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長何忠華:把美麗的大慶油田建成宜業宜居城市'

"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大慶油田發現60週年、大慶建市40週年。大慶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我們要努力把握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把建設發展好城市作為必須擔當的一項重要政治責任來對待,作為加快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來實施,作為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推進,持續在盤活城市存量、做優城市增量、提高城市質量上下功夫,在精心建設、巧心經營、細心管理上求突破,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堅持規劃引領,城市格局實現了由分散式礦區向組團式城區轉變

"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大慶油田發現60週年、大慶建市40週年。大慶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我們要努力把握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把建設發展好城市作為必須擔當的一項重要政治責任來對待,作為加快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來實施,作為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推進,持續在盤活城市存量、做優城市增量、提高城市質量上下功夫,在精心建設、巧心經營、細心管理上求突破,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堅持規劃引領,城市格局實現了由分散式礦區向組團式城區轉變

大慶市長何忠華:把美麗的大慶油田建成宜業宜居城市

1959年9月26日,鬆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10萬石油大軍展開了一場石油大會戰。從那一天開始,一代代大慶人,用雙手將“一口井”建設成了“一座城”。獨臂將軍餘秋裡在《回憶錄》中寫道,“除了大慶,沒有哪一個企業和城市走過短暫的歷程,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銘刻一個輝煌的亮點”。回顧 60年發展歷程,大慶城市建設大體經歷了3個重要階段:1959年~1979年的第一個“20年”,大慶城市規劃建設主要是地上服從地下,先生產後生活,分散式佈局的城市雛形得以孕育。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按照“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油田開發到哪裡,城市建設就跟進到哪裡,先後建起了300多個分散居住點,形成了圍廠規劃、依礦建房、點狀居住的特色。1978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大慶,一再囑咐:一定要把大慶建設成美麗的油田。隨著這一指示的貫徹實施,大慶城市建設開始起步。

"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大慶油田發現60週年、大慶建市40週年。大慶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我們要努力把握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把建設發展好城市作為必須擔當的一項重要政治責任來對待,作為加快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來實施,作為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推進,持續在盤活城市存量、做優城市增量、提高城市質量上下功夫,在精心建設、巧心經營、細心管理上求突破,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堅持規劃引領,城市格局實現了由分散式礦區向組團式城區轉變

大慶市長何忠華:把美麗的大慶油田建成宜業宜居城市

1959年9月26日,鬆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10萬石油大軍展開了一場石油大會戰。從那一天開始,一代代大慶人,用雙手將“一口井”建設成了“一座城”。獨臂將軍餘秋裡在《回憶錄》中寫道,“除了大慶,沒有哪一個企業和城市走過短暫的歷程,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銘刻一個輝煌的亮點”。回顧 60年發展歷程,大慶城市建設大體經歷了3個重要階段:1959年~1979年的第一個“20年”,大慶城市規劃建設主要是地上服從地下,先生產後生活,分散式佈局的城市雛形得以孕育。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按照“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油田開發到哪裡,城市建設就跟進到哪裡,先後建起了300多個分散居住點,形成了圍廠規劃、依礦建房、點狀居住的特色。1978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大慶,一再囑咐:一定要把大慶建設成美麗的油田。隨著這一指示的貫徹實施,大慶城市建設開始起步。

大慶市長何忠華:把美麗的大慶油田建成宜業宜居城市

1979年-1999年的第二個“20年”,大慶城市規劃建設主要是以東西兩個主城區為重點打造城市“雙核”,“啞鈴型”、“組團式”城市形態得以形成。1982年,大慶第一部城鎮總體規劃誕生,確立了“讓開大陸、建設兩廂,分片組合、相對集中”的開發建設原則,除中部油田採油區外,逐漸形成了集聚行政辦公功能、兼顧市民居住的東部城區,集聚油田企業生產功能、兼顧油田職工生活的西部城區。1992年,大慶闢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林甸縣、肇州縣、肇源縣劃入大慶行政區劃,大慶城市規模和人口實現跨越式擴增,以東西兩個主城區為支撐、多個組團拱衛的城市骨架搭建起來。

"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大慶油田發現60週年、大慶建市40週年。大慶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我們要努力把握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把建設發展好城市作為必須擔當的一項重要政治責任來對待,作為加快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來實施,作為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推進,持續在盤活城市存量、做優城市增量、提高城市質量上下功夫,在精心建設、巧心經營、細心管理上求突破,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堅持規劃引領,城市格局實現了由分散式礦區向組團式城區轉變

大慶市長何忠華:把美麗的大慶油田建成宜業宜居城市

1959年9月26日,鬆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10萬石油大軍展開了一場石油大會戰。從那一天開始,一代代大慶人,用雙手將“一口井”建設成了“一座城”。獨臂將軍餘秋裡在《回憶錄》中寫道,“除了大慶,沒有哪一個企業和城市走過短暫的歷程,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銘刻一個輝煌的亮點”。回顧 60年發展歷程,大慶城市建設大體經歷了3個重要階段:1959年~1979年的第一個“20年”,大慶城市規劃建設主要是地上服從地下,先生產後生活,分散式佈局的城市雛形得以孕育。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按照“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油田開發到哪裡,城市建設就跟進到哪裡,先後建起了300多個分散居住點,形成了圍廠規劃、依礦建房、點狀居住的特色。1978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大慶,一再囑咐:一定要把大慶建設成美麗的油田。隨著這一指示的貫徹實施,大慶城市建設開始起步。

