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會亮相:更看重青年導演的創造力、個人風格和審美

記者 | 劉燕秋

編輯 |

6月17日上午,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見面會在上海舉行。評委會主席導演甯浩,評委日本導演石井裕也、新加坡導演謝福龍、中國臺灣導演蘇有朋、中國演員譚卓集體亮相。

2005年,甯浩執導的電影《綠草地》入圍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並獲得最受歡迎影片獎。今年,甯浩擔任了亞洲新人獎評委會主席。在發佈會提問環節,甯浩告訴界面文娛,他現在還沒看完所有的作品,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他個人的觀感是,和十幾年前相比,現在青年導演關注的題材更宏大也更加深入,“青年導演更成熟了,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同時在視聽語言上的表現也更突出一點。”

關於評選標準,甯浩表示,各個評委一致的意見是,希望能在這個環節看到屬於青年導演獨特的創造力、個人風格和審美。他也回憶了自己十幾年前拍攝電影遇到的問題,“最困難的是錢的問題,要有非常強的推銷能力,要獲取投資方的信任,能放心把錢交給我”。 他回憶起2003年拍攝《香火》時的情形,表示困難都是應該的,現在回憶起來都是開心的事,“當時劇組很小,只有七八個人,沒有錢,就湊錢拍,十幾天就拍完了。”

評委蘇有朋表示,當他剛開始接觸電影的時候遇到了許多困難,那時他看了導演李安的書,獲得了不少啟發,也相信自己的堅持是對的。日本導演石井裕也則表示,對於新人導演來說,比較關鍵的因素不單單是需要有一個好作品,而且需要有一個團隊跟他在一起,“要有堅定的信念,對行業火熱的心,這個最重要”。評委也從演員的角度表示,堅持內心是最重要的。

在演員選擇上,甯浩認為,“小鮮肉”的說法不太公正,大家都是演員,合適才是最重要的。“我每次都是根據對劇本的深入研究來選擇一個演員,不會因為是流量還是普通演員來進行區分。”

本屆“亞洲新人獎”競賽單元的入圍影片分別是:《昨夜星辰》、《彌留之際》、《合法伴侶》、《驕陽》、《山間生活》、《在藍色時分飛翔》、《半徑》、《熱情花招》、《送我上青雲》、《第四面牆》、《活著唱著》、《另一半》、《樂園》、《白雲·蒼狗》。

其中,《半徑》榮獲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阿克夏·因迪卡)、最佳攝影提名(阿克夏·因迪卡 / 斯維普尼勒·希帝)三項提名。姚晨主演並擔任監製的《送我上青雲》榮獲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滕叢叢)。

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設立於2004年,是上海國際電影節除金爵獎以外的第二個競賽單元,致力於發掘與扶持亞洲電影的新生力量,激活亞洲電影的地域特色及多元活力,表彰亞洲新銳電影人才。

“亞洲新人獎”曾經鼓勵了亞洲地區一大批電影新人,不少亞洲青年電影人從這裡起步,成長為亞洲電影的中堅力量,並逐步走向世界舞臺。比如大陸導演甯浩、萬馬才旦、高群書,中國臺灣的林書宇,伊朗的葉塔潘那、印尼的巴瓦尼等等。

2015年,上影節對亞洲新人獎進行升級,將原有的10部入圍影片通過評委評選產生兩個獎項,改為設置6個獎項每個獎項獎設5個提名獎,通過評委評選產生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六大獎項。以上六大獎項針對亞洲籍的導演、演員、編劇、攝影的前兩部作品進行評選,無論是否公映過的影片皆可報名參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