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

大學 材料科學 王大珩 工程師 考研一哥 2017-04-11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長春理工大學(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長春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

學校原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創辦。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為學校創始人、第一任院長。建校以來,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五機部、機械委、機電部、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被劃轉為以吉林省管理為主,並與國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

截至2015年9月底,學校有3個校區,土地面積近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7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億元;開辦57個本科專業,下轄13個教學學院;有各類學生總數2710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5人,碩士研究生4250人(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994人),本科生16116人,留學生188人,成人教育學生6139人;有教職工2058人,其中專任教師1190人。[1]

  • 創辦時間

  • 1958年

  • 所屬地區

  • 中國·吉林·長春

  • 學校類型

  • 工科

  • 屬性

  • 省部共建大學(1999年)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3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 |省屬重點大學

  • 主管部門

  • 吉林省人民政府

  • 類別

  • 公立大學

  • 知名校友

  • 王大珩,張國清,施正榮,楊雄裡等

  • 學校官網

  • http://www.cust.edu.cn

長春理工大學

學校概況歷年分數線招生簡章

目錄

  1. 1 歷史沿革

  2. 2 辦學條件

  3. ▪ 師資力量

  4. ▪ 院系概況

  5. ▪ 教學建設

  6. ▪ 學科建設

  1. ▪ 國際交流

  2. 3 學術研究

  3. ▪ 研究機構

  4. ▪ 建設成果

  5. ▪ 學術資源

  6. 4 文化傳統

  1. ▪ 形象標識

  2. ▪ 學校風尚

  3. 5 學校領導

  4. ▪ 現任領導

  5. ▪ 歷任領導

  6. 6 知名校友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長春理工大學

  • 英文名

  •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簡 稱

  • CUST

  • 創辦時間

  • 1958年

  • 類 別

  • 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

  • 工科

  • 屬 性

  • 省部共建大學(1999年)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3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

    省屬重點大學

  • 所屬地區

  • 中國·吉林·長春

  • 現任校長

  • 於化東

  • 知名校友

  • 王大珩,張國清,施正榮,楊雄裡等

  • 主管部門

  • 吉林省人民政府

  • 碩士點

  • 17(一級學科) 個

  • 博士點

  • 7(一級學科) 個

  • 博士後流動站

  • 7

  • 校 訓

  • 明德 博學 求是 創新

  • 校 歌

  • 《長春理工大學校歌》

  • 專職院士

  • 1 人

  • 主要院系

  • 光電工程學院,理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

  • 國家重點學科

  • 1(一級學科) 個

  • 學校地址

  • 吉林省長春市衛星路7089號

  • 學校代碼

  • 10186

  • 主要獎項

  • 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50強

    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一等獎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截至2015年9月底)

  • 校慶日

  • 9月16日

    歷史沿革

    編輯

    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光機學院時期)

    1958年,兩院院士王大珩遵照聶榮臻元帥要建立一所主要為國防培養光學人才的高等學校的指示,創立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

    1959年6月,中國科學院吉林分院和吉林省教育廳將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機械學院、長春化學學院合併,定名為“吉林科學技術學院”。

    1960年5月,又將校名改成“吉林科學技術大學”。

    1960年11月,隨著長春光機所和長春機械所合併,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與長春機械學院真正合為一校,校名仍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吉林科學技術大學的名字不再沿用。

    1960年底,在校學生規模超過1000人,分成院本部、中專部(長春光機所創辦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製造學校,歸我校附屬)、一系一部(原機械學院)三個地點上課。根據當時的辦學規模,僅靠長春光機所自身的力量辦學,已經難以承當。鑑於此種情況,從1961年開始學校停止招生兩年。

    1962年5月30日,吉林省委宣傳部宣佈,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停辦。

    1962年8月,國務院發出國教張字242號文件,指示學校由中國科學院和國防科委共同領導,以中國科學院為主。就這樣,學校成為長春市1958年創辦的十餘所院校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學校,也成為當時全國407所大專院校之一。

