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電競·總編專欄丨TI是個好賽事 但DOTA2的電競不是一個好生態'

"

編者按:文章的內容是老生常談,也是電競行業從業者基本認同和認清的現實,只是無法改變而已。2016年,Wings奪冠,我為他們寫下一篇文章,告訴更多人電競的正面意義。因為那時候我想讓更多的人理解電競,而不是“網癮少年打遊戲竟掙百萬美元?”。三年過去了,現在已經不需要我再吹捧Ti,吹捧電競,因為有太多的媒體在做這樣的工作。而這時候我想說一說稍顯冷酷的現實,希望不要捧殺DOTA2。2007年,我在海淀的一個小旅館採訪了第一支職業DOTA戰隊EHOME;2011年到2019年,我作為媒體報道了所有的TI。見證了DOTA2的輝煌和發展,同時我也深知這背後看似繁榮但又脆弱的生態環境。

TI的現場真的很“冷清”。

因為和其他賽場比起來,TI只有觀眾,沒有應援物(各種燈牌、橫幅等等)。

應援物主要的來源是各大俱樂部粉絲團有組織的發放和官方提供。

但是這次TI所有的應援物都被攔在場地外。

"

編者按:文章的內容是老生常談,也是電競行業從業者基本認同和認清的現實,只是無法改變而已。2016年,Wings奪冠,我為他們寫下一篇文章,告訴更多人電競的正面意義。因為那時候我想讓更多的人理解電競,而不是“網癮少年打遊戲竟掙百萬美元?”。三年過去了,現在已經不需要我再吹捧Ti,吹捧電競,因為有太多的媒體在做這樣的工作。而這時候我想說一說稍顯冷酷的現實,希望不要捧殺DOTA2。2007年,我在海淀的一個小旅館採訪了第一支職業DOTA戰隊EHOME;2011年到2019年,我作為媒體報道了所有的TI。見證了DOTA2的輝煌和發展,同時我也深知這背後看似繁榮但又脆弱的生態環境。

TI的現場真的很“冷清”。

因為和其他賽場比起來,TI只有觀眾,沒有應援物(各種燈牌、橫幅等等)。

應援物主要的來源是各大俱樂部粉絲團有組織的發放和官方提供。

但是這次TI所有的應援物都被攔在場地外。

人民電競·總編專欄丨TI是個好賽事 但DOTA2的電競不是一個好生態

應援物是電競粉絲文化的象徵,是一種熱愛的寄託,每個賽事的主辦方都會都會尊重和看重這一部分。許多場地出於安全的考慮都不允許應援物的進場,但有心的賽事主辦方都是通過官方通道經過安檢幫助把應援物運到現場。但在TI,主辦方並不願意出力。

因為在TI這樣一個偉大賽事的背後,是DOTA2在電競層面非常差的生態環境。在廠商時代的現在,一個廠商對自己遊戲的生態並沒有興趣,他們又怎麼會在乎粉絲的應援物?

從大家最喜歡提及的Wings俱樂部說起。

Wings在俱樂部成績上是一個喜劇,但在運營層面上卻是一個悲劇:一個拿了世界冠軍的俱樂部在一年內轟然解散。更可悲的是,幾乎所有人都預料到了他的解散。

為什麼?因為DOTA2俱樂部本身並沒有退出機制,也就是沒有自己的生態。

什麼是電競生態?

電競生態是這幾年電競的時髦詞彙,用最直白的話說就是圍繞著一個電競項目,上下游的組織都能夠生存。

電競生態來自於廠商時代,因為每一個廠商都會建立自己的閉環生態,也就是壟斷,壟斷自然就要對大家負責,給大家賞口飯吃,廠商自然被大家叫做“爸爸”。暴雪,V社和拳頭都在為此努力。但遺憾的是,暴雪是失敗的,而V社也並不成功,因為V社從一開始就並不在乎團隊項目的核心,俱樂部的生死。

就在前不久,V社組織了各大俱樂部開會。據說會議上的內容是問選手是否要解散俱樂部,自己組戰隊打比賽。當然,選手拒絕了。

V社從一開始就是以選手為核心的電競理念,積分綁定選手而非俱樂部,錦標賽賽制而非聯賽賽制都是這種理念的落地。

這很好理解,因為V社需要這些選手,其實就是KOL(解說在本質上也是KOL,所以為什麼遊戲會賣他們的寶瓶)來幫他賺取更多的利益,而俱樂部在很多層面上不僅僅阻擋了V社和選手直接的溝通,有時候還是選手口中的資本家,為了討好選手,V社自然想把俱樂部立為敵人。

