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重男輕女”

將於5月17日到28日舉行的戛納電影節今年迎來70歲大壽。從公佈的片單來看,今年女性導演作品整體增加,但主競賽單元仍難撐“半邊天”。

今年戛納電影節共有12部女性作品參加,比去年多了整整9部,但只有3部入圍主競賽單元角逐。

將於5月17日到28日舉行的戛納電影節今年迎來70歲大壽。4月中旬,電影節片單陸續出爐。在男女平等這個話題上,今年的名單似乎多少有了一些平衡。

有關女性導演入圍影片太少、評委會有失偏頗的爭論在過去幾年一直讓戛納頗為困擾,更有評論認為,這個全球聲望最高的電影節之一,似乎無視性別平等。

戛納電影節,“重男輕女”

2015年戛納電影節期間,有女演員因為穿平底鞋被紅毯儀式拒之門外,由此爆出戛納的紅毯環節有女性必須穿高跟鞋的不成文規定,鬧出一場不小的“高跟鞋門”。今年,戛納的官方海報剛剛公佈就招來了一片批評之聲,因為海報上歡快起舞的意大利影壇傳奇克勞迪婭·卡汀娜(Claudia Cardinale)被網友發現是修過圖的,據說是為了“顯得更瘦”。

戛納電影節藝術總監蒂埃裡·弗雷莫公佈今年的展映片單時,還曾頗為自豪了一番,因為今年共有12部參賽影片出自女性導演之手,比去年足足多了9部。這確實算得上是一種進步,但如果把這12部放在整個名單中,份量就顯得不那麼顯眼了。弗雷莫當時公佈的首批片單共54部,其中包括主競賽、非競賽、短片、特別獻映和“一種關注”(Un Certain Regard)單元。54部中男性導演作品佔到了總數的3/4還多,精確算來就是:女性導演作品佔比22.2%,男性導演作品佔比77.8%。

在主競賽單元,這一“平衡”更加不“平衡”。在19部爭奪2017金棕櫚的影片中,只有3部出自女性之手:索菲亞·科波拉(Sofia Coppola)的《牡丹花下》(The Beguiled)、林恩·拉姆塞(Lynne Ramsay)的《你從未真正停駐》(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以及河瀨直美的《光》,這一比率略高於15%。無獨有偶,去年也是三部女性作品入圍:安德里亞·阿諾德(Andrea Arnold)的《美國甜心》(American Honey)、瑪倫·阿德(Maren Ade)的《託尼·厄德曼》(Toni Erdmann)和尼科爾·加西亞(Nicole Garcia)的《熾戀》(From the Land of the Moon)。

今年這一數字只比2015年好一點,那年的主競賽單元只有兩部女性導演作品,是的,就是被定義為“女性之年”的那一屆。

另外,戛納給出的統計數字,還包括了兩部短片——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的《來游泳》(Come Swim)和一部電視劇集——簡·康平(Jane Campion)的《謎湖之巔:中國女孩》(Top of the Lake: China Girl),這兩部作品將在今年的電影節上參加特別展映。

“一種關注”單元以往對於女性導演的倚重相對較高,今年也有4部作品入圍,佔到總數16部中的25%。包括:塞西莉亞·阿坦(Cecilia Atan)和瓦列裡婭·皮瓦託(Valeria Pivato)的《沙漠新娘》(The Desert Bride)、安納麗塔·贊布拉諾(Annarita Zambrano)的《戰後》(After the War)、萊昂諾爾·塞拉里(Leonor Serraille)的《年輕女子》(Jeune Femme)和德國導演瓦萊斯卡·格里巴赫(Valeska Grisebach)的《西方》(Western)。

其他出自女性導演之手的作品還有《面孔,村莊》(Visages, Villages),是先鋒女性電影人阿涅斯·瓦爾達(Agnes Varda)的最新紀錄片,將在戛納特別放映;曾獲奧斯卡獎的女演員範尼莎·雷德格雷(Vanessa Redgrave)也將攜導演處女作《海之悲》(Sea Sorrow)亮相這一單元。

這幾位女性電影人的作品會為觀眾帶來怎樣的體驗,將於戛納大幕拉開時揭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