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塑造人格的唯一手段並非教育或讀書,而是埋頭努力工作


稻盛和夫:塑造人格的唯一手段並非教育或讀書,而是埋頭努力工作


探明事物本質的人,其散發的氣質也與眾不同。即便沒有在學校裡受過高等教育,也能塑造出美好的人格。

——《京瓷哲學:人生與經營的原點》

01

只有徹底究明一事一物,我們才能體悟到真理,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質。所謂徹底究明,就是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物上,抓住其中的核心。有了對一事一物探明本質的深刻體驗,就可以觸類旁通,運用到所有的事物中去。

即使看起來是枯燥無味的事情,也要把它看作是上蒼賦予自己的天職,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這樣鍥而不捨,不懈努力,真理一定會顯現。

一旦明白了事物的真理,那麼,不管做什麼,不管身處何種環境,都可以自由地、盡情地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探明事物本質的人,其散發的氣質也與眾不同。即便沒有在學校裡受過高等教育,也能塑造出美好的人格。

02

我曾受人之託前往美國華盛頓,在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主辦的研討會上做了題為《領導者的人格重要性》的講演。

當時,美國政治中心的智囊團由於克林頓總統的醜聞事件而陷入深思:“作為代表一個國家的總統,應該具備怎樣的資質”“美國如今的領導力和號召力如何”……對於這些問題,他們抱有困惑和危機感,因此開始思考“領導者應有的品質是什麼”。

我在自己撰寫的《新日本•新經營》一書中,圍繞“領導者的資質”,提出了領導者應具備的數種資質,但我在講演時特意不涉及該書的內容,而是在開頭就提出“人格優秀者方能擔任領導要職”的“人格論”,然後闡述了塑造優秀人格的方式方法。

但要注意,人格並非恆久不變之物。相反,“變化”正是人格的一大特徵。比如,原本認真嚴謹、人格高尚之人,成為領導後,在周圍人的阿諛奉承中漸漸變得傲慢,最終人格墮落。

又比如,有的人年輕時是黑道混混,整日作奸犯科、禍害他人,但晚年時卻幡然醒悟,成為人格高尚之人。由此可見,“不斷變化”是人格的常態,環境和狀況都能改變人格。

03

那是否能夠擁有“永不變節”的人格呢?在演講中,我引用了內村鑑三【內村鑑三(1861-1930),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和文學家。——譯者注】所著的《代表性的日本人》一書中有關二宮尊德的故事。

二宮尊德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名農夫,他也許上過幾天“寺子屋”(寺子屋即私塾,是日本江戶時代讓平民百姓子弟接受教育的民間設施。也稱為“手習所”或“手習塾”。——譯者注),但絕對算不上有學問。他靠著一鋤一鍬,從早到晚、披星戴月地在田間耕作。就是憑藉著這樣的努力勤奮,他使自己的村莊脫貧致富,成就了偉業。

各地貴族官紳聽聞了他的光輝事蹟,紛紛請他指導各地農村的脫貧工作。尊德不辱使命,讓原本貧寒的村落一個個變得富足。

這樣的事蹟最終傳到了江戶幕府那裡,於是尊德被邀至將軍府中。對於當時的情景,內村鑑三在書中有如下描述。

“尊德僅為一介農夫,出生貧寒卑微,未受禮數教養。當時他穿上武士階層的和服上衣與褲裙,與將軍府中的武將們交談。其行為舉止和言談內容,卻透著高貴與風雅。”

換言之,塑造人格的唯一手段是埋頭努力工作,而非接受教育或研讀書籍。

在演講的最後,我是這樣總結的:“通過努力專注於某件事而形成人格的人,是一切組織應該選擇的領導人物。這樣的領導者必定能避免組織陷入不幸。”

延伸閱讀:為什麼塑造的人格的是勞動,而不是其他,稻盛和夫對此做過更進一步的闡述,詳情點擊【擴展鏈接】真正塑造人格的並非天資和學歷,而是所經歷的挫折和苦難》。

本文摘自《京瓷哲學:人生與經營的原點》

稻盛和夫:塑造人格的唯一手段並非教育或讀書,而是埋頭努力工作

稻盛和夫:塑造人格的唯一手段並非教育或讀書,而是埋頭努力工作

編輯丨聽濤 審校丨相鬆

轉載丨留言聯繫 投稿[email protected]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

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

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是僅次於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

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

現任京瓷名譽會長、KDDI最高顧問、日航名譽顧問。

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學:人生與經營的原點》、《思維方式》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