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你越努力卻越焦慮

年輕人,為什麼你越努力卻越焦慮

“或許我考上重點中學就能好好放鬆了吧?”

“或許我考上重點大學就能好好輕鬆了吧?”

“或許我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能輕鬆了吧?”

“或許我的孩子長大了,我退休了就能輕鬆了吧?”

這些話,你是否也曾經對自己這樣說過?

然而,你輕鬆了嗎?

不,並沒有,你一直活在無盡的壓力和焦慮中,在不斷的循環中,無法逃脫。

為什麼會這樣?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自認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十分努力的人,在學習時光,我廢寢忘食地學習,不管身旁同學是在玩遊戲還是聊天,我都置之不理,我保持自己的信念“任何事情都沒有比讀書更加重要”。最終成績出來,我跟身邊的同學分數相差無幾,我認為這並不公平。

因為我自認為我跟第一名的同學一樣努力,卻不能跟他一樣優秀呢?

我開始陷入無盡的焦慮中,我渴望著第一名的優秀,還有忍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因為你很努力,卻並不優秀。

在日復一日的壓力與焦慮中,我開始了焦慮努力的道路,吃飯超過了半個鐘頭,我覺得這是在浪費生命;跟朋友聊天、聚會,我覺得毫無意義;看電視劇、電影的休閒娛樂,我認為是在褻瀆時間。

直到加班結束後的某天,我開始在反思中詢問自己,為什麼我越努力,換來的不是成功而是焦慮?

因為我們的雙眼早已被功利所埋沒,我們以環境、他人、自我的焦慮作為努力最開始的動機,我們渴望他人的成就,卻看不到他人成就背後的付出。我們希望能獲得快速的成功,卻無法靜下心去踏實走好腳下的路。

“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開始了努力,在這種焦慮之下,我們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或工作當中,我們甚至開始思考我們努力的“性價比”,我們開始分辨哪些值得做,哪些不值得做,以至於浪費更多的時間,產生了更大的焦慮。不僅如此,我們看到身邊同齡人中“並不努力”的同學、同事、朋友開始過起了令人嚮往的生活,我們卻依舊在老闆的呵斥,加班加點以及自我焦慮中度過一天又一天。

我們不斷地努力是為了擺脫焦慮,卻因為焦慮,我們無法再全身心地去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以至於我們向目標行進的速度變得越來,越慢。

不僅如此,當今的社會風潮被成功學和雞湯所充斥,你不努力,你就會被淘汰。在大量的功利文章包圍下,我們做事開始只看結果,不重過程,我們聽取大量所謂的“人生閱歷,人生經驗,人生建議”,我們的大腦在潛移默化中越來越精於“算計”,我們開始變得不願嘗試,我們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變成“這個對我無益,我不做”。

但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益,什麼對自己無益嗎?有些路,你得自己走,有些坎,你得自己跌倒。只有在自己的人生體驗中所得到那些總結才是屬於你的人生經驗,別人的東西,終究是別人的。

我的一個朋友小白,他在一個月前告訴我他對於平面設計非常感興趣,想學習,我贊成了他的想法,他也真正開始了學習設計的基礎之一,PS軟件的學習,一個月後,他學完了PS的基礎操作,達到入門級別,我對他設計愛好的第一步就取得的成就也十分高興,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告訴我,他不想學設計了,他說原來設計Logo和海報並沒有剛開始想的那麼簡單,學會PS只是平面設計的基礎而已,你還得有繪畫功底啊,畫畫至少得學個一兩年,我有這時間,不如學別的,這個來錢,太慢。

我感到巨大的震驚,原來他愛好的不是設計,是設計背後的高薪。也正如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越長大,就越容易忘記自己的初衷,當一件事情,純粹以利益作為出發點時,你不會持續太久,你終究會在一段時間後做另一件事情,因為遲早有另一件更高利益的事情去引誘你,你也會日復一日,終一事無成,成為那個平庸的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說人的青春是最寶貴的,因為年輕人敢於拼搏,不計得失,而越長大,你就越疲於對愛好的鑽研,因為你已經被太多東西纏住雙腿,無法動彈。

然而,如果年輕的我們也變的愛計較得失,那對我們來說,也是碌碌無為的開端。

我們都聽說過馬拉松這項運動,全程42.192公里的長距離,在常人看來遙不可及,令人恐慌,可如果你去問那些熱衷這項運動的人,他們會回答你。

心無雜念地去跑。

是的,心無雜念,保持初衷,你只管去跑,去欣賞沿途的風光,如果你剛開始跑3公里,就一會質疑自己今天狀態是否適合跑完全程,一會又看到身旁不斷超越自己的他人而感到焦慮,那麼你遲早會停下,因為你忘記自己跑步的目的不是贏得滿堂喝彩,更不是贏得比賽,而是超越自我,享受過程,那麼終點,也會在不經意間所達到。

希望你和我一樣,從今天起,做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即使是吃飯、聊天這種小事,也視為彌足珍貴。忘記那個功利的自己,靜下心來修煉。

年輕人,為什麼你越努力卻越焦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