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他們只想賺錢,不看內容。”如此,難免會擾亂行業秩序,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而,爆款過後,我們也應該警惕由此產生的種種亂象。畢竟,逐利而趨的市場,又怎會輕易放過“爆款”?

爆款產能大,但具有不可複製的特殊性

“爆款”之所以能讓聽者讚歎,讓觀者心動,讓投機者“利用”,在於其強大的票房產出能力和檔期影響力。

以近三年暑期檔的三部爆款影片為例,2017年上映的《戰狼2》,其以56.83億的總票房至今仍盤踞在票房總榜第一位,成為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國產電影,而其創造的1.59億觀影人次,也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最高。在當年暑期檔136部上映影片中,僅《戰狼》一部票房佔比就高達33.73%。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他們只想賺錢,不看內容。”如此,難免會擾亂行業秩序,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而,爆款過後,我們也應該警惕由此產生的種種亂象。畢竟,逐利而趨的市場,又怎會輕易放過“爆款”?

爆款產能大,但具有不可複製的特殊性

“爆款”之所以能讓聽者讚歎,讓觀者心動,讓投機者“利用”,在於其強大的票房產出能力和檔期影響力。

以近三年暑期檔的三部爆款影片為例,2017年上映的《戰狼2》,其以56.83億的總票房至今仍盤踞在票房總榜第一位,成為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國產電影,而其創造的1.59億觀影人次,也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最高。在當年暑期檔136部上映影片中,僅《戰狼》一部票房佔比就高達33.73%。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而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通過前期點映,高口碑逐漸擴散,從而獲得了票房長尾效應,“藥神”熱持續了整個暑期檔。其也以31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現實主義題詞影片的票房天花板,成為去年的暑期檔票房冠軍。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勢不可擋之勢,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如今其票房近48億,一躍成為國產電影影史票房亞軍。在今年暑期檔票房佔比也高達26.52%。

不難看出,“爆款”影片往往具備以一己之力扭轉票房局勢的能力。其對檔期總票房的貢獻力以及對整個國產電影市場活力的激發作用不言而喻。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他們只想賺錢,不看內容。”如此,難免會擾亂行業秩序,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而,爆款過後,我們也應該警惕由此產生的種種亂象。畢竟,逐利而趨的市場,又怎會輕易放過“爆款”?

爆款產能大,但具有不可複製的特殊性

“爆款”之所以能讓聽者讚歎,讓觀者心動,讓投機者“利用”,在於其強大的票房產出能力和檔期影響力。

以近三年暑期檔的三部爆款影片為例,2017年上映的《戰狼2》,其以56.83億的總票房至今仍盤踞在票房總榜第一位,成為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國產電影,而其創造的1.59億觀影人次,也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最高。在當年暑期檔136部上映影片中,僅《戰狼》一部票房佔比就高達33.73%。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而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通過前期點映,高口碑逐漸擴散,從而獲得了票房長尾效應,“藥神”熱持續了整個暑期檔。其也以31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現實主義題詞影片的票房天花板,成為去年的暑期檔票房冠軍。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勢不可擋之勢,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如今其票房近48億,一躍成為國產電影影史票房亞軍。在今年暑期檔票房佔比也高達26.52%。

不難看出,“爆款”影片往往具備以一己之力扭轉票房局勢的能力。其對檔期總票房的貢獻力以及對整個國產電影市場活力的激發作用不言而喻。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由此,誰不想製作一部“爆款”,但“爆款”豈能隨意“複製”?事實上,縱觀國內電影市場的爆款影片,大多是“出人意料”,而其之所以能成為“爆款”,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基本的內容品質為基礎,除此,則是外力的綜合因素影響。

如社會輿論造勢。《戰狼2》上映之時,中印問題箭在弦上,恰逢建軍90週年,影片的愛國主義情懷恰好成了民眾情緒的抒發口;《我不是藥神》所涉及的醫改等民生問題,能引發強烈共鳴;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主義,也應對了當下青年人追求個人命運的訴求,這些都使影片從單部電影上升到了社會文化現象的討論層面,從而為影片造勢。

