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小編對於這種燃油車底盤改純電動車一直是有點不太看好的,一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平臺決定了技術條件與基本架構,所以底盤架構基本上是生搬硬套,甚至會因為電池直接佈置在底盤而壓縮車內高度,影響乘坐舒適性;二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研發純電動車,比重新研發一套電動車底盤成本低得多,只需做好適配與調校就行了,所以不免有些為了造電動車而造的感覺。

或者再說直白一些,這些所謂的純電動車的主要目標客戶也許根本就不是私家用戶消費者。

電動車井噴高速發展?其實是一片假繁榮

如果經常在乘坐路面交通的話,大家會發現路上跑的純電動車,絕大多數都是網約車或者是租車公司採購的。此話怎講?如果大家去關注一款純電動車的連續數月的銷量,你會發現銷量非常不穩定,除了北汽、比亞迪、長安新能源這幾個新能源大牌之外,其他的車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大幅的漲跌,甚至不是每個月都有銷量。

這裡給大家找了一張新能源車的銷量圖,雖然數據有點老,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小編對於這種燃油車底盤改純電動車一直是有點不太看好的,一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平臺決定了技術條件與基本架構,所以底盤架構基本上是生搬硬套,甚至會因為電池直接佈置在底盤而壓縮車內高度,影響乘坐舒適性;二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研發純電動車,比重新研發一套電動車底盤成本低得多,只需做好適配與調校就行了,所以不免有些為了造電動車而造的感覺。

或者再說直白一些,這些所謂的純電動車的主要目標客戶也許根本就不是私家用戶消費者。

電動車井噴高速發展?其實是一片假繁榮

如果經常在乘坐路面交通的話,大家會發現路上跑的純電動車,絕大多數都是網約車或者是租車公司採購的。此話怎講?如果大家去關注一款純電動車的連續數月的銷量,你會發現銷量非常不穩定,除了北汽、比亞迪、長安新能源這幾個新能源大牌之外,其他的車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大幅的漲跌,甚至不是每個月都有銷量。

這裡給大家找了一張新能源車的銷量圖,雖然數據有點老,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到,很多車型中途突然好幾個月一臺銷量都沒有,背後說明了什麼?為何電動汽車的月銷量不可持續?

"自產自銷"現象嚴重,電動車到底賣到哪去了?

由於電動汽車目前續航里程短,配套設施的建設也不健全,充電不方便,很多消費者都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位(一個車位可能比車還貴,還不一定能安裝充電樁),所以真正私家車用戶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相對是少數,純電動車目前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頂多是個燃油車的補充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替代品。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小編對於這種燃油車底盤改純電動車一直是有點不太看好的,一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平臺決定了技術條件與基本架構,所以底盤架構基本上是生搬硬套,甚至會因為電池直接佈置在底盤而壓縮車內高度,影響乘坐舒適性;二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研發純電動車,比重新研發一套電動車底盤成本低得多,只需做好適配與調校就行了,所以不免有些為了造電動車而造的感覺。

或者再說直白一些,這些所謂的純電動車的主要目標客戶也許根本就不是私家用戶消費者。

電動車井噴高速發展?其實是一片假繁榮

如果經常在乘坐路面交通的話,大家會發現路上跑的純電動車,絕大多數都是網約車或者是租車公司採購的。此話怎講?如果大家去關注一款純電動車的連續數月的銷量,你會發現銷量非常不穩定,除了北汽、比亞迪、長安新能源這幾個新能源大牌之外,其他的車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大幅的漲跌,甚至不是每個月都有銷量。

這裡給大家找了一張新能源車的銷量圖,雖然數據有點老,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到,很多車型中途突然好幾個月一臺銷量都沒有,背後說明了什麼?為何電動汽車的月銷量不可持續?

"自產自銷"現象嚴重,電動車到底賣到哪去了?

