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市長寧縣6.0級地震發生後,短短一天內,餘震不斷。災情發生後,圍繞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否有更強餘震的可能、為何餘震頻發、災區通信如何得到保障,以及震後交通情況等大家關注的問題,相關部門和專家一一作出解釋。

長寧6.0級地震的原因何在?

據新華社消息,針對17日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的6.0級地震,中國地震局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本次地震序列為典型的構造地震活動。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為走滑型地震。

中國地震局信息顯示,此次地震位於川東南地區,發生於四川盆地邊緣的長寧背斜構造附近規模不大的次級斷層上,與上述6級以上地震處於不同的構造位置,也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上的汶川8.0級地震和蘆山7.0級地震處於不同的構造位置。

本次地震所處的川東南地區,自2018年12月以來5級以上地震活躍,本次地震南側約14千米處曾發生2018年12月16日四川興文5.7級和2019年1月3日四川珙縣5.3級地震。

地震後為何餘震多發?

據新華社消息,針對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的6.0級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王海濤研究員分析認為,本次地震序列為典型的構造地震活動,與同類地震相比餘震較豐富,這可能與震區附近分佈有多條規模不大的次級斷層觸發活動有關。

據瞭解,1900年以來,震中50千米範圍內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震中100千米範圍內發生過2次6級以上地震,分別為1917年7月31日雲南大關6.8級和1974年5月11日雲南大關北7.1級地震,其中雲南大關北7.1級地震為距本次地震最近的6級以上地震,空間距離約80千米;震中100至200千米範圍內發生6.0至6.9級地震5次,均屬於1935年至1936年四川馬邊6級強震群序列。上述6級以上地震均發生在川滇塊體東邊界的馬邊-大關地震帶上。

此外,本次地震序列相對活躍,截至18日8時30分,共記錄到3級以上餘震17次,其中3.0至3.9級地震12次,4.0至4.9級地震3次,5.0至5.9級地震2次。

地震後有無發生更大餘震可能?

四川省宜賓市發生6.0級地震後,又發生多次餘震。

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杜斌表示,震中位於長寧縣雙河鎮,處於四川南部,構造上位於相對穩定的華南地塊,震區100公里範圍內地表沒有發現大規模區域性活動斷裂。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杜方表示,地震處於四川省中等地震活動區,這個區域主要有規模不大的一組構造,發震能力有限。

災區通訊信號如何保障?

地震發生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6月18日上午9時發佈消息稱,已出動搶險人員110人、應急搶險車15輛、應急通信衛星基站車3輛、油機37臺、衛星電話8部,安排基站線路巡檢和全力保障震區通信暢通。目前,網絡運行基本正常,未發生大規模斷站和擁塞,少量通信設備受損,均已第一時間安排搶修恢復。同時,外場服務保障方面已發送關懷短信,涉及300萬用戶。

另據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消息,地震發生後,四川聯通緊急啟動應急預案,集結搶險人員86人、搶險車輛17輛、搶險油機109臺、應急通信車4輛、衛星電話20部等趕赴震中區域。四川聯通還在受災區域預備2臺光纜搶險無人機,加強災備防範。目前,聯通網絡運行總體正常,幹線正常,少量基站中斷,搶險人員正逐步搶通恢復。

中國電信四川分公司的客服人員表示,一旦出現信號大面積癱瘓或基站遭到破壞的情況,會第一時間增加移動的基站,臨時增強受災區域的網絡信號,儘快恢復那邊的網絡信號。

6月18日下午,北青報記者從中國移動四川分公司客服處瞭解到,地震發生後,已經啟動保障機制。“一旦發生信號大面積癱瘓的情況,將駕駛‘救災直通車’前往事發區域,人工增強信號,保證該區域的正常通信。”

中國聯通四川分公司客服人員則表示,目前當地提供24小時10010尋親報平安及緊急開機服務,同時四川聯通客服中心與中國聯通全國客服熱線聯動,建立了尋親報平安、災情信息查詢等轉接流程。“如果聯繫不上那邊的親人、朋友,可以提供需要聯繫人員的姓名和號碼,會安排專人去聯繫,這是針對地震後開通的應急方案。”

地震致交通受損是否影響救援?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災情發生後,途經成都的多條鐵路均有不同程度震感,6月18日共有超過100趟途經成都、宜賓等地的列車停運。受災情影響,長寧縣境內多處道路塌方,相關部門緊急實施道路管制,通往長寧的多個高速路口封閉。

據宜賓市政府消息,災情發生後,宜賓市交通運輸局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搶通生命通道,並派出工作組,全面部署交通保障救災工作。同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迅速視頻調度指導,目前進入災區主幹公路全部暢通,受山體塌方影響的309省道已經打通,交通恢復正常。

據介紹,四川省公安交管部門共投入警力2200餘人、警車500餘輛次,全力投入震區交通應急管理工作,排查出路面裂縫、沉降、橋樑錯位及道路塌方等安全隱患50餘處。通過近端管控、遠端分流等措施,重點保障主要救災通道暢通,減少非必要車輛進入搶險救援區。截至18日11時,共護送消防、電力、醫療等救援力量200餘批次,服務救助災區群眾500餘人次。

6月18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醒,為保障通往災區道路暢通,確保救援救災車輛順利通行,請勿自行駕車前往災區救災。行經通往災區的高速公路時勿佔用應急車道,遇到救護車、救援車以及救災物資運輸車輛要及時避讓;災區及災區周邊社會車輛要配合交警疏導指揮,共同維護救援通道安全暢通。

