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溼地澱山湖:重現“東方日內瓦湖”

閱讀提示:上海的湖泊溼地,大部分都在青浦西部,面積較大的有澱山湖、元蕩、葑漾蕩和汪洋蕩等。可以說,整個青浦區,就是建立在溼地之上,與溼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作者|周 潔

“江上冰消岸草青……曖曖斜陽著樹明。”春日時節,鋼筋水泥森林裡的都市人也會想念兒時的鄉野之趣——湖邊綠柳蔭蔭,樹上鳥鳴啾啾,岸上人家炊煙裊裊,人與自然達到了極致和諧。

在上海,如果你也想要找一個這樣的世外桃源,那麼青浦,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離市區不遠,既有著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又有著別處難尋的絕佳風景,特別是今年初,青浦的澱山湖、金澤水庫兩塊溼地被評選為上海首批市級重要溼地,是對青浦生態建設的又一次肯定。

“先有崧澤村,後有上海城。”歷史上的青浦瀕臨大海,湖泊眾多、上海先民擇高地避水患而居,因此水系發達的青浦自古以來農田阡陌,河流和湖泊相連,溼地廣袤,資源豐富。上海的湖泊溼地,大部分都在青浦西部,面積較大的有澱山湖、元蕩、葑漾蕩和汪洋蕩等。

近些年上海不斷開張的郊野公園中,位於青浦的青西郊野公園更是上海唯一一個以溼地為特色的郊野公園,公園裡溼地、湖泊、河流,還有森林,沿著大蓮湖的軌跡形成了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可以說,整個青浦區,就是建立在溼地之上,與溼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青浦溼地澱山湖:重現“東方日內瓦湖”

澱山湖重現“東方日內瓦湖”風姿

澱山湖向來有“東方日內瓦湖”的美稱,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飲用水二級保護區,也是黃浦江的源頭。澱山湖總面積62平方公里,相當於11.5個西湖,風光秀麗。牛背鷺、白鷺、夜鷺、水雉等各種水鳥,都在這裡找到了安全的繁育場所。

這裡的旖旎風情,也總是引人詩興大發。

“半空樓閣澱山寺,三面篷檣湖口船。蘆葉響時風似雨,浪花平處水如天。”元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楊維禎遊歷三泖九峰間,就留下了這樣的詩篇。

不過,澱山湖也曾遇到生態危機,由於黃浦江的水源地是開放式的,取水口缺乏天然屏障,澱山湖受太湖超標水質的影響,以及農業面源汙染和生活汙水的無序排放之困,形勢嚴峻。

澱山湖地處太湖流域的下游,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太湖水環境的惡化,也威脅著澱山湖的水質。當時,上海用水量的80%取自黃浦江,而黃浦江17%的水量來自澱山湖,澱山湖及其周圍溼地對於保障城市淡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08年11月,青浦區政府、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南京大學和WWF等聯合啟動了“澱山湖區域(以大蓮湖為核心)湖濱帶汙染控制及溼地修復示範項目”,打響了黃浦江水源地保護戰的第一槍,也為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推廣範例。

其中,打造溼地是生態修復工程中最主要的環節。

為溼地提供技術支持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淡水項目主任任文偉告訴《新民週刊》:“溼地對水體能起到淨化作用。”資料顯示,當汙水流經溼地時,流速減緩,水中的有機質、氮、磷、重金屬等物質,通過重力沉降、植物和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過程,會發生複雜的物理和化學反應。這個過程就像“汙水處理廠”和“淨化池”一樣可淨化水質。研究表明,1公頃溼地可淨化100公頃農田徑流中過剩的氮和磷。

對於澱山湖的汙染情況,專家們考察後發現,這裡水質情況雖然不容樂觀(主要是氮、磷等指標超標,但周圍沒有工廠,所有的汙染源來自於居民的生活汙水,以及大肆養魚造成的水體的富營養化。於是,設計師沒有采用底泥疏浚這種傳統的溼地修復法,而是決定把淤泥“封存”到地下再利用,重塑湖區水下地形,將垂直堅硬的湖岸改成減浪的低坡度,為水生植物提供生存的空間,同時生態溼地可以為鳥類提供棲息地,保證澱山湖生物群落多樣性。

那麼如何將湖泊底泥淤泥“封存”到地下呢?

