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電商大促“防坑”手冊出爐!詳解促銷中的各類陷阱

拼購、滿減、秒殺、打折、紅包、優惠券、預付定金直減......從6月1日起,一年一度的“618”電商年中大促已經開啟,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電商紛紛推出促銷活動,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慾望。那麼,如何放心買買買?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根據歷年用戶投訴情況統計顯示,電商大促後容易出現消費者爆發式投訴的情況,問題集中表現為:先漲後降、虛假宣傳、定金不退、發貨遲緩、退換貨受限、信息洩露、快遞延誤等。因此,發佈“618”電商年中大促消費十大預警,提醒消費者謹防促銷中的各類陷阱,避免“入坑”。

618電商大促“防坑”手冊出爐!詳解促銷中的各類陷阱

預警一

摸清優惠“套路” 謹防被“忽悠”

“618”期間,各家電商紛紛打出促銷牌,秒殺、打折、紅包、優惠券、預付定金直減等不停歇,卯足了勁刺激消費者下單。然而,部分商品已經偷偷換了“身價”,商家依舊玩起“先漲後降”的套路。部分商家借促銷表面讓利實則清庫存,甚至出售質量較差的商品。此外,部分商家的預付定金直減的活動,消費者需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則定金不退。

王女士2018年11月2日在某平臺購買了某化妝品牌20元等於100元的代金券(店鋪稱其為定金),平臺顯示是預售價188元,加100元代金券。王女士誤以為是買了代金券以後88元到手,而在 11月11日當天的價格是268元,扣除100元代金券加20元購買代金券的費用到手價188。於是聯繫客服協商退款並退定金,平臺只願意退還尾款,不願意退還定金。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提醒,面對商家的各類促銷活動,消費者一定要理性購物,避免因衝動消費落入商家“套路”。對於“先漲後降”的消費套路,消費者可以向相關監管部門反饋。建議電商平臺建立相應的價格保護機制,避免商家虛抬價格。此外,消費者一定要看清並區分“定金”和“訂金”,瞭解預售規則及時支付尾款,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訂金原則上可退。

預警二

社交拼購有風險 下單需謹慎

隨著社交模式的發展,除拼多多等拼購電商外,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紛紛推出拼團平臺,618期間各家電商的拼團促銷活動此起披伏,但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

拼團的價格往往低於一般銷售價,消費者容易衝動消費。傳統的拼購模式社交電商的頑疾之一就是低價低質,消費者容易買到質量不符合預期的商品。而拼團是出於某一特定目的而臨時組織的鬆散團體,拼團交易成功後就分散,售後一旦出現糾紛往往就難以再組織起來維權。此外,拼團購物需提前支付,成團後發貨,容易出現發貨不及時的情況。

瞿先生於2019年2月24日在某平臺購買了耳機數副,收到貨發現與頁面廣告宣傳的完全不是一個產品,且質量差表面髒。聯繫平臺客服後只讓他聯繫商家溝通,商家冷處理不加微信不回覆。再次聯繫平臺客服後只讓用戶耐心等待,依舊毫無作為。

對此,姚建芳提醒,消費者在參加拼團購物前最好仔細查看商品介紹,包括髮貨時間、退換貨服務等,尤其是購買一些大件商品、貴重商品,以防由於售後服務不完善帶來不必要的購物糾紛。此外,消費者需謹防低價陷阱,低於市場價多倍的商品要謹慎購買,仔細甄別,儘量選擇大型、靠譜的平臺進行拼購。

預警三

電商專供有貓膩 小心被“套路”

“618”期間,電商專供的問題也同樣值得關注。一箱同品牌的紙巾網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裝網店價是實體店價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樣的電視機價格相差千元,實則型號僅差一個數字?這背後是品牌“電商專供”在“搗鬼”。“618”電商大促期間,品牌商品成為消費者購買的主力軍,然而被打上“電商專供”標籤的品牌商品消費者需謹慎下單。

據國內資深電商維權專家姚建芳研究表明,目前“電商專供”商品存在三種情形,即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盜用品牌,應當區別予以認定。“電商專供”商品雖為統一品牌方生產,但也面臨服務短缺問題。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這裡的“貨”不僅僅指商品質量,也包括商品售價中包括的服務價值。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網購商品享有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因此在服務體系上應差距不大。

對此,姚建芳提醒,在產品質量上“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實際上“電商專供”商品一般是價格較低而品質稍遜的商品。“電商專供”商品一般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預警四

特價限購 數量與實際不符

“618”電商年中大促已經開啟,有消費者反映某些商家推出特價限購的活動,商品頁面表明特價商品限購100件,但實際卻是,消費者成功下單一件後,商家以庫存不足等理由拒絕消費再次下單。

對此,姚建芳認為,商家以特價限購吸引下單,實際可購買數量與宣傳不符的,涉嫌虛假宣傳。對於特價限購數量與實際不符的情況,消費者應及時向平臺方舉報,電商平臺一經發現此類現象應對涉事商家做出相應懲罰。

預警五

警惕發貨陷阱 避開物流高峰

“618”期間,一波又一波的促銷活動刺激消費的同時也給商家和物流帶來壓力,雖然菜鳥網絡和京東等都亮出“物流新武器”,投入更多的人力、網點和新技術,但物流慢以及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或將不能得到根本性解決。此外,商家的發貨能力有限,面對大量的訂單壓力,發貨慢也將影響用戶體驗,部分打著“閃電發貨”的商家也不能及時發貨。

對此,姚建芳提醒,節日購物消費者需做好物流滯後的心理準備。對於一些急需的商品,提前諮詢商家發貨時間,對於一些食品類、易腐易壞類商品,最好避開物流高峰。而簽收時先驗貨後簽收,對於未經同意就放代收點的物流行為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

預警六

瞭解退換貨規則 注意售後時效

“618”期間,由於訂單量大增,商家在商品檢查等方面容易出現疏漏,消費者賣家有問題商品的概率有所增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出的“網購7天無理由退貨”,不少消費者抱著能退貨的心理輕易下單。然而,實際情況是“7天無理由退貨”真的“零風險”嗎?

