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電子戰起源於二戰,當時只有些基本干擾手段,如箔條和初步噪聲干擾等。現代電子戰尤其是機載電子攻擊雖然在越南戰爭得到了大發展,但電子戰學說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由於任務制定者們缺乏電子戰知識和標準化程序,阻礙了電子戰平臺戰鬥力的進一步發揮。機載電子攻擊實際上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才真正成熟起來,在戰爭中起到了絕對主導作用。同時現代戰爭作戰飛機面對的一體化防空系統可以對整個國家的防空裝備進行不同水平的控制,早期預警系統可以向瞄準系統提供跟蹤信息,然後這些信息又被傳遞給地空導彈,這個信息鏈路一旦被打斷,與目標交戰就變得很困難。(上圖為海灣戰爭中的EA-6B,左翼下掛裝的是哈姆反輻射導彈。)


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從1971年起,EA-6B“徘徊者”就被美海軍用於壓制敵人的電子活動和獲取戰區內的戰術電子情報來支援攻擊機和地面部隊。其主要電子戰設備包括在5個干擾吊艙內的10個干擾發射機,每個干擾艙可以覆蓋7個頻段中的一個;靈敏偵察接收機,可探測遠距離的雷達信號等。在海灣戰爭中,EA-6B與EF-111A“渡鴉”和F-4G三種電子戰機一起組成聯合編隊,近距離壓制地面防空火力的制導、瞄準系統和通信指揮控制系統。可以說越戰後,凡是有EA-6B、EF-111和F-4G干擾覆蓋的地方,就再也沒有一架盟軍飛機被雷達防空系統擊落了。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聯合空中力量看到了機載電子攻擊的成功,決定精簡機型並擴充最佳平臺。昔日一起馳騁疆場的EF-111A與F-4G均已解甲歸田,使得EA-6B不得不承擔美海軍所有隨隊電子支援的重任。由但是攻擊機A-6發展而來的EA-6B機動性能不佳,幾無空戰能力;而且作為對地攻擊機只能達到1,048千米/小時的極速,使其在執行具有時間敏感性的任務時無法跟上突擊集群。面對未來戰場嚴峻的形勢下,催生了美國海軍對下一代電子攻擊機的迫切需求。(上圖座艙玻璃金黃色代表著座艙玻璃真的塗上覆黃金鍍層以屏蔽有害電磁波,下圖為EF-111A“渡鴉”由於其沒有電子硬殺傷能力我們後面幾期會有介紹。)


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麥道提議使用F/A-18F雙座型的電子戰改型來取代“徘徊者”。由於航電和計算機的進步,兩名乘員就可以擔負原先4人的任務,“徘徊者”的5個ALQ-99 吊艙也可以被一個多波段干擾吊艙取代。F/A-18F翼尖“響尾蛇”導彈滑軌被多波段接收機取代,接收機吊艙上還有4片地波段電子信號接收天線。2006年8月4日,波音(此時的麥道已被波音兼併)公司第一架量產型EA-18G綽號“咆哮著”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舉行了隆重而簡短的下線儀式。2009年底,該機正式進入了全面批生產階段。(上圖為2008年,美國太平洋艦隊惠德貝島海軍航空站第129“維京海盜”電子攻擊中隊(VAQ-129“Vikings”)中隊的首架EA-18G接收儀式)

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EA-18G“咆哮者”的計算機自動化操作環境,把“徘徊者”機組從EA-6B極端依賴人力驅動的操作環境中解放出來。EA-18G的戰場感知能力遠勝“徘徊者”,並且還能處理數據鏈傳來的大量外部信息。由於分工明確,“咆哮者”的電子戰軍官幹起活來很安靜,而在“徘徊者”的並列座椅佈局座艙裡,電子戰軍官在執行復雜任務時就,一般用手勢完成座艙內部通信,拍拍或戳戳對方,或著豎起大拇指向彼此示意(“徘徊者”的4人機組在執行任務時很是熱鬧,人稱“麻將機”)。EA-6B要互相協作才能完成任務,一人監測信號、一人干擾信號、一人裝定“哈姆”數據、一人瞄準發射,這種模式的缺點就是新手會拖慢所有人的節奏。在“咆哮者”中你無法感覺到“徘徊者”的團隊合作,飛行員和電子戰軍官各做各的,互不干涉。(上圖為熱鬧的“徘徊者”座艙,下圖為一個安靜的美男子的“咆哮者”的後艙)


