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瞭望:環保技術和新能源汽車

電動汽車 能源 新能源 新能源汽車 蓋世汽車網 2017-06-09
前沿瞭望:環保技術和新能源汽車

Shashikant vaidyanathan: 接下來開始問題和討論環節。首先請問Mike wright先生,為什麼覺得英國在技術領域,包括無人駕駛和互聯汽車上會成為領先的國家?

Mike wright:我覺得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中一個原因,這也是我們的傳統,英國有非常優秀的創新和設計,以及工程的歷史,從最開始出現機動車以來,就一直在注意創新,而且有很多名牌,有很多品牌,好多人都沒有認識到,在全球一些非常著名的汽車品牌,其實他們的總部都在英國,而且有很多人選擇去英國投資,就是看中了設計能力,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技術,包括創新的願望。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原因,大家如果看賽車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11支站隊中有7支站隊來自英國,這並不是巧合,因為大部分的培訓機構,包括有些不是英國的車隊,但是培訓團隊都是英國的,為什麼呢?還是那句話,英國對賽車,包括汽車的表現有很悠久的傳統和了解。另外在英國商會,在過去這麼多年,也是和高效開展了很多的合作,包括一些研究機構,包括一些工程測試所朝著一個目標擰成一股繩來努力,去研發,包括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包括傳統內燃機的動力總成。

Shashikant vaidyanathan:您能不能接著談一談,這種輕量材料方面的進展,包括生態系統方面發揮作用?

Mike wright:是的,我們建立非常綜合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能夠讓研究機構高效,彙集到一起共同的建立資金的支持,去把生態系統打造成創新中心和企業政府一起合作,來確保完善的生態系統,能夠有很高的應用型,是全球領先的。其中一個具體的例子,幾周前Mike是做賽車的,在謝非爾德(音)有一個研究中心,跟技術中心比較近,另外在輕量材料方面,原來我所在的公司就是捷豹和路虎,他們決定開發鋁製的型材,因為鋁材減輕車體的制重,讓新能源汽車有很好的應用。在歐洲形成最大規模鋁製板的壓鑄設備,他們和汽車合作上一起確保擁有這種技術。

Shashikant vaidyanathan:剛才說方程式F1賽車,這種賽車行業有哪些技術傳導延伸到了商業領域呢?

Mike wright:任何一輛賽車,回顧到早期的賽車制動系統,很早是運用在賽車領域,很快運用到了乘用車領域,包括車載系統也是很好的系統,現在有各種各樣的系統,包括車載的診斷服務等等,這都源自於賽車,包括輕量材料也是來自於賽車,大家在方向盤方面去做些努力,其實很多技術都來自於賽車,包括換檔材料,現在要關注的一點,不光是方程式1還是運動都想提升互聯性,英國推出了規定,開放了無人駕駛測試的門檻,只要有相關德保縣,其他要求還是很低的,而且已經有很多機構去測試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包括有一些城市,也開闢了專門的無人駕駛車區來鼓勵創新,所以像方程式一所在的城市,也出臺了測試的開放政策,要保證,最終這些技術製造商和用戶可以用的。

Shashikant vaidyanathan:還有沒有其他的,比如智能、移動性方面,英國可以貢獻的技術?

Mike wright:最終我想提出的一點,剛才兩位發言人也提到了,這種互聯汽車會影響到各個行業,不僅是機動車行業,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在英國,比如像倫敦,這種車險公司,在政府的推動之下,已經開始鼓勵汽車行業和車險公司去簡化保險模型,來鼓勵新技術的部署。

Shashikant vaidyanathan:很好,確實是很不錯的生態體系,做了很多工作。

Mike wright:而且我們的工作剛剛開始,以後會越來越好。

Shashikant vaidyanathan:是的,確實是很好的起步。接下來請齊藤信広先生,就是新燃料的開發?現在本田在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哪些進展?