遺憾的是,選手可能嘴上會抱怨俱樂部,但身體卻很誠實。因為如果沒有俱樂部,誰給他們發工資?你能指望五個20歲左右的小夥子為了夢想而做到自律訓練?如果有了矛盾怎麼辦?有人談了戀愛要把女朋友帶到基地怎麼辦?有了成績面對無數的媒體又該怎麼辦?太多的問題需要俱樂部來解決。所以選手和俱樂部就是這樣,看似有矛盾,但實際上是利益的共同體。

DOTA2是一個團隊項目,在體育生態裡,團隊項目都是以俱樂部為基礎和核心,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是這個道理,沒有百年俱樂部,就不會有足球的輝煌。

而這種鐵打的營盤就是電競生態的好壞決定的,好的生態能給俱樂部提供穩定的退出機制,而有了穩定的退出機制,俱樂部才敢於投入,因為即使我不想玩了,也會有別的人接盤我的俱樂部。

給你一筆錢,讓你選擇收購Wings還是Wings的隊員組一個自己的戰隊?

我想大多數都會選擇後者,因為Wings俱樂部本身並沒有價值,有錢還是挖人最實際,畢竟打Ti靠的是選手而不是俱樂部的名氣。

"

編者按:文章的內容是老生常談,也是電競行業從業者基本認同和認清的現實,只是無法改變而已。2016年,Wings奪冠,我為他們寫下一篇文章,告訴更多人電競的正面意義。因為那時候我想讓更多的人理解電競,而不是“網癮少年打遊戲竟掙百萬美元?”。三年過去了,現在已經不需要我再吹捧Ti,吹捧電競,因為有太多的媒體在做這樣的工作。而這時候我想說一說稍顯冷酷的現實,希望不要捧殺DOTA2。2007年,我在海淀的一個小旅館採訪了第一支職業DOTA戰隊EHOME;2011年到2019年,我作為媒體報道了所有的TI。見證了DOTA2的輝煌和發展,同時我也深知這背後看似繁榮但又脆弱的生態環境。

TI的現場真的很“冷清”。

因為和其他賽場比起來,TI只有觀眾,沒有應援物(各種燈牌、橫幅等等)。

應援物主要的來源是各大俱樂部粉絲團有組織的發放和官方提供。

但是這次TI所有的應援物都被攔在場地外。

人民電競·總編專欄丨TI是個好賽事 但DOTA2的電競不是一個好生態

應援物是電競粉絲文化的象徵,是一種熱愛的寄託,每個賽事的主辦方都會都會尊重和看重這一部分。許多場地出於安全的考慮都不允許應援物的進場,但有心的賽事主辦方都是通過官方通道經過安檢幫助把應援物運到現場。但在TI,主辦方並不願意出力。

因為在TI這樣一個偉大賽事的背後,是DOTA2在電競層面非常差的生態環境。在廠商時代的現在,一個廠商對自己遊戲的生態並沒有興趣,他們又怎麼會在乎粉絲的應援物?

從大家最喜歡提及的Wings俱樂部說起。

Wings在俱樂部成績上是一個喜劇,但在運營層面上卻是一個悲劇:一個拿了世界冠軍的俱樂部在一年內轟然解散。更可悲的是,幾乎所有人都預料到了他的解散。

為什麼?因為DOTA2俱樂部本身並沒有退出機制,也就是沒有自己的生態。

什麼是電競生態?

電競生態是這幾年電競的時髦詞彙,用最直白的話說就是圍繞著一個電競項目,上下游的組織都能夠生存。

電競生態來自於廠商時代,因為每一個廠商都會建立自己的閉環生態,也就是壟斷,壟斷自然就要對大家負責,給大家賞口飯吃,廠商自然被大家叫做“爸爸”。暴雪,V社和拳頭都在為此努力。但遺憾的是,暴雪是失敗的,而V社也並不成功,因為V社從一開始就並不在乎團隊項目的核心,俱樂部的生死。

就在前不久,V社組織了各大俱樂部開會。據說會議上的內容是問選手是否要解散俱樂部,自己組戰隊打比賽。當然,選手拒絕了。

V社從一開始就是以選手為核心的電競理念,積分綁定選手而非俱樂部,錦標賽賽制而非聯賽賽制都是這種理念的落地。

這很好理解,因為V社需要這些選手,其實就是KOL(解說在本質上也是KOL,所以為什麼遊戲會賣他們的寶瓶)來幫他賺取更多的利益,而俱樂部在很多層面上不僅僅阻擋了V社和選手直接的溝通,有時候還是選手口中的資本家,為了討好選手,V社自然想把俱樂部立為敵人。

