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難

大學 孔子 國學 儒家 生命與國學 2017-06-21

《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難

1.“意”的含義

“意”猶近世哲學所謂之“意識形態”“思想觀念”“情結”“自我意識”等概念。此“意”與孔子所言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中的“毋意”含義相同。固執之心謂之意,私我之心謂之意,有著強烈的思維傾向和習氣慣性(即有頑固的意識形態)者謂之意,陷於物慾者謂之意,為生物本能所趨者謂之意……世上本無假、惡、醜,遠離真、善、美,遠離本心、本性者,即為假、惡、醜。基於假、惡、醜的起心動念,即為“意”。

2.“誠”的含義

“誠”者,可作動詞和名詞兩種用法。作動詞用時,誠者,為修行、涵養之義;作名詞用時,為境界、成果之義。“誠”字內含本體、工夫、境界三義。作本體解,誠即心體、性體之別名,誠是形狀心體和性體真實無偽、無我無私、超越清淨之屬性;作工夫解,誠即以心性各大屬性為標準,積極而自覺地修正、涵養自己內外一切;作境界解,誠即積極而自覺地修正、涵養內外之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最後的終極成果——成聖或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即誠之至也。誠之至也,簡稱為“至誠”。至誠之境,乃修養之極果、聖賢之化境。

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難

3.“誠意”的含義

“誠意”者,自負面消極面而言,即超越或轉化意中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情結情緒、自我私心、固執偏激、物慾本能等等,及一切不相應於義理,不相應於人本人倫,不相應於聖賢言教,不相應於真善美之起心動念、言談舉止和思想觀念等。

“誠意”者,自正面、積極面而言,即光輝和充擴我們的人格,培養我們的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敢於正視我們的不足和缺陷,不護短,不逃避,不自暴,不自棄。誠意人生,即德性人生。

清淨為心,雜染為意;超越為心,固執為意;無我為心,有我為意;無隱為心,有曲為意……“誠意”者,化意為心,或化心為意之謂也。如何化之?孟子曰“盡”,孔子曰“敬”,曾子曰“忠”。對己對事,待人接物,皆能盡心盡力,傾其所有,滿心而發,善始善終,此謂之“盡”,此謂之“敬”,亦謂之“忠”。

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難

“誠”“盡”“敬”“忠”,其義一也。在凡事必求盡心盡力、傾其所有、滿心而發、善始善終之過程中,意中雜染隱曲漸漸得到清淨轉化,如此即可化意為心,全意為心,此時每個起心動念,皆為心體、性體之全體大用,皆為心性之顯發流行。

墮性、自私、自我、本能的衝動和非理性等等生物化的屬性(即獸性),欲徹底主宰之,轉化之,昇華之,是為人間第一等困難之事。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難。只要有如是之生物性尚未很好地主宰之,轉化之,昇華之,就需隨時報之以誠意工夫而不可懈。世間一切煩惱、異化、虛偽、奸詐、顛倒、幻妄、災禍、衝突、習氣等等,皆因此而起,皆緣此而來,故“誠其意”也,於我們每個人關係十分重大,於人生中每一時刻關係十分重大。

摘自潘麟導師著作《〈大學〉廣義》

關聯閱讀:

正確地運用思維,方可使心性所涵之先天智慧發明出來

儒家一貫追求內聖外王,但外王之理想為何難以實現?

任何一個人的圓滿與解脫,都是宇宙級的大事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