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地震 汶川 不完美媽媽 楊旭 好好學習 上海 大學 崔健 成都 皖北先生聊家庭與情感 2019-05-16

十一年前的那個下午,祖國大地震顫,山河崩塌,舉國悲痛,讓數十萬同胞躲不可躲,防無可防;然而每年的5.12都是華夏兒女心中的一道坎,一個傷痛。在大災大難來臨時,生命的脆弱顯得那麼的蒼白而無力,人類的渺小被彰顯的如此不堪一擊;對於我們而言,沒有經歷過大災大難,沒有經歷過生死離別,沒有經歷過失去至親之人的錐心刺骨之痛,或許就沒有任何資格去談論人生的悲歡離合;紀念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地震中倖存者的感人故事,來自他們每個人的心聲:對於逝去的親人,活著便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1)他叫王可,2008年他在讀高二,在他父母眼中王可是一個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地震時他因翹課算是躲過了一劫;他在地震中失去了雙親,至今他依然清晰的記得媽媽給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好好學習,不然長大沒有出息;長大後的他去了部隊,他說:解放軍是汶川的恩人,他選擇從軍就是為了報恩,他做好了為了祖國和人民奉獻的準備。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2)小雯一個文靜而漂亮的女孩,汶川地震中她失去了一條腿,但是,身體雖然殘疾了,但是她並沒有被當時的困難而嚇到。經過自身的努力,她現在成了一名拄著柺杖的人民教師,她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著她母親臨別時對她說的話“好好活下去”;小雯說,經歷過生離死別,便不再畏懼死亡,活著便是逝去的親人對她的期望。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3)李明家距離震中最近的一個村子,地震中他失去了六位親人,堅強的他沒有被眼前的一切所打倒,那一年他頂著失去親人的痛苦考進了大學;四年後他回到汶川,他說:如果沒有地震的話,他也許畢業後會去北京或者上海去打拼;但是,現在對他而言回來就是他唯一的選擇,因為他是汶川人,他需要為災難中家鄉貢獻一份力量。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4)張子涵地震那年才兩歲,那個時候的她並不懂的什麼是生離死別?不懂的什麼是天災人禍?但是,她和媽媽的生是用爸爸的死換來的;地震時在房子即將倒塌的一瞬間是爸爸把她和媽媽推出去他們才活了下來;今年13歲的小子涵只知道爸爸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媽媽告訴子涵,想爸爸的時候就抬頭仰望天空,因為這樣爸爸就可以看到子涵了。子涵說:她每次仰望天空時都會在心中默默說道“子涵想爸爸了,爸爸回來看看子涵好嗎”。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5)她是一名護士叫陶歡,地震中她失去了丈夫和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三歲的兒子也在震中被砸斷了胳膊;但是,作為護士在抗震救災一線,她無暇顧及失去親人的痛,也無暇顧及受傷的兒子,她衝在救死扶傷的一線,她知道當時的情況就是生命在與時間賽跑。陶歡說:當時兒子就在另一個急救棚,而她卻沒能去看兒子一眼,直到震後的第三天她才見到兒子,這一直是她對兒子的虧欠。十一年後的今天,她兒子告訴她說:媽媽我為你驕傲,我也要像你一樣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6)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崔健抗震救災五經家門而不進;崔健是成都某武警部隊戰士,他是跟隨部隊第一批到達災區的戰士,他所到達負責救援的村莊離他自己的家也不過千米之遠;看著遠處早已被夷為平地的家,他有擔心自己的父母親人,但是他卻未曾擅自離隊。繼續跟隨大部隊參與救援,直到一個禮拜後,他才與家人聯繫上,並得知他的母親在地震中去世;十一年後的今天他談及這段往事時,他說他不後悔,雖然對母親雖有愧疚,但是他知道母親不會怪他。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7)陸建國是一名八十年代退伍老兵,某村村支部黨員,地震中八十歲的老父親埋在了廢墟之下。作為黨員的他在災難面前沒有畏懼,面對著掩埋著父親的一片廢墟扣了三個頭,起身便開始組織村民自救,他衝在救援的第一線,他帶著六個僅有的力量三天救出了十七條生命;十一年後的今天,陸建國說:作為一名老兵他沒有給部隊丟臉,作為一名黨員,她對的起黨和人民。今天的陸建國通過十一年的努力組建成了一支五十餘人的救援隊伍,為老百姓免費服務。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8)楊旭在地震中失去了未婚妻,而懷孕三個月孫冉在地震中失去了剛結婚不到半年的丈夫,面對如此災難和變故,讓兩個人都承受了巨大的傷痛。特別是想到愛人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對於他們而言更是絞心之痛;楊旭的未婚妻在臨死之前對楊旭說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這是你對我的承諾;孫冉的老公也是一樣,他對孫冉說:好好的活下去,把我們的孩子撫養長大,他是我們的希望。面對如此的囑託,對他們兩個人來說活著是逝者的遺願,是生著的希望。最後,楊旭和孫冉在震後拼合成了一個殘缺不全的家庭;因為楊旭說: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要給自己和孫冉一個家,雖然這個家是不完整的。十一年後的今天,楊旭和孫冉說:他們每年的5·12都會祭拜他們摯愛的人。雖然現在他們很幸福,但依然無法忘記十一年前的那個痛。

汶川地震十一週年:講述十一位汶川人的回憶,他們說活著便是希望

白巖鬆在紀念汶川地震時曾經說過:只要母親和詩人在未來不被取代,人類就還是可以樂觀的期待;其實,今天的我們回望十一年前的那個黑色的兩分鐘,也許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真知所在;只有經歷過生死,才會懂活著的珍貴;只有經歷過死別,才會懂的生命一旦失去就真的回不來了。在這人世之間,除了生與死之外,其他一切都是小事;對於已逝的人來說,活著的人好好活著便是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