不少消費者在退換貨時往往會遇到這幾類問題:(1)商品質量問題,消費者售後因沒有證據,客服多次推諉不作為導致商品過了7天,之後告知已過退貨週期不予退換貨;(2)商品本身有問題,退換貨卻仍需支付運費;(3)一線客服的處理範圍及賠償權利較小,遇到消費者因售後商品造成損失需通過上級進行處理,由於對接和事件大小被推遲處理,導致過了“7天無理由退換貨”期限,售後困難。

對此,姚建芳提醒,618期間消費者下單前應仔細瞭解商品的退換貨規則,對於《消法》規定的生鮮易腐、定製等商品以及商家明確規定不能退換貨的商品,謹慎下單。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應該保留證據,方便維權,如果是貴重商品從拆開包裝到使用最好錄入的視頻,以防維權之用。遇到客服推諉不處理的,向平臺舉報或者向相關監管部門舉報維權。

預警七

提高信息保護意識 切莫隨意“授權”

隨著移動購物的發展,多數消費者習慣通過APP下單購物。對於一些從未安裝的電商APP,在下載安裝時往往會跳出多個對話框,而消費者一般都不會仔細查看條款內容,直接點擊“同意”或“是”,這就讓商家獲取了很多用戶的個人信息,有些是購物所必要的,有些是非必要的。

據網信辦官方微信通報,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下,App專項治理工作組開通了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舉報渠道,認真受理網民舉報。期間,工作組收到大量關於App強制、超範圍索要權限等舉報信息。商家的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給消費者的隱私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近年來信息洩露事件屢屢發生,而App過度索要授權是個人信息洩露的導火索之一。

對此,姚建芳提醒,消費者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應從正規渠道下載APP,一定要通過應用商店下載而不要通過網絡搜索下載,防止落入山寨APP陷阱。此外,建議用戶在註冊APP時,注意界面跳出的授權對話框,仔細閱讀後再選擇是還是否,儘量關閉一些敏感信息的獲取權限,如手機通訊錄、手機照片、精準定位授權等。對於不同的APP儘量設置不同的密碼,以防密碼被不法分子攻破後造成一系列應用程序賬戶安全的淪陷。如果發現APP過度獲取或者非法獲取隱私信息,對個人信息安全存在威脅,第一時間截圖並保存憑證,並立即向監管部門舉報維權。

預警八

小心各類詐騙 不要被“釣”錢

“618”電商大促期間無疑又成為了各類詐騙活躍期,各類詐騙如釣魚木馬、中獎詐騙、退款詐騙、貨到付款詐騙、秒殺詐騙等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其中,釣魚木馬鏈接詐騙主要出現在QQ、旺旺等聊天工具、彈窗頁面等,消費者一旦點擊帶有木馬的有毒鏈接,就會一步步落入詐騙分子的陷阱;中獎詐騙一般為消費者下單後因信息洩露,詐騙分子發送中獎信息,消費者上當後落入詐騙分子陷阱;退款詐騙一般為消費者下單後因信息洩露,詐騙分子掌握消費者的重要信息,如姓名、電話、訂單號、購買商品等,能輕鬆說出消費者的訂單信息,後以訂單出現問題為由要求消費者退貨,消費者收到有毒鏈接,點擊後落入陷阱;快遞貨到付款詐騙一般為消費者下單後因信息洩露,假冒快遞員送空包裹,謊稱需貨到付款,消費者被騙運費;秒殺”詐騙:商家設置部分商品為“秒殺款”,實際由系統設置,消費者根本無法成功“秒殺”,甚至還會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洩露。

對此,姚建芳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以防落入陷阱;保護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入自己的重要信息;貨到付款包裹,要先驗貨再付款簽收;遇到商家虛假促銷、霸王條款,以及遭遇各類詐騙陷阱的,消費者可以向有關監管部門和維權平臺進行投訴,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預警九

量力而行 理性消費 勿過度“囤貨”浪費時間金錢

“618”期間在電商各種花式活動刺激下,消費者容易衝動消費。紙巾一買就是幾大箱、洗髮水一買就是十幾瓶、甚至衛生巾一買就是幾年用量......很多消費者往往在大促期間就購買了超過實際使用需求量的商品,最後導致過期了都沒有用完。而比價、選購、湊單等卻耗費了不少的精力和時間。

對此,姚建芳提醒,消費者一定要理性購物,千萬別過度囤貨,任何商品都有保質期,一旦囤貨過多容易因過保質期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既損失了金錢也損失了時間、精力。實際上,逢節促銷、造節促銷已經成為電商刺激消費的慣用伎倆,除“618”外,還有“818”、“雙11”、“雙12”、“黑五”以及各家電商的週年慶,消費者想要買到活動商品很容易。

預警十

遇到糾紛侵權 勇於合法維權

“618”電商大促期間,消費者容易遇到商家的價格欺詐、承諾不兌現、發貨慢以及物流暴力等問題。遇到網絡消費糾紛,消費者往往面臨維權難的問題。

對此,姚建芳提醒,遇到消費糾紛理性維權。發票等購物憑證是消費者與商家發生消費糾紛後,依法維權的重要憑證,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保留購物發票、小票等有效購物憑證。無法通過賣家和平臺解決的,可以通過向市場監管、消協等有關部門投訴。

(燕都融媒體記者李春煒)

618電商大促“防坑”手冊出爐!詳解促銷中的各類陷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