如同檔期影片的疲軟。最明顯要數此次《哪吒》上映之前,原本的種子選手們因種種緣由都暫別了暑期檔,留下了大量的市場空間。而《哪吒》的高口碑助其票房前進之路暢通無阻,在無同類型影片的競爭之下,成了今年暑期檔絕對的王者。

警惕爆款之後的亂象和騙局

雖說爆款難得,但抵不住利字當先,人心貪婪。爆款過後,逐利而趨的市場難免會有亂象產生。

從創作端來說,最明顯的恐怕就是一股“自發”的跟風創作熱。由於“爆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驗證了賣座的必然性,因而拆解爆款,將其內容元素加以重裝組合或是改裝利用,形成一個固有模式(套路),成了一些創作者的偷懶行徑。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他們只想賺錢,不看內容。”如此,難免會擾亂行業秩序,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而,爆款過後,我們也應該警惕由此產生的種種亂象。畢竟,逐利而趨的市場,又怎會輕易放過“爆款”?

爆款產能大,但具有不可複製的特殊性

“爆款”之所以能讓聽者讚歎,讓觀者心動,讓投機者“利用”,在於其強大的票房產出能力和檔期影響力。

以近三年暑期檔的三部爆款影片為例,2017年上映的《戰狼2》,其以56.83億的總票房至今仍盤踞在票房總榜第一位,成為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國產電影,而其創造的1.59億觀影人次,也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最高。在當年暑期檔136部上映影片中,僅《戰狼》一部票房佔比就高達33.73%。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而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通過前期點映,高口碑逐漸擴散,從而獲得了票房長尾效應,“藥神”熱持續了整個暑期檔。其也以31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現實主義題詞影片的票房天花板,成為去年的暑期檔票房冠軍。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勢不可擋之勢,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如今其票房近48億,一躍成為國產電影影史票房亞軍。在今年暑期檔票房佔比也高達26.52%。

不難看出,“爆款”影片往往具備以一己之力扭轉票房局勢的能力。其對檔期總票房的貢獻力以及對整個國產電影市場活力的激發作用不言而喻。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由此,誰不想製作一部“爆款”,但“爆款”豈能隨意“複製”?事實上,縱觀國內電影市場的爆款影片,大多是“出人意料”,而其之所以能成為“爆款”,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基本的內容品質為基礎,除此,則是外力的綜合因素影響。

如社會輿論造勢。《戰狼2》上映之時,中印問題箭在弦上,恰逢建軍90週年,影片的愛國主義情懷恰好成了民眾情緒的抒發口;《我不是藥神》所涉及的醫改等民生問題,能引發強烈共鳴;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主義,也應對了當下青年人追求個人命運的訴求,這些都使影片從單部電影上升到了社會文化現象的討論層面,從而為影片造勢。

如同檔期影片的疲軟。最明顯要數此次《哪吒》上映之前,原本的種子選手們因種種緣由都暫別了暑期檔,留下了大量的市場空間。而《哪吒》的高口碑助其票房前進之路暢通無阻,在無同類型影片的競爭之下,成了今年暑期檔絕對的王者。

警惕爆款之後的亂象和騙局

雖說爆款難得,但抵不住利字當先,人心貪婪。爆款過後,逐利而趨的市場難免會有亂象產生。

從創作端來說,最明顯的恐怕就是一股“自發”的跟風創作熱。由於“爆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驗證了賣座的必然性,因而拆解爆款,將其內容元素加以重裝組合或是改裝利用,形成一個固有模式(套路),成了一些創作者的偷懶行徑。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這點,似乎從國產電影市場進入商業化大片時代就有規律可循。從《英雄》帶動的古裝大片熱,到《泰囧》引發了喜劇片創作熱潮;從《失戀33天》讓小妞電影成為時尚,“明星+IP+青春”成為票房利器,到《戰狼2》引發主旋律軍事題材大熱、《流浪地球》而生的科幻熱。一部爆款,總能引發一段時間的創作熱潮。

