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天問》的來歷,按王逸《楚辭章句》,是由於屈原“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意即在宗廟祠堂中見到壁畫而生思。作為中國早期的神話史詩,《天問》的內容截止春秋末年。其中的一百七十八個問題涉及天地開闢、洪水傳說、夏商周古史等等。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在這部史詩中,有意思的是對大禹治水之事的疑問:

鴟龜曳銜,鮌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這裡面涉及到:

為什麼鴟龜都會聽從鮌的吩咐;為什麼帝不計鮌的功勞,要對他施刑?為什麼囚禁在羽山三年還不放?鯀是怎麼從腹中生出禹的?為什麼禹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謀略?天下土地貧瘠不同,是怎麼劃分的?應龍是怎麼畫地疏通的,河海是怎麼流通順利的?鯀怎麼就迷惑了,而禹怎麼就成功了?

這其實也是很多年來,中國一代代學者的困惑。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換種思維,嘗試著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首先,我們要談一下——

(一)大禹是什麼人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二里頭是夏都還是商都:圖騰視角下的二里頭時期夏商文化轉換》中已經談到當年“疑古派”顧頡剛的說法:“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禹是一條蟲”。這還引起了魯迅在小說《理水》中的嘲諷,以“鳥頭先生”影射顧頡剛。但顧頡剛的學術觀點是有一定價值的,並非空穴來風。他曾經與人合寫《鯀禹的傳說》,系統論述了鯀禹傳說的來源和演變,指出禹與夏的聯繫最初出現在戰國以後的文獻裡。早期的《詩經》等典籍中,禹的主要貢獻在於治理山川。如《詩經·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維禹甸之”,《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東注,維禹之績”,《詩經·大雅·韓奕》“奕奕梁山,維禹甸之”。這裡面的禹可以視為上古時代的一位卓越的部落領袖,形象近乎於神。

後來,顧頡剛放棄了“禹為蟲”的假設,但在《古史辨》第七冊中仍然認為禹是“主領名山川的社神”,是神而非人。丁山也在一定程度上認同了顧頡剛的觀點,他在《禹平水土本事考》中說,“禹之為禹,得名於雨,雨神為其最初神格,繼因禱雨山川而演為山川之神。因農業發達,社稷之祀尊於一切,禹之神格,再變而為后土,為稷神。”(轉引自詹子慶:《回顧“大禹治水”問題的討論》)。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畫像磚上的大禹

大禹神話畢竟已經是三四千年前的事情,由於夏朝及以前的資料缺乏,想要系統而完整地考證出是否真有大禹其人畢竟困難。大禹的有無問題,就連兩千年前的司馬遷都已經感到棘手,所以才會在《史記》中出現禹的身份失統問題:在《夏本紀》中,司馬遷說“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五帝本紀》中則說:“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那麼舜是顓頊的六世孫。這樣看來,禹與敬康是一輩的,當舜出生時,說不定禹都不存於人世了,又如何能舜命禹治水、還接受舜的禪讓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或許曾經存在一位部落首領,他對於部族有大功,因此形成了一系列以他為中心的神話,並將其虛構為大神禹。當夏代建立之後,為了渲染自己血統的神聖性,夏王朝即利用了已經存在的禹的傳說,編造出夏族的世系。歷史上真正存在的首領是大禹神話的底本,人們在此基礎上添枝加葉,終於形成了治水、鑄九鼎、生出夏國開國君主啟的完整的大禹神話。

因此,當本文提到禹時,指的是在歷史中可能存在的那個“禹”的真實原型。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青玉雕大禹治水山子,清乾隆年間,拍攝於故宮博物院。

(二)大禹是否治過水

大禹有沒有治水,這是神話傳說還是歷史事實?如果他治水了,是如何治水,治水範圍有多大,是否真的遍及“九州”?這一系列問題無論是在《天問》還是在現代,都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

大禹治水似乎有多方面的證據。從氣象學和地質學來看,在4200—4000年前可能存在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由於災害性降雨、第四紀冰川溶化等原因,中原地區確實曾洪水滔天