    1962年12月,學校召開了第二次黨代會。從1963年開始,學校對發展規模、專業設置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調整。

    1963年9月,學校在光學儀器、精密機械製造工藝、應用光學、應用物理4個專業恢復招生,115名學生報到入學。同年,首屆畢業生373名學生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嚴濟慈參加了畢業典禮。

    1965年2月,中國科學院同意學校與長春光機所分開,人員編制和經費獨立核算,這時學校才真正成為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直屬單位。

    1971年,學校劃歸第五機械工業部領導。

    1978年,學校首次招收碩士研究生。1979年,學術委員會成立。

    1980年,與日本中央大學建立友好關係。

    1982年至1993年,因國務院部委調整,學校先後劃由兵器工業部、機械工業委員會、機械電子工業部、兵器工業總公司主管。

    1994年,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批准立項。

    1996年,軍用光學博士點申報成功。

    1999年,劃轉為以吉林省管理為主,並與國防科工委共建。2000年,長春建築材料工業學校併入學校。

    2002年4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王大珩院士親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2004年,被確定為吉林省重點大學。

    2007年,吉林省電信培訓中心併入。

    2011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3年5月22日,長春理工大學入選國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長春理工大學

    校園景觀剪影(19張)

    截至2015年9月底,學校有教職工2058人,其中,專任教師119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7人、博士生導師131人、正高職198人、副高職415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4人;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1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1人、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1人、吉林省教學名師7人。[1]

    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會林(專職)[3

    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姜會林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安志勇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 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張國玉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楊華民、曹國華、曲軼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劉國軍、曹國華、卜長莉、王曉華、曲軼、張宏

    國家級教學名師:張樹仁

    全國模範教師:樑柱、楊華民

    全國優秀教師:姜會林

    吉林省學科領軍教授:楊華民、佟首峰、金光勇、張宏、卜長莉、付躍剛、姜肇國、晏長嶺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空間激光通信方向(姜會林)、高能固體激光技術(張喜和)[4]

    教學團隊

    院系概況

    截至2015年9月底,學校設有理學院、光電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文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13個教學學院,以及研究生院、軍體部、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和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開辦57個本科專業。[1]

    院系專業

    教學建設

    • 培養模式&研究生成績

    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7張)

    學校設有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精英班。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學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學校,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截至2014年底,學校共獲吉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4篇,吉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4篇;歷年博士、碩士論文抽檢合格率均為100%;在校研究生髮表學術論文、授權發明專利、獲得軟件著作權逐年增加,85%以上研究生參加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研究。先後湧現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獲得者、國防科工委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王大珩光學獎”獲得者等一批優秀畢業生。[7]

    • 質量工程

    截至2015年9月底,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4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1個國家級(聯合)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有5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門國家級精品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級優質教學資源,榮獲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9項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近三年在全國大學生單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520餘項,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遞增,部分專業考研率達到40%。[1]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地方院校依託優勢特色學科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構建數字化設計製造技術教學平臺的研究與實踐[8]

    國家級精品課程:紅外物理、應用光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材料現代分析與測試技術[5]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應用光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材料現代分析與測試技術、紅外物理[5]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5]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應用光學、工程材料[5]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光電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5]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信息安全與網絡攻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5]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機械工程“教學、科研、生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5]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5]

    國家級特色專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學科建設

    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起始於1978年,是國務院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第六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生考試權和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推薦權。[7]

    截至2015年9月底,學校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防特色學科、4個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13個吉林省重點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含自主設置二級學科),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3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含自主設置二級學科);5種碩士學位專業授權。[1]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光學工程[9]

    國防特色學科: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光學[9]

    省級重中之重學科:物理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9]

    省級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9]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光學工程、物理學、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9]