事實證明,一味跟風,忽略爆款的偶然性,不重視內容本質的創作,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同質化影片,只會拉低整個電影市場的品質。而這些影片,就如必將會成為過去式的流行風潮,只會被時代拋棄。

當然,從市場角度而言,之所以會有這股創作熱,和爆款投資熱也脫不了干係。畢竟,在市場生存,創作跟著投資走也是普遍現象。一旦市場上產生某部爆款,對於投資方們來說,就如同發現了一個能變現的新風口,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些機會。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他們只想賺錢,不看內容。”如此,難免會擾亂行業秩序,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而,爆款過後,我們也應該警惕由此產生的種種亂象。畢竟,逐利而趨的市場,又怎會輕易放過“爆款”?

爆款產能大,但具有不可複製的特殊性

“爆款”之所以能讓聽者讚歎,讓觀者心動,讓投機者“利用”,在於其強大的票房產出能力和檔期影響力。

以近三年暑期檔的三部爆款影片為例,2017年上映的《戰狼2》,其以56.83億的總票房至今仍盤踞在票房總榜第一位,成為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國產電影,而其創造的1.59億觀影人次,也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最高。在當年暑期檔136部上映影片中,僅《戰狼》一部票房佔比就高達33.73%。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而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通過前期點映,高口碑逐漸擴散,從而獲得了票房長尾效應,“藥神”熱持續了整個暑期檔。其也以31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現實主義題詞影片的票房天花板,成為去年的暑期檔票房冠軍。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勢不可擋之勢,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如今其票房近48億,一躍成為國產電影影史票房亞軍。在今年暑期檔票房佔比也高達26.52%。

不難看出,“爆款”影片往往具備以一己之力扭轉票房局勢的能力。其對檔期總票房的貢獻力以及對整個國產電影市場活力的激發作用不言而喻。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由此,誰不想製作一部“爆款”,但“爆款”豈能隨意“複製”?事實上,縱觀國內電影市場的爆款影片,大多是“出人意料”,而其之所以能成為“爆款”,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基本的內容品質為基礎,除此,則是外力的綜合因素影響。

如社會輿論造勢。《戰狼2》上映之時,中印問題箭在弦上,恰逢建軍90週年,影片的愛國主義情懷恰好成了民眾情緒的抒發口;《我不是藥神》所涉及的醫改等民生問題,能引發強烈共鳴;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主義,也應對了當下青年人追求個人命運的訴求,這些都使影片從單部電影上升到了社會文化現象的討論層面,從而為影片造勢。

如同檔期影片的疲軟。最明顯要數此次《哪吒》上映之前,原本的種子選手們因種種緣由都暫別了暑期檔,留下了大量的市場空間。而《哪吒》的高口碑助其票房前進之路暢通無阻,在無同類型影片的競爭之下,成了今年暑期檔絕對的王者。

警惕爆款之後的亂象和騙局

雖說爆款難得,但抵不住利字當先,人心貪婪。爆款過後,逐利而趨的市場難免會有亂象產生。

從創作端來說,最明顯的恐怕就是一股“自發”的跟風創作熱。由於“爆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驗證了賣座的必然性,因而拆解爆款,將其內容元素加以重裝組合或是改裝利用,形成一個固有模式(套路),成了一些創作者的偷懶行徑。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這點,似乎從國產電影市場進入商業化大片時代就有規律可循。從《英雄》帶動的古裝大片熱,到《泰囧》引發了喜劇片創作熱潮;從《失戀33天》讓小妞電影成為時尚,“明星+IP+青春”成為票房利器,到《戰狼2》引發主旋律軍事題材大熱、《流浪地球》而生的科幻熱。一部爆款,總能引發一段時間的創作熱潮。