由於電動汽車目前續航里程短,配套設施的建設也不健全,充電不方便,很多消費者都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位(一個車位可能比車還貴,還不一定能安裝充電樁),所以真正私家車用戶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相對是少數,純電動車目前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頂多是個燃油車的補充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替代品。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之所以會出現圖上中間中途好幾個月銷量是空白為零的情況,就是因為缺少私家車用戶購買,車企自己成立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最後很多電動汽車左手製造賣給了右手出租出行公司,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路上一片的帝豪EV,湊過去一看準是曹操專車。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小編對於這種燃油車底盤改純電動車一直是有點不太看好的,一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平臺決定了技術條件與基本架構,所以底盤架構基本上是生搬硬套,甚至會因為電池直接佈置在底盤而壓縮車內高度,影響乘坐舒適性;二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研發純電動車,比重新研發一套電動車底盤成本低得多,只需做好適配與調校就行了,所以不免有些為了造電動車而造的感覺。

或者再說直白一些,這些所謂的純電動車的主要目標客戶也許根本就不是私家用戶消費者。

電動車井噴高速發展?其實是一片假繁榮

如果經常在乘坐路面交通的話,大家會發現路上跑的純電動車,絕大多數都是網約車或者是租車公司採購的。此話怎講?如果大家去關注一款純電動車的連續數月的銷量,你會發現銷量非常不穩定,除了北汽、比亞迪、長安新能源這幾個新能源大牌之外,其他的車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大幅的漲跌,甚至不是每個月都有銷量。

這裡給大家找了一張新能源車的銷量圖,雖然數據有點老,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到,很多車型中途突然好幾個月一臺銷量都沒有,背後說明了什麼?為何電動汽車的月銷量不可持續?

"自產自銷"現象嚴重,電動車到底賣到哪去了?

由於電動汽車目前續航里程短,配套設施的建設也不健全,充電不方便,很多消費者都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位(一個車位可能比車還貴,還不一定能安裝充電樁),所以真正私家車用戶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相對是少數,純電動車目前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頂多是個燃油車的補充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替代品。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之所以會出現圖上中間中途好幾個月銷量是空白為零的情況,就是因為缺少私家車用戶購買,車企自己成立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最後很多電動汽車左手製造賣給了右手出租出行公司,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路上一片的帝豪EV,湊過去一看準是曹操專車。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造電動車、賣電動車,只是"回本"而已,因為前期的投入很大所以盈利並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夠實現的目標。那麼如此大費周章,很明顯一個車企不會是簡單的去做一個與本身業務不太相關又不盈利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讓人略有所思的現象背後,一定還有一盤大棋。

真相:只是為了體面的解決"雙積分"考核大關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個新的東西,它叫做雙積分。雙積分全名叫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關於它大家只要記住這幾點:它的目的是國家推廣新能源車的宏觀調控,是鼓勵車企發展新能源車的一種技術路徑;方法是設置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與2020年分別為10%與12%),並且強制執行;結果是如果不能按期達到要求,就將面對鉅額的處罰,車企也許有些頭疼。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小編對於這種燃油車底盤改純電動車一直是有點不太看好的,一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平臺決定了技術條件與基本架構,所以底盤架構基本上是生搬硬套,甚至會因為電池直接佈置在底盤而壓縮車內高度,影響乘坐舒適性;二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研發純電動車,比重新研發一套電動車底盤成本低得多,只需做好適配與調校就行了,所以不免有些為了造電動車而造的感覺。

或者再說直白一些,這些所謂的純電動車的主要目標客戶也許根本就不是私家用戶消費者。

電動車井噴高速發展?其實是一片假繁榮

如果經常在乘坐路面交通的話,大家會發現路上跑的純電動車,絕大多數都是網約車或者是租車公司採購的。此話怎講?如果大家去關注一款純電動車的連續數月的銷量,你會發現銷量非常不穩定,除了北汽、比亞迪、長安新能源這幾個新能源大牌之外,其他的車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大幅的漲跌,甚至不是每個月都有銷量。

這裡給大家找了一張新能源車的銷量圖,雖然數據有點老,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到,很多車型中途突然好幾個月一臺銷量都沒有,背後說明了什麼?為何電動汽車的月銷量不可持續?