2016年8月,南京師範大學聘用人員吳慶龍帶領的團隊通過調查研究青海省循化縣黃河上游的堰塞湖和洪水沉積物,認為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由於堰塞湖潰壩,導致黃河流域發生過一次超級大洪水,影響到了下游2000公里以外的中原地區,進而為大禹治水提供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不過由於在年代判斷上與考古學界的主流觀點有所不同,這一觀點並沒有得到國內夏商研究者的認同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遂公盨及其銘文,圖片來自網絡

考古和文獻證據也頗有一些。著名的遂公盨內底98字銘文,清清楚楚地寫著“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這件西周中期期也就成為大禹治水的最早證據。此外秦公簋提到“禹跡”,叔夷鎛、鍾提到“處禹之堵(都)”。之後對洪水和大禹治水較為完整的文獻記述見於《尚書》《山海經》《論語》《孟子》《淮南子》《墨子》《莊子》《史記》等諸多書籍中。再加上在中國廣泛存在的各處“禹跡”和各種民間傳說,似乎大禹治水這件事完全不容懷疑。

但是,也有一些學者不認可遂公盨。高揚提出:這件器物中“德”字頻繁使用,居然佔全部98字的6%,遠超其器物銘文。“西周時代的人不會無緣無故地鑄器,也不會僅僅為了寫下民間流傳的上古神話而鑄器;此銘文沒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體例怪異令人生疑;從行文風格看,銘文主題太過立意鮮明而且通俗易懂,內容與《尚書·禹貢》驚人雷同。再加上此器物來路不明,不排除是贗品的可能性。”(高揚:《大禹治水:一個近乎完美的傳說》,《中國改革報》,2016年8月20日)他認為,遂公盨的製作離夏王朝奠定有1000多年的時間,就好像我們現在與唐宋的差距,未必有多大可靠性。

那麼,大禹究竟有沒有治過水?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大禹治水連環畫

1924年,地質學家丁文江致函顧頡剛,說“江、河(注:此處指長江與黃河)都是天然水道,沒有絲毫人工疏導的痕跡”,“就是用現在的技術疏導長江都是不可能的”。而《尚書·禹貢》中大禹平水土的範圍包括今18省,從四川到浙江,從河北到安徽,都在《禹貢》的範圍內,涉及黃河、長江、淮河、漢水、渭水、洛水等多條河流。這麼浩大的工程量甚至勝過南水北調。如果存在大禹這樣一個首領,在當時生產能力和科學認知能力都非常低下的情況下,以僅有240萬—270萬的總人口(宋鎮豪教授估算,見《夏商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第100頁、107頁。除去老弱婦孺和農業所需,能夠參加治水施工的人很有限),大禹居然組織起大量人力,能靠“手執耒耜”這樣簡陋的木石工具來“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實在不可想象。

就目前的主流觀點來說,對大禹是否治水的問題基本表示肯定,但是對他如何治水、治水的範圍,就有許多不同意見了。比如徐旭生認為禹治水自冀州始,主要在黃河下游,可能兼及淮水。也有人認為,大禹治水是通過開挖一些排水溝渠,將濟、濮流域的積水排出,實在令人莫衷一是。那麼,我想根據《天問》,簡單地談談我的看法。

(三)大禹是怎麼治水的

我們再回頭來看《天問》中的描寫,逐一回答《天問》中的問題,以圖回到鯀、禹治水的真實面貌。

《天問》中沒有《國語》《左傳》中顯赫的炎帝、黃帝、顓頊、帝鴻、祝融等人,可知《天問》尚在這些傳說出現之前。因此相比戰國之後的其他著作,《天問》可能更加接近於遠古傳說的原貌。

我前面已經發布在頭條號上一些談及三代的文章,強調了我的研究角度是圖騰文化。結合古代神話傳說和目前已經發現的青銅器等三代器物可以看出,夏商至西周前期,圖騰文化的痕跡是非常明顯的。既然有商一代都籠罩在濃郁的鳥圖騰文化氛圍之中,可以推想,在商代以前的夏朝,也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圖騰文化。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鴞,商王武丁時期,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正如同當前學界並不把《尚書·舜典》和《史記·夏本紀》中的“百獸率舞”視為群獸一起跳舞一樣,這些早期典籍中所提到的某獸、某鳥,很可能指的是以該獸、該鳥為圖騰的部落。

