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的活路,丁磊的AB面

丁磊 網易 網易新聞 歡聚時代 品途公司志 2017-06-02

網易的活路,丁磊的AB面

品途公司志(ID:e-qika) 作者:尹磊

網易嚴選與小米系“毛巾哥”的一場互掐,讓一條新疆的毛巾“騰空躍起”,像戰場上幽幽升起的一面白旗。

在靠筆力壓制了對手的挑戰之後,網易毒辣補刀,不但攔腰砍價打促銷,還在雲音樂上推了首《網易嚴選退錢了》。

極盡賣萌的表面下,是網易摧枯拉朽的乘勝追擊。

《致丁磊:能給創業者一條活路嗎?》是點燃這場事件的引信,丁磊個人至今未有公開表態,唯一能從官方立場找到的線索,竟是《網易嚴選退錢了》裡的一段歌詞:“幾天前有篇文章 給嚴選毛巾潑髒 老闆說哼超不爽 這樣吧價格降降 十二塊一條強不強。”

在知乎盛傳的一個叫“丁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的帖子裡,生動描述了丁磊在企業管理和個人性格方面的“不著調”,拿來與“老闆說哼超不爽”這段歌詞對比,兩者契合的嚴絲合縫。

向員工借錢買咖啡、看員工們聊天愛接茬、最快樂的中國首富、滿腔情懷……

不論在職還是離職的網易員工,當他們對丁磊行事作風的評論堆積的越多,網易的簡單與複雜也變得越來越清晰。

丁的磁場

網易的企業氛圍或許是互聯網公司裡最寬鬆的,有人說最大的體現就是KPI文化的缺乏。

前網易產品經理郭子威曾在《網易為什麼可以出那麼多優秀的產品?》一文中提到:在杭研的5年多,都沒經歷過KPI文化。立項是要報目標的,最後沒完成,也不會把你怎麼樣。產品做得好與壞,主要靠產品經理的內心熱情來驅動,不靠金錢驅動,更不會為了完成數字而打亂節奏,頻出茅招。

一個員工沒有KPI壓力,靠自我驅動的公司,恐怕是現在的另類吧。

但網易這麼一個龐然大物,什麼文化是它20年裡的驅動力和磁場?

丁文化。

丁磊文化就是網易的磁場。

丁磊做為網易的創始人兼CEO,他對網易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和馬雲對阿里的影響,劉強東對京東的影響相似,但丁磊謹慎的思路以及對網易的控股導致丁磊對網易的影響超過馬雲和劉強東。

丁磊常以產品經理自居,是個謀定而後動的人,對於沒有看清的事物或者不能帶來利潤的產品不會投入,用網易前總編輯丁秀洪的話,就是一般不亂動。

一名網易離職員工稱,“在新浪推出微博之前,公司已經有高層請求做類似的產品,被拒,原因是還沒看清楚這一個模式。所以結果大家都能看到了,網易後來雖然也有微博,但是屬於一個跟風產品。丁老闆的思維模式就是‘看準才下手’。在模式還沒摸透或者是贏利前景不好的情況下,寧願繼續等。所以丟失了不少機會和高層。”

