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在西方如此受歡迎

電影節 黑澤明 七武士 日本 三船敏郎 榮捷和雷 2018-12-30

作者:安妮•比爾森 Anne Billson

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在西方如此受歡迎

黑澤明的《七武士》(1954年)是一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黑白鉅作,故事背景是16世紀飽經戰亂的日本。儘管電影簡介不盡人意,卻無礙《七武士》位列英國廣播公司文化欄目(BBC Culture)評選的100部最佳外語片榜首、獲得了41位影評人(評委總數的20%)投票,其導演黑澤明也是最受歡迎的導演之一,所拍攝的另外三部電影(《羅生門》、《生之慾》、《亂》)也一同上榜。

讓人驚訝的是,黑澤明的國際聲譽並沒有影響到參與評審的日本影評人;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投《七武士》或黑澤明其它電影一票,他們都偏向於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這樣更含蓄的本土天才。不過,這或許是我們應該預料到的。黑澤明即使在電影製作的巔峰時期,在海外所受的讚譽也遠遠高於日本本土。

首先,黑澤明是第一位獲得國際讚譽的日本導演,其作品《羅生門》獲得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而《七武士》在西方市場廣受歡迎也有一部分要歸功於那時錄像帶尚未發明,《七武士》是許多西方觀眾最早看過的日本電影之一。對於看厭了好萊塢西部片的觀眾而言,黑澤明電影裡的文化富有異域風情卻又發人深省,而且沒有距離感。後來,黑澤明傾向於淡化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對他的影響,但他的成就依然在善於將西方電影傳統手法與日本流派新式的激進融匯相結合:例如他的武士電影(劍法電影)和時代劇(以日本歷史為背景的作品)。

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在西方如此受歡迎

羅生門

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在西方如此受歡迎

黑澤明是第一位獲得國際讚譽的日本導演,其作品《羅生門》獲得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黑澤明是第一位獲得國際讚譽的日本導演,其作品《羅生門》獲得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七武士》一開始的敘事就深深吸引了觀眾:一群土匪計劃等到糧食收穫後襲擊山區的村莊。一位村民無意中聽到這個壞消息,並告訴了全村人。一頓哀嚎和捶胸頓足之後,村民意見一致,決定僱傭武士保護自己。但是村民很窮,所能支付的報酬只有米飯。隨後,這些村民前去說服高傲的武士加入,完成這項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他們在最初的幾次挫敗後,偶然經歷了一場小鬧劇——讓人驚訝的是,身經百戰的勘兵衛(志村喬飾演,是黑澤明最喜歡的演員之一)為了救出被強盜綁架的小孩,剃頭削髮(日本武士的頭髮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象徵),偽裝成光頭的僧侶。

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在西方如此受歡迎

經驗豐富的勘兵衛贏得了村民的認可後,整部電影就進入了「召集所有隊員」的階段。這一情節後被許多電影效仿,成為很多動作片和俠盜電影的必備場景。這六位浪人(無主武士)一個接一個被說服,參加這項並不會帶來名利、近似自殺式的任務:其中有勘兵衛的老戰友、技藝精湛的弓箭手、淪落到靠砍柴為生的樂觀武士、一心只想磨練技藝的劍術高手、和一位未經世事卻急於證明自己的年輕武士。

最後,還有菊千代(三船敏郎飾演,也是黑澤明最鐘意的演員之一),一個聲稱自己是武士階層的一員,卻幾乎被立刻揭穿謊言的瘋癲狂妄的人。他無視眾人的嘲笑,跟著一班人馬跋涉回到村莊。

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在西方如此受歡迎

星光大道,三船敏郎

「反感和猜忌」

電影的第二幕中,這些武士察勘了村莊的地形地貌,對農民進行軍事培訓,而年輕武士也與被父親藏起來的鄉村女孩陷入愛河。每個人都把菊千代當成怪人,但也正是菊千代化解了武士和村民之間的猜忌。菊千代披露了自己是農民兒子的身世,而且道出了一些逆耳忠言。的確,這些村民非常可憐狡詐,可能曾經殺死過流浪的武士,但他們自己也是武士階級的受害者。武士曾經燒燬了他們的家園,偷走了他們的糧食,綁架了他們的妻女。

在這些精心設計的情節場景之後,影片的最後一個半小時在一系列不斷升級的衝突中展開。戰爭在大雨滂沱中達到最驚心動魄的階段,精心編排的混亂場面堪稱一絶:交戰人員在泥濘中四處奔跑,畫面中有奔馬、長矛、箭、偶爾還會出現子彈;這些場景運用多個鏡頭拍攝,讓觀眾彷彿置身戰鬥最激烈、最危險、最中心之處。多虧了電影裡提供信息的旗幟,觀眾總是能凖確分辨每一個角色,明白這些角色所處位置在哪裡,他們正在幹什麼,以及還有多少強盜沒有殺死。武士也有傷亡,而且隨著觀眾對角色的深入瞭解,每一個角色去世都讓人扼腕心痛。

在《七武士》之後,黑澤明還拍攝了包括《用心棒》(1961年)、《椿三十郎》(1962年)等其它日本武士電影。但他在本國的聲譽似乎和西方國家的反響背道而馳,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感和猜忌。如果西方人覺得黑澤明的電影引人入勝,或許這便意味著黑澤明的作品並不像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更內斂的作品一樣帶有最為純正的日本風格。隨著20世紀60年代中期新浪潮和反文化藝術運動的興起,黑澤明為東寶公司拍攝的兩部電影失敗了,而他又不願意從鴻篇鉅製降級至規模更小的項目也讓他坐了冷板凳。1971年,他曾想過自殺,而他接下來的三部作品——《德蘇烏扎拉》(1975年)、《影武者》(1980年)、《亂》(1985年)——也只是仰仗蘇聯、美國和法國崇拜者的支持才能順利推出。

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在西方如此受歡迎

黑澤明在西方國家獲得的聲譽似乎在國內引來不利他的反效果,他尋找電影投資也變得異常艱難。

但正如黑澤明的武士電影受到好萊塢西部片的影響一樣,它們反過來也對西方電影產生了巨大影響。《七武士》的劇情不僅被《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沿用——好萊塢在1960年和2016年分別拍攝了兩個版本——而且也反映在科幻作品《世紀爭霸戰》(Battle Beyond the Stars)、《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Rogue One)和動畫片《蟲蟲危機》(A Bug's Life)中。《星球大戰》(Star Wars)受到了《戰國英豪》(1958年)的影響,而萊翁內(Sergio Leone)的《荒野大鏢客》則翻拍自《用心棒》(本身改編自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的小說《紅色收穫》(Red Harvest)),進而引發了意大利式西部片的狂潮。

這種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表明,《七武士》的吸引力在於,作品無論是情感還是故事情節都能引發人類普遍共鳴,並不侷限於封建時期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黑澤明可能是一位並沒有受到祖國尊敬的先知。但六十多年後,他的偉大電影作品仍然是動作片拍攝的金科玉律,既激動人心又前後連貫。其史詩般宏大的場面和對勇猛人性的刻畫將繼續讓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觀眾興奮感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