    長春理工大學培養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一覽表

    序號級別團隊名稱負責人單位年度
    1國家級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張樹仁機電工程學院2009
    2國家級光電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姜會林光電工程學院2010
    3省級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教學團隊石曉光理學院2007
    4省級光學教學團隊王文生光電工程學院2008
    5省級機械製造技術課程教學團隊張樹仁機電工程學院2009
    6省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團隊李洪祚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10
    7省級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張希豔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1
    8省級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劉薇娜機電工程學院2011
    9省級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教學團隊徐熙平光電工程學院2012
    10省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趙建平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2012
    11省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張淑東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
    12省級無機化學課程教學團隊董相廷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2013
    13省級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馬文聯理學院2014
    14省級金融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張肅經濟管理學院
    2014[5]
    學院專業名稱學位授予門類
    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理學
    應用數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理學
    物理系應用物理學理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電子科學與技術工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理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理學
    光電工程學院光學工程系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工學
    儀器科學與技術系測控技術與儀器工學
    探測與信息工程系信息對抗技術工學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工學
    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系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學
    機械電子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工學
    工業設計工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工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理學
    通信工程系通信工程工學
    自動化系自 動 化工學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學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學
    軟件學院軟件與網絡工程系軟件工程工學
    網絡工程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工學
    材料科學系材料物理工學
    材料化學理學
    功能材料工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工學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工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化學化工系化學工程與工藝工學
    應用化學工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科學理學
    環境工程工學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工學
    生物工程系生物工程工學
    生物技術理學
    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經 濟 學經濟學
    金融工程經濟學
    管理系工商管理管理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學
    市場營銷管理學
    會計系會 計 學管理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學
    財務管理管理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英 語文學
    俄語系俄 語文學
    朝鮮語(韓國語)系朝 鮮 語文學
    日語系日 語文學
    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文學
    廣告學系廣 告 學文學
    藝術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藝術學
    環境設計藝術學
    產品設計藝術學
    服裝與服飾設計藝術學
    法學院法學系法 學法學
    社會學系社會工作
    法學[6]
    專業名稱負責人單位年度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石曉光理學院2007
    光電信息工程姜會林光電工程學院2009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劉薇娜機電工程學院2009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楊華民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2009
    光電子技術科學孔梅理學院2010
    測控技術與儀器徐熙平光電工程學院2010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張希豔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0[5]
    專業名稱所屬學院批准時間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電工程學院2012
    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工程學院2012
    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工程學院2012
    機械電子工程機電工程學院2013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3[5]
    一級學科名稱、代碼及授權批次二級學科名稱、代碼及授權批次
    0202 應用經濟學020205 產業經濟學 第八批 2000
    0301 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1030101 法學理論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第九批 2003
    030104 刑法學
    030105 民商法學
    030106 訴訟法學
    030107 經濟法學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0109 國際法學
    030110 軍事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0305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第八批 2000
    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4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批 2000
    030506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增設2008
    0501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1050101 文藝學
    050102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103 漢語言文字學 第八批 2000
    050104 中國古典文獻學
    050105 中國古代文學
    050106 中國現當代文學
    050107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050108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1050201 英語語言文學
    050202 俄語語言文學
    050203 法語語言文學
    050204 德語語言文學
    050205 日語語言文學
    050206 印度語言文學
    050207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050208 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050209 歐洲語言文學
    050210 亞非語言文學
    050211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第七批 1998
    0702 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070201 理論物理 第九批 2003
    070202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與分子物理 第九批 2003
    070204 等離子體物理
    070205 凝聚態物理 第七批 1998
    070206 聲學
    070207 光學 碩士第一批 1981博士第八批 2000
    070208 無線電物理
    0703 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1070301 無機化學 第九批 2003
    070302 分析化學
    070303 有機化學
    070304 物理化學 第十批 2006
    070305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802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080201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碩士第一批 1981 博士第八批 2000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碩士第五批 1993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碩士第六批 1996
    080204 車輛工程
    0802Z1 仿生機械 自主設置 2011
    0802Z2 微光機電系統 自主設置 2011
    0803 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第七批 1998目錄內不分設二級學科碩士第一批 1981 博士第六批 1996
    0803Z1 光電儀器與技術 自主設置 2011
    0803Z2 光信息技術 自主設置 2011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080401 精密儀器及機械 碩士第六批 1996
    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碩士第五批 1993 博士第九批 2003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1(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碩士第六批 1996博士第十批 2006
    080502 材料學 碩士第五批 1993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碩士第九批 2003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1(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080901 物理電子學 碩士第一批 1981博士第八批 2000
    080902 電路與系統 碩士第八批 2000
    08090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碩士第五批 1993
    080904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碩士第十批2006
    0809Z1 光電傳感與物聯網 自主設置 2011
    0809Z2 納米制造理論與應用 自主設置 2011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1(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081001 通信與信息系統 碩士第七批 1998博士第十批 2006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碩士第九批 2003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1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第七批 1998
    081103 系統工程
    081104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第九批 2003
    081105 導航、制導與控制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第十一批 2012(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0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 碩士第十批 2006
    081202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碩士第八批 2000
    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 碩士第六批 1996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081703 應用化學 第七批 1998
    0831 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目錄內不分設二級學科
    0835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新目錄對應調整2011目錄內暫未設二級學科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第十批 2006目錄內不分設二級學科
    1202 工商管理120202 企業管理 第七批 1998

