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封觀星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13公里告成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登封觀星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13公里告成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登封,觀星臺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登封觀星臺,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保護較好的天文臺,在世界上也屬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觀星臺,

"

登封觀星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13公里告成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登封,觀星臺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登封觀星臺,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保護較好的天文臺,在世界上也屬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觀星臺,

河南登封,觀星臺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7.5公里的告成鎮,北依嵩山,南望箕山,處潁河之濱,地望十分優越,曾是古代陽城所在地。前後院落共分照壁、山門、垂花門、周公測影臺、大殿、觀星臺、螽斯殿等七進,院內複製安裝各種天文儀器十多種。

觀星臺建於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歷史,

"

登封觀星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13公里告成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登封,觀星臺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登封觀星臺,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保護較好的天文臺,在世界上也屬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觀星臺,

河南登封,觀星臺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7.5公里的告成鎮,北依嵩山,南望箕山,處潁河之濱,地望十分優越,曾是古代陽城所在地。前後院落共分照壁、山門、垂花門、周公測影臺、大殿、觀星臺、螽斯殿等七進,院內複製安裝各種天文儀器十多種。

觀星臺建於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歷史,

河南登封,觀星臺

它是中國現存完好的天文臺。是世界上現存較好的天文科學建築物,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為了恢復農牧業生產,任用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和王恂等進行曆法改革。首先,讓郭守敬創制了新的天文儀器,然後又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二十七個地方建立了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觀星臺就是當時的中心觀測站.經過幾年的辛勤觀測推算,終於在18年(公元1281年)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授時歷》求得的迴歸年週期為365.2425日,合365天5時49分12秒,與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使用的陽曆,格里高裡歷,一秒不差,但格里曆是1528年由羅馬教皇改革的歷法,比《授時歷》晚三百年。與現代科學推算的迴歸年期相比,《授時歷》僅差26秒。

觀星臺是一座高大的青磚石結構建築,由臺身和量天尺組成,臺身

"

登封觀星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13公里告成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登封,觀星臺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登封觀星臺,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保護較好的天文臺,在世界上也屬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觀星臺,

河南登封,觀星臺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7.5公里的告成鎮,北依嵩山,南望箕山,處潁河之濱,地望十分優越,曾是古代陽城所在地。前後院落共分照壁、山門、垂花門、周公測影臺、大殿、觀星臺、螽斯殿等七進,院內複製安裝各種天文儀器十多種。

觀星臺建於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歷史,

河南登封,觀星臺

它是中國現存完好的天文臺。是世界上現存較好的天文科學建築物,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為了恢復農牧業生產,任用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和王恂等進行曆法改革。首先,讓郭守敬創制了新的天文儀器,然後又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二十七個地方建立了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觀星臺就是當時的中心觀測站.經過幾年的辛勤觀測推算,終於在18年(公元1281年)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授時歷》求得的迴歸年週期為365.2425日,合365天5時49分12秒,與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使用的陽曆,格里高裡歷,一秒不差,但格里曆是1528年由羅馬教皇改革的歷法,比《授時歷》晚三百年。與現代科學推算的迴歸年期相比,《授時歷》僅差26秒。

觀星臺是一座高大的青磚石結構建築,由臺身和量天尺組成,臺身

河南登封,觀星臺

形狀是覆鬥狀,其作用是“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觀星臺不僅保存了我國古代圭表測影的實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測影以來測影技術發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國天文科學發展的卓越成就,對於研究我國天文史和建築史都具有機高的價值。各種天文儀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儀、景符、日晷。

"

登封觀星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13公里告成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登封,觀星臺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登封觀星臺,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保護較好的天文臺,在世界上也屬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觀星臺,

河南登封,觀星臺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7.5公里的告成鎮,北依嵩山,南望箕山,處潁河之濱,地望十分優越,曾是古代陽城所在地。前後院落共分照壁、山門、垂花門、周公測影臺、大殿、觀星臺、螽斯殿等七進,院內複製安裝各種天文儀器十多種。