齊藤信広:現在在日本本土已經有174輛,在美國161輛,這是截止5月底的數字。

Shashikant vaidyanathan:共和你們取得不錯的成績。這種加氫站的部署有沒有進展,現在日本部署多少加氫站推廣這個技術的發展?

齊藤信広:在日本有192個加氫站。其中12個有35兆帕,有一個15兆帕,這些技術是我們不同的城市再做試點,也在不斷的改善。

Shashikant vaidyanathan:所以,現在還在快速的擴張還是緩慢的擴張?

齊藤信広:應該說現在的生產速度還是比較快的,本田和不同的城市在協力開發。

Shashikant vaidyanathan:蘇嶺先生,英國方面介紹了政府的支持,包括生態的建設,在中國會不會實現這樣的生態系統?剛才英國的嘉賓介紹了英國支持下建立了很好的生態系統,各個方面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在中國要建立這樣的生態系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蘇嶺:新能源汽車創新的生態系統,實際上這種模式,這種環境也是具備的,中國的新能源車主要是政府在主導,這是一個。第二在政府的主導下,現在各個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一個是從自己生存的需求,需要來做新能源車。第三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大量的湧入到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裡面。第四除了傳統的參與者以外,一些非汽車產業的參與者也參與到裡面來了。所以,從這幾個緯度來講,實際上從政府層面、行業層面、企業層面,還有供應鏈層面上,實際上大家已經初步形成了良性的系統來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是我的一個認為。

第二,下一步新能源汽車整個系統的發展,還是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一整個產業的基礎比較薄,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市場的培育還存在。第三主要的問題,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如果說國家的補貼完全退出了,大春靠企業運營新能源汽車的話,可能有難度。現在最大的問題,怎麼把客戶的需求,包括運營模式,包括供應鏈的一些參與者,包括主機廠,以及金融的服務體系,怎麼創新的一種模式,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最後在這種模式上,所有的參與者來獲益,這是大的挑戰,這一塊還沒有完整的建立起來。目前來講,特別是在產業的前期,實際上整個參與者,在新能源汽車的參與者上,現在瞭解下來,唯一盈利的,個別企業聽說盈利了,我也是聽說,私下交流,實際上他的盈利也是有問號的。真正營利的是零部件電機、電池盈利了,真正市場的前端,像整車廠盈利的狀況歐不是很理想,我說的是主流的企業。低端的新能源汽車是盈利的,像主流的,面對乘用車,相對高端一點的,正規一點的盈利性相對差一點。下一步主要是找到商業的模式,這是最主要的。

Shashikant vaidyanathan:謝謝,確實還有很多挑戰。確實盈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最終政府可能會逐漸的退出這種補貼這樣的話,要和內燃機,傳統汽車去競爭,去對比,確實也需要我們去考慮。另外,就是要思考,是不是有一些方式,能夠去克服這些挑戰,包括像技術的部署,技術的部署越快,成本下降的幅度也越快。接下來看一看在座的各位對發言嘉賓有沒有什麼問題?

提問:蘇總,您好,我是來自電樁的,非常感謝您剛才的分享,我這林有一個問題,剛才您提到以後有更多的方式來推廣新能源車,其中有一種共享汽車,您是否能跟我們分享下長安在這塊,汽車共享有些什麼樣的規劃?

蘇嶺:這裡是市場推廣,我本身是做研發的。對市場推廣有一些瞭解,長安成立了一個公司,專門來做新能源車的共享。成立了一個公司,在各個城市都建立新能源汽車的共享運營據點,包括重慶、深圳,全國好幾個城市做這個東西。實際上要共享汽車,跟共享單車不太一樣。共享單車從運營來講使用率是很高的,像上海、北京使用率很高。但是共享汽車目前來講,在使用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不像單車的使用率高,主要原因是網點比較少。第二消費者網點少了使用起來不是很便利,下一步進一步擴大網點。第二完善充電設施,充電採取的模式是什麼呢?我們在哪兒運營共享汽車,合作的充電樁企業就在那裡建充電樁,以這樣的模式推廣,目前還沒有完全形成盈利。

提問:兩個問題,首先問長安的蘇先生,您認為2020的補貼針對電動汽車補貼取消之後,也就是2-3年之後補貼取消之後會有什麼影響,對電動汽車有什麼影響?第二個問題,請問Mike wright先生,怎麼預期英國脫歐之後,在汽車方面有什麼影響?

