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

西伯昌從羑里被釋放後,既不計較商朝對周國的害父殺子之痛,也不計較他自己在獄中所受的痛苦,算是徹底忍了下來。還特意獻出了洛水西一大片豐美的土地,以換取帝辛廢除炮烙這酷刑,贏得了好名聲,也賺到了“西伯”這一有徵伐四方權力的封號。

然而,這一切都是姬昌權宜之計,周國一定不會忘記之前這些仇恨的,只不過在沒有十足把握以前,隱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上篇文章咱們就說了,西伯昌自迴歸後便開始在暗中廣施仁德、積蓄力量,為日後的較量做準備。

"

西伯昌從羑里被釋放後,既不計較商朝對周國的害父殺子之痛,也不計較他自己在獄中所受的痛苦,算是徹底忍了下來。還特意獻出了洛水西一大片豐美的土地,以換取帝辛廢除炮烙這酷刑,贏得了好名聲,也賺到了“西伯”這一有徵伐四方權力的封號。

然而,這一切都是姬昌權宜之計,周國一定不會忘記之前這些仇恨的,只不過在沒有十足把握以前,隱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上篇文章咱們就說了,西伯昌自迴歸後便開始在暗中廣施仁德、積蓄力量,為日後的較量做準備。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周國君主西伯姬昌

周國的野心和暗中的所作所為,帝辛根本就沒當回事,畢竟他從來就沒把其他人放在眼裡,認為沒有人能強於他。更何況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每天享樂以外,東夷這些不老實的邦國也是他重點關注對象,至少周國表面是順服的,比東夷聽話多了。

可是,帝辛不拿周國當回事,他手下的大臣卻並沒有放鬆,在看到西伯四處收買人心,賺得各方諸侯逐漸開始歸順周國而不再來朝貢商朝時,有兩位賢臣站了出來。這兩位首先站出來的是帝辛的叔父比干和素有賢德之名的商容,他們本來在西伯被抓後竭力幫姬昌求過情,這才讓西伯保住了性命。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求情是因為姬昌仁德,但此時姬昌明顯有收買天下,要與商朝對立的野心,他們自然要進諫勸帝辛小心提防。

"

西伯昌從羑里被釋放後,既不計較商朝對周國的害父殺子之痛,也不計較他自己在獄中所受的痛苦,算是徹底忍了下來。還特意獻出了洛水西一大片豐美的土地,以換取帝辛廢除炮烙這酷刑,贏得了好名聲,也賺到了“西伯”這一有徵伐四方權力的封號。

然而,這一切都是姬昌權宜之計,周國一定不會忘記之前這些仇恨的,只不過在沒有十足把握以前,隱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上篇文章咱們就說了,西伯昌自迴歸後便開始在暗中廣施仁德、積蓄力量,為日後的較量做準備。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周國君主西伯姬昌

周國的野心和暗中的所作所為,帝辛根本就沒當回事,畢竟他從來就沒把其他人放在眼裡,認為沒有人能強於他。更何況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每天享樂以外,東夷這些不老實的邦國也是他重點關注對象,至少周國表面是順服的,比東夷聽話多了。

可是,帝辛不拿周國當回事,他手下的大臣卻並沒有放鬆,在看到西伯四處收買人心,賺得各方諸侯逐漸開始歸順周國而不再來朝貢商朝時,有兩位賢臣站了出來。這兩位首先站出來的是帝辛的叔父比干和素有賢德之名的商容,他們本來在西伯被抓後竭力幫姬昌求過情,這才讓西伯保住了性命。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求情是因為姬昌仁德,但此時姬昌明顯有收買天下,要與商朝對立的野心,他們自然要進諫勸帝辛小心提防。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勸諫帝辛的賢臣比干和商容

誰知道,比干和商容先後去宮中提醒帝辛時,帝辛又犯了剛愎自用的毛病,使起了性子來。首先是王叔比干勸他要注意周國動向,不要被表面現象矇蔽,帝辛不予理睬,讓左右把比干“請”了出去。接下來商容再次來勸,告知帝辛現在諸侯都已經不再來朝貢了,一定要多加註意。可帝辛呢,仍然是聽不進去,認為他們過於擔心了。並且,由於商容不是自己的長輩,只是一位普通的大臣,帝辛的態度就沒那麼溫和了,直接罷免了商容的職務,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帝辛屏退比干驅逐商容的做法對他來說起了效果,果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再來向他進諫,他的耳根又清淨了。可是,當週國攻打飢國併成功吞併了該國以後,又引起了一位大臣的警覺,再一次來勸諫帝辛,這位警覺的大臣正是祖伊。

