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民國教授的工資,終於找到了民國人才輩出的原因
看完民國教授的工資,終於找到了民國人才輩出的原因
看完民國教授的工資,終於找到了民國人才輩出的原因
看完民國教授的工資,終於找到了民國人才輩出的原因
看完民國教授的工資,終於找到了民國人才輩出的原因
看完民國教授的工資,終於找到了民國人才輩出的原因
看完民國教授的工資,終於找到了民國人才輩出的原因
看完民國教授的工資,終於找到了民國人才輩出的原因
飲冰歷史
1/7 蔡元培,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7年3月28日,組織、發起“護國救黨運動”。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曾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月薪600銀圓。
2/7 胡適,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1917年8月中旬,胡適就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講授中國哲學、英文修辭學課程,月薪260銀圓,一個月後,升職為本科一級教授,薪俸薪俸加至280
3/7 民國之初,魯迅應蔡元培召,任教育部公務員,1912年年中每月津貼60銀圓漲到每月“半俸”125銀圓,並在年末定薪俸220銀圓,1913年2月薪俸漲至240銀圓,12月後減至216銀圓。1914年8月薪俸增為280銀圓,1916年3月後增為300銀圓。這還不算其教學以及寫作等多種其它收入。
4/7 梁實秋,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1923年8月赴美留學,取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青島大學(山東大學前身)並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範學院英語系教授。19世紀三十年代樑擔任青島大學圖書館館長時月薪400圓。
5/7 顧頡剛,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1920年,顧頡剛畢業於北京大學,後歷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教授。1935年顧頡剛擔任北平研究院史學主任研究員,月薪400圓,同時仍兼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同時同時仍兼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領取半薪160圓,月收入共560圓。
6/7 周作人,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系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運動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與魯迅、林語堂、孫伏園等創辦《語絲》週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曾經擔任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周作人於1917年到北京大學國史編纂處做編輯,月薪120圓;半年後出任北大文科 (文學院)教授時,月薪一下子漲到了240圓。
7/7 民國時期,1927年9月12日教育行政委員會修正公佈《大學教員資格條例》中大學教員薪俸表定下了教授400至600圓,副教授260至260圓,助教100至160圓的標準。據推算,民國時的1銀圓約合現在100元人民幣,所以各位教授的工資可以想象還是很豐厚的,民國雖然政局動盪,但是能夠產生那麼多大師學者,培養出那麼多人才,並非是沒有原因的。
2017-08-1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