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忠於生活本身

許鞍華,忠於生活本身

1947年5月23日,香港女性導演許鞍華出生於遼寧鞍山,2017年,她正好70歲,香港迴歸20週年,她的電影《明月幾時有》在今年成功入圍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是唯一一部成功入圍的華語電影。

許鞍華,忠於生活本身

《明月幾時有》海報

繼《黃金時代》之後,許鞍華的新作《明月幾時有》註定又是一部惹人關注的“話題”電影,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如周迅、蔣雯麗、鮑起靜、梁家輝等,也有彭于晏、春夏等年輕演員,讓人在期待的同時,也為這部電影的票房命運是否如同《黃金時代》這樣慘敗而捏一把汗。

當然,票房的成敗和外界的風評如何,對於踏入古稀之年的許鞍華來說,已不再重要:“得獎,對我無所謂,過去我還以為自己是裝的,後來才知道是真的不喜歡。”她的執著和獨特,便是一個電影導演所應當具有的東西。

香港印記

許鞍華曾經這樣闡釋過“香港精神”:不是特別認真,其實又是挺認真,這個就是香港精神,而這又何嘗不是許鞍華自己的人生寫照。

1979年,影史上所稱的香港電影“新浪潮”,由許鞍華的處女作《瘋劫》所揭開序幕。儘管許鞍華在許多公開場合否認過“新浪潮”的說法,可是《瘋劫》對於香港電影來說的意義不容小覷。把女性作為電影的絕對主角,把懸念化為對女性心理的探討,電影的節奏快速而又驚悚像極了西方電影。

許鞍華,忠於生活本身

《瘋劫》海報

從一開始,許鞍華就已經確定了自己作為香港電影導演的特立獨行,男性的冷酷和女性的偏執,或者是男性的情懷和女性的關懷,很難真正地給許鞍華分門別類。

許鞍華,忠於生活本身

蘑菇頭,眼鏡架,香菸,這或許是她唯一能確定下來的標籤。36歲,許鞍華憑藉《投奔怒海》,拿到了金像獎最佳導演。而後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桃姐》透露出了許鞍華的人文情懷,這樣的情懷,特別在女性導演中都是極為難得的,不僅如此,她還說《黃金時代》是一場命中註定的冒險,她的身上還有著電影“賭徒”的無畏。

許鞍華,忠於生活本身

《桃姐》

焦灼,失落,尋找。這大概是最能定義出她所想表達的電影主題。很多人都會說一生未嫁的她把自己奉獻給了電影。而其實,許鞍華僅僅只是盡了一個電影導演的本份,她的人生約等於是電影,那麼何談奉獻二字。

自由精神

這不是一個應該歌頌奉獻的時代,特別是對於女性導演來說。許鞍華所說的香港精神,“不是特別厭世,其實又是厭世的。”這便是深藏在許鞍華電影深處的祕密,從來不是所謂的高尚奉獻。她的電影多多少少都帶些遊走在藝術和商業邊緣的猶豫。所以她說自己等不了《黃金時代》,拍攝完了作品之後,難以割捨任何一個鏡頭,她的藝術初心是自由,不容於世的,即便怎麼裝,也掩蓋不了這一點。

許鞍華,忠於生活本身

《女人四十》

談到她電影中的“女性主義”,在《瘋劫》、《半生緣》、《女人四十》或者是《黃金時代》等,許鞍華雖把目光放在了女性身上,但是女性的情感對她而言多少代表著絕望,即使犯下過錯的是男權所支配的社會,然而,女性骨子裡所帶的東西,許鞍華是多少有些失望的。

不用去評價她鏡頭裡的香港是否真實,至少她所刻畫的情感都是真切無比的,正如她作為一個電影人一樣,無比誠實。

《凱風智見:范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凱風智見:朱紈之死與嘉靖海禁實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