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恐龍蛋》:“底氣不足”的王全安

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蒙古 音樂 動物 界面新聞 2019-02-10

柏林電影節第一天,王全安導演的新作《恐龍蛋》(Öndög)驚豔了一把被開幕影片激怒的影評人們。平心而論,這的確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然而第二天的新聞發佈會,卻隱約透露出一種東方主義的投機感。

【柏林電影節】《恐龍蛋》:“底氣不足”的王全安

《恐龍蛋》以草原中被發現的女屍作為開頭,講述了高原牧民的生活狀態。整部影片瀰漫著一種原始崇拜的神祕感。獨居的女牧民拿著獵槍驅逐孤狼,她引誘了前來調查的小警察,把青梅竹馬的追求者撂倒在地。後者抱著一塊恐龍蛋化石告訴她,蒙古這地方到處都有恐龍蛋。

【柏林電影節】《恐龍蛋》:“底氣不足”的王全安

王全安在這部影片裡依然保持了紮實的攝影功底。一個接一個的遠景長鏡頭,不僅完美地呈現出草原與風景極致的美麗,也同樣契合了疏離的人物關係和神祕的原始輪迴。在傳統的電影理論中,形式主義與寫實主義曾經一度分庭抗禮。然而,視聽語言的風格與故事本身並不是對立的。因此,視聽語言風格化明顯的王全安,如果能將自己的故事與視聽語言相互契合,那便完成了優秀的作品。《恐龍蛋》在這種意義上而言,無疑是優秀的。遠景長鏡頭的使用不是為了單純的炫技,而是和人物關係息息相關。荒無人煙的草原裡,一個獨居的女牧民和被老警官欺負的年輕警察,他們的關係原本就是陌生而疏離的。性的吸引不帶有任何情愛的基礎。性的發生就和草原上的生死一樣平常。所以在影片的一開始,當所有人都還是陌生的時候,鏡頭和人物就永遠保持著距離。而觀眾則老老實實地被鏡頭置於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畢竟,人物自己都還只是他人的旁觀者,更加遙遠的觀眾就更不可能被允許與人物產生聯繫。即便是女牧民自己生活的場景,也只能透過蒙古包的窗戶從外面窺探一番。鏡頭並沒有進入其中。

【柏林電影節】《恐龍蛋》:“底氣不足”的王全安

女牧民和小警察靠在駱駝上調情,此時的鏡頭已經隨著人物關係的轉變而慢慢推進。此後,女牧民的鏡頭不再只是草原上遠遠地觀望,漸漸有了一些親近。但這種親近也是稍縱即逝的。女牧民和小警察說,她不害怕那具屍體,因為如果沒有人發現她,她就會進入自然的輪迴。趨於原始的想法使她那種只存在於動物本能的性衝動顯得理所當然。她可以在性愛結束的一剎那就起身射擊靠近的母狼,憑藉的正是動物的本能。在這裡,王全安又一次使用了恰當的視聽語言。掉幀的慢動作配合難以辨析的篝火,營造出一種原始崇拜的儀式中才會出現的暈眩感。酒精不僅是為了驅寒,同樣也是為了不清醒。

【柏林電影節】《恐龍蛋》:“底氣不足”的王全安

《恐龍蛋》一片臺詞甚少,所有的人物之間都保持著沉默的默契。這在粗獷的草原裡或許也是適合的。這裡不需要太多言語,就好像女牧民也不需要太多的愛一樣。但影片的聲音工程卻做得很出色。先不論遠景同期聲的收錄,光是影片為數不多的幾段音樂就讓人頗為難忘。獨自守著屍體的小警察,他聽的音樂既為了驅趕恐懼,也是導演試圖想讓觀眾體驗的感受。因此音樂就在同期聲和配樂間遊離,不清不楚,也恰如其分。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都具有明顯民族特徵的這群牧民,只有在最後蒙古包中的性愛裡,才讓人聽到了傳統民族音樂的冰山一角。

不過,第二天的新聞發佈會,卻隱約讓人感受到一種東方主義在西方電影節的投機感。導演說這些演員沒有劇本,完全讓他們自己去發展故事,而面對記者難以開口的女主角,也證實了這種說法。如此一來,王全安作為導演的雕琢又陷入了純粹的視聽語言。這些寶貴並且疏離的人物關係,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視聽語言刻意營造的,突然就讓人產生了懷疑。而對於我們這些並不瞭解當代蒙古的觀眾而言,解決這些疑惑事實上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點上,號稱沒有劇本的王全安大概還是有些底氣不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