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看點 孩子在小的時候,如何具備科學思維?本期少年書房推薦的,是榮膺德國童書最高獎——德意志青少年文學獎(科普類)的“小發現者系列”,分為發現科學與味覺兩冊。在《發現科學》中,孩子們能學會,如何在四步之內成為小研究者,書末還附有“研究方法小詞典”,幫助解決科學問題;在《發現味覺》中,通過各種食物例子,孩子們能在探究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吃”成科學家。

文丨孫藝

有位Top2高校的老師跟我說,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是脫節的,哪怕是Top2裡的學生,也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學會寫一篇像樣的論文。

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和學生的智力、能力無關,而是教育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中,從小重視文學性的表達,而忽視科學性的表達。寫論文恰恰對後一種要求更高。

它需要你首先能發現一個有價值又有趣的課題,然後用合適的研究方法展開定量或定性的研究,對得到的數據或材料進行深入分析,找到各自因素之間的關聯,最後形成研究結論。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舉個例子,如果同樣寫一篇關於蜜蜂的文章,我們的語文老師大概會引導孩子們讚美蜜蜂的美好品質:

蜜蜂的博採,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它的辛勤,可以從一個有趣的統計裡看到:“一隻蜜蜂,要釀造一公斤的蜜,必須在一百萬朵花朵上採集原料。”讀到這裡,我受到了很多啟發。

蜜蜂是這樣博採,世上的一切,不都是這樣的嗎?那寬闊的大海,是由許許多多的河流匯成的;那漂亮的高樓大廈,也是由許多不同的建築材料組成的。

(網絡範文)

而在一些其他國家,比如英國和德國,在孩子們寫文章之前,老師們會做很多準備工作:

  • 帶著孩子觀察蜜蜂的外形,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 引導孩子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比如蜜蜂什麼時候會蟄人?蜜蜂怎麼過冬?蜜蜂是怎麼長大的?)

  • 接著讓孩子們分組進行討論研究;

  • 最後一步才是寫文章。

2010年,英國有一群小學生在皇家生物學雜誌《生物學通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布萊克沃頓蜜蜂》(Blackawton Bees)的研究論文,闡述蜜蜂能否學習並記住花朵周圍的環境。

孩子們在報告結論中指出:“我們發現,大黃蜂會根據顏色及地緣關係來決定要採哪朵花的花蜜。另外,我們也覺得科學很酷、很有趣,因為你可以做一些其他人從未做過的事。”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相關報道

當新聞播出的時候,大家紛紛感慨英國的小孩真聰明真厲害。

其實並不是英國孩子的智商過人,而是他們從小受到的訓練不一樣罷了。這兩種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我們有“詩言志,歌詠言”的傳統,而歐洲自啟蒙時代以來,講究的是理性探索、科學求證。

理想的教育,是把兩者結合起來。

但是,正如我的大學寫作課老師所說:“不是每個人都能進行文學創作,但是每個人都能寫出一篇合格的論文。”

文學創作需要靈感和天賦,是屬於少數人的幸運;而寫好一篇論文的前提,則是系統地學習和訓練如何運用研究方法,這幾乎是人人都能習得的。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我向來覺得,我們的教育並非一無是處,但確有很多缺失。洋為中用,互為補充,或許是眼下能想見的一條出路。

我們能想到的就是給孩子們做一些書,一些在另一種教育體制、另一種教育理念下寫成的書,給孩子們提供不一樣的看世界的視角。“小發現者系列”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引進的。

“小發現者系列”曾榮膺德國童書最高獎——德意志青少年文學獎(科普類),它意在潛移默化地傳授學習方法,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

“其實探討什麼問題都無所謂,

書上的每一頁最終都關乎你自己。

這個世界需要那些知道

如何從根本上正確理解事物的聰明人

——而你就是其中一個。”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小發現者系列,適合年齡:5~10歲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發現科學》

成為一個研究者需要幾步?

如果只有5分鐘,我們能完成一項小研究嗎?