事實證明,一味跟風,忽略爆款的偶然性,不重視內容本質的創作,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同質化影片,只會拉低整個電影市場的品質。而這些影片,就如必將會成為過去式的流行風潮,只會被時代拋棄。

當然,從市場角度而言,之所以會有這股創作熱,和爆款投資熱也脫不了干係。畢竟,在市場生存,創作跟著投資走也是普遍現象。一旦市場上產生某部爆款,對於投資方們來說,就如同發現了一個能變現的新風口,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些機會。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因而,在這種時候,往往就會聽到投資方們以“能不能做一部像某某爆款這樣的影片”為句式的看似溫和的強制要求。或是整體的類型、題材,或是人物的性格塑造,都希望按照爆款的樣子來。

甚至有些不懂行的投資人,會不顧客觀事實盲目要求,比如要求一個二維動畫製作公司製作一部三維動畫片。不得不說,這類投資人的存在,確實會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因此而擠壓了市場空間,讓一些真正做內容的人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除此之外,也應該謹防一些投資/眾籌騙局。電影市場從不缺騙子,而爆款因其知名度,往往是騙子們最容易利用的砝碼。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他們只想賺錢,不看內容。”如此,難免會擾亂行業秩序,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而,爆款過後,我們也應該警惕由此產生的種種亂象。畢竟,逐利而趨的市場,又怎會輕易放過“爆款”?

爆款產能大,但具有不可複製的特殊性

“爆款”之所以能讓聽者讚歎,讓觀者心動,讓投機者“利用”,在於其強大的票房產出能力和檔期影響力。

以近三年暑期檔的三部爆款影片為例,2017年上映的《戰狼2》,其以56.83億的總票房至今仍盤踞在票房總榜第一位,成為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國產電影,而其創造的1.59億觀影人次,也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最高。在當年暑期檔136部上映影片中,僅《戰狼》一部票房佔比就高達33.73%。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而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通過前期點映,高口碑逐漸擴散,從而獲得了票房長尾效應,“藥神”熱持續了整個暑期檔。其也以31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現實主義題詞影片的票房天花板,成為去年的暑期檔票房冠軍。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勢不可擋之勢,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如今其票房近48億,一躍成為國產電影影史票房亞軍。在今年暑期檔票房佔比也高達26.52%。

不難看出,“爆款”影片往往具備以一己之力扭轉票房局勢的能力。其對檔期總票房的貢獻力以及對整個國產電影市場活力的激發作用不言而喻。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由此,誰不想製作一部“爆款”,但“爆款”豈能隨意“複製”?事實上,縱觀國內電影市場的爆款影片,大多是“出人意料”,而其之所以能成為“爆款”,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基本的內容品質為基礎,除此,則是外力的綜合因素影響。

如社會輿論造勢。《戰狼2》上映之時,中印問題箭在弦上,恰逢建軍90週年,影片的愛國主義情懷恰好成了民眾情緒的抒發口;《我不是藥神》所涉及的醫改等民生問題,能引發強烈共鳴;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主義,也應對了當下青年人追求個人命運的訴求,這些都使影片從單部電影上升到了社會文化現象的討論層面,從而為影片造勢。

如同檔期影片的疲軟。最明顯要數此次《哪吒》上映之前,原本的種子選手們因種種緣由都暫別了暑期檔,留下了大量的市場空間。而《哪吒》的高口碑助其票房前進之路暢通無阻,在無同類型影片的競爭之下,成了今年暑期檔絕對的王者。

警惕爆款之後的亂象和騙局

雖說爆款難得,但抵不住利字當先,人心貪婪。爆款過後,逐利而趨的市場難免會有亂象產生。

從創作端來說,最明顯的恐怕就是一股“自發”的跟風創作熱。由於“爆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驗證了賣座的必然性,因而拆解爆款,將其內容元素加以重裝組合或是改裝利用,形成一個固有模式(套路),成了一些創作者的偷懶行徑。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這點,似乎從國產電影市場進入商業化大片時代就有規律可循。從《英雄》帶動的古裝大片熱,到《泰囧》引發了喜劇片創作熱潮;從《失戀33天》讓小妞電影成為時尚,“明星+IP+青春”成為票房利器,到《戰狼2》引發主旋律軍事題材大熱、《流浪地球》而生的科幻熱。一部爆款,總能引發一段時間的創作熱潮。