蘇嶺:按國家的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就會退出,我認為影響是正向的影響,為什麼呢?長安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按照目前的成本的發展趨勢,我們預見來思考2020年補貼退出的盈利性,目前來講是很難的。為什麼呢?一消費者對車的續航里程越來越高,比如現在300公里,下一步400-500公里,電池的成本會增加,這是一個。第二為什麼是正向的呢?按照傳統的思維模式很難盈利,為什麼我認為是正向的?如果逼使企業自己想辦法,從全產業鏈去降本。比如來做新能源系統的一體化設計,一體化設計的話,這個成本就大幅的下降。我們初步分析了下,同樣的新能源電機+變速器+控制器,原來是分離式的,分離式的成本很低,一體化集成以後,成本馬上下降幾千塊錢。第二DCD和充電機,他們也在採取一系列的技術升級,就是充電機和DCD的成本也會下降,包括電池的成本,按照我們的規劃,到2020年左右,電池成本大將到一塊,一個系統的成本,不是指單體的成本,這是一個方面,成本通過技術升級會大幅下降。第二在國家的油耗法規的驅使下,傳統的汽車產業,如果不做新能源汽車,不去降本,從模式上進行創新,未來企業會死掉,因為國家要求必須有多少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前有一個洗牌的過程,可能有的企業生存不下來,把更多的資源集中到大點的企業裡面。

第三我們車的環節,實際上現在是不賺錢的,在整車這個環節,但是在上下游環節是盈利的。整車廠從全產業鏈來佈局,就是把價值進行轉移,在車這塊的價值少賺一點,通過零部件來分享一些價值,未來是不是通過共享汽車也賺一部分錢,賣車給共享汽車公司,可能不盈利,或者平過或者虧一點,讓運營企業賺錢,未來到2020年前,對中國整個汽車補貼推出以後,新能源汽車是正向的,會逼使各個企業提出創新的模式,不管是技術上還是產品上,還是運營模式上,包括服務上都會創新,來加速新能源的發展。

Mike wright:非常感謝,探討了英國脫歐以後的影響,我沒有辦法具體來談這個問題,目前談判剛開始,無法預測結果,做預測也不準確。在這裡提幾點:第一剛才發言中也提到了,英國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還是不錯的,過去與歐洲的同事,歐洲的供應鏈,歐洲的製造商建立很強大的夥伴關係,但是不僅僅是針對歐洲的夥伴關係,我們還建立非常長期的協會,主要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的關係,特別是與日本的同事,豐田和日產都是長期的一些合作伙伴關係,脫歐宣佈之後,有多個公司整車公司做了宣佈,他們會繼續投資英國,因為英國在技術工程設計方面的能力優勢。我們所做的工作,建立整個新技術的生態系統能力都是比較不錯的。所以,無論脫歐談判結果如何,我們所提出的戰略還是有效的,還是會與世界各地的行業有合作,我們只是希望,也能夠同樣與在歐洲的合作伙伴,與之前一樣建立夥伴關係。

提問:請問齊藤信広先生,本田公司研究關於燃料電池汽車的問題,燃料電池汽車目前研究到什麼程度,關於燃料電池汽車與電動汽車相比,您覺得哪個優點更突出一些,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如何的?還有關於電動汽車與燃料汽車,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是如何看待的?