同時,他喜歡挑戰行業的一些默認的規矩。

當陳天橋、史玉柱們開啟一個又一個新的探索時,他總是習慣性說“No”。他曾經宣佈網易網遊業務“不代理、不免費、不出口”,而這又都是陳天橋們最得意的業務創新。

但丁磊畢竟是一個商人,一個經過互聯網放大了的優秀商人,當市場出現變化時,他不會堅持不變。網易隨後接手了讓九城賺得盆滿缽滿的《魔獸世界》,《天下貳》也開始免費了。

當“謀定而後動”和“挑戰規則”碰撞時,前者的權重對他來說似乎更勝。

還好,丁磊還留了一手養豬事業來對抗世界。

曾有一段時間,丁磊養的黑豬,公司內只有極少數員工有機會通過犒賞品嚐。

而互聯網圈的大佬們會在烏鎮開完大會後,可以有幸受丁磊宴請,大快朵頤。實際上,每一場自家養殖黑豬宴的意味,更多是營銷,與網易公司內部的“飢渴獎勵”相映成輝。

更多時候,丁磊是以一個“獨行俠”的身份行走在中國互聯網世界中,包括在飯桌上。

一位網易公司的中層曾說,同事們經常在公司旁邊的一個湘菜館聚餐,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多出一個菜,服務員說是那位先生給你們點的。大家順著服務員手指的方向抬眼望去,丁磊靦腆地衝這邊笑笑,然後繼續一個人悶頭吃。

網易“潛規則”

從網易旗下尋找貼合丁磊做派的高調性產品並非難事——網易公開課、網易雲課堂、網易花田、LOFTER,都擁有精美的UI和用戶體驗。只是這些產品在設計和定位的過程當中,下意識的分離出了非目標用戶群體。

這也導致了很多類似的產品推廣不下去,活躍度低迷。

網易本質上是一家遊戲公司,遊戲收入常年佔據收入的七成以上。而其它的業務,除了郵箱和新聞客戶端,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產品能排進行業前三。它不像騰訊,騰訊的收入結構比較健康,從增值收入、遊戲、廣告,都有相對均衡的貢獻。阿里巴巴和百度也面臨收入單一的問題,但它們有難以撼動的壟斷地位。

正是因為遊戲為網易帶來七成以上的淨收入,網易才可以對其他業務沒有迫切的盈利意願。這使得網易的其他業務得以在邊緣恣意生長。

與此同時,藉助網易門戶的流量進行孵化,各個業務互相賽馬帶來脫穎而出者,脫穎而出的產品又有機會獲得集團更多的支持。

這種賽馬機制其實在騰訊內部也在應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微信和QQ事業部就維持著這種關係。但網易的做法比騰訊更加保守,騰訊決定一個產品要不要投入重大資源去做的邏輯,是不排斥內部多個部門的相似產品一起賽馬,一段時間後,數據更好的產品才可能獲得顯著資源的傾斜,比如微信的誕生正是這一機制的碩果。網易幾乎是沒有資源支持的基礎上來打磨產品,脫穎而出並獲得丁磊青睞後才會有公司的支持。

上文中“獲得丁磊青睞”是個很重要的信息。

丁磊意志在公司各層級的傳達,有效性極高。在網易,也許你會聽到“老闆工程”這種略帶玩笑性的名詞——但這意味著更多額資源支持,以及更多的干預。

某離職員工表示,“同事們評價一個項目有沒有前途or錢途的第一個標準是:三石哥重視這個事情。”

一位在職員工稱,“丁BOSS的參與感確實很強,動不動就讓人去探索這個探索那個,時不時提出點其它的想法。但是,很多想法是無稽可談,即便可談,後續的落地同樣也沒人支持,技術永遠不夠,進度永遠跟不上,所有的app版本更新只能是優化性能,沒有什麼功能體驗上的改善。”

如嚴選、考拉、新媒體業務,在這些爆紅產品背後,更多的是一些失敗的案例,據統計,已經失敗或關閉的產品有:致力於交友的網易花田、致力於比價的惠惠助手、致力於年輕社區的夢幻人生、致力於音樂分享的idj、致力於校園社交的青檸、致力於攝影商城的網易愛拍、致力於返利的網易返現、致力於電商的網易保健品、致力於搭配社區的istyle、致力於快速照片沖印的網易閃印、致力於餐飲推薦的網易飯飯、致力於幼兒教育的網易識字、致力於應用市場的手機應用匯、致力於社交的易信、致力於即時通信的網易popo……

真正被大眾熟知的產品都是從眾多產品脫穎而出的,更多的產品死在沙灘上。

網易泡泡也許是最有時代意義的“死亡產品”,這款上市於2002年的通訊軟件,在當年是丁磊戰略級產品,直接由他領導。當時的騰訊QQ已經做了4年。隨後,騰訊推出了後來影響深遠的群聊功能,QQ最高同時在線人數暴增到200萬,已經初具霸氣。但丁磊始終希望依靠自己的門戶流量來撼動 QQ 的地位。