設計師們選擇了 25 釐米的礫石層,以及20 釐米的煤渣層。煤渣的上層,依次是透水布、回填土層以及新土層。煤渣等材料可以吸附外來的水中雜質,當被汙染的水體流經這裡,煤渣層起到了第一道“過濾功效”,它們像篩子一樣淨化從汙泥中冒出的水流。通過開挖引水口,這些淨化的溼地水體就能和攔路港連通、循環,達到改善河道水質的目的。而島上的綠色植物,也能起到第二層屏障作用。

而被壓到最底下的底泥,能夠緩慢地將氮磷等有機物質釋放出來,這樣一來,這塊人工島以及周邊的植物,無需施肥,也能茂盛地生長。

項目啟動後,WWF只用了1年時間,就將試驗區內的水質從劣五類進化到了二級飲用水。項目啟動3年後,當地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後達到國家一級A類排放標準,生態農田和生態魚塘基本實現汙染物“零排放”,流經處理區的水質從劣V類提高到Ⅱ至Ⅲ類。

2017年,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之一——澱山湖防洪大堤及湖濱生態修復工程的配套工程澱山湖大橋(彩虹橋)落成,施工期間,彩虹橋就儘量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彩虹橋兩邊還埋設了長長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能把雨水收集起來排到湖岸陸地上,避免汙染湖水;此外,這座大橋還有效提高了區域防洪除澇能力,改善濱湖水生態、水景觀環境,釋放公共岸線,還湖於民。

走在如今的澱山湖,記者看到清風徐來、水波悠悠,澱山湖周圍三個淺灘溼地——聚鳥蓬萊、聽風灣、臨湖望月更是成為澱山湖濱湖區域的一大亮點,溼地之間以木棧道連接交通,吸引動物在此棲息,形成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除此之外,朱家角鎮、上海大觀園、太陽島、東方綠舟等景點又令澱山湖畔多了人文風光的吸引力,風姿更勝往昔。

因溼地而興的美麗綠洲

金澤水域處於澱山湖的水源地保護區,水質優良。上世紀80年代,上海西南的五區均於黃浦江干、支流水域就地就近取水。然而,這樣“一區一點”的分散取水格局,原水水質和供水保障極易遭受流域水體突發水汙染等事故影響。

為了改善城市供水水質,進一步提升城市原水供應安全保障能力,上海市政府於2013年10月正式批覆同意《黃浦江上游水源地規劃》,金澤水庫項目正式啟動。

按照規劃,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建成後,原有西南五區取水口歸併於金澤水庫和松浦大橋取水口,改分散取水為集中供水,並實現金澤泵站與松浦泵站正向和反向互聯互通輸水,西南五區供水保障能力將提升一個檔次。同時,黃浦江上游水源地還與青草沙水源地銜接,互為備用,不僅保障了西南五區供水安全,還能作為全上海居民飲水安全的“保險庫”,實現了上海水源地“兩江(黃浦江、長江)並舉、多庫串聯”的戰略佈局。

金澤水庫庫內佈設沉水、挺水植物帶,庫岸採用生態石籠護砌等,構建生態水庫並最大程度降低對周邊環境影響,是長三角地區首個以全面生態理念打造的生態水庫。

2016年,金澤水庫正式投入使用。由於上海地處長江和太湖兩大流域末端,來水中氮磷營養鹽較高,進入水庫後易出現富營養化,為此需要在水庫內實施水力調控、生物操縱、溼地管理等系列措施來維持水庫生態穩定,保障水質。

為此,水庫採取分階段放養魚類改善生態,據此前的報道,水庫放養的都是鰱魚和鱅魚,而且對魚的體型也很有講究,選擇都是八兩到一斤左右的。因為太小的魚容易遊離水庫,太大的魚的食物鏈不一樣,這樣中等偏小的魚正好食用藻類等水生植物,能對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發揮最大作用。

