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戲攜5G重裝上陣,未來的我們還需要遊戲主機嗎?

隨著5G技術的全面鋪開,相關技術的應用,比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物聯網等行業都迎來了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要說最觸手可及的,相信還是遊戲行業——前段時間谷歌在GDC大會上,就為我們帶來了一款名為Stadia的雲遊戲產品。

Stadia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將我們的手機、平板、電視等設備連接到谷歌的服務器,隨時隨地暢玩遊戲。

簡單來說,谷歌推出了一個自家的雲遊戲平臺,不論我們使用什麼設備,只要我們有一塊帶屏幕的設備再加上5G帶寬,就可以不用下載直接開黑。

從行業和趨勢來看,電科技有理由相信雲遊戲將會在不久的將來給遊戲界帶來一次變革,徹底顛覆廠商、運營商以及玩家的固有認知,拓展遊戲邊界。

雲遊戲攜5G重裝上陣,未來的我們還需要遊戲主機嗎?

無需下載直接開黑

通俗地講,雲遊戲就類似於我們看“遊戲直播”,只不過我們看直播的時候是看別人玩,而云遊戲可以讓我們在“網絡直播”中操作自己的鍵鼠,控制服務器中的遊戲畫面。

對於玩家來說,雲遊戲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玩家再也不用為了3A大作頻繁更新自己的顯卡;另一方面玩家也不用苦守在電腦主機前才能玩遊戲,當用戶想玩遊戲的時候,只需要連上5G網絡即可玩遊戲,不受空間和主機的限制。

對於開發者而言,如果雲遊戲成為一種行業的標準,那麼他們就不必為千奇百怪的玩家設備做專門的調試,而僅需要對雲遊戲的主流配置做優化。此外,由於不同設備遵循相同的雲遊戲規範,開發者也不必再進行繁瑣的“遊戲移植”。

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由於帶寬不夠高、用戶不感冒、乏善可陳的內容等缺點,雲遊戲在今天,依然處於“畫餅”的階段,噱頭大於實際。

不過好在,5G馬上就來了。

雲遊戲攜5G重裝上陣,未來的我們還需要遊戲主機嗎?

5G雲遊戲,天生絕配

對於雲遊戲來說,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帶來高畫質的同時降低延遲。如果我們要傳輸一幀無損1080P的遊戲畫面(大約為6MB),以我們現在4G網絡平均3MB/s的速率大概需要2秒才能傳輸完畢。

毫無疑問,這是玩家所完全不能接受的,就在這電光火石的當口,2秒時間足夠被人擊中五萬次。

而在理想5G條件下,我們的網速可以達到5Gbps(640MB/s),那麼僅需0.009s即可傳輸一幀無損1080P的遊戲畫面,基本做到了0延遲。

這也正是谷歌的底氣所在,在GDC大會上,谷歌介紹Stadia擁有4K 60幀的串流分辨率,並且還支持HDR模式,最高可達到8K 120幀——當然,這一切都是在5G的基礎上。

除了帶寬,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制約著雲遊戲的發展,那就是服務器成本與用戶收益的多寡。

舉例來說,誕生於2010年的雲遊戲先驅OnLive,為了讓用戶獲得最佳的用戶體驗,每個月服務器的維護費用就高達500萬美元,而OnLive的最大同時在線人數只有1800人左右。

當然,你可以說OnLive運營失敗是受限於當時的網絡速度,但是我們到現在仍不能忽略的恰恰是OnLive失敗的主要原因——用戶不買單。

雲遊戲攜5G重裝上陣,未來的我們還需要遊戲主機嗎?

誰最需要雲遊戲

目前大部分雲遊戲提供商都選擇按時長收費,比如索尼的PlayStation Now定價為19.99美元(138元人民幣)一個月,而且在其中還不包含遊戲的費用。簡而言之,與曾經風靡社會的網吧有些類似。

當我們將時間軸放得足夠長遠,會發現個人PC的平均售價是在逐年下降的,因此對於畫質與延遲有極致要求的電競玩家、遊戲發燒友肯定會選擇組建配置更高的PC來進行“本地”遊戲(這也和網吧逐年衰落有很大的關係)。因此,願意每個月花費20、30美元使用雲遊戲的玩家依舊只佔少數。

但是當我們反過來,從雲遊戲的優點考慮,就會發現,雲遊戲在移動設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巧合的是,移動設備便攜、網絡連接發達的優點正是雲遊戲所需要的,當5G全面鋪開之後,移動設備必然會成為第一波吃5G螃蟹的產品,為雲遊戲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移動設備也避免了類似高配PC的高投入問題,玩雲遊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用途。

這兩方面的因素疊加,使得移動設備成了雲遊戲最佳的打開方式,手機配置低、內存小都不再是制約手機玩遊戲的缺點,只要能聯網,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玩雲遊戲。 站在這個角度我們發現,雲遊戲不再和高配PC的“本地”遊戲針鋒相對,而是彌補了高配PC攜帶不便的缺點,真正讓我們打破空間和時間的壁壘,不論是在外出差還是在宿舍只需掏出移動設備就可以玩遊戲。

當我們想的再深一點,如果等技術再成熟一下,移動設備運行的不僅僅雲遊戲,而是雲主機、雲主機,那麼手機與主機、PC之間的硬件差距將不復存在。

到那時,等待VR技術再進一步突破,我們僅需要一臺手機+一部VR設備,即可進入真實的《頭號玩家》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