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長河 美美與共——寫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之際

新華社上海6月15日電題:光影長河 美美與共——寫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之際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吳霞、孫麗萍

6月15日,世界電影再度進入“上海時間”。黃浦江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5G+4K轉播車啟動現場直播,大劇院前,中外影人踏上“亞洲第一紅毯”,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即將拉開大幕。

全球500多部影片在上海集中展映,世界首映、亞洲首映、中國首映接踵而來;主競賽單元各類型影片將角逐金爵獎;“一帶一路”電影周、亞洲新人獎評選、“電影學堂”等活動精彩紛呈,共同組成為期10天的電影盛宴。

(小標題)不忘初心 再攀高峰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上海,電影人再度吹響號角,以全身心投入電影創作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

李仁港擔任導演,徐克監製,吳京、章子怡等組成實力陣容,共同把中國登山隊員的壯舉搬上銀幕。《攀登者》劇組成為本屆電影節一大焦點。

“我們希望從精神上、情感上‘零距離’貼近中國人自己的那座高峰!”劇組成員說。

70年來,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篳路藍縷,成就輝煌。特別是近10年間,中國電影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與銀幕上的“攀登者”一樣,不忘初心、再攀高峰。

中國電影的年度票房於2010年首次突破100億元,2017年突破500億元。2018年2月,中國電影市場單月票房首次突破100億元。市場供給緊盯觀眾需求,折射出中國正在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電影人有底氣、有自信。

目前位居中國國產電影票房前三位的《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皆是充滿家國情懷的大片。巧合的是,三部作品的導演今年都來到上海國際電影節。

擔任本屆電影節推廣大使的吳京說,電影要反映時代的主題、人民的心聲,拍攝時再艱苦,都能克服,這是電影人的責任擔當。

(小標題)激活源頭 做強“碼頭”

6月8日清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啟線上售票,1分鐘後系統顯示4萬多張電影票已售出;30分鐘後,售出逾20萬張。購票者不僅來自上海,而是來自全國各地。

大數據顯示,電影節對長三角地區產生了強大吸引力,線上售出電影票中逾九成為長三角地區下單。開票首日,浙江、江蘇、安徽三省影迷購得數萬張。

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自誕生之初就承載著親民惠民、服務大眾的責任。不斷增長的人氣,是社會大眾對電影節這一文化品牌的信賴,更是對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烈期許。

“上海明確提出——煥發中國電影發祥地的新活力,構建現代電影工業體系,推動建設全球影視創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鬍勁軍介紹,上海高度重視繁榮發展電影事業和產業,近年來出臺了“上海文創50條”,並進一步提出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啟動三年行動計劃。

激活源頭,做強“碼頭”。近年來,電影“上海出品”“上海製造”“上海取景”等案例,屢獲各大國際電影節殊榮。今年從柏林電影節載譽歸來、由上海出品的兒童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將揭幕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該片青年導演王麗娜對上海電影節充滿期待:“放映場次增加,可以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同行交流,同時接觸更多觀眾,聽到他們的心聲。”

(小標題)交流互鑑 共享機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

近年來,由上海國際電影節倡導發起的“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正不斷壯大。去年電影節期間,“一帶一路”沿線31個電影節機構共同成立了“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一年過去,又新增7個電影節機構,聯盟的覆蓋面更廣、代表性更強。

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席、上海市副市長宗明說,歷經20多年創新發展,上海國際電影節已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並逐步贏得中外電影界的信任,成為中國電影的重要品牌之一。

交流互鑑,美美與共。近年來,以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平臺,“一帶一路”電影巡展、中日新片展等不僅在中國舉辦,還赴海外定期推介和舉辦,不同國家的電影節之間開展了多維度、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圍繞“立足亞洲”,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又新增亞洲電影沙龍、多個亞洲國別電影展等。

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推介渠道,前不久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登陸中國商業院線公映,受到觀眾歡迎,其票房快速突破3億元。該片導演還應邀與電影專業的中國大學生面對面交流,互學互鑑。

影評界認為,隨著“朋友圈”不斷擴容、壯大,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在成為“世界電影的中國主場之一”。(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