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在歷史上,地位非同一般,不僅被唐、宋、明等漢人王朝定為國教,道教正一派的歷代張天師甚至屢次在朝廷擔任禮部尚書等職務。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相傳五代後蜀主孟昶滅亡前一年的除夕自題桃符版於寢門:“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後世則以聯語題寫於廳堂前柱。因前柱名為楹,所以題寫在柱子上的聯語就稱作“楹聯”;又因為這種聯語以詩歌對偶句式構成,所以也叫做“對聯”。

道教洞天福地以及各類活動場所,幾乎都可以看到楹聯。在內容上,道教楹聯是道教思想追求的寄託,常記述一些神仙故事。例如泉州元妙觀楹柱題刻:“白鹿青牛迎法駕,羽衣象簡演朝儀。”這副楹聯將老子過函谷關的故事交織於其中。“青牛”本是老子過關時的坐騎,楹聯作者選擇了這個頗具象徵意義的祠匯,暗示老子過函谷關留下“五千言”《道德經》;而“羽衣”是道教神仙所用,這又象老子羽化而昇仙。至於“朝儀”表示的後來的道門追隨者以經常性的宗教儀式來表達自己對老子的敬奉。

另外,道教楹聯也注意通過景觀的描繪,以抒寫心性。如四川青城山的駐鶴莊所題寫:“鬆檜隱棲三島鶴;樓臺閉鎖九霄雲。”此聯以寫景引人入勝。相傳駐鶴莊周圍喬木林中常有丹鶴成群,朝去夕來,聲唳山間。楹聯由景物入手,進行具體描寫,在深層次上卻蘊含著道教中人對景煉心的旨趣。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玉皇祖庭,玉皇古宮坤道院的楹聯


所以說道教楹聯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寄託,而且往往具有獨到的藝術境界。長期以來,道教中人與文人墨客熱心於道教楹聯的撰寫,他們留下了眾多的作品,為道教增添了不少優雅的人文逸趣。

作為曾經的法定國教,道教絕對不是如今大多數人所認知的只有小說中的“降妖除魔”、現實中的“居宅風水”。數千年文化的沉澱,道教所蘊含的智慧,值得我們深入品究,下面這九副楹聯便體現了道教文化的精妙之處。


一、太初宮牌匾


上聯:道德經經天緯地達地知根根源在道

下聯:太初宮宮鎖仙蹤循蹤行事事不宜太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

勢不可用盡;福不可受盡;規矩不可行盡;好語不可說盡。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好語說盡人必易之。規矩行盡人必繁之。福若受盡緣必孤。勢若使盡禍必至。

太過完美的人和事物也是不存在的,人生必然會存在遺憾,這才是真實的人生,若一切都很順利很完美,那麼也就離結束不遠了。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凡事留一線,日後方能長久。

上聯:天雨大,不潤無根草;

下聯:道法寬,要度有心人。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道教相對其他宗教,非常“高冷”,崇尚“自然而然”,崇尚“無為”,很少主動傳教。所以道教認為,天上的雨再大,沒有根的草也吸收不了雨露的恩澤;道法再廣大,也只能等人有了念頭才能度化。也正因為這種強調“有心、機緣”的傳教觀念,所以古人才有了“道化賢良”的說法。

上聯:天地無私,為善自然獲福;

下聯:聖賢有教,修身可以齊家。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道教堅決反對將“道”人格化,認為“天、地、道”都是沒有任何感情的。道教入門經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就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教認為,只要勤懇努力,遵從自然規律,必然獲得福報。道教提倡“人道不修,天道遠矣”,反對拋棄妻子的盲目出家,強調人在修行的同時,不能忘掉自己應該擔當的家庭和社會責任。

上聯:利鎖名韁,籠絡許多好漢;

下聯:晨鐘暮鼓,驚醒無限痴人。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遍觀歷史,審查當下,多少英雄好漢,痴男怨女,都敗在了過分的追名逐利上。在古代,多少帝王急於求成,結果落了個過猶不及?更有不少英雄沽名釣譽,最後身敗名裂。在當下,多少官員原本政績突出,卻敗給了自己的貪念?更有不少好男好女,為了博名利炒作自己,到最後又得到了什麼?

