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活著》為什麼敗給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在戛納?

電影節 張藝謀 低俗小說 活著 捉風捕影 2017-04-03

(文:捉風捕影)

當我們談論大片以後的張藝謀的時候,罵聲多過一切,形式感強,團體操碼人,故事弱等等,張藝謀也承認,這就是他的優缺點,但是我們不會忘記曾經還在現實主義中沉澱的他,《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當然還有那部永遠的經典之作《活著》。

張藝謀的《活著》為什麼敗給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在戛納?

《活著》

這部1994年的作品入圍了當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不想最後卻被氣勢更猛的《低俗小說》摘走。雖然張藝謀前面剛拿了柏林,並且這部《活著》也備受矚目,但是《低俗小說》是天才的昆汀的第二部作品,其中包含的才氣和新鮮感是《活著》所沒有的。

張藝謀的《活著》為什麼敗給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在戛納?

《低俗小說》

關於《低俗小說》,有的影迷肯定會說,沒覺得它有那麼牛逼。 打破時間的線性敘事,分段落敘事,這不是很常見嗎?小編也同意,尤其是在世界現代電影史上,這確實不是創新,早在50年代的美國影片《公民凱恩》和日本影片《羅生門》種都是打破線性敘事,那麼《低俗小說》到底好在哪兒啊?以下小編個人看法。不管是非線性的敘事,還是大段大段經典的獨白,這些都統一在電影內部的張力之中。

張藝謀的《活著》為什麼敗給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在戛納?

日常下的暴力造成的戲劇張力

首先影片中的人物特點極為鮮活,並且在每一段段落中,有很多既日常又有些囉嗦的對話,當我們以為這是冗長的閒聊時,血腥和暴力就在下一秒出現。對,影片最大程度上給觀眾心理期待帶來驚喜,這種本身就帶有的張力潛藏在每一個段落裡。並且在看似獨立的三個段落中又通過不同視角的呈現把衝突加強。

張藝謀的《活著》為什麼敗給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在戛納?

三個不同視角下的獨立和呼應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昆汀從《落水狗》就一以貫之的暴力美學,不知道大家到底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喜歡《低俗小說》,在那麼逗逼的黑幫人物的無賴日常中,在銀幕中呈現暴力衝突和灑血漿,真是無比炫酷。當然到後期,昆汀在《無恥混蛋》《被拯救的姜戈》中再次升級了這種暴力的美(但是接受程度低的觀眾可能會有些不適)。

張藝謀的《活著》為什麼敗給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在戛納?

從這一點上我們再反觀《活著》,從小說到電影,故事非常完整,人物眾多,都很鮮活,講述在中國的政治運動中小人物福貴的個人史詩。從各方面看都是無懈可擊,視聽上,結構上,都是典型的張藝謀的特點,放在張藝謀的作品體系中,絕對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但是放在縱向的電影史中來看,新意不夠,反而從戛納關注的點來看,影片的政治背景和傾向更大於影片本身。

張藝謀的《活著》為什麼敗給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在戛納?

當然,以上小編的個人見解。《活著》很蕩氣迴腸,《低俗小說》也是很酷炫,個人都很喜歡。比如要是當年戛納的評委裡多幾位華人或者對中國電影感興趣的評委,會不會金棕櫚就能給《活著》呢。但是還有另外一點值得寬慰,即使《活著》沒有拿下金棕櫚,但是它卻拿了評審團大獎,人道精神獎,並且葛大爺也是拿下了影帝獎。拿不拿獎這東西除卻過硬的質量之外,本身就是很看運氣的事兒。

張藝謀的《活著》為什麼敗給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在戛納?

同是1994年的《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

1994年對電影來說是神奇的一年,那一年除了這兩部經典影片,在奧斯卡上《阿甘正傳》《艾德伍德》《子彈飛躍百老匯》《燃情歲月》《生死時速》《獅子王》這些佳片雲集,當然還有在奧斯卡上顆粒無收的《肖申克的救贖》,這麼一講,獲不獲獎還重要嗎?這些經典能夠穿越歷史和國度,在一代又一代的影迷中流傳下來,這才叫傳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