遺憾的是,選手可能嘴上會抱怨俱樂部,但身體卻很誠實。因為如果沒有俱樂部,誰給他們發工資?你能指望五個20歲左右的小夥子為了夢想而做到自律訓練?如果有了矛盾怎麼辦?有人談了戀愛要把女朋友帶到基地怎麼辦?有了成績面對無數的媒體又該怎麼辦?太多的問題需要俱樂部來解決。所以選手和俱樂部就是這樣,看似有矛盾,但實際上是利益的共同體。

DOTA2是一個團隊項目,在體育生態裡,團隊項目都是以俱樂部為基礎和核心,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是這個道理,沒有百年俱樂部,就不會有足球的輝煌。

而這種鐵打的營盤就是電競生態的好壞決定的,好的生態能給俱樂部提供穩定的退出機制,而有了穩定的退出機制,俱樂部才敢於投入,因為即使我不想玩了,也會有別的人接盤我的俱樂部。

給你一筆錢,讓你選擇收購Wings還是Wings的隊員組一個自己的戰隊?

我想大多數都會選擇後者,因為Wings俱樂部本身並沒有價值,有錢還是挖人最實際,畢竟打Ti靠的是選手而不是俱樂部的名氣。

人民電競·總編專欄丨TI是個好賽事 但DOTA2的電競不是一個好生態

LPL是一個目前最不壞的電競生態。

因為每個俱樂部有以固定席位為基礎的保護體系。現在的LPL俱樂部的股東幾乎都變動過,但是俱樂部的名字大多沒有變,而原股東或多或少也會從中獲益,這就是俱樂部願意持續投入的理由。所以LPL的青訓體系非常發達,這就是一個生態。

反觀DOTA2,這幾年非但沒有新的俱樂部,反而俱樂部越來越少,拿了世界冠軍的俱樂部也無法存活。坐在解說席上的大神越來越多,但是在場內打比賽的人越來越少。

因為現在的DOTA2俱樂部並不是為了做一個百年俱樂部的市場邏輯,而是走入了兩個極端,一部分是為了TI拼一槍。另一部分還是真的為了夢想,為了一口氣,在虧錢,最好是持平的前提下維持著DOTA2的分部。但沒有誰會去加大投入。

"

編者按:文章的內容是老生常談,也是電競行業從業者基本認同和認清的現實,只是無法改變而已。2016年,Wings奪冠,我為他們寫下一篇文章,告訴更多人電競的正面意義。因為那時候我想讓更多的人理解電競,而不是“網癮少年打遊戲竟掙百萬美元?”。三年過去了,現在已經不需要我再吹捧Ti,吹捧電競,因為有太多的媒體在做這樣的工作。而這時候我想說一說稍顯冷酷的現實,希望不要捧殺DOTA2。2007年,我在海淀的一個小旅館採訪了第一支職業DOTA戰隊EHOME;2011年到2019年,我作為媒體報道了所有的TI。見證了DOTA2的輝煌和發展,同時我也深知這背後看似繁榮但又脆弱的生態環境。

TI的現場真的很“冷清”。

因為和其他賽場比起來,TI只有觀眾,沒有應援物(各種燈牌、橫幅等等)。

應援物主要的來源是各大俱樂部粉絲團有組織的發放和官方提供。

但是這次TI所有的應援物都被攔在場地外。

人民電競·總編專欄丨TI是個好賽事 但DOTA2的電競不是一個好生態

應援物是電競粉絲文化的象徵,是一種熱愛的寄託,每個賽事的主辦方都會都會尊重和看重這一部分。許多場地出於安全的考慮都不允許應援物的進場,但有心的賽事主辦方都是通過官方通道經過安檢幫助把應援物運到現場。但在TI,主辦方並不願意出力。

因為在TI這樣一個偉大賽事的背後,是DOTA2在電競層面非常差的生態環境。在廠商時代的現在,一個廠商對自己遊戲的生態並沒有興趣,他們又怎麼會在乎粉絲的應援物?

從大家最喜歡提及的Wings俱樂部說起。

Wings在俱樂部成績上是一個喜劇,但在運營層面上卻是一個悲劇:一個拿了世界冠軍的俱樂部在一年內轟然解散。更可悲的是,幾乎所有人都預料到了他的解散。

為什麼?因為DOTA2俱樂部本身並沒有退出機制,也就是沒有自己的生態。

什麼是電競生態?