觀星臺建於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歷史,

河南登封,觀星臺

它是中國現存完好的天文臺。是世界上現存較好的天文科學建築物,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為了恢復農牧業生產,任用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和王恂等進行曆法改革。首先,讓郭守敬創制了新的天文儀器,然後又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二十七個地方建立了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觀星臺就是當時的中心觀測站.經過幾年的辛勤觀測推算,終於在18年(公元1281年)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授時歷》求得的迴歸年週期為365.2425日,合365天5時49分12秒,與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使用的陽曆,格里高裡歷,一秒不差,但格里曆是1528年由羅馬教皇改革的歷法,比《授時歷》晚三百年。與現代科學推算的迴歸年期相比,《授時歷》僅差26秒。

觀星臺是一座高大的青磚石結構建築,由臺身和量天尺組成,臺身

河南登封,觀星臺

形狀是覆鬥狀,其作用是“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觀星臺不僅保存了我國古代圭表測影的實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測影以來測影技術發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國天文科學發展的卓越成就,對於研究我國天文史和建築史都具有機高的價值。各種天文儀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儀、景符、日晷。

河南登封,觀星臺

除了測量日影的功能之外,當年的觀星臺上可能還有觀測星象等設施。元初進行“四海測驗”時,在此地觀測北極星的記錄,已載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陽城,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太弱”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又據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孫承基撰《重修元聖周公祠記》碑載:“磚崇臺以觀星。臺上故有滴漏壺,滴下注水,流以尺天。”由此可知觀星臺當是一座具有測影﹑觀星和記時等多種功能的天文臺。

"

登封觀星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13公里告成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登封,觀星臺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登封觀星臺,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保護較好的天文臺,在世界上也屬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觀星臺,

河南登封,觀星臺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7.5公里的告成鎮,北依嵩山,南望箕山,處潁河之濱,地望十分優越,曾是古代陽城所在地。前後院落共分照壁、山門、垂花門、周公測影臺、大殿、觀星臺、螽斯殿等七進,院內複製安裝各種天文儀器十多種。

觀星臺建於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歷史,

河南登封,觀星臺

它是中國現存完好的天文臺。是世界上現存較好的天文科學建築物,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為了恢復農牧業生產,任用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和王恂等進行曆法改革。首先,讓郭守敬創制了新的天文儀器,然後又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二十七個地方建立了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觀星臺就是當時的中心觀測站.經過幾年的辛勤觀測推算,終於在18年(公元1281年)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授時歷》求得的迴歸年週期為365.2425日,合365天5時49分12秒,與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使用的陽曆,格里高裡歷,一秒不差,但格里曆是1528年由羅馬教皇改革的歷法,比《授時歷》晚三百年。與現代科學推算的迴歸年期相比,《授時歷》僅差26秒。

觀星臺是一座高大的青磚石結構建築,由臺身和量天尺組成,臺身

河南登封,觀星臺

形狀是覆鬥狀,其作用是“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觀星臺不僅保存了我國古代圭表測影的實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測影以來測影技術發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國天文科學發展的卓越成就,對於研究我國天文史和建築史都具有機高的價值。各種天文儀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儀、景符、日晷。

河南登封,觀星臺

除了測量日影的功能之外,當年的觀星臺上可能還有觀測星象等設施。元初進行“四海測驗”時,在此地觀測北極星的記錄,已載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陽城,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太弱”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又據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孫承基撰《重修元聖周公祠記》碑載:“磚崇臺以觀星。臺上故有滴漏壺,滴下注水,流以尺天。”由此可知觀星臺當是一座具有測影﹑觀星和記時等多種功能的天文臺。

河南登封,觀星臺

在觀星臺內,還有一“測景臺”,它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姬旦修建,是古代祖先測量日影,驗證四時的儀器。周在滅商之後,建立了周王朝,俗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周王朝因此要在中原建都,也就是洛陽,為了政治統治的需要,也為了尋求營建東都洛陽的準確天文依據,周公姬旦才修建了“測景臺”。中國傳統的節氣劃分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正是周姬旦通過在測景臺的實地觀測劃定的,從而使“春”“夏”“秋”、“冬”四時得以劃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