在說祖伊之前,咱們還要說點題外話,那就是周國此時所攻打的諸侯國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在《史記》中記載的是西伯征伐了飢國,可同樣是祖伊來勸諫的事情,在《尚書·西伯戡黎》中提到的卻是西伯攻打了黎國。到底是飢國正確還是黎國準確呢?筆者以為司馬公的《史記》記載更為準確。

"

西伯昌從羑里被釋放後,既不計較商朝對周國的害父殺子之痛,也不計較他自己在獄中所受的痛苦,算是徹底忍了下來。還特意獻出了洛水西一大片豐美的土地,以換取帝辛廢除炮烙這酷刑,贏得了好名聲,也賺到了“西伯”這一有徵伐四方權力的封號。

然而,這一切都是姬昌權宜之計,周國一定不會忘記之前這些仇恨的,只不過在沒有十足把握以前,隱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上篇文章咱們就說了,西伯昌自迴歸後便開始在暗中廣施仁德、積蓄力量,為日後的較量做準備。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周國君主西伯姬昌

周國的野心和暗中的所作所為,帝辛根本就沒當回事,畢竟他從來就沒把其他人放在眼裡,認為沒有人能強於他。更何況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每天享樂以外,東夷這些不老實的邦國也是他重點關注對象,至少周國表面是順服的,比東夷聽話多了。

可是,帝辛不拿周國當回事,他手下的大臣卻並沒有放鬆,在看到西伯四處收買人心,賺得各方諸侯逐漸開始歸順周國而不再來朝貢商朝時,有兩位賢臣站了出來。這兩位首先站出來的是帝辛的叔父比干和素有賢德之名的商容,他們本來在西伯被抓後竭力幫姬昌求過情,這才讓西伯保住了性命。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求情是因為姬昌仁德,但此時姬昌明顯有收買天下,要與商朝對立的野心,他們自然要進諫勸帝辛小心提防。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勸諫帝辛的賢臣比干和商容

誰知道,比干和商容先後去宮中提醒帝辛時,帝辛又犯了剛愎自用的毛病,使起了性子來。首先是王叔比干勸他要注意周國動向,不要被表面現象矇蔽,帝辛不予理睬,讓左右把比干“請”了出去。接下來商容再次來勸,告知帝辛現在諸侯都已經不再來朝貢了,一定要多加註意。可帝辛呢,仍然是聽不進去,認為他們過於擔心了。並且,由於商容不是自己的長輩,只是一位普通的大臣,帝辛的態度就沒那麼溫和了,直接罷免了商容的職務,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帝辛屏退比干驅逐商容的做法對他來說起了效果,果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再來向他進諫,他的耳根又清淨了。可是,當週國攻打飢國併成功吞併了該國以後,又引起了一位大臣的警覺,再一次來勸諫帝辛,這位警覺的大臣正是祖伊。

在說祖伊之前,咱們還要說點題外話,那就是周國此時所攻打的諸侯國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在《史記》中記載的是西伯征伐了飢國,可同樣是祖伊來勸諫的事情,在《尚書·西伯戡黎》中提到的卻是西伯攻打了黎國。到底是飢國正確還是黎國準確呢?筆者以為司馬公的《史記》記載更為準確。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史記》中西伯伐飢國使祖伊恐的記載

之所以筆者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第三部史書《竹書紀年》的佐證。因為,據《竹書》中記載,在帝辛四十一年時,西伯姬昌去世了,而帝辛四十四年時,西伯姬發才攻打了黎國。祖伊勸諫帝辛提防周國是在姬昌還在世時,自然不能是攻打黎國而應該是攻打飢國。之所以《尚書》會把祖伊的勸諫放到了攻打黎國之後,很可能是因為“西伯戡黎”這場戰役比伐飢國更重要,這才把祖伊的勸諫跟伐黎聯繫了起來。