上聯:舉步艱危,便把腳跟立穩;

下聯: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在山上行走,到了舉步維艱的險要地方,要腳踏實地,不能隨意跑跳;到了山的高處,置身萬丈之上,更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現如今,很多人遇到困難手忙腳亂,往往欲速不達;更有人取得成就便張揚膨脹,到最後跌的更慘。這些智慧,值得當代人學習。

上聯: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下聯: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如果心存惡念,無論怎麼燒香磕頭,也沒有用,如果做了壞事,早晚還是要遭到報應;只要心境和言行光明正大,見到神仙,不去參拜又有何妨?很多宗教都有“信仰救贖”的說法,認為只要信教,或者禮遇神靈、尊敬宗教人士,可以得到救贖,洗刷罪孽,得到善報。

道教教義強調嚴於律己,寬以律人。不僅沒有信仰可以洗刷罪孽的說法,反而認為入道之後,要更加為自己的惡念、惡行負責,因為身為信徒,理應要有更加嚴格的道德自律。對待普通人,道教並不把信教與否當成評判善惡的標準,無論信教與否,信什麼教,與本人的善惡都沒有關係,與要承擔什麼樣的結果更沒有關係。因為“道”只遵循自然規律,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不會因為尊敬和信奉就會有所偏愛,也不會不瞭解和不認同就產生憎恨。這便是我們道教如母親一樣寬廣胸懷的胸懷。

上聯: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

下聯: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當今很多人迷信“易學”,動輒看看手相,看看面相,看看生辰八字,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沒能體會“易學”的真諦,算命之後,彷彿大勢已定,或者高枕無憂,或者唉聲嘆氣。其實,“易”原本就有“變化”之意,漢代人更是將“易”理解為上日下月,寓意日月變換,所以表示“變化”。“江山易主”、“移風易俗”,這裡的“易”都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易學”是一門變化的學問,事在人為,無論占卜的結果如何,任何事情都有變數。道教提倡人人做好當下事,以積善的實際行動來改變命運。

上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下聯: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這幅對聯闡述了道教的世界觀,可以說是道教的終極智慧,流傳度也十分之廣泛。上聯下聯,都出於老子的《道德經》,即使你沒有接觸過道教,也一定聽過這兩句話。

道教認為,宇宙誕生,出於“無極”,也就是“一”。“一生二”,就是“無極”生出了“陰陽兩極”,陰、陽開始接觸,綜合之後,又出現了中間形態,於是,宇宙萬物就這麼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銀河系的俯視圖,正是一個“太極”。下聯則說:地遵循天,天遵循道,而道遵循著自然。歸根結底,時間萬物的起源、變換,都是自然而已。這不僅僅是一個世界觀,更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智慧。

“道法自然”,其實道無處不在,存乎萬物之間,既簡單易懂,又“玄之又玄”。人生百態,世間萬物,莫過於此。領悟這四個字,定能成就非凡。


上聯:崇山峻嶺,胡而天也胡而帝;

下聯:奇峰高聳,有是地自有是神;

橫匾:古今名山


上聯:位冠天地人,尊而無上;

下聯:教宗儒釋道,主宰一元;

橫匾:皇矣上帝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便懂了何為道骨仙風!

玉皇山的兩幅楹聯分別將道教楹聯“具有深刻的思想寄託、具有獨到的藝術境界”這兩種智慧描繪的恰到好處。

1234米高的蓮花山,因其奇特、別緻的多峰簇擁,狀若蓮花而得名;又因傳說中玉皇大帝曾化身、參悟、成道於此,故又名——玉皇山。玉皇山作為古今名山,位於現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張佳坊鄉,地處湘贛兩省交界,枕吳頭而壓楚尾的羅霄山脈。不僅通靈顯應,而且風景優美。遠眺似一朵綻放的蓮花,層巖峭壁,茂樹清泉,左右兩座山猶如金童玉女護佑。旁有怪石林立,似百神朝聖;下有層層梯田,百姓居住,炊煙裊裊,宛如仙境。

