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電商“互聯網+農業”創新發展策略 溫輝

電子商務 農村電商 農產品 三農 紀元時記 2017-06-09

一、我國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情況

(一) 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就目前農村電商的實際狀況而言,

商家對商家、商家對消費者是其主要模

式,另外比較常見的還有政府黃頁、第

三方交易平臺等形式。政府黃頁是指以

地方政府為主導構建的網站,在網站中

對本地的農產品進行宣傳與推廣,已達

到吸引各地消費者進行購買的目的。與

目前的電商運營模式相比,這種方式存

在較大的侷限性。第三方交易平臺一般

說的是中介機構,其在網絡平臺中收集

農戶以及顧客信息,從農戶手中大量購

買農產品並向買主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

費將其賣給買主。目前,農民缺乏足夠

的計算機以及網絡知識,對電商的理解

程度不深,這種模式具有較大的存在價

值,能夠促進農產品的大規模交易。然

而,這種方式作為農戶與買家交易的中

間環節,吸收了兩者的部分收益,提高

了交易成本。隨著電商模式在農村地區

的深入發展,這種模式終究會退出歷史

舞臺。

目前電商市場中普遍採用的是阿里

巴巴和京東等知名電商企業開創的

B2B、B2C的交易模式,其逐漸發展成

為行業標準。在農村地區,由於人們對

電商模式的接受程度有限、農戶缺乏足

夠的計算機以及網絡知識、電商的推廣

不夠深入等多個方面因素,造成現在農

產品成交量不大的局面。淘寶研發的

“村淘”模式在2015年正式啟動,通過

對當年11 月12 日零時的統計數據顯

示,在“雙十一”當天,農村地區創造

了兩個多億的交易數據。在農村地區對

電子商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環境下,再加

上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資本的大量投

入,農產品電子商務將會迎來迅速發展

的良好時機。

(二) 農村電商消費人群特點

1.網購人群偏年輕。按照相關調

查得出的數據表明:“8090後”的青年

人是農村網購的主力軍。

我國農村電商“互聯網+農業”創新發展策略

溫輝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18)

[摘要] 農村電商作為農業生產最新營銷方式,正深刻影響著我國農村社會生態。目前,農村電商普及率不高、農民消費觀

念保守、電商基礎設施匱乏、電商人才不足、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以及社會關注度不夠,阻礙了農村電商的發展。文章指

出,提升農民電商知識、建立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規範農產品技術標準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促進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策

略選擇。

[關鍵詞] 電子商務;電商模式;“互聯網+農業”