事實證明,一味跟風,忽略爆款的偶然性,不重視內容本質的創作,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同質化影片,只會拉低整個電影市場的品質。而這些影片,就如必將會成為過去式的流行風潮,只會被時代拋棄。

當然,從市場角度而言,之所以會有這股創作熱,和爆款投資熱也脫不了干係。畢竟,在市場生存,創作跟著投資走也是普遍現象。一旦市場上產生某部爆款,對於投資方們來說,就如同發現了一個能變現的新風口,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些機會。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因而,在這種時候,往往就會聽到投資方們以“能不能做一部像某某爆款這樣的影片”為句式的看似溫和的強制要求。或是整體的類型、題材,或是人物的性格塑造,都希望按照爆款的樣子來。

甚至有些不懂行的投資人,會不顧客觀事實盲目要求,比如要求一個二維動畫製作公司製作一部三維動畫片。不得不說,這類投資人的存在,確實會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因此而擠壓了市場空間,讓一些真正做內容的人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除此之外,也應該謹防一些投資/眾籌騙局。電影市場從不缺騙子,而爆款因其知名度,往往是騙子們最容易利用的砝碼。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可以想見,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此時就會想方設法和爆款扯上關係,將其放置於新項目PPT上,以此到處忽悠。而另一些人,則會打著爆款的幌子,聲稱自己參與過爆款影片的投資,以此來讓更多人信服,最常見的就是一些涉及新片投資份額的騙局。

畢竟,利用爆款來背書,往往更有信服力。而這些居心叵測之人,就成了市場亂象的始作俑者。在此,從業者不得不應該提高警惕。

市場需要大爆款,也需要更多5-10億的小爆款

誠然,爆款雖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其對於國產電影市場的積極意義不可否認。尤其是在一片低靡的市場環境之下,一部爆款影片往往能刺激觀眾的觀影熱情,從而起到支撐市場大盤的重要作用。

而縱觀國產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以去年為例,年度TOP10影片總票房佔比接近40%;2017年,TOP10影片票房佔比也達到了36.8%。可見,這些年度爆款影片對於整個市場的推動力不可小覷。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他們只想賺錢,不看內容。”如此,難免會擾亂行業秩序,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而,爆款過後,我們也應該警惕由此產生的種種亂象。畢竟,逐利而趨的市場,又怎會輕易放過“爆款”?

爆款產能大,但具有不可複製的特殊性

“爆款”之所以能讓聽者讚歎,讓觀者心動,讓投機者“利用”,在於其強大的票房產出能力和檔期影響力。

以近三年暑期檔的三部爆款影片為例,2017年上映的《戰狼2》,其以56.83億的總票房至今仍盤踞在票房總榜第一位,成為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國產電影,而其創造的1.59億觀影人次,也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最高。在當年暑期檔136部上映影片中,僅《戰狼》一部票房佔比就高達33.73%。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而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通過前期點映,高口碑逐漸擴散,從而獲得了票房長尾效應,“藥神”熱持續了整個暑期檔。其也以31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現實主義題詞影片的票房天花板,成為去年的暑期檔票房冠軍。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勢不可擋之勢,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如今其票房近48億,一躍成為國產電影影史票房亞軍。在今年暑期檔票房佔比也高達26.52%。

不難看出,“爆款”影片往往具備以一己之力扭轉票房局勢的能力。其對檔期總票房的貢獻力以及對整個國產電影市場活力的激發作用不言而喻。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由此,誰不想製作一部“爆款”,但“爆款”豈能隨意“複製”?事實上,縱觀國內電影市場的爆款影片,大多是“出人意料”,而其之所以能成為“爆款”,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基本的內容品質為基礎,除此,則是外力的綜合因素影響。