    長春理工大學專業學位授權一覽表

    專業學位類別分領域名稱代碼批准時間
    工程碩士(12個領域)機械工程0852012000年
    光學工程0852022000年
    儀器儀表工程0852031999年
    材料工程0852042001年
    電子與通信工程0852082001年
    集成電路工程0852092005年
    控制工程0852102009年
    計算機技術0852112002年
    軟件工程0852122005年
    化學工程0852162008年
    工業工程0852362004年
    生物工程0852382014年
    工商管理碩士(MBA)1251002009年
    社會工作碩士03522014年
    應用統計碩士02522014年
    藝術碩士05512014年

    以上表格內容資料來源:[9]

    國際交流

    截至2015年9月底,學校同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韓國、挪威、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設有教育部出國留學培訓與研究中心、吉林省對外漢語教學培訓中心和長春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是上海合作組織中方項目院校和中俄工科大學聯盟項目院校。辦有2個經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近年來派出300多名教師赴國外攻讀學位、進修學習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年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和校際交流項目派出近百名學生赴國外交流學習或者攻讀學位。具有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資格,70多個國家的千餘名留學生來校學習。在俄羅斯布里亞特建有1所孔子學院和1個孔子課堂。[1]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15年9月底,建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0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創新中心),2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省(部)協同創新中心、2個吉林省高等學校高端科技創新平臺、1個省部級公共技術研發中心、3個省級人文社科基地。另外,長春理工大學科技園2013年被批准為國家大學科技園。[1]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吉林省半導體激光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空間光電技術工程中心、吉林省激光技術及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電測控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吉林省高等學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部委重點科研平臺:空地激光通信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光電測控與光信息傳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光電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際納米光子學與生物光子學聯合研究中心、科技部納米操縱與製造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空間光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吉林省)特種電影技術及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吉林省空間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吉林省固體激光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精密與特種加工技術吉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光電功能材料吉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應用化學與納米技術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光電精密測量與數字化裝配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光機電一體化研究與設計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網絡數據庫應用軟件科技創新中心

    吉林省工程實驗室:吉林省精密微製造技術及裝備工程實驗室、吉林省光電檢測裝備工程實驗室、吉林省微波通信技術工程實驗室、吉林省生物檢測工程實驗室

    省部級公共技術研發中心:吉林省中小企業機電一體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長春市)納米操縱/裝配與製造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省級人文社科基地:吉林省企業經濟研究中心、長春電影文化研究基地、東北亞比較法研究所[10]

    建設成果

    學校科研工作在激光技術、光電儀器、光通信技術、光電功能材料、現代光學設計與先進製造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在法學、漢語言文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也取得一些成績。

