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戛納電影節的前世今生

一年一度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於北京時間今天正式開幕,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戛納一直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被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約為期12天。從1939年創辦至今,戛納電影節已經快80歲了。

1930年代末期,德國、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氣焰高漲,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1936年大力運作拍攝當年了的柏林奧運會,剪輯成1938年的紀錄片《奧林匹亞》,強勢入圍了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穆索里尼獎”。有感於此,法國決定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戛納氣候宜人,是絕好的選擇。

1939年6月,路易·盧米埃爾擔任了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自9月1日開始進行到9月30日結束。這位“盧米埃爾”就是1895年拍攝《火車進站》的盧米埃爾哦,當時的拍攝地就在距離戛納不遠的拉西約塔火車站。從8月開始,美國片商米高梅就用豪華郵輪載著好萊塢明星來到戛納辦派對,也吸引了不少影迷駐足。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戛納電影節隨即宣佈取消,到9月3日,法國、英國一起對德國宣戰。

直到1946年,戛納電影節才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的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次舉辦。所以,雖然早在1939年就創辦,但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是在1946年9月20日才正式開幕的。到1948年、1950年,電影節因財政困難停止舉辦, 1949年的電影節是在新建的 “電影節大樓”舉辦的,法國人也稱之為“紅地毯大樓”。

1968年5月19日,第2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因為受到“五月風暴”的影響再次被迫中斷。5月18日,評審之一路易·馬盧宣佈辭職,楚浮、克勞德·貝黎、尚-蓋布里耶·艾比柯寇、克勞德·勒路許、羅曼·波蘭斯基和讓·呂克·戈達爾為了“跟罷工的學生、勞工站在一起”,衝進“電影節大樓”的大廳堅持中斷影片放映。

200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把官方名稱正式定為“戛納電影節。

細數戛納電影節的前世今生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標誌

1959年,臺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蕩發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17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次獲獎把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83年,岑範的《阿Q正傳》成為首部入圍戛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的大陸影片。

華語影片的戛納之路逐漸開啟,今年的戛納電影節已經是第70屆,李睿珺導演的《路過未來》入圍了“一種關注”單元,也是今年唯一入選評審單元的華語電影。戰況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