如社會輿論造勢。《戰狼2》上映之時,中印問題箭在弦上,恰逢建軍90週年,影片的愛國主義情懷恰好成了民眾情緒的抒發口;《我不是藥神》所涉及的醫改等民生問題,能引發強烈共鳴;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主義,也應對了當下青年人追求個人命運的訴求,這些都使影片從單部電影上升到了社會文化現象的討論層面,從而為影片造勢。

如同檔期影片的疲軟。最明顯要數此次《哪吒》上映之前,原本的種子選手們因種種緣由都暫別了暑期檔,留下了大量的市場空間。而《哪吒》的高口碑助其票房前進之路暢通無阻,在無同類型影片的競爭之下,成了今年暑期檔絕對的王者。

警惕爆款之後的亂象和騙局

雖說爆款難得,但抵不住利字當先,人心貪婪。爆款過後,逐利而趨的市場難免會有亂象產生。

從創作端來說,最明顯的恐怕就是一股“自發”的跟風創作熱。由於“爆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驗證了賣座的必然性,因而拆解爆款,將其內容元素加以重裝組合或是改裝利用,形成一個固有模式(套路),成了一些創作者的偷懶行徑。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這點,似乎從國產電影市場進入商業化大片時代就有規律可循。從《英雄》帶動的古裝大片熱,到《泰囧》引發了喜劇片創作熱潮;從《失戀33天》讓小妞電影成為時尚,“明星+IP+青春”成為票房利器,到《戰狼2》引發主旋律軍事題材大熱、《流浪地球》而生的科幻熱。一部爆款,總能引發一段時間的創作熱潮。

事實證明,一味跟風,忽略爆款的偶然性,不重視內容本質的創作,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同質化影片,只會拉低整個電影市場的品質。而這些影片,就如必將會成為過去式的流行風潮,只會被時代拋棄。

當然,從市場角度而言,之所以會有這股創作熱,和爆款投資熱也脫不了干係。畢竟,在市場生存,創作跟著投資走也是普遍現象。一旦市場上產生某部爆款,對於投資方們來說,就如同發現了一個能變現的新風口,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些機會。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因而,在這種時候,往往就會聽到投資方們以“能不能做一部像某某爆款這樣的影片”為句式的看似溫和的強制要求。或是整體的類型、題材,或是人物的性格塑造,都希望按照爆款的樣子來。

甚至有些不懂行的投資人,會不顧客觀事實盲目要求,比如要求一個二維動畫製作公司製作一部三維動畫片。不得不說,這類投資人的存在,確實會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因此而擠壓了市場空間,讓一些真正做內容的人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除此之外,也應該謹防一些投資/眾籌騙局。電影市場從不缺騙子,而爆款因其知名度,往往是騙子們最容易利用的砝碼。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可以想見,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此時就會想方設法和爆款扯上關係,將其放置於新項目PPT上,以此到處忽悠。而另一些人,則會打著爆款的幌子,聲稱自己參與過爆款影片的投資,以此來讓更多人信服,最常見的就是一些涉及新片投資份額的騙局。

畢竟,利用爆款來背書,往往更有信服力。而這些居心叵測之人,就成了市場亂象的始作俑者。在此,從業者不得不應該提高警惕。

市場需要大爆款,也需要更多5-10億的小爆款

誠然,爆款雖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其對於國產電影市場的積極意義不可否認。尤其是在一片低靡的市場環境之下,一部爆款影片往往能刺激觀眾的觀影熱情,從而起到支撐市場大盤的重要作用。

而縱觀國產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以去年為例,年度TOP10影片總票房佔比接近40%;2017年,TOP10影片票房佔比也達到了36.8%。可見,這些年度爆款影片對於整個市場的推動力不可小覷。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爆款過於強大的輻射能量,其對同檔期影片的生存空間難免也會產生一定的擠壓作用。畢竟,在現有固定銀幕數量的市場容量之中,還遠不足以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