等到這些魚長到一定體積後,將有專人撈出,再把小魚換進水庫。

“青浦是上海人重要的水源地所在,也沒有工業汙染,而且青浦還保留著江南水鄉的文化,這些溼地生態服務功能的優勢也為青浦實現錯位發展奠定很好基礎。”任文偉表示。

而澱山湖下游2公里的大蓮湖溼地,被視為澱山湖水源的“淨化器”。其中的青西郊野公園,是上海市唯一一個以溼地為特色的郊野公園,據青西郊野公園駐場經理潘慶升介紹,這裡物種資源豐富,“湖、灘、蕩、島”縱橫交錯,溼地、湖泊、河流、森林,已經形成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有上海物種基因庫的美稱。

據介紹,在日常運營管理中,青西郊野公園始終遵循“保護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堅持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融合發展理念,按照此前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考察後的要求,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生態環境轉化為宜居環境,持續用力做好生態建設、特色產業、鄉村振興三篇大文章。

目前公園以大蓮湖為中心,以溼地、生態、自然、休憩為主題,打造了水鄉農田示範區、生態保育區、漁村休閒體驗區三大功能片區。其中,60多畝種植於30多年前的水上森林,是公園的“鎮園之寶”,被譽為池杉奇觀,這也是“十一五”期間的一項重要綠化工程——幾千株枝繁葉茂的池杉生長在1米深的水中,蔚為壯觀。走在木質棧道上,水上森林的不遠處還能看到成群棲息著的白鷺,潘慶升告訴記者,到了五六月份,小鳥開始會飛了以後,這裡的樹上全是白鷺,這是他們最喜歡的棲息地。

“溼地的建設能夠恢復生態系統的功能,此外,青浦憑藉生態農業的特色,還能發展生態旅遊等服務業。”

在修復溼地的過程中,周邊農民也開始轉變生產模式,不再捕魚,而是依靠種植茭白、水芹、慈菇、荸薺等獲得收益。由於這些作物不施農藥、化肥,是典型的“有機菜”,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歡迎,銷路良好。

除此之外,青西郊野公園還開展了“蛙稻生態種養”項目,引進了平均一天的食蟲量多達260餘隻的海南虎紋蛙,將虎紋蛙投入稻田代替農藥化肥控制病蟲害,稻種則採用曾經的朝廷“貢品”——青浦薄稻,粘性適度、晶瑩透亮,真正實現“以蛙護稻、以稻養蛙”的目標,農戶年收入增長百分之二十以上,切實實現農民增收。

“生活著的生態溼地,也是青西郊野公園的一大特色。”潘慶升告訴記者,公園建設過程中沒有大拆大建,蓮湖村200多戶村民沒有一戶動遷,保留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今,這些村民就相當於生活在公園裡,而隨著公園的建設,村子裡的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善,公園為村民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還為村民們搭建農特產品自產自銷的交易平臺,“近些年來回來建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了”

此番將青浦的溼地納入上海首批市級重要溼地,對溼地的規範化保護能夠起到示範作用,也能提高人們對於溼地保護的認識。任文偉告訴《新民週刊》,溼地保護的難點,在於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護如何保持一個平衡關係,“過去人們一直把溼地作為一種未利用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類活動對於土地的需求是必然的,在如何平衡溼地與建設用地之間的關係,實現科學、和諧的發展理念上,上海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接下去就是如何堅持並推廣”。

此外,任文偉認為:雖然溼地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溼地保護也需科學指導,“有些地方沒能正確理解人工溼地和天然溼地之間的區別,把天然溼地,特別是一些濱海溼地,圍墾成人工溼地,實在是沒有必要”。

在任文偉看來,溼地的保護和規劃也應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特色做好溼地文章,“青浦是因溼地而生,未來也將因溼地而興旺”。就像倫敦的溼地公園那樣,青浦也能營造大都市中的美麗綠洲,給城市人提供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遊憩場所的同時,也成為溼地環境野生生物的天堂。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週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