    截至2015年9月底,學校近三年承擔科研項目1377項,包括“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項目,10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2014年實現科研經費到款2.3億元;研製開發的半導體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光電檢測設備、生物醫療儀器、特效電影等高科技產品,均獲得了經濟效益。[1]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5年12月學校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圖書館有中外文圖書總計328萬冊,其中紙質圖書210萬冊,電子圖書118萬種,中外文數據庫26個,其中自建數據庫6個。重點收藏光學電子技術、機械、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等文獻。其類型包括圖書、期刊、學位論文、會議錄、標準、專刊、產品目錄及各種工具書。[11]

    • 學術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由吉林省教育廳主管、長春理工大學主辦、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吉林省教育廳主管、長春理工大學主辦、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收錄期刊,吉林省一級期刊。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吉林省教育廳主管、長春理工大學主辦、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12]

    文化傳統

    形象標

    • 校名

    長春理工大學

    校名

    • 校徽

    (一)校標整體圖案呈圓形,由兩個同心圓組成。圓形是團結、合作、包容、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象徵,寓意廣大師生同心同德,同舟共濟,追求卓越,向著更高目標建設發展的堅定信念。

    (二)校標主體圖案是一個“鼎”形的“光”字立於地球之上。 1.在中國文化中,“鼎”作為國之重器,是權力的象徵、文化的載體,體現學校在優勢學科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的“領先”“權威”“穩固”地位,預示著學校今後發展的鼎盛之勢。 2.“鼎”形的“光”字體現了學校以光電技術為優勢的特色學科專業。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實踐過程中,學校發展和完善了光電特色學科體系,形成了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的鮮明特色與突出優勢,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

    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新校標

    同時還寓意學校勇於探索光電科技奧祕、引領光電產業發展、培養光電創新人才的不懈追求。 3.“明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置於“光”字內,採用簡潔、易讀及創新的篆書體筆意,不僅體現了學校濃厚的文化氣息,還易於識別和記憶,更易於學校校訓的廣泛傳播。 4.主體圖案的底部是從太空中看地球的圖形,寓意學校發展建設根基深厚,並具有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同時體現了學校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理念。 5.主體圖案底部的“1958”是粗黑體配套英文字體,這是學校創建的年份,體現了廣大師生牢記歷史、傳承闢新、尋優勇進的精神品格。

    (三)校標外環上半部分為學校創始人王大珩院士親筆書寫的校名,下半部分為黑體配套英文字體的學校英文名稱。

    (四)校標的基本顏色採用體現科學性和時代感的“科技藍”。 1.校標顏色傳達的是睿智、凝聚、永恆的色彩性格,彰顯了廣大師生努力探索、銳意進取、共創美好明天的信心與決心。 2.校標顏色的深淺變化寓意學校以工為主、理工滲透、文理交融、軍民兼顧,工、理、文、經、管、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建設思路。 3.校標顏色的深淺變化還使得整個圖形富於動感,躍動著生機和活力,彰顯了廣大師生在前進道路上攻堅克難、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蓬勃朝氣和昂揚鬥志。[13]

    學校風尚

    • 校訓

    明德、博學、求是、創新

    明德:“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明德”在這裡,就是要求學校以德為立校之本,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進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明德”同時也要求全校師生員工以德為立人之本,愛國、愛校、愛民,友天、友地、友人,自立、自省、自強。

    博學:“博”,大通也(《說文》),即寬廣、廣博之謂。現代大學,在專業、學科等方面都應具有“博”的特點,在學術思想、學術風格、學術觀點上應兼容幷包、百花爭豔;作為教師,應學識淵博、造詣精深;作為學生,應打下厚實的功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求是:“求是”即指探究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的奧祕、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今天,做人、做學問、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無論學校整體,還是學校中的每一個成員,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創新:既立足現實,又要眼界高遠。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和前進的動力。[14]

    志存高遠、堅毅自強、知行合一、追求卓越[13]

