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皮克斯拍攝《怪物電力公司》,就為毛髮的問題動了不少腦筋,可見對於任何動畫來說,要做好毛髮效果都是一道難題,只是沒想到我們的藝術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還因陋就簡地用一些巧妙的方法順利突破了難關。

文 | 阿 布

昨晚,記者在朋友圈裡忽然看到中影總經理江平發佈的一則消息:葫蘆娃之父今天走了……

不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發佈了訃告:5月13日15時許,胡進慶導演於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3歲。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對70、80後來說,這個消息帶來的遺憾,不亞於當年《葫蘆兄弟》播到爺爺去世的場面。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看到熟悉的動畫劇照,耳邊彷彿不由自主地就響起了“叮噹當咚咚噹噹”的節奏,“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往回倒退二三十年,打開電視機的時候如果聽到這一曲,內心就會隨著節奏開始澎湃。讀書記性再不好,對葫蘆七兄弟依然如數家珍——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火紅色的大娃力大無窮,橘色的二娃千里眼順風耳,黃色的三娃刀槍不入。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綠色的四娃口噴烈焰,青色的五娃口若懸河,藍色的六娃最是厲害,掌握一門隱身奇術,有勇有謀。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如意如意,隨我心意,快快顯靈

紫色的七娃不幸被收作“妖二代”,原因是他和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一樣有個厲害的小葫蘆……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七個兄弟一條心,七隻葫蘆一起叫爺爺的場面,不知道萌化了多少人的少年心。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不但故事精彩,連畫面也非常炫酷——至今記得二娃被“迷鏡宮”弄瞎雙眼,這魅惑的幻影,迷離的眼神,比眼下的賽博朋克都炫酷多了!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當年的動畫人敢於向孩子呈現不那麼低幼的畫面和多元風格化的影像,不僅是一種勇氣,也是藝術上的相信和魄力——不但相信自己的才華,也相信小觀眾的品鑑能力,動畫片不該只有對孩子們的迎合和討好。

小時候不知道,原來《葫蘆兄弟》是剪紙動畫。而剪紙動畫的開創者之一,正是總導演胡進慶。

胡進慶是江蘇常州人,從小在青果巷裡長大。195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校動畫專修科,隨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擔任造型設計和動畫設計。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動畫片:《驕傲的將軍》《豬八戒吃西瓜》《漁童》《金色的海螺》《人蔘娃娃》……都是胡進慶的作品。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而《豬八戒吃西瓜》正是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剪紙是中國的國粹,而剪紙動畫,則是從剪紙和皮影戲中得到的靈感——把人物場景拆分成一個個部件,妙手做成剪紙,再靈活搭配起來,做出各種不同的形態和動作,像皮影戲那樣動起來,放在玻璃板上逐格拍攝,最終就形成了剪紙動畫。和我們熟悉的布偶動畫《阿凡提》、黏土動畫《企鵝家族》一樣,剪紙動畫也是定格動畫的一種。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剪紙動畫製作示意圖

為了拍好這從無到有的第一部作品,當時還成立了剪紙片試驗小組,專門到民間向老藝人學習剪紙和皮影戲的技術。經過一年多的試驗,終於,《豬八戒吃西瓜》於1958年誕生了——胡進慶擔任動作特效,而總導演是著名動畫導演萬古蟾(萬籟鳴的親弟弟)。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首次試驗成功之後,胡進慶更加潛心鑽研剪紙動畫技術,還發明瞭“拉毛”工藝——用細纖維的紙張來做剪紙,可以拉出絨毛一樣的邊緣,從而表現動物的毛髮效果。想當年,皮克斯拍攝《怪物電力公司》,就為毛髮的問題動了不少腦筋,可見對於任何動畫來說,要做好毛髮效果都是一道難題,只是沒想到我們的藝術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還因陋就簡地用一些巧妙的方法順利突破了難關。

被胡進慶運用了“拉毛”剪紙手法來表現的,就是著名的水墨動畫片《鷸蚌相爭》。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拉毛技術呈現出水墨畫的暈染效果

這部動畫片不僅獲得了1984年度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還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將南斯拉夫薩格勒布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悉數收入囊中——比張藝謀的《紅高粱》還早4年,中國動畫電影人已在柏林擒熊。

等到《葫蘆兄弟》開始進入創作時,剪紙動畫的技術又上了一個臺階。儘管如此,短短13集葫蘆兄弟的製作時間還是超過了2年,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定格,都需要匠心妙手一點一點做出來。

長大以後再看,驚歎原來每一集都這麼短,13集加起來都不過2小時。也可見當時的編劇同樣很牛,短短的篇幅就能講好跌宕起伏的故事。

據江平回憶,“1993年,我追隨吳貽弓、馬林發、張元民籌備(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時候,請動畫大師萬籟鳴先生、特偉先生、嚴定憲先生和胡進慶先生給我們電影節創作幾幅作品送評委,他們都欣然應允。取作品時,胡先生還專門請我到上海萬航渡路美術電影製片廠他的辦公室小坐,中午的時候在美影廠南邊的一個小酒家,我們一塊兒吃的飯……那天說的最多的是江蘇的美食,還聊到陸文夫的《美食家》。說到常州特產,他告訴我,上海城隍廟的常州麻糕店,那裡的麻糕很正宗,絕不輸給常州本地做的。聊到他的作品的時候,他跟我說:小江,你要是以後寫我,比如說寫到《葫蘆兄弟》,不能寫我一個人是導演,還有其他兩位同志。他們名字一定要寫上,這是做人的規矩。”

老一輩影人的人品,著實令人感念。

尊重胡老的意願,我們在此寫上《葫蘆兄弟》的創作班底——編劇:姚忠禮、楊玉良、墨犢,導演:胡進慶、葛桂雲、周克勤。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即使退休之後,胡進慶也一直關心中國的動畫事業。“我調北京國家電影局工作之後,他給我來過幾次信,希望我能夠多支持他的創作,他說,現在美術電影的大環境不好,美國動畫日本動畫長驅直入,這是文化入侵啊!”江平告訴記者,“他說,他也渴望能拍像《寶蓮燈》那樣的影院長篇作品。2008年,我到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當廠長後,他多次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夠支持他,說想拍《葫蘆兄弟》的續集。我也專門借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機會,跟他多次聊,但是因種種原因,特別是市場上外國卡通對青少年影響太大,影院排中國動畫片的可能越來越小,我也早不是上影集團的領導了。各種陰差陽錯,他的片子沒能再拍起來。再後來就聽上影的同志說,他身體不太好,似乎是憂鬱症,但是我又碰過他幾回,並不見他憂鬱,他還是那樣興致勃勃,信心百倍,所有的心思都在美術片創作上,他說,要能給孩子們再拍幾部真正的屬於中國的動畫電影,累死了也值。”

在這個皮卡丘萌翻中國電影市場的日子,我重新翻看了胡進慶導演的作品集,看到了我們80後的童年,因為有這些美好的作品而豐富,而快樂。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爺爺走了,葫蘆娃會留下。


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