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光呀。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是為了推動電影藝術,提高電影藝術水準的一項活動。也是為了獎勵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優秀影片,促進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併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平臺。通常設立各種獎項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

電影節很受人們的關注,大的電影節影響甚至覆蓋全球,最著名的莫過於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即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

關於上海國際電影節你瞭解多少?

而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和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承辦。雖然與同為國際A類電影節的戛納和柏林電影節相比,年輕得多,也稚嫩得多,但在成功創辦後的第二年即獲得了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類於國際A類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於每年6月上旬舉行,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目前,上海國際電影節已舉辦了22屆。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2019年6月15日至24日在上海舉行,本屆電影節主題是“創生萬象,幕後為王”。之前公佈的本屆電影節海報打破了以往以白玉蘭獎盃為重要設計元素的慣例,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經典動畫電影《大鬧天宮》中的齊天大聖形象為靈感,完美演繹“創生萬象,幕後為王”主題的同時,也為眾多悟空迷祭上了一波回憶殺。

關於上海國際電影節你瞭解多少?

但是,戛納之後,威尼斯之前,每年6月中旬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總是顯得有些尷尬。電影節依然熱鬧,但熱度不高。比如說,本應該是重中之重的競賽單元吸引不來較大知名度的電影,也仍舊得不到媒體很多關注,雖有不少媒體報道,但話題的熱度似乎有點蜻蜓點水。對於國內傳媒來說,上影節的作用更多不是競賽,而是電影展映平臺和電影交易市場。

中國電影產業在經歷了2015年、2016年的狂飆突進,2017年、2018年開始去泡沫,到2019年已趨於理性。今年尤為明顯,很多人說今年是電影業的寒潮,從正向來說這是“理性”,但反向看也是一種“保守”。光線的王長田就在上影節論壇上反對任仲倫等人提出的“電影要重質量,不要重數量”觀點,他呼籲中國電影還是要多拍,資本要敢於投進來。所謂要有質量先得有數量,只有蛋糕大了,才能吸引更多優秀、高質量的影片。

話說回來,今年號稱是中國電影的寒潮,除了受稅收政策影響外,更重要的是,觀眾對國產片的題材與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了,於是市場上浮誇喜劇、空洞玄幻、流量偶像的吸引力都在下降了。

最關鍵的是電影的作品質量,去年因為《我不是藥神》和《流浪地球》等影片的大熱,2019年國產電影的基本基調就成了科幻和現實題材。

本屆上影節上,宣佈暑期檔上映的頗具賣相的是披著科幻外衣的《銀河補習班》和《上海堡壘》,而入圍金爵主競賽單元的三部國產片《拂鄉心》《春潮》和《鋌而走險》則都是現實題材。

關於上海國際電影節你瞭解多少?

至於說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未來,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裡,它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上海的電影為中國的民族電影工業帶來了最初的繁華;上海,也曾經為中國電影奉獻了最豐富的影像。

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說使上海這座城市實現了對中國的電影情結的一個夙願。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功舉辦了20多屆,比較歐美老牌電影節,上海確實稚嫩和年輕。但年輕就意味著希望,年輕就意味著未來,只要它走出 “舒適區”,不能吸納新鮮的想法,健康持續生長,不斷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電影愛好者,匯聚越來越多的國際電影界大咖和名流,就會使得電影節日趨專業化和國際化。

日前,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在上海申迪文化中心啟動。電影週期間,將推出“一帶一路”電影之夜、電影市場買家沙龍、電影展映等活動。統計顯示,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的3900多部電影申報參與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其中1800多部影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覆蓋53個國家和地區。

正如“創生萬象,幕後為王”的海報主題一樣,凝練了“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鼓勵內容、尊重幕後、力推新人,激勵廣大電影人不忘初心、牢記本心、堅持匠心。光哥相信,逐步成長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未來將助力我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穩步邁進,也將助力華語電影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