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知識點(4)|考研|經濟學知識梳理

大衛·李嘉圖 人口論 考研 亞當·斯密 老婆的全職祕書 2017-04-07

每天一個《西方經濟學》知識點,大家也可以把這些作為經濟史或者經濟思想史來閱讀。

經濟學專業考研課程中重要的一門課程《西方經濟學》有很多相關知識點。其實這些知識點很多都是通用型的,大學本科的經濟思想史都有所涉及。這裡我們整理了相關的資料以供參考。不考研的朋友也可當做固定資料予以收藏。

附錄:考研專業課

1.科目:經濟學綜合(含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2.參考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四版

政治經濟學:逢錦聚《政治經濟學》2007年版、宋濤《政治經濟學教程》2006年版

以後會陸續發佈《西方經濟學》的相關知識點。

《西方經濟學》知識點(4)|考研|經濟學知識梳理

考研經濟學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4)正文:19世紀初期的西方經濟學說

薩伊是19世紀初期代表法國資產階級利益、為資本主義辯護的經濟學家。馬克思把他和馬爾薩斯看做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創始人。

《政治經濟學概論》。薩伊把斯密理論條理化和系統化,被認為第一次把經濟學改造成為一個嚴整的容易觀察的整體。

薩伊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歸結為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把經濟學劃分為生產、分配、消費的方法稱為三分法。薩伊把經濟學的研究歸結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把生產、分配、消費看成一般形態,抽去了它們的特殊性和歷史性。

薩伊認為,生產不是創造物質,而是創造效用,效用是服務,所以,生產不外是提供服務,因此農工商業都是生產的。

效用價值論:物品的效用是物品價值的基礎,價值來源於物品的效用。物品效用由勞動、資本和土地共同創造出來,價值是三者共同協力和作用的結果。薩伊的效用價值論遇到難以擺脫的困難,陷入循環論證。

薩伊的分配論:三位一體公式(土地—地租、資本—利息、勞動—工資),綜合了斯密分配理論中的庸俗成分,用資本—利息代替資本—利潤,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

銷售論:產品換錢、錢換產品過程中,貨幣只在一瞬間起作用,因此產品總以產品交換;交換中,賣者同時是其他商品的購買者,供給(出賣產品)會給自己創造需求(購買別人產品的願望和能力);社會中總供給也一定等於總需求;市場上某種產品的滯銷是暫時的,自由競爭會自動調節,使各種產品供求趨於平衡;產品過剩的經濟危機不會出現。從此原理推出的四個結論。這種觀點被後人稱為“薩伊定律”,其根本錯誤是混同了資本流通和簡單商品流通,又把簡單商品流通歸結為物物交換。

馬爾薩斯與《人口原理》。

馬爾薩斯反對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馬爾薩斯的利潤論(利潤是高價出售商品所得來的)。地租論:產品總價格中扣除工資和利潤的剩餘部分,是對地主佔有土地的肥力的報酬,是自然對人類的賜予;地租產生的三原因(土地能生產出比維持耕種者需要還多的生活必需品、生活必需品能創造出自身的需求、肥沃土地的稀少性);地租上漲四原因(資本積累使利潤下降、人口增多使工資下降、農業改良使勞動生產率提高、農產品價格因需求增加而上漲)。他力求證明地主獲取地租的合理性。

馬爾薩斯批評薩伊把商品交換簡化為物物交換的觀點。他認為,利潤是在交換中產生的,支付這部分的只是提出對物質產品的需求,而又不直接參與產品供給的人,即地主、官吏、牧師、軍人等;如果不能維持足夠的這類非生產性消費者(維持足夠的有效需求),就可能出現經濟危機。這是一種為地主階級辯護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機論。

19世紀20—30年代圍繞價值和價值對資本關係的論戰。以詹姆斯·穆勒和麥克庫洛赫為代表的李嘉圖學派,在對李嘉圖理論體系中的矛盾進行解釋時,走向瞭解體。

李嘉圖理論體系的兩大矛盾:價值規律同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的矛盾;價值規律同資本和勞動相交換的矛盾。

穆勒的解釋:把勞動與資本的交換歸結為商品與商品的交換;用資本是一種積蓄勞動說明陳酒比新酒價值大。

麥克庫洛赫的解釋:區分真實價值和相對價值,說明二者的差是利潤;把陳酒價值高於新酒歸於自然力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