齊藤信広:感謝您的提問。燃料電池的技術就要減少成本,性能和穩定性已經完成了,所以我們希望能進一步減少成本。燃料電池的技術和新能源的技術,燃料電池技術非常有用,特別是對於可再生能源的社會來說很重要,一般可再生能源用於短距離的交通,但是燃料電池呢,主要用於較長距離的通行,因為充電時間比較短,3分鐘就充好了,這是它的特點,燃料電池技術的特點三分鐘能夠快速充電,不知道有沒有回答您的問題。

提問:您好,請問下本田的專家,按照現在電動車的發展路徑,未來可能充電也是幾分鐘能夠實現,那裡程達到800公里,到那個時候氫能源汽車還有沒有什麼優勢呢?

齊藤信広:感謝您的提問。電力電動汽車確實未來會有進一步的發展,較小的汽車都是很有效的,很有用的,但是比較大的話,大的一些客用車,體型較大的車,燃料電車的效率會更高一些。電動汽車對於較小的汽車來說還是比較有效的,效率很高的,這是我的想法。

提問:為什麼氫動力對大的車效率更高呢?是在大的車上,因為時間差不多,里程差不多,成本差不多的話,它的優勢體現在哪裡呢?謝謝。

齊藤信広:對於大型的車,需要更多的動力,如果需要更多的動力,就意味著需要大的電池。很多電池重量是很重的,所以,電池的大小對比小型車來講電池大小是不一樣的。

提問:我也是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請問下Mike wright先生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政府在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認為中國未來是怎麼發揮作用的?是領導還是輔助的作用?如何幫助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在中國或者英國。

Mike wright:感謝您的提問。剛才齊藤先生談到了日本的做法,可以看到,建立一個汽車工業協會,就是進行建立合作,建立政企之間的合作關係,希望創造良好的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我們並不認為,全是由政府來主導,或者由行業一個人來做,一種強制控制的方式來強力推動。實際上應該採取一種協作的方式,但是需要有一種競爭性的環境,這樣公司彼此之間可以開展競爭,能夠降低成本,解決一些問題,之前也有很多同時也談到這方面的情況,但是在某些領域,一方面電池的製造,可能會展開合作,因為本身涉及到規模、數量的問題,需要在金融上做的可行性,需要很多投資才能成功,這是一個複雜的運作框架。有的人需要做自己的工作,在關鍵的倡議上來說,政府應該發揮一些作用。我們這麼做,並不是很多人瞭解這個問題。實際上這個電池是英國牛津大學設計的,但是沒有轉變為製造的能力,我們在這方面吸取教訓,未來確保製造和技術,製造能力方面有相關的能力,而且進一步開發本地的工程製造能力,所以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很難回答。但是,我們確實需要找到適當的方法,因為最後政府需要拿出解決方案,需要有一些設計師、工程師、研究師、學術人員拿到最後的解決方案,我們的工作就進一步促進,把概念轉化為技術,能夠真正的為消費者製造出最終的產品。

提問:請問蘇總,我是新能源汽車的編輯,中國車企和國外新能源汽車密切合作,長安接下來會不會有這樣的項目計劃呢?

蘇嶺:針對提到中國和國外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江淮也好,北汽車都搞了合作,這種合作模式行業內都在熱議。傳統汽車中國做了很多合資企業,中國的初衷通過合資合作,把整個產業帶動起來,這是一個。第二核心技術的掌控,通過這種合資合作,還不是很成熟,通過合資合作,達到最初的訴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未來江淮和北汽的合作模式,未來能不能其他企業,為合作模式裡面,能不能把核心的技術,在中國能夠落地。如果達到這一點目的,實際上這種合作模式很難達到,中國來推動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衷,因為中國的初衷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想把整個產業和關鍵的核心落定到中國。針對這種合作模式,我們也在進行跟蹤和研究,是否有可能性採取這樣的合作模式,不知道回答你的問題沒有。

Shashikant vaidyanathan:再次感謝三位研討嘉賓,當然在會後可以繼續進行討論。這是我們在新能源汽車中看到新的進展,明年希望能看到進一步的成長,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嘉賓審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