    • 校歌

    長春理工大學校歌

    作曲:張千一

    長春理工可愛的校園,中華光學事業的前沿

    風雨中誕生,拼搏中發展,拼搏中發展

    育人為本、崇尚科學、追求卓越

    志存高遠、知行合一、堅毅自強

    為了培育國家的棟樑

    咳!為了祖國的地美天藍,我們奮發有為勇往直前

    我們奮發有為勇往直前,我們奮發有為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長春理工學習的樂園,中華光學英才的搖籃

    改革中前行,奮鬥中展現,奮鬥中展現

    明德博學,求是創新、傳承文明

    敢為人先、名師薈萃、學子璀璨

    為了培育國家的棟樑

    咳!為了祖國的地美天藍,我們奮發有為勇往直前

    我們奮發有為勇往直前,我們奮發有為勇往直前

    我們奮發有為勇往直前,我們奮發有為勇往直前,勇往直前。[13]

    校歌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駱孟炎

    黨委書記

    於化東

    校長

    史國權

    副校長

    楊玉新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清和

    副校長

    李明勳總會計師[15]

    張宏

    副校長

    楊華民

    副校長[16]

    赫然副校長[17]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學校名稱及行政職任職時間
    王大珩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院長1958.08-1965.02
    張盛華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革委會主任(軍宣隊)1968.11-1970.01
    申中甫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革委會主任(軍宣隊)1970.01-1974.12
    韓容魯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革委會主任1974.12-1976.08
    王貴德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革委會主任(軍宣隊)1976.08-1977.07
    武 強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院長1977.12-1983.10
    吳士科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院長1984.12-1994.02
    王慶餘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院長1994.02-1996.12
    姜會林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院長1996.12-2002.04
    姜會林長春理工大學校長2002.04-2006.01
    於化東長春理工大學校長2006.01-

    歷任書記

    姓名學校名稱及黨內職務任職時間
    張希光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黨委書記1961.04-1971.08
    申中甫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黨委書記(軍宣隊)1971.08-1974.12
    韓容魯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黨委書記1974.12-1976.08
    王貴德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黨委書記(軍宣隊)1976.08-1977.07
    魏一心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黨委書記1977.12-1980.09
    張嘉志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黨委書記1984.12-1989.03
    王慶餘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黨委書記1989.03-1997.08
    王國忠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黨委書記1998.11-2002.04
    王國忠長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2002.04-2004.04
    姜會林長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兼任)2004.04-2005.04
    於佩學長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2005.04-2013.4.19
    駱孟炎長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2013.4.19-

    以上表格內容資料來源:[18]

    知名校友

    類別姓名備註
    學術界王大珩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龔祖同中科院院士
    張作梅中科院院士
    鄧錫銘中科院院士
    劉頌豪中科院院士
    王福熹中科院院士
    王之江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
    唐九華中科院院士
    陳星旦中科院院士
    薛鳴球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君燁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立鼎中科院院士
    楊雄裡中科院院士
    林祥棣中國工程院院士
    姚駿恩中國工程院院士
    薛瀾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黃葦町經濟學家、黨建研究專家
    商界施正榮2005年中國大陸首富
    樊友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孫兵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樹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副總經理
    裴愛華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躍森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付萬成原中國新時代科技發展公司總經理
    謝毅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
    王松林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洪小秋揚子石化公司書記、副總
    王茵桐七星華電董事長
    孫兆東中國建設銀行總行處長
    盧家金成都光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袁曉敏南京北方信息產業集團總經理
    張信燦南京洋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何玉林江蘇寶至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呂志宏柯達公司華東地區總經理
    王文清中國平安養老保險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
    彭國武重慶建設摩托副總經理
    王文遠濟南燕興公司經理
    政界高金榜國務院總理辦公室主任
    張國清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
    張恩禮瀋陽鐵路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長江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專職副組長
    高廣濱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
    李德成原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
    李偉長春市副市長
    劉長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少將

    詞條圖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