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我堅決不做

大學 蔡元培 北京大學 民主 文學 江上孤舟 2018-12-04
蔡元培: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我堅決不做

蔡元培

生於1868年1月11日

是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

在我國教育史中

蔡元培的成就和付出

可謂舉足輕重

1

就任校長,抱定宗旨

在民國元年,也就是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蔡元培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他頒佈《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並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個大學和中學校令,強調要把大學和中學建造成“健全國民的學校”。

後來,在1916年12月,蔡元培受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於是他抱著改革教育、清除積弊的理念,於次年1月上任。

他在就職演說中,對學生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長。”意思是,學生要有明確專一的目標(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奮發向上,並要尊敬師長。

之所以將“抱定宗旨”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他希望學生們是真真切切為求學而來,“以研究學術為天職”,而不是為了玩樂、虛度光陰。

蔡元培的這些主張,不僅讓北大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也為北大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創近代高校學術之風。

蔡元培: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我堅決不做

(北京大學未名湖)

2

任人唯賢,注重學術

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期間,正是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時期。作為一個開明的教育者,蔡元培大力推崇新文化思想,不僅提倡學術研究,展開百家爭鳴,不拘一格選人才,還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學術方針。

因此他對北大學術氛圍的重視,還表現在聘請了許多文學大家與著名學者這一方面。

1917年,他聘請《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聘請李大釗、胡適、錢玄同等著名學者到北大任教,還邀請著名學者梁漱溟到北大講授哲學,徐悲鴻也應邀從日本返回北京,就任北大導師。

蔡元培: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我堅決不做

(蔡元培與其他學者畫像)

不僅如此,1920年5月,他還聘任了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北大地質系教授,著名作家莎菲為文學教授,著名學者魯迅為北大講師。

事實上,吸引這些學者來到北大任教的原因,不僅是與蔡元培的交情,更是由於北大兼容幷包的學術精神。

自那時起,“師生間問難質疑,坐而論道”的學風,民主自由的氛圍,逐漸成為北大獨特的風景。

3

“絕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

1919年5月8日,五四運動爆發。蔡元培對政府逮捕學生感到不滿,於是毅然遞交辭呈,以示抗議。

他曾在《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中說過,不願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後來由於北大師生的極力挽留,蔡元培才答應只做北大師生的校長。

“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時代,是世界著名開明專制的國度,他的大學何等自由;那美、英等國更不必說了。

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進去了,想稍稍開點風氣,請了幾個比較有點新思想的人,提倡點新的學理……哪知道舊的一方面,看了這點半新的,就算‘洪水猛獸’一樣了。

又不能用正當的辯論法來干涉了,國務院來干涉了,甚而什麼參議院也來干涉了,世界哪有這種不自由的大學麼?還要我去充這種大學的校長麼?”

(摘自《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華書局 1984年版)

4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蔡元培通過自己提倡的一系列學術改革和思想方針,不僅使北大成為當時全國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最高學府,還造就了許多具有新思想的青年,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民主思想的傳播,以及中國文化的發展。

他確實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教育家。

《禮記·大學》開篇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幫助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從而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是一種啟迪人心的正面教育,想必蔡元培先生也是這樣想的。

蔡元培: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我堅決不做

(蔡元培誕辰120週年紀念郵票)

蔡元培: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我堅決不做

一個人如果能夠學會審視自我、不斷完善自己,這樣的修身過程就是君子之道、大學之道。

當我們學習許多知識來豐富閱歷,培養優秀的道德德性,愛國、亦愛身邊人的時候,定是不負恩師的諄諄教導。

正如學者智效民所說:“雖然歷經時代變遷,民國那幾個校長仿若成為高等教育的絕唱,他們民主治校、培養通才、注重人格教育的光輝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熠熠生輝。”

蔡元培: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我堅決不做

蔡元培也曾說:“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文章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