"自產自銷"現象嚴重,電動車到底賣到哪去了?

由於電動汽車目前續航里程短,配套設施的建設也不健全,充電不方便,很多消費者都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位(一個車位可能比車還貴,還不一定能安裝充電樁),所以真正私家車用戶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相對是少數,純電動車目前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頂多是個燃油車的補充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替代品。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之所以會出現圖上中間中途好幾個月銷量是空白為零的情況,就是因為缺少私家車用戶購買,車企自己成立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最後很多電動汽車左手製造賣給了右手出租出行公司,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路上一片的帝豪EV,湊過去一看準是曹操專車。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造電動車、賣電動車,只是"回本"而已,因為前期的投入很大所以盈利並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夠實現的目標。那麼如此大費周章,很明顯一個車企不會是簡單的去做一個與本身業務不太相關又不盈利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讓人略有所思的現象背後,一定還有一盤大棋。

真相:只是為了體面的解決"雙積分"考核大關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個新的東西,它叫做雙積分。雙積分全名叫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關於它大家只要記住這幾點:它的目的是國家推廣新能源車的宏觀調控,是鼓勵車企發展新能源車的一種技術路徑;方法是設置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與2020年分別為10%與12%),並且強制執行;結果是如果不能按期達到要求,就將面對鉅額的處罰,車企也許有些頭疼。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雙積分法則簡而言之其實就是一個配額的問題,比如生產超過N臺燃油車,平均油耗超過積分法則的話,就必須生產1臺電動車來平均。我們繼續拿吉利來說吧,吉利作為自主品牌的第一梯隊,這個品牌的燃油車如今賣的很好,銷量很高,雙積分中傳統燃油車平均油耗的壓力就大,於是吉利自己成立的曹操專車,消化了大量帝豪EV,降低了燃油車積分,提高了新能源車積分,形成了電動車市場的"假繁榮"。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小編對於這種燃油車底盤改純電動車一直是有點不太看好的,一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平臺決定了技術條件與基本架構,所以底盤架構基本上是生搬硬套,甚至會因為電池直接佈置在底盤而壓縮車內高度,影響乘坐舒適性;二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研發純電動車,比重新研發一套電動車底盤成本低得多,只需做好適配與調校就行了,所以不免有些為了造電動車而造的感覺。

或者再說直白一些,這些所謂的純電動車的主要目標客戶也許根本就不是私家用戶消費者。

電動車井噴高速發展?其實是一片假繁榮

如果經常在乘坐路面交通的話,大家會發現路上跑的純電動車,絕大多數都是網約車或者是租車公司採購的。此話怎講?如果大家去關注一款純電動車的連續數月的銷量,你會發現銷量非常不穩定,除了北汽、比亞迪、長安新能源這幾個新能源大牌之外,其他的車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大幅的漲跌,甚至不是每個月都有銷量。

這裡給大家找了一張新能源車的銷量圖,雖然數據有點老,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到,很多車型中途突然好幾個月一臺銷量都沒有,背後說明了什麼?為何電動汽車的月銷量不可持續?

"自產自銷"現象嚴重,電動車到底賣到哪去了?