當然!因為《發現科學·玩成大學者》是小品式的。

第一步,確定研究問題,提出假設

書裡告訴我們,生活是最好的靈感來源。比如,為什麼春夏的時候葉子是綠色的,到了秋天就會變得五彩繽紛?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來自《發現科學·玩成大學者》內頁

第二步,設計一個實驗,檢驗你的想法

我們用一杯水,兩張濾紙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張濾紙剪成圓形,並且在圓心位置戳一個小洞,用黑色水彩筆在洞的周圍塗上顏色;另一張搓成一個卷,插入圓形濾紙中心的小洞中。

然後把紙卷的一頭蘸入水杯,過一會兒你會發現圓形濾紙上呈現出了豐富的色彩變化。

第三步,解釋從實驗中得到的結果

在這個實驗中,黑色顏料裡其實複合了多種顏色,水順著濾紙的纖維擴散時,也帶走了顏料裡面的不同顏色,質量較重的會先沉澱下來,輕的則會蔓延到更遠的地方。

我們可以把葉子想象成這個圓形濾紙,它當中也包含了很多種顏色。秋天的時候,葉綠素被分解,其他的顏色就顯露出來。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小實驗中總結相關的研究方法

第四步,歸納總結實驗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成為真正的小研究者

研究歸根結底就是一件事:有時候嘗試一下,有時候觀察一下,有時候只是思考一下。

所以“實驗”究竟是怎麼回事?在本書最後,我們一起歸納總結了幾種科學實驗中常用的方法。

作為小研究者,我們不僅僅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需要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考路徑和方法。這也是本書的意義所在。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全書最後的“研究方法小詞典”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來自《發現科學·玩成大學者》內頁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發現味覺》

吃成一個科學家

另一本《發現味覺:吃成科學家》整本書都圍繞食物展開,是一個很好的項目式學習的範例。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食物和人的關係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學科:

腦科學:嗅覺和味覺有什麼關係?顏色和觸感對味覺又有什麼影響?

心理學:為什麼綠色的食物看著沒有紅色的好吃?為什麼泥狀的食物讓小朋友無法抗拒?

化學:廚房就是一個實驗室。烘烤為什麼會改變食物的風味?哪些食物是酸性的,哪些又是鹼性的?酸性物質對牙齒有什麼影響?

食物人類學:為什麼很多小朋友不喜歡吃綠葉蔬菜,長大了就愛吃?糖對我們有什麼重要的意義,我們對糖的態度發生了什麼變化?

經濟學:為什麼食物要被加工成方方正正的樣子?怎樣科學地採買和存儲食物,減少浪費?

甚至是藝術!書裡面的食物和實驗都被拍得特別美,讓人隔著書頁就流下了口水……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來自《發現味覺·吃成科學家》內頁

為什麼我們現在連“水果自由”都沒有了?

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對水果的顏值要求太高了,大小、顏色、形狀都追求完美。

這樣一來,不僅會推高水果的價格,而且會造成大量外貌醜陋的水果被浪費,甚至導致物種數量下降,比如德國目前市場上能買到的蘋果種類只佔所有品種的2%。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來自《發現味覺·吃成科學家》內頁

在解釋食物的觸感對味覺有什麼影響時,我們用一個巨無霸三明治做例子,它好看又饞人的祕訣在於交替放置軟硬不同的食材。我們的煎餅果子何嘗不是如此?

麵餅的“軟”,薄脆的“酥”,兩者形成的口感衝突才是讓人慾罷不能之處!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來自《發現味覺·吃成科學家》內頁

《發現味覺》的後半部分是實操部分。

小讀者們可以把前面獲得的訣竅運用到烹調中,既可能做出媲美廚藝能手的菜餚,也可能用科學的原理來突破創新,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全新菜譜。

德國教育引以為傲的科學思維訓練,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有

之前提到,《發現科學》和《發現味覺》於2012年和2013年先後榮膺德國童書最高獎——德意志青少年文學獎(科普類)。

評委會褒揚說:“(這兩本書)用獨特的視角展示日常生活,用發現的眼光對抗漠視帶來的損傷,去發現吧!”

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已經超越了童書的範圍。

小發現者系列

《發現科學:玩成大學者》

《發現味覺:吃成科學家》

已上架外灘教育

點擊下圖

立即購買

注:週末或節假日發貨可能有所延遲。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