分析完西伯征伐的是飢國還是黎國之後,咱們繼續來看祖伊進諫。祖伊,是帝辛時期一位賢臣,他的先祖正是商湯時期的左相仲虺,再往前推便是夏禹時期的車正奚仲,可見這一族人的賢德是有傳承的。當祖伊聽說了姬昌近期的動向之後,大為驚恐,感到事情不妙,雖然之前比干和商容的勸諫都沒起作用,但他還是決定再勸說一下君王。

"

西伯昌從羑里被釋放後,既不計較商朝對周國的害父殺子之痛,也不計較他自己在獄中所受的痛苦,算是徹底忍了下來。還特意獻出了洛水西一大片豐美的土地,以換取帝辛廢除炮烙這酷刑,贏得了好名聲,也賺到了“西伯”這一有徵伐四方權力的封號。

然而,這一切都是姬昌權宜之計,周國一定不會忘記之前這些仇恨的,只不過在沒有十足把握以前,隱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上篇文章咱們就說了,西伯昌自迴歸後便開始在暗中廣施仁德、積蓄力量,為日後的較量做準備。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周國君主西伯姬昌

周國的野心和暗中的所作所為,帝辛根本就沒當回事,畢竟他從來就沒把其他人放在眼裡,認為沒有人能強於他。更何況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每天享樂以外,東夷這些不老實的邦國也是他重點關注對象,至少周國表面是順服的,比東夷聽話多了。

可是,帝辛不拿周國當回事,他手下的大臣卻並沒有放鬆,在看到西伯四處收買人心,賺得各方諸侯逐漸開始歸順周國而不再來朝貢商朝時,有兩位賢臣站了出來。這兩位首先站出來的是帝辛的叔父比干和素有賢德之名的商容,他們本來在西伯被抓後竭力幫姬昌求過情,這才讓西伯保住了性命。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求情是因為姬昌仁德,但此時姬昌明顯有收買天下,要與商朝對立的野心,他們自然要進諫勸帝辛小心提防。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勸諫帝辛的賢臣比干和商容

誰知道,比干和商容先後去宮中提醒帝辛時,帝辛又犯了剛愎自用的毛病,使起了性子來。首先是王叔比干勸他要注意周國動向,不要被表面現象矇蔽,帝辛不予理睬,讓左右把比干“請”了出去。接下來商容再次來勸,告知帝辛現在諸侯都已經不再來朝貢了,一定要多加註意。可帝辛呢,仍然是聽不進去,認為他們過於擔心了。並且,由於商容不是自己的長輩,只是一位普通的大臣,帝辛的態度就沒那麼溫和了,直接罷免了商容的職務,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帝辛屏退比干驅逐商容的做法對他來說起了效果,果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再來向他進諫,他的耳根又清淨了。可是,當週國攻打飢國併成功吞併了該國以後,又引起了一位大臣的警覺,再一次來勸諫帝辛,這位警覺的大臣正是祖伊。

在說祖伊之前,咱們還要說點題外話,那就是周國此時所攻打的諸侯國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在《史記》中記載的是西伯征伐了飢國,可同樣是祖伊來勸諫的事情,在《尚書·西伯戡黎》中提到的卻是西伯攻打了黎國。到底是飢國正確還是黎國準確呢?筆者以為司馬公的《史記》記載更為準確。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史記》中西伯伐飢國使祖伊恐的記載

之所以筆者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第三部史書《竹書紀年》的佐證。因為,據《竹書》中記載,在帝辛四十一年時,西伯姬昌去世了,而帝辛四十四年時,西伯姬發才攻打了黎國。祖伊勸諫帝辛提防周國是在姬昌還在世時,自然不能是攻打黎國而應該是攻打飢國。之所以《尚書》會把祖伊的勸諫放到了攻打黎國之後,很可能是因為“西伯戡黎”這場戰役比伐飢國更重要,這才把祖伊的勸諫跟伐黎聯繫了起來。

分析完西伯征伐的是飢國還是黎國之後,咱們繼續來看祖伊進諫。祖伊,是帝辛時期一位賢臣,他的先祖正是商湯時期的左相仲虺,再往前推便是夏禹時期的車正奚仲,可見這一族人的賢德是有傳承的。當祖伊聽說了姬昌近期的動向之後,大為驚恐,感到事情不妙,雖然之前比干和商容的勸諫都沒起作用,但他還是決定再勸說一下君王。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祖伊的先祖奚仲和仲虺