由於電動汽車目前續航里程短,配套設施的建設也不健全,充電不方便,很多消費者都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位(一個車位可能比車還貴,還不一定能安裝充電樁),所以真正私家車用戶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相對是少數,純電動車目前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頂多是個燃油車的補充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替代品。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之所以會出現圖上中間中途好幾個月銷量是空白為零的情況,就是因為缺少私家車用戶購買,車企自己成立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最後很多電動汽車左手製造賣給了右手出租出行公司,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路上一片的帝豪EV,湊過去一看準是曹操專車。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造電動車、賣電動車,只是"回本"而已,因為前期的投入很大所以盈利並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夠實現的目標。那麼如此大費周章,很明顯一個車企不會是簡單的去做一個與本身業務不太相關又不盈利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讓人略有所思的現象背後,一定還有一盤大棋。

真相:只是為了體面的解決"雙積分"考核大關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個新的東西,它叫做雙積分。雙積分全名叫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關於它大家只要記住這幾點:它的目的是國家推廣新能源車的宏觀調控,是鼓勵車企發展新能源車的一種技術路徑;方法是設置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與2020年分別為10%與12%),並且強制執行;結果是如果不能按期達到要求,就將面對鉅額的處罰,車企也許有些頭疼。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雙積分法則簡而言之其實就是一個配額的問題,比如生產超過N臺燃油車,平均油耗超過積分法則的話,就必須生產1臺電動車來平均。我們繼續拿吉利來說吧,吉利作為自主品牌的第一梯隊,這個品牌的燃油車如今賣的很好,銷量很高,雙積分中傳統燃油車平均油耗的壓力就大,於是吉利自己成立的曹操專車,消化了大量帝豪EV,降低了燃油車積分,提高了新能源車積分,形成了電動車市場的"假繁榮"。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文章開頭提到的領界EV,一定程度上,其誕生的目的也是為了賣的不錯的燃油版車型"開路"。但是吉利這種方法更加具有實際意義。這種做法一方面滿足了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通過另一種形式反饋給了消費者,至少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式。並且對於自己的燃油車方面影響也不大,可以說這是一種最"體面"的做法。

為了雙積分,車企們還有哪些"變態"的做法?

除了成立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自產自銷"之外,其實很多車企的舉措都是在為了滿足雙積分而實施的,包括大面積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縮小基礎排量),大面積使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進一步所小排量),甚至是如今大面積使用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此外還有限制發動機輸出功率、提高發動機效率(豐田與馬自達),甚至停止研發燃油發動機等等。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小編對於這種燃油車底盤改純電動車一直是有點不太看好的,一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平臺決定了技術條件與基本架構,所以底盤架構基本上是生搬硬套,甚至會因為電池直接佈置在底盤而壓縮車內高度,影響乘坐舒適性;二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研發純電動車,比重新研發一套電動車底盤成本低得多,只需做好適配與調校就行了,所以不免有些為了造電動車而造的感覺。

或者再說直白一些,這些所謂的純電動車的主要目標客戶也許根本就不是私家用戶消費者。

電動車井噴高速發展?其實是一片假繁榮

如果經常在乘坐路面交通的話,大家會發現路上跑的純電動車,絕大多數都是網約車或者是租車公司採購的。此話怎講?如果大家去關注一款純電動車的連續數月的銷量,你會發現銷量非常不穩定,除了北汽、比亞迪、長安新能源這幾個新能源大牌之外,其他的車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大幅的漲跌,甚至不是每個月都有銷量。

這裡給大家找了一張新能源車的銷量圖,雖然數據有點老,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到,很多車型中途突然好幾個月一臺銷量都沒有,背後說明了什麼?為何電動汽車的月銷量不可持續?

"自產自銷"現象嚴重,電動車到底賣到哪去了?

由於電動汽車目前續航里程短,配套設施的建設也不健全,充電不方便,很多消費者都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位(一個車位可能比車還貴,還不一定能安裝充電樁),所以真正私家車用戶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相對是少數,純電動車目前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頂多是個燃油車的補充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替代品。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之所以會出現圖上中間中途好幾個月銷量是空白為零的情況,就是因為缺少私家車用戶購買,車企自己成立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最後很多電動汽車左手製造賣給了右手出租出行公司,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路上一片的帝豪EV,湊過去一看準是曹操專車。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造電動車、賣電動車,只是"回本"而已,因為前期的投入很大所以盈利並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夠實現的目標。那麼如此大費周章,很明顯一個車企不會是簡單的去做一個與本身業務不太相關又不盈利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讓人略有所思的現象背後,一定還有一盤大棋。

