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從已經播出的劇集看,這部電視劇演員表演精湛、臺詞典雅奧美,服裝精美還原度高以及堪稱電影級的畫面讓這部“裸播”的電視劇一經播出豆瓣評分就衝到了8.7分,這也是上半年少有的評分不錯的電視劇之一。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會成為爆款?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是繼《古董局中局》之後馬伯庸被改編的第二部作品。

原著小說將故事放在長安十二時辰之內,由於時間的限制,小說的節奏緊張,劇情緊湊。

故事人物來源於歷史,又被作者架空解構,將一個懸疑推理故事放在唐代,在精彩刺激之餘又多了一份歷史的厚重。得益於原著小說的精彩,在某種程度上使得這部電視劇基因上就具有了爆款的潛質。

文學作品改編為電視劇,是電視劇創作中的一種比較流行的方式。

一些早期的熱門作家的作品改編如海巖同名小說改編的《永不瞑目》、《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玉觀音》等電視劇曾經風靡大江南北,屢創收視奇蹟,也捧紅了陸毅、劉燁、孫儷、佟大為等早期流量偶像明星,籍此一些影視劇創作通過改編熱門文學作品也蔚然成風。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會成為爆款?

2000年以後,尤其是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產生了一大批較有影響力的如《後宮·甄嬛傳》、《花千骨》、《盜墓筆記》、《鬼吹燈》等類型化網絡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曾也影響了一大批早期接觸互聯網的“網一代”,這也是當下許多熱門的網改劇的早期的“原著粉兒”。

從改編流瀲紫的《後宮·甄嬛傳》大火開始,網絡文學改編為影視劇進入了加速期,一大批熱門的網絡文學作品的改編的影視劇紛紛上映。

像修仙玄幻題材作品《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青雲志》等;古裝權謀作品《琅琊榜》、《錦繡未央》等,青春校園系列《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探險類作品《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作品都是熱門網絡文學作品的影視化改編,加上資本熱炒“IP”概念,追求流量速成等因素,網文改編作品成為電視劇生產的主流。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會成為爆款?

但是,從2018年開始,隨著一系列調控措施的實施以及影視劇創作環境的變化,速成的網文改編作品的熱潮開始退卻,追求作品質量成為共識。

回顧這幾年的影視劇作品,出現了《琅琊榜》、《大江大河》、《都挺好》等經典作品,同時也存在著質量上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內容上則出現嚴重的同質化傾向,題材趨同等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我們通常認為的追求流量的“IP+明星”模式,影視市場存在泡沫的原因之外,是不是也跟這些作品的“根源”有關呢?

在這些網文改編作品中,網文為“本”為“源”,影視劇則是“末”是“流”。

從作品質量的角度來講,網文的水準和高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影視劇的高度和質量。

一部好的網絡文學作品能夠為影視化提供足夠的改編可能和二次創作空間,比如《長安十二時辰》《琅琊榜》《都挺好》等原著小說本身就有很強的故事性和藝術性,這些作品都很見原作者的文字功底、文化底蘊和審美水準。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會成為爆款?

與此相反,許多網絡文學作品則不具備這些因素,一些批量化生產的網文作者因為逐利的原因,更注重故事性,更注重如何更好的吸引網民去讀,加之速成的原因,一些作品故事情節雷同甚至部分網文大量的抄襲其他人的作品,大熱的《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都曾深陷抄襲的陰雲之中。

因此,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與網絡文學作品的“本”“末”關係也是影響網改影視劇質量的重要因素。

雖然影視“IP”化一度被看作是當前影視劇亂象的“背鍋俠”,但是從深層次上看,還是與作品本身的質量有關,“IP”化是手段,是途徑而不是目的,“IP”化能扮演“錦上添花”的角色,而不是“雪中送炭”。

隨著,影視創作迴歸理性,價值政策指導的指向標作用,作品質量變得越來越重要。

得益於馬伯庸的鬼斧神工的筆力,將這樣的一個故事寫得千迴百轉,險象環生,這也許是《長安十二時辰》成為爆款的關鍵之一吧。文/姜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