祖伊來到帝辛面前,直截了當的就高呼上天將要不護佑商朝了,還以知天命的大巫所佔卜的結果為例,告訴帝辛所有卦象沒有一點吉兆。他這一驚一乍的高呼,讓帝辛十分反感,但也許當時君王心情比較好,沒有當場發作,讓祖伊往下說。

祖伊也沒發現帝辛臉上表情的變化,還自顧自的繼續說。他告訴帝辛,這些不吉的徵兆不是先王不再蔭庇殷商,完完全全是帝辛自己荒淫暴虐所致。甚至還說當時的百姓都盼望著商朝和帝辛的滅亡呢,想以此來嚇唬帝辛,勸他改邪歸正。

帝辛哪裡是祖伊這一嚇就能嚇到的,不僅沒因此而警醒,還對他反脣相譏到:“我是天生的君王,不正是天命所屬麼?”祖伊見帝辛根本聽不進勸諫,只得悻悻而回,並跟其他人說:“帝辛已經沒法再勸諫了!”

"

西伯昌從羑里被釋放後,既不計較商朝對周國的害父殺子之痛,也不計較他自己在獄中所受的痛苦,算是徹底忍了下來。還特意獻出了洛水西一大片豐美的土地,以換取帝辛廢除炮烙這酷刑,贏得了好名聲,也賺到了“西伯”這一有徵伐四方權力的封號。

然而,這一切都是姬昌權宜之計,周國一定不會忘記之前這些仇恨的,只不過在沒有十足把握以前,隱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上篇文章咱們就說了,西伯昌自迴歸後便開始在暗中廣施仁德、積蓄力量,為日後的較量做準備。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周國君主西伯姬昌

周國的野心和暗中的所作所為,帝辛根本就沒當回事,畢竟他從來就沒把其他人放在眼裡,認為沒有人能強於他。更何況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每天享樂以外,東夷這些不老實的邦國也是他重點關注對象,至少周國表面是順服的,比東夷聽話多了。

可是,帝辛不拿周國當回事,他手下的大臣卻並沒有放鬆,在看到西伯四處收買人心,賺得各方諸侯逐漸開始歸順周國而不再來朝貢商朝時,有兩位賢臣站了出來。這兩位首先站出來的是帝辛的叔父比干和素有賢德之名的商容,他們本來在西伯被抓後竭力幫姬昌求過情,這才讓西伯保住了性命。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求情是因為姬昌仁德,但此時姬昌明顯有收買天下,要與商朝對立的野心,他們自然要進諫勸帝辛小心提防。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勸諫帝辛的賢臣比干和商容

誰知道,比干和商容先後去宮中提醒帝辛時,帝辛又犯了剛愎自用的毛病,使起了性子來。首先是王叔比干勸他要注意周國動向,不要被表面現象矇蔽,帝辛不予理睬,讓左右把比干“請”了出去。接下來商容再次來勸,告知帝辛現在諸侯都已經不再來朝貢了,一定要多加註意。可帝辛呢,仍然是聽不進去,認為他們過於擔心了。並且,由於商容不是自己的長輩,只是一位普通的大臣,帝辛的態度就沒那麼溫和了,直接罷免了商容的職務,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帝辛屏退比干驅逐商容的做法對他來說起了效果,果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再來向他進諫,他的耳根又清淨了。可是,當週國攻打飢國併成功吞併了該國以後,又引起了一位大臣的警覺,再一次來勸諫帝辛,這位警覺的大臣正是祖伊。

在說祖伊之前,咱們還要說點題外話,那就是周國此時所攻打的諸侯國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在《史記》中記載的是西伯征伐了飢國,可同樣是祖伊來勸諫的事情,在《尚書·西伯戡黎》中提到的卻是西伯攻打了黎國。到底是飢國正確還是黎國準確呢?筆者以為司馬公的《史記》記載更為準確。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史記》中西伯伐飢國使祖伊恐的記載

之所以筆者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第三部史書《竹書紀年》的佐證。因為,據《竹書》中記載,在帝辛四十一年時,西伯姬昌去世了,而帝辛四十四年時,西伯姬發才攻打了黎國。祖伊勸諫帝辛提防周國是在姬昌還在世時,自然不能是攻打黎國而應該是攻打飢國。之所以《尚書》會把祖伊的勸諫放到了攻打黎國之後,很可能是因為“西伯戡黎”這場戰役比伐飢國更重要,這才把祖伊的勸諫跟伐黎聯繫了起來。