真相:只是為了體面的解決"雙積分"考核大關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個新的東西,它叫做雙積分。雙積分全名叫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關於它大家只要記住這幾點:它的目的是國家推廣新能源車的宏觀調控,是鼓勵車企發展新能源車的一種技術路徑;方法是設置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與2020年分別為10%與12%),並且強制執行;結果是如果不能按期達到要求,就將面對鉅額的處罰,車企也許有些頭疼。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雙積分法則簡而言之其實就是一個配額的問題,比如生產超過N臺燃油車,平均油耗超過積分法則的話,就必須生產1臺電動車來平均。我們繼續拿吉利來說吧,吉利作為自主品牌的第一梯隊,這個品牌的燃油車如今賣的很好,銷量很高,雙積分中傳統燃油車平均油耗的壓力就大,於是吉利自己成立的曹操專車,消化了大量帝豪EV,降低了燃油車積分,提高了新能源車積分,形成了電動車市場的"假繁榮"。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文章開頭提到的領界EV,一定程度上,其誕生的目的也是為了賣的不錯的燃油版車型"開路"。但是吉利這種方法更加具有實際意義。這種做法一方面滿足了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通過另一種形式反饋給了消費者,至少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式。並且對於自己的燃油車方面影響也不大,可以說這是一種最"體面"的做法。

為了雙積分,車企們還有哪些"變態"的做法?

除了成立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自產自銷"之外,其實很多車企的舉措都是在為了滿足雙積分而實施的,包括大面積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縮小基礎排量),大面積使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進一步所小排量),甚至是如今大面積使用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此外還有限制發動機輸出功率、提高發動機效率(豐田與馬自達),甚至停止研發燃油發動機等等。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放眼海外,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舉個例子,為了應對歐盟的環保規定,國外各個車企也在使勁渾身解數。不久前,特斯拉宣佈將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將兩家公司在歐洲生產和銷售的車輛放在一起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於特斯拉來說,一大筆資金到賬自然樂開懷,而對於菲亞特克萊斯勒來說,如果沒有特斯拉的幫助,違反歐盟環保新規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

如果大家偶爾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的話,不難發現這兩年各大廠商的新能源產品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出指數增長的局面。前不久,江鈴福特領界推出了純電動版車型,這是福特品牌在中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的,也是江鈴福特乘用車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乘用車。簡單從新車方面來看,它給我的熟悉感太強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一樣的路子?一樣的套路!

福特領界EV與燃油版領界的變化除了動力總成之外也是微乎其微,首先前臉、尾部樣式都有了些許的變化,輪圈從樣式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低風阻的設計,內飾方面使用了更多淺色元素的搭配,檔把的樣式也換成了更加有科技感的設計。其實變化的路子跟其他品牌的純電動車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感。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動力電機與電池方面,領界EV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可以提供360km的續航(工信部數據,大家都懂的),至於動力電機功率尚不明確。共有兩個配置,預售價格區間為19.9-22.3萬元,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18.28-20.68萬元。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小編對於這種燃油車底盤改純電動車一直是有點不太看好的,一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平臺決定了技術條件與基本架構,所以底盤架構基本上是生搬硬套,甚至會因為電池直接佈置在底盤而壓縮車內高度,影響乘坐舒適性;二是因為基於燃油車平臺研發純電動車,比重新研發一套電動車底盤成本低得多,只需做好適配與調校就行了,所以不免有些為了造電動車而造的感覺。

或者再說直白一些,這些所謂的純電動車的主要目標客戶也許根本就不是私家用戶消費者。

電動車井噴高速發展?其實是一片假繁榮

如果經常在乘坐路面交通的話,大家會發現路上跑的純電動車,絕大多數都是網約車或者是租車公司採購的。此話怎講?如果大家去關注一款純電動車的連續數月的銷量,你會發現銷量非常不穩定,除了北汽、比亞迪、長安新能源這幾個新能源大牌之外,其他的車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大幅的漲跌,甚至不是每個月都有銷量。

這裡給大家找了一張新能源車的銷量圖,雖然數據有點老,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到,很多車型中途突然好幾個月一臺銷量都沒有,背後說明了什麼?為何電動汽車的月銷量不可持續?