因此,對於一個良性的市場來說,與其費盡心思想要去追逐一部大“爆款”影片,不如多用心創作一些小爆款影片。這些影片,可能票房量級在5—10億以之間,雖不至於產生轟動的社會效應,但也足夠引發大眾關注,甚至在冷淡的檔期,能夠填補市場空白,拉動觀影人次增長。

而就目前的國產電影市場來說,同時容納多部5—10億的影片也是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尤其是在五一、中秋等小檔期之中,能產生更多此類影片。

"

“錢,我們可以投,但我有個要求,你們得兩年內做一部像《哪吒》這樣的動畫片出來?”

“這恐怕不行吧。我們是一家二維動畫製作公司啊。”

前幾天,某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拍sir“吐槽”。《哪吒》是火了,作為動畫人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業內同仁都為此感到高興。只是,一部動畫的火爆,還遠遠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無形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形象。就比如,如上急於求成的“投資人”,就想複製“哪吒”式爆款。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他們只想賺錢,不看內容。”如此,難免會擾亂行業秩序,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而,爆款過後,我們也應該警惕由此產生的種種亂象。畢竟,逐利而趨的市場,又怎會輕易放過“爆款”?

爆款產能大,但具有不可複製的特殊性

“爆款”之所以能讓聽者讚歎,讓觀者心動,讓投機者“利用”,在於其強大的票房產出能力和檔期影響力。

以近三年暑期檔的三部爆款影片為例,2017年上映的《戰狼2》,其以56.83億的總票房至今仍盤踞在票房總榜第一位,成為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國產電影,而其創造的1.59億觀影人次,也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觀影人次最高。在當年暑期檔136部上映影片中,僅《戰狼》一部票房佔比就高達33.73%。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而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通過前期點映,高口碑逐漸擴散,從而獲得了票房長尾效應,“藥神”熱持續了整個暑期檔。其也以31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現實主義題詞影片的票房天花板,成為去年的暑期檔票房冠軍。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勢不可擋之勢,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如今其票房近48億,一躍成為國產電影影史票房亞軍。在今年暑期檔票房佔比也高達26.52%。

不難看出,“爆款”影片往往具備以一己之力扭轉票房局勢的能力。其對檔期總票房的貢獻力以及對整個國產電影市場活力的激發作用不言而喻。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由此,誰不想製作一部“爆款”,但“爆款”豈能隨意“複製”?事實上,縱觀國內電影市場的爆款影片,大多是“出人意料”,而其之所以能成為“爆款”,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基本的內容品質為基礎,除此,則是外力的綜合因素影響。

如社會輿論造勢。《戰狼2》上映之時,中印問題箭在弦上,恰逢建軍90週年,影片的愛國主義情懷恰好成了民眾情緒的抒發口;《我不是藥神》所涉及的醫改等民生問題,能引發強烈共鳴;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主義,也應對了當下青年人追求個人命運的訴求,這些都使影片從單部電影上升到了社會文化現象的討論層面,從而為影片造勢。

如同檔期影片的疲軟。最明顯要數此次《哪吒》上映之前,原本的種子選手們因種種緣由都暫別了暑期檔,留下了大量的市場空間。而《哪吒》的高口碑助其票房前進之路暢通無阻,在無同類型影片的競爭之下,成了今年暑期檔絕對的王者。

警惕爆款之後的亂象和騙局

雖說爆款難得,但抵不住利字當先,人心貪婪。爆款過後,逐利而趨的市場難免會有亂象產生。

從創作端來說,最明顯的恐怕就是一股“自發”的跟風創作熱。由於“爆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驗證了賣座的必然性,因而拆解爆款,將其內容元素加以重裝組合或是改裝利用,形成一個固有模式(套路),成了一些創作者的偷懶行徑。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這點,似乎從國產電影市場進入商業化大片時代就有規律可循。從《英雄》帶動的古裝大片熱,到《泰囧》引發了喜劇片創作熱潮;從《失戀33天》讓小妞電影成為時尚,“明星+IP+青春”成為票房利器,到《戰狼2》引發主旋律軍事題材大熱、《流浪地球》而生的科幻熱。一部爆款,總能引發一段時間的創作熱潮。