電競生態是這幾年電競的時髦詞彙,用最直白的話說就是圍繞著一個電競項目,上下游的組織都能夠生存。

電競生態來自於廠商時代,因為每一個廠商都會建立自己的閉環生態,也就是壟斷,壟斷自然就要對大家負責,給大家賞口飯吃,廠商自然被大家叫做“爸爸”。暴雪,V社和拳頭都在為此努力。但遺憾的是,暴雪是失敗的,而V社也並不成功,因為V社從一開始就並不在乎團隊項目的核心,俱樂部的生死。

就在前不久,V社組織了各大俱樂部開會。據說會議上的內容是問選手是否要解散俱樂部,自己組戰隊打比賽。當然,選手拒絕了。

V社從一開始就是以選手為核心的電競理念,積分綁定選手而非俱樂部,錦標賽賽制而非聯賽賽制都是這種理念的落地。

這很好理解,因為V社需要這些選手,其實就是KOL(解說在本質上也是KOL,所以為什麼遊戲會賣他們的寶瓶)來幫他賺取更多的利益,而俱樂部在很多層面上不僅僅阻擋了V社和選手直接的溝通,有時候還是選手口中的資本家,為了討好選手,V社自然想把俱樂部立為敵人。

遺憾的是,選手可能嘴上會抱怨俱樂部,但身體卻很誠實。因為如果沒有俱樂部,誰給他們發工資?你能指望五個20歲左右的小夥子為了夢想而做到自律訓練?如果有了矛盾怎麼辦?有人談了戀愛要把女朋友帶到基地怎麼辦?有了成績面對無數的媒體又該怎麼辦?太多的問題需要俱樂部來解決。所以選手和俱樂部就是這樣,看似有矛盾,但實際上是利益的共同體。

DOTA2是一個團隊項目,在體育生態裡,團隊項目都是以俱樂部為基礎和核心,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是這個道理,沒有百年俱樂部,就不會有足球的輝煌。

而這種鐵打的營盤就是電競生態的好壞決定的,好的生態能給俱樂部提供穩定的退出機制,而有了穩定的退出機制,俱樂部才敢於投入,因為即使我不想玩了,也會有別的人接盤我的俱樂部。

給你一筆錢,讓你選擇收購Wings還是Wings的隊員組一個自己的戰隊?

我想大多數都會選擇後者,因為Wings俱樂部本身並沒有價值,有錢還是挖人最實際,畢竟打Ti靠的是選手而不是俱樂部的名氣。

人民電競·總編專欄丨TI是個好賽事 但DOTA2的電競不是一個好生態

LPL是一個目前最不壞的電競生態。

因為每個俱樂部有以固定席位為基礎的保護體系。現在的LPL俱樂部的股東幾乎都變動過,但是俱樂部的名字大多沒有變,而原股東或多或少也會從中獲益,這就是俱樂部願意持續投入的理由。所以LPL的青訓體系非常發達,這就是一個生態。

反觀DOTA2,這幾年非但沒有新的俱樂部,反而俱樂部越來越少,拿了世界冠軍的俱樂部也無法存活。坐在解說席上的大神越來越多,但是在場內打比賽的人越來越少。

因為現在的DOTA2俱樂部並不是為了做一個百年俱樂部的市場邏輯,而是走入了兩個極端,一部分是為了TI拼一槍。另一部分還是真的為了夢想,為了一口氣,在虧錢,最好是持平的前提下維持著DOTA2的分部。但沒有誰會去加大投入。

人民電競·總編專欄丨TI是個好賽事 但DOTA2的電競不是一個好生態

那為什麼DOTA2看似繁榮?那是因為DOTA2形成了自己的“生態”:TI獎金和關注度高到足以讓這個盤子裡存活著幾家俱樂部,而更多的俱樂部則是為了拼進這個圈子。

但沒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贊助商、資本參與到DOTA2的生態中,僅僅靠玩家每年買本子的錢的四分之一以贏者全拿的方式給到選手,DOTA2的電競生態是不可能繁榮發展的。

現在DOTA2電競層面百分之九十的關注度都在TI,百分之九十的贊助也在TI,但Ti的時間只佔一年的百分之十。其他時間只有俱樂部苦苦的掙扎和努力打進TI,一旦失敗,一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人民電競/周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