分析完西伯征伐的是飢國還是黎國之後,咱們繼續來看祖伊進諫。祖伊,是帝辛時期一位賢臣,他的先祖正是商湯時期的左相仲虺,再往前推便是夏禹時期的車正奚仲,可見這一族人的賢德是有傳承的。當祖伊聽說了姬昌近期的動向之後,大為驚恐,感到事情不妙,雖然之前比干和商容的勸諫都沒起作用,但他還是決定再勸說一下君王。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祖伊的先祖奚仲和仲虺

祖伊來到帝辛面前,直截了當的就高呼上天將要不護佑商朝了,還以知天命的大巫所佔卜的結果為例,告訴帝辛所有卦象沒有一點吉兆。他這一驚一乍的高呼,讓帝辛十分反感,但也許當時君王心情比較好,沒有當場發作,讓祖伊往下說。

祖伊也沒發現帝辛臉上表情的變化,還自顧自的繼續說。他告訴帝辛,這些不吉的徵兆不是先王不再蔭庇殷商,完完全全是帝辛自己荒淫暴虐所致。甚至還說當時的百姓都盼望著商朝和帝辛的滅亡呢,想以此來嚇唬帝辛,勸他改邪歸正。

帝辛哪裡是祖伊這一嚇就能嚇到的,不僅沒因此而警醒,還對他反脣相譏到:“我是天生的君王,不正是天命所屬麼?”祖伊見帝辛根本聽不進勸諫,只得悻悻而回,並跟其他人說:“帝辛已經沒法再勸諫了!”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帝辛自恃天命,不聽祖伊良言

就這樣,周國暗地裡的一些小動作,被比干、商容、祖伊等大臣敏銳地發現了,可他們忠心的勸諫卻又被剛愎自用的帝辛拒之門外,真是自作孽不得活啊。假如帝辛能在他們三人任何一次勸諫中幡然醒悟,開始警惕周國的動向,恐怕周國都不能變得強大到推翻商朝的程度。可是,歷史是無法改寫的,也許真的就如祖伊嚇唬帝辛的那些話一樣,上天已經不再護佑商朝,殷商的命數即將到頭了。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方便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歷史內容,筆者“閒敘春秋”將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內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三臣勸紂、警惕周國、比干勸、請出宮外、商容勸、罷官免職、飢黎之辨、祖伊勸、反脣相譏、命數將盡。

"

西伯昌從羑里被釋放後,既不計較商朝對周國的害父殺子之痛,也不計較他自己在獄中所受的痛苦,算是徹底忍了下來。還特意獻出了洛水西一大片豐美的土地,以換取帝辛廢除炮烙這酷刑,贏得了好名聲,也賺到了“西伯”這一有徵伐四方權力的封號。

然而,這一切都是姬昌權宜之計,周國一定不會忘記之前這些仇恨的,只不過在沒有十足把握以前,隱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上篇文章咱們就說了,西伯昌自迴歸後便開始在暗中廣施仁德、積蓄力量,為日後的較量做準備。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周國君主西伯姬昌

周國的野心和暗中的所作所為,帝辛根本就沒當回事,畢竟他從來就沒把其他人放在眼裡,認為沒有人能強於他。更何況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每天享樂以外,東夷這些不老實的邦國也是他重點關注對象,至少周國表面是順服的,比東夷聽話多了。

可是,帝辛不拿周國當回事,他手下的大臣卻並沒有放鬆,在看到西伯四處收買人心,賺得各方諸侯逐漸開始歸順周國而不再來朝貢商朝時,有兩位賢臣站了出來。這兩位首先站出來的是帝辛的叔父比干和素有賢德之名的商容,他們本來在西伯被抓後竭力幫姬昌求過情,這才讓西伯保住了性命。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求情是因為姬昌仁德,但此時姬昌明顯有收買天下,要與商朝對立的野心,他們自然要進諫勸帝辛小心提防。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勸諫帝辛的賢臣比干和商容