大慶市長何忠華:把美麗的大慶油田建成宜業宜居城市

1979年-1999年的第二個“20年”,大慶城市規劃建設主要是以東西兩個主城區為重點打造城市“雙核”,“啞鈴型”、“組團式”城市形態得以形成。1982年,大慶第一部城鎮總體規劃誕生,確立了“讓開大陸、建設兩廂,分片組合、相對集中”的開發建設原則,除中部油田採油區外,逐漸形成了集聚行政辦公功能、兼顧市民居住的東部城區,集聚油田企業生產功能、兼顧油田職工生活的西部城區。1992年,大慶闢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林甸縣、肇州縣、肇源縣劃入大慶行政區劃,大慶城市規模和人口實現跨越式擴增,以東西兩個主城區為支撐、多個組團拱衛的城市骨架搭建起來。

大慶市長何忠華:把美麗的大慶油田建成宜業宜居城市

1999年-2019年的第三個“20年”,大慶城市規劃建設主要是擴張城市規模,提升功能品質,組群組團佈局、綠色空間相隔、快速通道相連、湖澤水系相通的魅力特色得以彰顯。1999年,大慶第三部城市總規明確了集中建設東西兩個主城區的戰略重點,推動城市進入集中快速建設期,建成區面積從138平方公里迅速擴展到現在的248.4平方公里。立體交通、文體場館、生態公園、綠色廊道、休閒廣場、百湖治理、溼地修復等城市品質提升行動系統化跟進,電影《創業》中“青天一頂、荒原一片”的景象成為了歷史。

補齊基礎短板,城市功能實現了由保障生產向宜業宜居轉變

大慶主動適應礦區到城鎮、城鎮到城市的定位調整,準確把握城市發展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變化、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產城融合理念,地上地下綜合考慮,面子裡子共同建設,市政公用設施水平綜合承載能力被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評定為全省第一,躋身2018年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排行榜第26位。

致力於打造集約高效、集群承載的生產空間。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明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方向,紮實推動主城區“退二進三”,引導工業項目向標準化園區集中擺放。全市建設了2個國家級園區、7個省級園區,開發建設面積達到84.8平方公里,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質平臺。大慶初步構建起以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領銜的“油頭化尾”等“雁陣式”產業板塊,成長為黑龍江省第二大經濟體。

致力於打造功能完備、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堅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中心目標,搶抓全國城鎮化發展機遇,突出缺什麼建什麼、差什麼補什麼,迅速提升城市承載功能。構建立體交通網絡,綏滿鐵路、通讓鐵路交匯,哈齊客運專線、大廣高速公路、綏滿高速公路以及市區快速幹路內通外暢,大慶機場與全國21個區域中心城市架起空中橋樑,實現了物流、人流的快速流動。完善城市文體功能,歌劇院、圖書館、奧林匹克公園等功能設施完備,既為貫穿全年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提供了便利,也為國際國內知名賽事落地創造了條件。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引進八一農墾大學等6所高校建設了大學園,整合市區優質教育資源打造了高中城,推動7家三甲醫院與國際國內名院名醫交流共建,大慶民生保障水平處在全省前列。

致力於打造碧水藍天、自然為美的生態空間。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恪守生態紅線、環境底線,以“三城聯創”為載體,改善城市風貌,提升城市品位。以打造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為牽動,系統推進城市水系連通、燃煤小鍋爐和“黃標車”淘汰、“三供兩治”等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在2001年大慶成為中國內陸首家環保模範城市的基礎上,又連續2次通過了複檢驗收,成為東北地區通過第六階段標準複核的惟一城市;以打造國家衛生城市為支撐,加快改造市政基礎、改進管理機制、改變生活習慣、改善市容市貌,城市環衛機械化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汙水處理率在黑龍江省處於領先水平;以打造國家園林城市為引領,持續抓環城擴綠、圍礦添綠、繞湖補綠、公園增綠和空地插綠,基本構建起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景觀公園、社區休閒公園、微型口袋公園多點支撐的城市園林體系,用紮實的生態建設成效擦亮了國家園林城市的“金色名片”。

突出問題導向,城市管理實現了由簡單粗放向精細高效轉變

緊緊圍繞城市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和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系統研究落實城市的管理機制、管理標準,確保管在關鍵、管出質量、管出效益。

推行網格化管理。按照“主要街道嚴控,次要街道管控,背街小巷監控”,建立了城市網格管理的分級分類標準,在全市科學劃分了3500多個城市管理網格單元,將公用設施、市容環衛、安全生產等領域可以通過巡查發現的部件和事件全部納入網格,將城市管理和監督的觸角延伸到街頭巷尾,實現了全域覆蓋。

推行數字化管理。牢牢把握智慧城市發展趨勢,建設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構建“數據一個庫、管理一張網、監管一條線”的數字化管理模式,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感知、智能視頻等現代信息手段,實現動態監控、提前研判、精準管理。目前,全市已建立公安、供熱、物業、執法等10個城市管理子系統,30萬個基礎設施信息錄入數據庫,城市元素的細微動向都能及時掌握,準確做出預判和應對,實現了亂而能治、治而有法。

推行精細化管理。注重精細設計,編制了《大慶市總體城市設計》,從立體空間上統籌城市建築佈局、風格特色,特別是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石油文化、鐵人元素融入城市設計理念,建設打造了鐵人大道、鐵人學校、鐵人公園等“城市符號”。注重精細建設,合理佈局文體場館、市政功能、公共設施的同時,從細微、細處、細節入手,規劃建設了既方便市民生活又解決安置就業的便民小市場、健身小廣場、綠化小遊園,滿足了多層次、多樣化的生活需求。注重精細管理,緊盯城市細部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反彈問題,以集貿市場、公園廣場、河湖溼地等為“點”, 以城市快速路、主幹道為“線”,以城區組團、居住社區為“面”,強化點、線、面上的一草一木、一板一石、一湖一景、一街一巷的管理和養護,城市管理效果讓市民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 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來源:中國建設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