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進校園帶來科普“盛宴”

地震 大氣科學 南海 3D打印 魯南播報 魯南播報 2017-08-26
科普進校園帶來科普“盛宴”

近日,2016年廣東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暨第三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七巧板創意製作競賽頒獎活動,在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南華小學舉行,分別頒發了競賽各參賽組別的一、二、三等獎,以及“樂同最佳創意獎”、優秀輔導教師、科普示範學校、優秀組織單位等獎項。同時,通過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防災減災”氣象、地震、消防科普應急技術展示、青少年3D打印技術展示與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普活動,讓小朋友“零距離”感受科技魅力。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培養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啟迪了孩子們的創意,激發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1200多名學生參與競逐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科技七巧板創意製作,開闊青少年學生視野,鍛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和想象力,增強其創新創造意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同時借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的契機,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內容,將科技普及的種子埋進孩子們的心裡。

據瞭解,經過各地市選拔和推薦,有來自我省11個地市,70家中小學和幼兒園,491支參賽代表隊,1246名學生和家長參加競賽。參賽的規模和人數與上一屆相比增長近一倍。活動分親子組、小學高年級組、中學組三個組別,採取現場團體賽形式,各小組在90分鐘內完成作品。在比賽現場,每位小選手都全身心投入,緊緊圍繞“愛我南海,努力實現海洋強國夢”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題,以身邊的學習和生活的事例及見聞為題材,發揮無限的想象;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搭出生動的畫面,展示出滿滿的正能量。在選手們的一拼一搭中,一個個精美的作品一一呈現。

實現“動手、動腦、動情”的競賽目的

經評委會專家評審,競賽最終評出親子組一等獎83項,二等獎103項,三等獎80項;小學高年級組一等獎49項,二等獎71項,三等獎51項;中學組一等獎16項,二等獎23項,三等獎15項。在一等獎作品中評出“樂同最佳創意獎”15項。另外還評出優秀輔導教師獎142人,優秀組織單位30個,科普示範學校12所。

本次競賽評委會副主任、廣東省教育廳教育研究院科學科主任王益群表示,第三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七巧板創意製作競賽參賽主題鮮明、突出。參賽的隊伍能緊緊圍繞“愛我南海,努力實現海洋強國夢”,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題開展創意設計,主旨鮮明、內涵豐富,熟練運用創新手法。同時,外觀形象、生動。參賽隊伍能利用七巧板拼搭出各種不同的海洋豐富資源、先進戰艦武器,體育運動場景、奮力拼搏爭勝等,形象生動、表現多樣,大部分還配上顏色,使畫面更加豐富、更具吸引力。此外,技術含量高。參賽選手能抓住七巧板的特點,結合美術創意、線性代數等知識表達自己對創作主題的想法,融青少年科普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一體, 體現了“動手、動腦、動情”的競賽活動目的。

活動期間,主辦單位還特別邀請了航空航天專家許光明教授為參賽選手們作《愛國教育科學報國報告》。此外,參賽選手、領隊老師和學生家長還前往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標本館科普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豐富科普活動讓學生直呼“過癮”

頒獎結束後,主辦單位還在番禺區南村鎮南華小學同期舉行了豐富精彩的科普進校園活動。廣東省氣象學會、廣州市氣象學會開展了氣象科普知識宣教及互動遊戲;廣東省地震科普教育館帶來了“防災減災”地震科普應急技術與設備展示,開展展教諮詢;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中心的“科普大篷車”也開到現場,進行科技展品互動展示及科普圖片展覽。而南華小學開展的七彩泥盤和七巧板創意製作展示也別具特色。現場的創客科普互動體驗、青少年3D打印技術展示及校園科普教育陣地建設成果展示等,吸引了大批學生及家長的關注,“零距離”感受科技的魅力。

“看到這些信號,別忙著去學校。”由廣州市氣象學會開展的“廣州市公眾應對主要氣象災害指引”宣傳,讓學生和家長都覺得很實用。有家長表示,以前不太清楚在什麼樣的氣象條件下學校會停課,通過參加這次活動,不但瞭解到在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及暴雨紅色預警信號下會自動停課,而且還明白了在雷雨大風、冰雹等天氣下可延遲上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