“上聯:崇山峻嶺,胡而天也胡而帝;下聯:奇峰高聳,有是地自有是神;橫匾:古今名山”短短字句之間把玉皇山的“美”和“仙”巧妙刻畫,借景抒心,大有仙山煉心之志,將道人滿滿的出離之心,用文字寄於峻嶺奇峰之中,別有一番藝術境界。

另一幅“上聯:位冠天地人,尊而無上;下聯:教宗儒釋道,主宰一元;橫匾:皇矣上帝”說的則是道教主流思想之中的神仙故事之一——玉皇上帝下界蓮花山的傳說。

相傳玉皇上帝原是的蓮花山腳下的一個寨主,名叫張有仁,又稱張百忍

遠古時期,三界混亂。天庭也不例外,玉皇上帝惱於天庭混亂,於是下到凡間精修。無玉帝住持的天庭更是無章無序,天庭眾神決議一定要到凡間找回玉帝。可是派誰去?又去哪裡找?最後大家討論決定派太白金星去找玉皇大帝。時值人間夏朝初期,遍尋凡界,至三苗蓮花山,看到此處瑞氣沖天,紫氣環繞,乃人間大治之像,必有聖人出焉,該山山形獨特,像蓮花一樣,於是壓低雲頭,落下凡間,山腳下有個寨子叫張家寨,寨主張有仁,又叫張百忍。

張有仁把寨子治理得非常好,在當地老百姓中德高望重。周邊一片混亂,可是唯獨這個寨子治理井井有序,百姓風氣很好,處處一片祥和。太白金星猜想可能這位寨主就是玉皇上帝的轉世,於是就去測試他。經過貪嗔痴慢疑的測試,張有仁都通過了,而且在這麼混亂的時候,凡界唯此寨治理成太平盛世,與天庭繁華有殊多相似,說明這個寨主非常有宿世善德的。太白金星肯定了張有仁一定就是玉皇上帝。太白金星於是勸說希望他回到天庭去。起初寨子裡的村民們感恩張有仁的慈悲治理,表示需要他,堅持懇求他留下來,張有仁不忍舍下村民離開,太白金星耐心地講希望他眼光要廣大,三界眾生都需要他。於是玉皇上帝就隨太白金星迴到了天庭,並叮囑村民:只要守住張家寨的道與德的民風,就一定能永遠得到神仙的保佑呵護。

於是在太白金星帶玉皇大帝昇天的地方出現了一股泉水,嗯,這個泉清涼透徹,而且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從前有個聊張三的老百姓,非常孝順,母親仙逝之後,埋在後山上,他經常哭啊哭,肝部鬱結,眼睛給哭瞎了,到了母親的週年忌日,讓自己的兒子牽著他到山上去祭拜母親,回來的路上,他走累了,剛好看到旁邊從山上流下的一潭泉水,就坐下來,捧了把水喝下去,天熱出了很多汗,又洗了一把臉,沒想到,洗完臉之後,之後眼睛竟然睜開了,看得見了,回家之後肝部也不疼了。從此之後啊,當地老百姓有眼疾和肝病的人,都會來這裡取水回去洗臉和飲用。後來老百姓們發現不但對眼疾、肝病有作用,對肺病和腎病也有很好的療效。從此啊玉皇山的聖水就傳遍了天下。

老百姓為了感恩張有仁的道與德對村子的福惠,就把這座蓮花山改叫玉皇山,同時又蓋了祠堂,稱為張氏祠堂,令張氏後代子孫牢記張有仁的叮囑,時時要守住道與德的根本。

這便是玉皇山關於玉皇上帝的神仙故事,歷史上的玉皇山位福澤之地,曾有人位冠天地人,而今的玉皇山得全真教三教圓融祖訓,教宗儒釋道,道骨仙風便隱於這歷史底蘊與名門教義之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