時間到了2011 年,據艾瑞的監測報告,QQ 月均覆蓋 3.4 億用戶,阿里旺旺 1.3 億,MSN 6150萬,YY 1500萬,網易泡泡已不在數據監測範圍之內。

2010年5月,網易內部口頭對主管下達指令,停止泡泡的對外註冊,宣佈泡泡個人業務的死亡。

行業的貢獻,丁磊的恥辱

自2011年,網易門戶高管開始出現大量流失並紛紛創業,坊間就此將網易戲稱互聯網的黃埔軍校。歡聚時代、陌陌等公司的上市讓網易演足了這個角色的尷尬。

多位網易前員工及業內人士在不同場合都曾表示,丁磊對前員工離職及創業“很在意”。

一個公開的傳聞是,有一位網易科技頻道的員工在新浪微博上吐槽稱,“不想跳槽的網易員工都不是好員工。”結果被一直潛水的丁老闆發現,被勒令開除。

歡聚時代創始人、網易前總編輯李學凌談及丁磊時曾言,“這麼多年了,我也沒希望過他改變什麼,他要真不這樣了,那丁磊也就不是丁磊了。”

當時歡聚時代剛剛上市,而網易科技頻道對此隻字未提。

如今,網易系的前總編們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創業戰局裡,不可忽視的一撮力量。

丁磊對這此的評價是,“不以為榮,反以為恥。”

前不久,網易新聞的Slogan從“有態度”改成了“各有態度”,很多人都在解讀啥叫各有態度,背後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否搞清楚了原來的“有態度”是什麼意思?

對此,從網易總編位置離開後創建了陌陌的唐巖,在知乎上給出了利落的回答,“1.我提的;2.網易沒口號,其他全是最大的門戶網站,最牛逼的門戶網站之類的,我們沒法再說最%¥#了,所以提了一個有態度。一方面解決識別問題,二方面儘量對內有一定方向性的業務指導。”

試圖把“態度”一詞包裝的無比豐滿的丁磊,會對唐巖這個離職員工簡單粗暴的表述作何感想呢?

BANT

在吳曉波的《騰訊傳》當中,以騰訊的視角對峙當年的網易泡泡,丁磊一度讓馬化騰的小企鵝奄奄一息,兩者的博弈周旋,儼然一場曠世之戰。

當把丁磊與馬化騰放在一塊,兩人從國內互聯網蠻荒時期的志趣相投,到開荒探索時期的明爭暗鬥,再到均分天下後的南轅北轍。兩人同樣低調,但騰訊在漩渦的中央隻手遮天,而網易時至今日也沒有在一個領域佔據絕對優勢,形成自己的壟斷地位。

但相比於曾經的三大門戶,網易已然鶴立雞群。

新浪當前市值72億美元;搜狐的市值只有18億,搜狐的“ATM機”暢遊,也只有20億。但網易依然在376億美元的檔位熊熊燃燒,火舌舔舐著百度和京東。

悶聲發大財,這是很多人對網易多年來的共識。

外媒似乎對網易的預期要更高, 英國《金融時報》在今年四月份撰文《中國IT四巨頭“BANT”挑戰美國“FANG”》,文章稱,雄心勃勃的中國企業早已將尖牙深深地嵌入西方競爭對手的身體。如今,中國已經找到了對付西方王冠上僅剩的寶石之一“FANG”的辦法。“FANG”指Facebook、亞馬遜(Amazon)、Netflix與谷歌(Google)四家互聯網公司。四巨頭“BANT”,代表了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網易(Netease)與騰訊(Tencent)。

網易像是又被推到了漩渦之中。然而,讓筆者好奇的是,像拉里•佩奇和貝索斯等等這些濃眉大眼的企業家們……他們會如何揣度丁磊花費在養豬事業上,那嚴肅且投入的七年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