事實證明,一味跟風,忽略爆款的偶然性,不重視內容本質的創作,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同質化影片,只會拉低整個電影市場的品質。而這些影片,就如必將會成為過去式的流行風潮,只會被時代拋棄。

當然,從市場角度而言,之所以會有這股創作熱,和爆款投資熱也脫不了干係。畢竟,在市場生存,創作跟著投資走也是普遍現象。一旦市場上產生某部爆款,對於投資方們來說,就如同發現了一個能變現的新風口,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些機會。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因而,在這種時候,往往就會聽到投資方們以“能不能做一部像某某爆款這樣的影片”為句式的看似溫和的強制要求。或是整體的類型、題材,或是人物的性格塑造,都希望按照爆款的樣子來。

甚至有些不懂行的投資人,會不顧客觀事實盲目要求,比如要求一個二維動畫製作公司製作一部三維動畫片。不得不說,這類投資人的存在,確實會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因此而擠壓了市場空間,讓一些真正做內容的人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除此之外,也應該謹防一些投資/眾籌騙局。電影市場從不缺騙子,而爆款因其知名度,往往是騙子們最容易利用的砝碼。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可以想見,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此時就會想方設法和爆款扯上關係,將其放置於新項目PPT上,以此到處忽悠。而另一些人,則會打著爆款的幌子,聲稱自己參與過爆款影片的投資,以此來讓更多人信服,最常見的就是一些涉及新片投資份額的騙局。

畢竟,利用爆款來背書,往往更有信服力。而這些居心叵測之人,就成了市場亂象的始作俑者。在此,從業者不得不應該提高警惕。

市場需要大爆款,也需要更多5-10億的小爆款

誠然,爆款雖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其對於國產電影市場的積極意義不可否認。尤其是在一片低靡的市場環境之下,一部爆款影片往往能刺激觀眾的觀影熱情,從而起到支撐市場大盤的重要作用。

而縱觀國產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以去年為例,年度TOP10影片總票房佔比接近40%;2017年,TOP10影片票房佔比也達到了36.8%。可見,這些年度爆款影片對於整個市場的推動力不可小覷。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爆款過於強大的輻射能量,其對同檔期影片的生存空間難免也會產生一定的擠壓作用。畢竟,在現有固定銀幕數量的市場容量之中,還遠不足以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

因此,對於一個良性的市場來說,與其費盡心思想要去追逐一部大“爆款”影片,不如多用心創作一些小爆款影片。這些影片,可能票房量級在5—10億以之間,雖不至於產生轟動的社會效應,但也足夠引發大眾關注,甚至在冷淡的檔期,能夠填補市場空白,拉動觀影人次增長。

而就目前的國產電影市場來說,同時容納多部5—10億的影片也是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尤其是在五一、中秋等小檔期之中,能產生更多此類影片。

“爆款”影片過後我們要反思什麼?

​因而,創作者們、投資者們也可以多考慮,創作更具類型化、且易引發大眾共鳴的影片。可能是一部笑點恰到好處的喜劇片、貼近當下社會現實的愛情片,亦或者是懸疑氛圍濃厚的犯罪類型片。

總而言之,在夯實內容的基礎上,把類型化做到極致,一旦口碑得到發酵,要想取得票房佳績並非是難事。

當然,無論是做好5-10億的小爆款,還是衝擊10億+、甚至二三十億+的大爆款影片,從整體上來說,票房體量越高,對於國產電影市場的拉動力肯定越強。只是,在此之中,難免會有魚龍混雜之亂象,要足夠警惕,防患未然,才能夠共同把這塊蛋糕做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