"自產自銷"現象嚴重,電動車到底賣到哪去了?

由於電動汽車目前續航里程短,配套設施的建設也不健全,充電不方便,很多消費者都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位(一個車位可能比車還貴,還不一定能安裝充電樁),所以真正私家車用戶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相對是少數,純電動車目前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頂多是個燃油車的補充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替代品。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之所以會出現圖上中間中途好幾個月銷量是空白為零的情況,就是因為缺少私家車用戶購買,車企自己成立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最後很多電動汽車左手製造賣給了右手出租出行公司,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路上一片的帝豪EV,湊過去一看準是曹操專車。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其實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造電動車、賣電動車,只是"回本"而已,因為前期的投入很大所以盈利並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夠實現的目標。那麼如此大費周章,很明顯一個車企不會是簡單的去做一個與本身業務不太相關又不盈利的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讓人略有所思的現象背後,一定還有一盤大棋。

真相:只是為了體面的解決"雙積分"考核大關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個新的東西,它叫做雙積分。雙積分全名叫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關於它大家只要記住這幾點:它的目的是國家推廣新能源車的宏觀調控,是鼓勵車企發展新能源車的一種技術路徑;方法是設置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與2020年分別為10%與12%),並且強制執行;結果是如果不能按期達到要求,就將面對鉅額的處罰,車企也許有些頭疼。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雙積分法則簡而言之其實就是一個配額的問題,比如生產超過N臺燃油車,平均油耗超過積分法則的話,就必須生產1臺電動車來平均。我們繼續拿吉利來說吧,吉利作為自主品牌的第一梯隊,這個品牌的燃油車如今賣的很好,銷量很高,雙積分中傳統燃油車平均油耗的壓力就大,於是吉利自己成立的曹操專車,消化了大量帝豪EV,降低了燃油車積分,提高了新能源車積分,形成了電動車市場的"假繁榮"。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文章開頭提到的領界EV,一定程度上,其誕生的目的也是為了賣的不錯的燃油版車型"開路"。但是吉利這種方法更加具有實際意義。這種做法一方面滿足了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通過另一種形式反饋給了消費者,至少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式。並且對於自己的燃油車方面影響也不大,可以說這是一種最"體面"的做法。

為了雙積分,車企們還有哪些"變態"的做法?

除了成立電動汽車租賃出行公司"自產自銷"之外,其實很多車企的舉措都是在為了滿足雙積分而實施的,包括大面積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縮小基礎排量),大面積使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進一步所小排量),甚至是如今大面積使用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此外還有限制發動機輸出功率、提高發動機效率(豐田與馬自達),甚至停止研發燃油發動機等等。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放眼海外,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舉個例子,為了應對歐盟的環保規定,國外各個車企也在使勁渾身解數。不久前,特斯拉宣佈將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將兩家公司在歐洲生產和銷售的車輛放在一起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於特斯拉來說,一大筆資金到賬自然樂開懷,而對於菲亞特克萊斯勒來說,如果沒有特斯拉的幫助,違反歐盟環保新規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車企都在推的電動車,為什麼路上見不到?也許就不是賣給你的

未來雙積分政策勢必會進行一次較大幅度的優化調整,讓新能源積分價值最大化,對發展新能源汽車勢頭強勁的車企起到鼓勵作用,反之倒逼發展緩慢的車企進行提速。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