2.農村手機上網佔比高達84.6%。

相對於其他終端設備來說,手機具有購

買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優勢。因此其在

農村地區得以被廣泛使用,在網購市場

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3. 農村居民網購目的不是買便

宜。生產生活必需品、家電、服裝等為

農村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的主要產品,社

保、資金轉存以及生活相關費用繳納是

其主要的服務需求,是屬於購買日常買

不到的商品。因此,淘寶為村民提供的

是買不到的商品,而非價格較低的產

品。如果到大城市更要付出交通的費

用,這些時間和交通的成本與網購相

比,網購優勢更大。

(三) 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內容

1.網上農村貿易市場。把進行農

產品交易雙方的信息發佈在網絡平臺

中,另外還發布一些農產品市場行情與

預測信息、物流信息等等。

2.電子農家樂。通過運用GPS全

球定位信息系統技術,可以製作農家樂

分佈情況的地圖。既滿足消費者對農家

樂的娛樂需求,又使得農家樂得到了廣

泛的宣傳,一方面調動市民參與鄉鎮旅

遊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當地

農民收入增加。

3.特色旅遊、特色經濟。把當地

的旅遊信息以多種形式發佈在網上,吸

引各地遊客,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同

時,在推廣旅遊景區的同時,通過各級

政府部門搭建的招商引資平臺,展示政

府的規劃發展,投資環境和招商信息,

從而吸引投資者。

二、農村電商“互聯網+農業”模式在

發展進程中遇到的障礙

(一) 電商知識缺乏,關於電商認

識程度不高

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民的教育水平

通常比較低,新事物、新科技在農村地

區的推廣程度不高,農民接受起來比較

困難。在城市中,雖然電商已經存在了

很長時間,但是在農村地區卻剛剛出

現,鮮有人接觸,在西部一些信息閉塞

地區,有些人還不知道在網上買東西是

怎麼回事。所以,要想在農村中推廣電

商模式,使農民藉助網絡來銷售自己的

農產品、購買城市工業品,首要任務是

要加強電商概念的普及。

(二) 農村地區傳統的消費觀念根

深蒂固

通常情況下,農村地區交通不便,

現代信息普及力度不足,大多數農民的

消費觀念比較傳統。與面對面的商品交

易相比,電商這種實體與虛擬相結合的

交易方式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在農村地

區,傳統交易方式存在了很長時期,已

經根深蒂固。對新的交易方式存在較多

的疑惑與顧慮,接受程度不高。因此需

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慢慢滲透,讓農民逐

步接受並嘗試這種網絡交易方式。

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民對待新事物比

較容易接受,網絡交易方式也能夠順利

深入。而經濟欠發達地區,首先需要改

變當地人的觀念,按照商品經濟發展規

律慢慢滲透。

(三) 電商發展基礎設施不健全

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推廣、網絡的普

及以及物流體系的完善是電商發展的基

礎保障。但是,在農村地區,由於經濟

水平較低,農民普遍收入不高,計算機

與網絡進入家庭需要較高的費用。同

時,農民居住比較分散,物流體系的構

建則需要更多的支出,社會資本在進入

農村時會面臨更多的困難。就現在的物

流行業來說,只有郵政系統在農村地區

建立了物流網絡,但是其表現出較強烈

的公共服務性,需要更多的財政支出才

能支撐商業應用。因此社會資本、政府

與電商企業需要共同合作、深入研究,

探索出與農村基本狀況相適應的新的物

流方案。

(四) 電商人才及勞動力不足

與農村地區相比,城市地區在基礎

設施及服務方面比較完善、人際關係簡

單而公平、就業機會多、商業模式成熟

等眾多優勢吸引並留住了大部分的優秀

人才,而擁有豐富電商知識的專業人才

更熱衷於選擇城市。相關學者在研究課

題的選擇中也很少涉及農村市場,就連

基本的勞動力資源也更加傾向於城市。

這些現象就造成了農村電商人才與勞動

力嚴重缺乏的局面。所以,農村地區電

商模式的大力發展需要加強人才與勞動

力的引進。這樣就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

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有利於縮短城鄉

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五) 農產品標準化、安全性程度

不高

農產品在生產與流通過程中均沒有

統一的標準,大部分依賴於人的感官來

對農產品進行檢測,機械化程度低,這

些就造成了農產品標準化執行面臨更多

障礙。沒有統一的標準就難以評判農產

品質量。同時,消費者對網絡渠道銷售

的農產品安全性也存在較多疑惑,生產

過程中大量地使用農藥與激素,還有運

輸不及時對產品質量造成的損耗等等。

國家工商局對2015年6~12月份網上商

品進行的檢測結果顯示:只有兩成農產

品為正品,農產品質量存在巨大隱患。

(六) 行政單位關於農村電商的關

注度不足

農村電商初期的順利發展離不開政

府的支持與引導。整體上來說,擁有豐

富電商知識與經驗的專業人員極為缺

乏,而對電商行業擁有準確預測能力以

及掌握尖端電商技術的人員更是微乎其

微。在鄉鎮級政府單位,受到各方面因

素的限制,關於農業信息收集與分析工

作不足,也缺乏專業人員操作,相關工

作人員的計算機知識與網絡技能掌握程

度不足。目前,從事電商的人員大多是

經過自主學習或者是親朋好友經驗的傳

授。雖然在一些高校中設置了電子商務

專業,然而其培養的學生大多層次低,

學生畢業後也很少在農村地區從事電商

活動。

三、創新農村電商的發展對策

(一) 提高電商營銷主體素質

一般來說,農民的知識儲備較少,

在網絡剛剛普及到農村時,農民對此由

於不熟悉而產生排斥心理,這時就需要

政府發揮引導作用,把農產品電商營銷

模式向更多的農民加強宣傳。多方面組

織電商營銷知識與技能的培訓,促進資

本多元化發展,在農業教育方面提供充

足的資金支持,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綜合

素質。一些農產品企業假如擁有充足的

資金與專業人員還可以獨自建立網站與

數據庫, 樹立企業形象, 形成品牌

效應。

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人才是農村

111

REFORMATION & STRATEGY 2017.6

電商發展的有效保證,政府一方面要對

農民培訓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另一方

面要制定更多的優惠政策來吸引知識青

年返鄉工作,並進行各種網絡農業知識

培訓。

