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裡戰國帛書的原型,記錄了我國最早的創世神話

本文為林屋公子“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001:戰國楚帛書。

看過《盜墓筆記》的朋友都知道,這部書開局就說了長沙土夫子倒鬥,但搞到手的戰國帛書卻被美國人騙了去。這事是純屬虛構的嗎?別說,還真有原型。

我以前曾有個錯誤認識,因為經常聽到簡帛並提,誤以為出土的帛書和簡牘數量差不多。實際上,如果僅僅限縮在文獻範圍以內,帛書和簡牘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出土帛書實際上只有兩次,一次是40年代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一整卷和一些殘片,一次是70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批。楚帛書出土後不久就被人騙到美國,現在還躺在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裡。

這卷楚帛書雖然只有一幅,但卻價值連城。它是我國出土最早的帛書,大概是戰國中後期的作品,長38.7cm、寬47cm,雖然只是小小一卷絲帛,但包含的信息量卻非常驚人。先看它的結構,就非常奇特,四角有青、赤、白、黑的樹枝圖案,四邊各有文字三段,每段還畫著一個神,中間還有兩大段方向顛倒的文字,一段八行、一段十三行,每節末尾標記硃色方框。

《盜墓筆記》裡戰國帛書的原型,記錄了我國最早的創世神話

楚帛書復原圖

李學勤先生把四周文字命名《月忌》、八行文字命名《四時》、十三行文字命名《天象》。《天象》講的是順應年歲和時令,《月忌》講的是十二月份的宜忌事項,十二枚神人象徵的是十二個月份,與《爾雅》記載的陬、如、寎、餘、皋、且、相、壯、玄、陽、辜、塗大同小異。相比之下,《四時》則有趣得多,記載了一個完整的創世神話。

原來在遠古時代,沒有日月和時間。天神雹戲和女填生了四個兒子,讓他們分別守衛四方,通過互相換位來推測時間。這樣經歷了一千多年,日月終於誕生了。之後炎帝又派祝融率領四神奠定天地,從此才有了一天的四時——宵、朝、晝、夕。可以發現,這卷帛書有歲、有月、有時,是一份看似迷信但又蘊含科學的術數文獻。

當然,吸引大多數人的還是其中的創世神話。我國最有名的創世神話是盤古開天闢地,是三國時期吳人的《三五曆紀》記載的。傳世文獻中比較早的有《莊子》的記載,說是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用七天時間將中央天帝混沌七竅鑿穿。倏、忽是時間的象徵,而混沌就是天地未開的狀態。當然了,可能有人說傳世文獻或多或少會經過篡改。但楚帛書則可以明確告訴我們,戰國時期已經有了創世說。

《盜墓筆記》裡戰國帛書的原型,記錄了我國最早的創世神話

《山海經》的混沌

雹戲是誰呢?就是上古大神伏羲了。春秋戰國人時期寫字往往根據讀音,所以一個人有很多大同小異的馬甲。比如《史記·封禪書》說“虙羲封泰山,禪云云”,而《太史公自序》說“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原始文獻是這樣,太史公也照抄了。我們還可以在文獻裡看到伏戲、伏犧、伏希、虙戲、虙犧、包羲、包犧、庖犧、炮犧、宓戲、宓犧、宓羲等各種稱呼。其實都是同一人。

這樣的五花八門的寫法給釋義自然帶來不便,伏羲為什麼叫伏羲呢?有人認為“伏”代表馴服、順從,所以伏羲代表人類社會開始;有人認為“庖犧”就是把牲口放入廚房,那麼又代表著祭祀和熟食的起源。還有人認為“宓”表示安靜,“羲”代表元氣,所以伏羲象徵安靜的元氣。看上去都似乎有一定道理,真相實際也很難考究了。

那麼伏羲的配偶是誰呢?大家都知道就是女媧。但實際上,傳世文獻中伏羲女媧很長時間是相互獨立的。伏羲和女媧正式作為夫妻,見於史料晚得超乎想象。最早記載居然是唐人李亢的《獨異志》,裡面就提到伏羲女媧由兄妹結為夫妻,出土的五代敦煌殘卷也有此說法。

《盜墓筆記》裡戰國帛書的原型,記錄了我國最早的創世神話

伏羲女媧劇照

相比伏羲,女媧其實更具有始祖神形象。屈原就對天問過,“女媧有體,孰制匠之”,女媧的身體是誰製造的?因為《山海經》說,女媧的腸子化成了十大神。那麼女媧很早就具備化生神話。而我們熟知的女媧補天是西漢中期《淮南子》最早記載的,女媧造人更是東漢末期《風俗通義》的記載了。《說文解字》解釋“媧”也說“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相比之下,伏羲則更早成為了人王。在戰國諸子中,他是介於燧人和神農之間的先王,也就是後來所說的“三皇”之一。之後,他又與各種古帝王一樣,被附會了很多創造發明,如漁獵、熟食、祭祀、文字、曆法、音樂、嫁娶、八卦等等。在漢代的緯書裡,燧人、伏羲、神農被稱三皇,也有把伏羲、女媧、神農稱為三皇,代表女媧也開始逐漸向人王轉換。

但是通過楚帛書,我們知道,伏羲和女填(女媧)戰國就是配偶神了。

漢代的畫石像中,也常有人首蛇身的男女形象。他們腰身以上為人形,腰身以下為蛇軀或龍軀,兩面相對或相背,雙尾纏繞。男的手中拿著太陽或者圓規,女的手中捧著月亮或者曲尺。顯而易見,他們創造了自然和社會,就是人們心中的創世神了。根據四川簡陽鬼頭山崖墓出土的石棺、陝西靖邊楊橋畔渠樹壕發現的東漢中晚期壁畫墓墓頂,都明確記載了這種形象至少一部分就是伏羲和女媧。

《盜墓筆記》裡戰國帛書的原型,記錄了我國最早的創世神話

馬王堆帛畫的“伏羲女媧”

伏羲和女媧的形象演變解讀得差不多了。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單就傳世文獻看,伏羲和女媧的兄妹、夫妻關係,是經歷上千年慢慢建立的;而通過楚帛書和漢畫像,我們對此可以重新建立認識,原來伏羲和女媧的夫妻關係,戰國秦漢時期一直都存在!這就是“文物裡的早期中國”專欄開設初衷:我們要讀懂上古史,應該多結合考古發現成果,而不僅僅拘泥於傳世文獻記載。

參考文獻:

劉國忠:《古代帛書》

劉惠萍:《伏羲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

楊利慧:《女媧的神話與信仰》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網易歷史頻道等紙刊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