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水電建設對生態無害,水庫大壩還能科學減災

地震 氣象災害 紫坪鋪水庫 長江三峽 中國三峽集團 2017-05-26

你知道嗎?水電建設對生態無害,水庫大壩還能科學減災

全國防災減災日當天,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在華北電力大學舉行《水力發電與地質災害》科普論壇。水電和地質專家普遍認為,水電建設不會造成生態災害,相反水電開發中的水庫大壩是科學減災的重要手段。

消能可減少地質災害

自然壩消能可以有效減少崩塌滑坡和地質災害,模仿自然壩消能結構可以控制地面下切減少地質災害,消能應該成為防控地質災害的主要戰略思想。這一觀點,得到許多與會專家的認可。

清華大學教授、世界泥沙研究學會主席王兆印在論壇上介紹,自然壩和階梯深潭系統能很好地做到消能減災,人工模擬自然壩消能結構的消能減災效果十分明顯。

你知道嗎?水電建設對生態無害,水庫大壩還能科學減災

王兆印強調:“消能是水流勢能和動能轉化為湍流能和熱能的過程。如果沒有消能結構,山區河流的高能量會沖刷河床和河岸導致災害。利用自然壩發育良好的消能結構,水量能量絕大部分被消減,堰塞壩可以長期保存並減少新的崩塌滑坡災害。”

中國能源報記者瞭解到,階梯-深潭系統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自然結構,可以消減水流60%-90%能量,使水流不能沖刷河床,減少災害、同時改善生態環境。

認為根治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關鍵是消能的,還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她說,水庫蓄水期集中釋放了潛在的滑坡體,相當於提前引發出來免疫的過程,把未來若干年要形成的大滑坡進行免疫。

“比如,三峽1985年曾經發生過一個大滑坡,但是三峽蓄水以後對地質災害也進行長期觀測,都是蓄水池蓄水初期導致的問題,只是將潛在滑坡地釋放出來,不會再出來1985年那樣的大滑坡。另外一個效能效應是,三峽水壩提高100多米,即使出現原來無法承受的滑坡,也不會影響大壩安全。”王亦楠這樣認為。

你知道嗎?水電建設對生態無害,水庫大壩還能科學減災

“不能忽視人工大壩減災作用。例如,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紫坪鋪水庫上端,泥沙淤積抬高侵蝕基準面,降低滑坡勢能,大地震沒有引發崩塌滑坡。”王兆印說。

王兆印指出,西南壩群可以把水流能量轉化為電能,剩餘能量通過人工消能結構消減,具有一定的減災作用。“在西南可通過‘串糖葫蘆’梯級開發形式,具體來講是建設中型壩群,河流連接一個一個水庫,就像‘串糖葫蘆’。”

水庫非造成地震的原因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教授徐澤平表示,水電開發中的水庫大壩是科學減災的重要手段,它關係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和國家安全,大壩安全關係到方方面面,科學的大壩安全管理對國傢俱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壩大庫的安全管理是一項非常細緻的工作,不能有一絲疏忽,在大壩安全管理中要特別重視地質問題。對於老工程,一方面要隨時檢查已埋設儀器的工作形態和數據可靠性,另一方面,隨著技術進步,適時增添新型觀測儀器,力爭實現對大壩全方位實時監控。”徐澤平說,此外,要對每個高壩大庫,建立切實可行的應急搶險預案。

你知道嗎?水電建設對生態無害,水庫大壩還能科學減災

王亦楠強調,水庫本身不是造成地震的原因,水電工程建設具有地質減災的作用,水電工程建設不僅不是地質災害的原因,反而對地質減災有正面影響。有數據顯示,三峽水庫一共392億立方米,分佈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上,平均每平方米承受的重量只有30多噸,每平方釐米的承壓強只有3公斤多,還不如一個載重汽車輪胎對地殼壓力大。“高樓大廈上百層的都沒有壓出地震,水庫怎麼能壓出地震來了?”王亦楠表示。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士、教授級高工陳祖煜表示,三峽水庫開始蓄水時,三峽電站、三峽水庫要經受滑坡、泥石流的考驗。在科學、嚴謹的大壩安全管理下,三峽大壩的安全是放心的。三峽庫區有歷史記載的800多年,滑坡、泥石流頻繁發生,大壩的修建大大減輕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

你知道嗎?水電建設對生態無害,水庫大壩還能科學減災

王亦楠說,實踐證明,水庫誘發地震的震級一般都不大。全世界幾十萬座水庫只發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4次。5級以上的也只有10餘次。絕大多數的水庫地震都是3級以下的“無感地震”。

人們對我國西南地震高發地區的水電開發、大壩建設的安全問題一直爭議不斷,尤其是對岷江上游的紫坪鋪水電站的負面報道不斷。王亦楠表示,事實上,水庫大壩對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有著重要貢獻,例如,“5·12”大地震後紫坪鋪水庫高壩不僅沒有發生任何“不堪設想的後果”,而且還在地震中立大功。震後道路嚴重塌方,紫坪鋪水庫寬闊水面形成一條水上生命救援通道。震後不到幾天,紫坪鋪水電站就率先恢復發電,確保了下游地區在非常時期的供水和供電安全,以及下游1000多萬人口在緊急狀態下的人心穩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