當《天問》中奇怪於鴟龜為什麼會聽從鯀的吩咐時,我們會想到,此處的鴟龜並非是動物界中的鴟龜,而是以鳥、龜為圖騰的兩個部族。在洪水來臨時,這兩個區域相近的部族不得不聯合起來共克時艱。他們共同推舉鯀為領袖,帶領他們平水患。拋開在過去由於圖騰差異所造成的不和,大難當頭,這兩個部族必然要暫時性地服從鯀的號令。

為什麼以鳥為圖騰的部族,也會同意由鯀帶領來平水患?吳銳說,鯀即鮌,實為“玄魚”二字的合寫,“玄魚”等於“天魚",意謂神聖的魚族(吳銳:《“禹是一條蟲”再研究》,《文史哲》,2007年第6期)。他提出,受崇拜的魚、龍、龜,長期被先民視為一物。既然是水患,當然由相應魚、龜圖騰的部族來負責解決。不同圖騰部落之間的這種“分工”,在當代西方學者考察偏僻地區原始部落的圖騰研時也得到過證明。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魚,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那麼,鯀又是如何治水的呢?

《天問》中沒有明說,大約並沒有很見效,因此鯀在羽山接受懲罰。《天問》很奇怪地問,鯀也是有功勞的,“帝何刑焉”,為什麼要懲罰他?因為圖騰時代是一個“前科學時代”,對洪水這種危害性極大、遠遠超過先民應對能力而難以解決的自然現象其處理方式很可能(也只能)是——

動用巫術。

這就是為什麼鴟龜都聽從於鯀,而鯀失敗之後卻在羽山受罰的原因。因為在歷史事件中的鯀大約是魚圖騰部落的一位首領,也是一位巫師。他的解決方式很可能是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而這次祭祀無疑失敗了。憤怒的鳥圖騰部族就把這位“失去天恩”的巫師帶走到自己的部落中進行懲罰。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我們很可以懷疑,鯀成為原始巫術儀式中的人犧,這就是湯奪先、張莉曼所說的“鯀作為神明的獻祭被當作犧牲品獻給了天帝以平息其怒氣”(《“大禹治水”文化內涵的人類學解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紀曉建根據“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認為,在上古時代,遇到重大災難時,巫師不得不“挺身而出或因卜筮所需而做了人犧”(紀曉建:《山海經》對《楚辭·天問》神話材料之補正,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所謂“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呂氏春秋》),即是作為巫師的商湯自殺祭神,以求神明緩解旱情。《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陳夢家指出:“暴巫尫或赤女宰,皆謂將身體暴露於烈日之下,以希上蒼哀愍,沛然降甘霖。卜辭‘赤'字像人立於火上,大汗淋漓,實乃暴巫之象。”(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1936年第20期)可見巫師以自身為人犧,恐怕是上古時代的常見現象。

鯀很可能作為獻祭死於這次懲罰,人們希望以此恢復上天對人的寵愛。失去了鯀的魚圖騰部族又重新選出了一位首領,那麼,“伯禹愎鯀”也就可以理解了——因為禹這位新選出來的魚(或者龜)部落的首領,他通過某種儀式使部族相信他繼承了上一代巫師鯀的神之後裔身份,因此稱之為鯀之子。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讓禹帶領一群人“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似乎過於誇張。對於禹的治水方式,除了已經成為主流的“大禹疏洪洩導”說以外,還有一些不同的、非常有價值的觀點:

第一種,禹的功績在於農田水利

孔子在《論語·泰伯篇》中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先師孔子行教像

禹“致孝乎鬼神”,“致美乎黼冕”,說明孔子認為禹之德有大部分在於敬神,這印證了前文中將禹作為巫師看待的觀點。孔子又說,禹盡力乎溝洫,即致力興修水利——何謂溝?《說文解字》稱“廣四尺,深四尺”者,何謂洫?《說文解字》稱“廣八尺,深八尺”者。河南安陽出土有商代骨尺,長度在15.78—16.95釐米之間,則溝的寬度不到0.7米,洫的寬度在1.3米左右。靠這樣的溝洫來進行農業耕作完全足夠,去疏通江河大約不行。

又按《尚書·舜典》,舜命禹為司空、平水土,指的是讓禹組織修整田間水利設施,疏通溝渠。當時只有骨制、木製、石制的耒耜,要開挖這些排水溝渠已經很不容易,因此被視作禹的一大功績。基於此,徐海亮、軒轅彥認為,“傳說中的大禹治水也即龍山晚期豫東和魯西南治水,相當程度上是疏理被黃河泥沙淤塞的原有水系,排除湖沼地帶壅堵的積水,排干與開發一些沼澤,即對‘洪荒’條件下的自然水系環境進行人工的分野。”(《龍山時期黃河下游災害——大禹治水文化的自然背景》,《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劉宗迪則說,“大禹治水神話,雄矣壯哉,然而究其根本,卻毫無神奇之處,它不過是原始的農田水利工程之寫照。”(劉宗迪:《禹步·商羊舞·焚巫尪──兼論大禹治水神話的文化原形》,《民族藝術》,1997年第4期)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四川汶川的大禹治水雕像

第二種,禹以巫術形式治水

禹既然接受了鯀原本的職位,同為魚圖騰首領,那麼他的思維方式很可能與鯀相似,會採取巫術形式來“治水”。 禹的“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等活動,也許是在祭壇、神廟之中完成的

劉宗迪說“所謂‘九州’,本義可能僅指方形祭壇上東西南北中各個方位上的九塊區域。”(劉宗迪:《禹步·商羊舞·焚巫尪──兼論大禹治水神話的文化原形》,《民族藝術》,1997年第4期)尹榮方也說,《禹貢》涉及的是反映古人在“社壇”規天劃地及祭祀天地山川的神聖活動,大禹“定九州”說的是山川的命名、分野等工作,大地的混沌狀態從此結束了。(《大禹治水祭儀真相》,《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因此,《禹貢》中所提到的黃河、長江、淮河、漢水、渭水、洛水,是否並非大禹親自去洩導過,而只是一種定名、納入統治區域的表現

鯀治水未能成功,禹為什麼就成功了?這裡有一個有趣的觀點,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方燕明說,在時間相當於大禹治水的結束期,天氣轉為相對乾涼,華北地區洪水退卻、陸地擴大。中國科學院吳文祥等人就認為,“大禹之所以能夠治水成功可能主要得益於4000aB·P.以後的氣候好轉,而並非人力之所為”。(吳文祥、葛全勝:《夏朝前夕洪水發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第四紀研究》,2005年第6期)。這隻能說,時也,命也。

《天問》之問:大禹究竟是怎麼治水成功的?

四川汶川的大禹像

(四)結語

現在,終於可以回答在本文開始的那些問題了:

為什麼鴟龜都會聽從鮌的吩咐?因為即使是素來不睦的鳥圖騰部族,在治水這件事上,還是相信魚圖騰部族的。

為什麼帝不計鮌的功勞,要對他施刑?因為鯀的巫術失敗了。

為什麼囚禁在羽山三年還不放?何止是不放,很可能還以其為人犧,獻祭了。

鯀是怎麼從腹中生出禹的?因為禹接替了鯀的部族首領、巫師之位。

為什麼禹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謀略?不,他可能採取的是同樣的謀略,但是氣候好轉,洪水自己消退了。

天下土地貧瘠不同,是怎麼劃分的?可能在祭壇上劃分的。

應龍是怎麼畫地疏通的,河海是怎麼流通順利的?現實中根本沒有應龍,也許是河流在洪水退下之後改道,而魚圖騰部族為了表現自己的神力,因此幻想出一個強大又聽從大禹命令的神獸。

鯀怎麼就迷惑了,而禹怎麼就成功了?因為命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