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在二戰中結束後,傳統電子攻擊主要指對敵人的指揮、通信和防空系統的壓制,包括用欺騙干擾、強力干擾的軟殺傷或者用反輻射武器的硬殺傷。和進攻性的電子攻擊相比,電子對抗是防禦性的,用軟硬壓制來保護我方機群。EA-18G具有先進對消系統,可以在電磁壓制的同時,保持自己數據鏈和其他信號聯繫的暢通。在美、英、法等國家聯合發起的襲擊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咆哮者”不僅用其攜帶的電子干擾設備壓制了利比亞軍隊的防空導彈,還成功攻擊了利比亞的坦克部隊。在反恐作戰期間,只要在中空以上飛行,伊拉克和阿富汗抵抗力量對美國空軍沒有威脅。需要支援的是美國陸軍,因為不起眼的路邊炸彈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和更大的心理陰影。EA-18G有能力對遙控引爆的手機信號進行壓制,還能在巡邏隊前方模擬手機信號,誘發路邊炸彈上的接受裝置發出微弱應答信號,實現非接觸探雷,獲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對戰鬥過程中上下級聯繫中的手機信號的定位,可以挖出抵抗力量指揮成員的位置,用於定點追蹤和打擊。EA-18G的威力要大無人機得多,因此成為反恐美軍的重要資源。(上圖為在阿富汗的“咆哮者”)


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傳統上,戰鬥機的發展在速度、機動、火力之間平衡,現在還增加了隱身和信息化的要求。第四代戰鬥機要求隱身、超巡、超機動、網絡化、信息化的要求。如何使隱身飛機現身,而在被隱身飛機盯上如何能脫身?這是在未來空戰中三代和三代半戰機唯一能生存的條件,EA-18G的特殊能力很好的解決了這兩點。EA-18G的電子偵察能力對於空戰來說就是強大的被動探測能力。如果隱身飛機用偽隨機和猝發模式主動探測,EA-18G能先敵發現。如果隱身飛機保持無線電靜默,數據鏈和機載設備的微弱電磁信號不僅會在一定距離上被EA-18G發現,多架EA-18G通過數據鏈還可以對微弱電磁源實時定位。另外,隱身飛機的雷達反射特徵在各個方向上是不同的,EA-18G只要利用其它平臺發射的雷達信號,對接受到的信號分析,也可以進行被動探測。在被隱身飛機盯上時,EA-18G的電子對抗能力足以使任何飛機的雷達致盲,或者使導彈致盲。這些特殊能力使EA-18G成為歷史上第一架在實戰演習中“擊落”F-22的戰鬥機。德國空軍的歐洲“颱風”戰鬥機也曾在演習中“擊落”過F-22,但那是在視距內格鬥中實現的。但EA-18G的機動能力略低於“颱風”,掛載干擾吊艙後的EA-18G的機動性更不可能達到德國“颱風”的水平。所以EA-18G很有可能是在超視距條件下或者在“寂靜”條件下(這都是第四代戰機所擅長的領域)“擊落”F-22的。美國海軍相關領導人就在不同場合強調過平臺、系統和武器技術的重要性,而隱晦地降低了對隱身的期望。換句話說,未來戰鬥機可能對飛行性能的要求有所降低,不再強調以飛行性能為主要進攻和防禦手段,而以系統的綜合能力作為戰鬥力的主要基礎。(上圖為一架EA-18G戰機在座艙下方的擊落戰果區塗有一架F-22)


安靜的“咆哮者”——美軍的電子戰飛機小史(3)


近50年來,美軍大部分對手依靠蘇聯的地空導彈系統,在未來15年,技術會變化得更快更復雜。在網絡戰和信息戰的今天,通過高能微波向敵人的指揮、通信、防空系統裡強力灌入病毒,這也是電子攻擊的新形式(去別人家摘桃-“果園行動”——以色列與中東國家的防空戰爭(4))。電子戰的發展也影響著戰鬥機發展的方向,現代戰鬥機的飛行性能還在繼續進步,但是戰鬥機的發展也進入了系統時代,不再以飛行性能為主要戰鬥力的標準。特別是美軍F-35的姍姍來遲和各種詬病,導致未來的電子戰中“咆哮者”還將主宰戰場。(上圖為隱身版“咆哮者”,所有武器和吊艙都整合到一個保型吊艙內)

(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起飛線,夢想放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