地震波到達前 宜賓等地發預警提示

專家稱地震預警需要兩大前提條件 預警有一定作用但切勿誇大

6、5、4、3、2、1,警報響起……地震發生後,多位成都市民拍攝了地震預警的視頻併發到網上。記者注意到,在6.0級地震波到達成都市區之前,成都多個社區和學校響起了“地震預警”的報警聲,安裝在社區的擴音喇叭用倒計時的方式,向居民告知地震波即將到達的消息。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宜賓、樂山、成都等地的市民提前從電視、手機、專用地震預警終端等接收到預警提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本次地震,給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給樂山提前43秒預警,給成都提前61秒預警。大陸地震預警網對主震後的餘震,包括23時36分四川宜賓市珙縣5.1級地震、6月18日零時29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4.1級地震等均成功預警。

6月18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媒體通報本次地震預警情況。研究所所長王暾表示,“地震預警不是預報,而是基於物聯網技術,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實現全自動警報。”

他同時表示,希望今後地震預警不要再上新聞,老百姓收到地震預警都感到很正常,這才是地震預警新常態。

提前預警

79個區縣提前發出電視地震預警

本次長寧地震,地震預警網提前10秒向宜賓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電視、手機、社區、學校等同步發出預警,在網上引發強烈關注。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瞭解到,初步統計表明,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成都市、涼山州、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雅安市及雲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學校提前0-57秒發出預警,學校師生及時採取措施避險,保障了學校師生的安全,其中,成都市的180個學校提前收到預警。成都市101個社區提前57-68秒發出預警,市民及時進行了合理的避險。

此外,宜賓市、樂山市、成都市等13個市州的共79個區縣開通了廣電和互聯網電視地震預警的區域發出電視地震預警或預警提示。雲南省昭通市、四川省宜賓市、四川省雅安市等三地的4個農村場鎮提前7-65秒發出預警。宜賓市珙縣、南溪區、興文縣、屏山縣醫院(衛生院)及樂山市人民醫院等提前4-43秒收到預警。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某核反應堆、彭州石化、呈祥化工、成都鐵路局及成都、雅安、涼山電力等重大工程提前10-78秒收到預警。

系統反應

秒級響應網絡 發出到收到僅需五六秒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成都高新區管委會2018年5月實施了在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在本次地震中,成都高新區的眾多居民聽見了響徹夜空的60秒倒計時“滴”聲預警警報,受到了不少關注。

北青報記者從四川高新減災研究所瞭解到,“滴滴、滴”是不同的聲音提示烈度,對應不同的影響程度。研究所所長王暾說,依賴於地震預警的烈度而發出不同聲音,包括了滴滴聲、滴聲與沒有。6度以上就是滴滴聲,表明有比較強烈的震感;如果在4度到6度之間,那就是滴聲,表明強烈晃動有一定破壞性;而如果在3至4度,就是有明顯晃動,但是一般來說沒破壞性,如果是10、9、8依次類推倒計時,那麼關注即將到來的地震就可以了。

王暾稱,整個地震的預警系統是全自動響應的,是秒級響應網絡,從地震發生到手機收到預警大概是五六秒左右。本次發生地震的宜賓市是全國首批規模化安裝地震預警的地區,早在2013年就開始安裝地震預警傳感器,其傳感器已安放在宜賓市每個鄉政府內。

覆蓋範圍

達220萬平方公里 覆蓋九成地震區人口

據王暾介紹,地震預警分為傳感器網絡、預警中心、預警的應用三個層面。從傳感器網絡來說,目前,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面積已達220萬平方公里,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的90%,已成功預警蘆山7級地震、魯甸6.5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等52次破壞性地震。截至今年5月28日,該預警網的廣播電視預警已延伸至四川省13個市州,覆蓋79個區縣,佔四川省地震區區縣的60%。

下一步地震預警的重點將是“最後一公里”,也就是預警應用的建設。王暾表示,目前的問題就是應用還不夠,比如目前成都有180個學校收到預警,今後要覆蓋到全部的1100多所學校。

雖然只有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但是在王暾看來,民眾、學校、辦公地點等接到提前幾秒到十幾秒的預警就可以減少人員的死傷,國家重大工程也可以避免造成損失。比如在有3秒的預警時,可以就近躲在桌子底下;如果有5秒,那麼一樓的人可以疏散到樓外,高樓層的人可以就近避險到衛生間等場所;如果有10秒,一樓二樓的可以疏散到樓外,而高樓層的人可以在家裡就近安全的地點避險,也可以離開電梯。

據介紹,已有理論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14%;如果為10秒,人員傷亡比減少39%;如果預警時間為20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63%。

不同看法

預警有一定作用 但切勿誇大

對於備受關注的地震預警,也有部分專家提出了不同看法。18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王海濤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提前60秒甚至更長時間的震感信息預判,不要輕易把它說成“預警”,可稱之為“震感提醒”。

18日,中國地震局研究員、原中國國際救援隊領隊徐德詩接受採訪時稱,“地震中受災最重的,就是離震中半徑20公里的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們最需要預警,但20公里的距離,豎波、橫波的時間差非常短,對於重災區的人們來說,這種預警沒有太大的意義。”

徐德詩認為,地震預警有一定作用,但切勿誇大。因為預警依據的原理決定,此方法在最需要得到警報的地方存在盲區,地震預警主要可對及時掌握信息、防止次生災害發揮作用。

廣東省地震局預報中心主任鄧志輝則對媒體稱,地震預警需要兩大前提條件:第一,震中必須有精度比較高的地震臺;第二,最快的預警信息到達需要6秒,而6秒之內則處於盲區,理論上已證明震中大約30多公里以內是不可能預警的。但對於強震,地震預警是有一定意義的。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