誰知道,比干和商容先後去宮中提醒帝辛時,帝辛又犯了剛愎自用的毛病,使起了性子來。首先是王叔比干勸他要注意周國動向,不要被表面現象矇蔽,帝辛不予理睬,讓左右把比干“請”了出去。接下來商容再次來勸,告知帝辛現在諸侯都已經不再來朝貢了,一定要多加註意。可帝辛呢,仍然是聽不進去,認為他們過於擔心了。並且,由於商容不是自己的長輩,只是一位普通的大臣,帝辛的態度就沒那麼溫和了,直接罷免了商容的職務,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帝辛屏退比干驅逐商容的做法對他來說起了效果,果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再來向他進諫,他的耳根又清淨了。可是,當週國攻打飢國併成功吞併了該國以後,又引起了一位大臣的警覺,再一次來勸諫帝辛,這位警覺的大臣正是祖伊。

在說祖伊之前,咱們還要說點題外話,那就是周國此時所攻打的諸侯國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在《史記》中記載的是西伯征伐了飢國,可同樣是祖伊來勸諫的事情,在《尚書·西伯戡黎》中提到的卻是西伯攻打了黎國。到底是飢國正確還是黎國準確呢?筆者以為司馬公的《史記》記載更為準確。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史記》中西伯伐飢國使祖伊恐的記載

之所以筆者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第三部史書《竹書紀年》的佐證。因為,據《竹書》中記載,在帝辛四十一年時,西伯姬昌去世了,而帝辛四十四年時,西伯姬發才攻打了黎國。祖伊勸諫帝辛提防周國是在姬昌還在世時,自然不能是攻打黎國而應該是攻打飢國。之所以《尚書》會把祖伊的勸諫放到了攻打黎國之後,很可能是因為“西伯戡黎”這場戰役比伐飢國更重要,這才把祖伊的勸諫跟伐黎聯繫了起來。

分析完西伯征伐的是飢國還是黎國之後,咱們繼續來看祖伊進諫。祖伊,是帝辛時期一位賢臣,他的先祖正是商湯時期的左相仲虺,再往前推便是夏禹時期的車正奚仲,可見這一族人的賢德是有傳承的。當祖伊聽說了姬昌近期的動向之後,大為驚恐,感到事情不妙,雖然之前比干和商容的勸諫都沒起作用,但他還是決定再勸說一下君王。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祖伊的先祖奚仲和仲虺

祖伊來到帝辛面前,直截了當的就高呼上天將要不護佑商朝了,還以知天命的大巫所佔卜的結果為例,告訴帝辛所有卦象沒有一點吉兆。他這一驚一乍的高呼,讓帝辛十分反感,但也許當時君王心情比較好,沒有當場發作,讓祖伊往下說。

祖伊也沒發現帝辛臉上表情的變化,還自顧自的繼續說。他告訴帝辛,這些不吉的徵兆不是先王不再蔭庇殷商,完完全全是帝辛自己荒淫暴虐所致。甚至還說當時的百姓都盼望著商朝和帝辛的滅亡呢,想以此來嚇唬帝辛,勸他改邪歸正。

帝辛哪裡是祖伊這一嚇就能嚇到的,不僅沒因此而警醒,還對他反脣相譏到:“我是天生的君王,不正是天命所屬麼?”祖伊見帝辛根本聽不進勸諫,只得悻悻而回,並跟其他人說:“帝辛已經沒法再勸諫了!”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帝辛自恃天命,不聽祖伊良言

就這樣,周國暗地裡的一些小動作,被比干、商容、祖伊等大臣敏銳地發現了,可他們忠心的勸諫卻又被剛愎自用的帝辛拒之門外,真是自作孽不得活啊。假如帝辛能在他們三人任何一次勸諫中幡然醒悟,開始警惕周國的動向,恐怕周國都不能變得強大到推翻商朝的程度。可是,歷史是無法改寫的,也許真的就如祖伊嚇唬帝辛的那些話一樣,上天已經不再護佑商朝,殷商的命數即將到頭了。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方便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歷史內容,筆者“閒敘春秋”將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內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三臣勸紂、警惕周國、比干勸、請出宮外、商容勸、罷官免職、飢黎之辨、祖伊勸、反脣相譏、命數將盡。

他們敏銳地發現了周國的野心,可帝辛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

關鍵詞雲圖簡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