動機又有些站不住腳,“沒有做好基礎的架構,再出彩的概念,也只是在故作玄虛罷了。”他還認為影片許多場景機位沒有任何變化,也沒有場面調度可言,“構圖幾乎純粹是為了凸顯美術而成立的,作為鏡頭而言,完全沒有其合理性。”

這些電影技巧上的不足與導演不思凡的經歷息息相關,這位原名楊志剛的導演在《大護法》 之前只拍過《黑鳥》《小米的森林》 等動畫短片。對於眾人的意見,不思凡在微博上表示,感謝他人評價帶給他的進步:“我沒學過動畫,更沒學過電影。一直羞於自詡自己是個動畫人……心總想著能不能做出好作品,和喜歡自己的觀眾溝通,做的(得)不好,總覺得虧欠。這些聲音會讓我變得更好。”

在“爆款”《大聖歸來》之後,越來越多資本進入了動畫產業,目前大環境如不思凡曾經歷過的那樣:“幾乎所有原創人都在問一個問題——動畫怎麼做才商業,動畫應該怎麼賺錢?”這樣的聲音讓他不快樂,最終不思凡選擇不當“花生人”,而是努力做保留“赤子之心”的太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