(二) 提升農民文化水平,開辦農

民網絡知識課堂

“互聯網+農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懂

網絡運營的企業運營商,懂農業科技的

工作者,更需要生活在農村的廣大農

民。現階段一些農村地區已經定期開展

科學農業生產知識講座,將合理規範的

農業生產知識傳遞給農民,在生產渠道

逐步暢通後,我們也要實時地為農民朋

友普及銷售知識,瞭解銷售渠道,使得

因為銷售途徑受阻引發的農產品滯銷現

象得到有效緩解。所以,網絡知識的推

廣與使用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普及過程

中,政府可以根據當地農民的接受能力

“對症下藥”,鼓勵文化水平較高的農民

或者生產帶頭人在當地大學或者研究機

構進行成人教育培訓、網上教育培訓

等;對於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可以在

當地定期開展講座,請相關領域的學者

或者互聯網企業進行宣講;對於偏遠地

區和較落後的村鎮,應加大扶貧力度,

普及義務教育是首要前提,再逐步提升

農民瞭解互聯網知識的程度,使網絡技

術深入到最基層,促進網絡技術的全面

應用。可以看到,互聯網科技普及的前

提是文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除了政府

部門在教育和培訓上的投入外,農業互

聯網企業也應該投身到普及新科技、新

觀念的行列中,政府和企業雙向介入能

夠實現優勢互補,有效解決農民在專業

知識上的短板。

(三) 建立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

加強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物流行業的穩健發展助力於農產品

電子商務。儘管網購的興起帶來快遞業

的崛起並迅猛發展,但目前部分快遞業

僅限於快遞送件,有些快遞行業並未形

成完善的物流體系,更沒有完備的物流

保鮮技術,所以,我國的物流基礎建設

還需加強。

首先,鑑於農產品的體積大、保鮮

期短、易腐敗等因素,可以在城市周邊

或者交通幹道處建設大型物流基地或者

物流園區,大型物流園區的建設可以將

各種類型的農產品聚集到一處,企業可

以將自己的產品“存放”在物流園,作

為自己貨物的集散地,另外,物流園配

備完善的保鮮倉庫,統一的物流運輸體

系可以在第一時間將貨物發送出去;其

次,物流園區的建成可以吸引大批企業

聚集形成產業群,共享基礎設施帶來的

優勢。此外,物流園區的建成可以帶動

當地就業,大型綜合類物流園區的建成

可以形成城市新的經濟增長核,對於人

口發展較快的大型城市,有效緩解城市

人地矛盾。

鼓勵發展第三方物流,對於以個體

農業為主的經營者,依靠物流基地進行

配送發貨顯然不太現實,因此就需要第

三方物流作為聯繫消費者的橋樑。第三

方物流分別於供需雙方簽訂合同並明確

劃分各自職責,參與者通過合同的籤

訂,通過法律起到約束,保護雙方的權

益。第三方物流的參與,一方面有利於

供需方節省資源可以更充分地發展自己

主業;另一方面,促進物流行業自身發

展,不斷地完善配送能力。發展較成熟

的物流企業不斷開拓運輸方式,一些物

流企業依靠自身成熟的物流技術和物流

佈局,開始涉足農產品以及食品行業,

重新調整產業發展方向。

第三方物流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優

勢,依託在物流端的優勢,運用大數據

分析,對整個互聯網發展方向進行分

析,政府與企業在深入分析數據的基礎

上,預見可能發生的風險,並形成風險

防禦方案。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壯大能

夠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充足的動

力,從而為整個“互聯網+農業”的前

進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一些大型電商

逐漸調整發展方向,向線下佈局,減少

在物流運輸上成本和產品損耗。

(四) 建立規範農產品發展標準

隨著農村電商中勞動力、勞動工具

和勞動對象的變化,勞動成果也會由依

靠農藥等不健康的農產品,轉變為產量

更高、質量更好的無公害產品。農產品

要想真正進入城市市場,最基本的途徑

是對生產進行規範、建立全面的營銷平

臺、有效促進商品快速流通、建立信譽

機制等等。形成新型生態農業服務體

系,通過標準管理及規範生產,並建立

產品溯源系統查詢平臺,為食品安全提

供充足的保障, 增強農產品品牌影

響力。

(五) 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

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與

領導下,尋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農村電

子商務運作模式,依託轄區內特色農產

品和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出臺促進農

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攬子政策,加大金

融、財稅、用地等政策扶持力度,促進

電子商務在農村的快速發展,充分發揮

示範帶頭作用。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服務

業,積極吸引各方面資本進入農村金融

領域,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多元化

發展。對於青年在農村電子商務領域的

創業活動,政府部門要制定多方面的優

惠政策,充分地進行引導與鼓勵。土地

承包權及農村宅基地等產權作為抵押進

行融資貸款,致力於農村信用合作社的

發展和推廣,使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徵

信體系得以完善。藉助於各專業網絡平

臺,實現農村快速信息化,農產品電子

商務得以可持續性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蓄溫.“互聯網+農業”的農村

電商新改革[J].商,2016(34):124.

[2]李爽,何超.“互聯網+農業”模

式下農村電商發展體制研究[J].黑龍江

科技信息,2016(25):201-202.

[3]王祖強,陳新偉.電子商務與商業

模式創新[J].商業研究,2010(12):197-201.

[4]吳絮穎.“互聯網+”對農業產業

升級促進作用探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

區劃,2016(5):208-212.

[5]徐印州.談網絡消費及其對商業

的影響[J].商業時代,2013(30):61-64.

[6]張建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方式

大變革[J].蘭州學刊,2016(6):179-185.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