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
"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盂蘭節”、“鬼節”。

“中元節”原為宗教節日,起源一說始於道教。道教認為在七月十五中元日這天,地官要定人間善惡,此日也是地官“赦罪之辰”,故此日道教場所作齋醮薦福,求地官赦罪。另一種說法始於佛教,僧家以此日為“法歲因園之日”。佛經說:釋迦牟尼弟子目連設百味果,從此日起九九八十一天,和尚可度假作行腳僧,雲遊四方。各寺院均可設齋解制,救生靈於倒懸之中,大興盂蘭盆會。因此,民間講究這天要給亡人燒紙錢,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於是形成祭祖習俗。

"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盂蘭節”、“鬼節”。

“中元節”原為宗教節日,起源一說始於道教。道教認為在七月十五中元日這天,地官要定人間善惡,此日也是地官“赦罪之辰”,故此日道教場所作齋醮薦福,求地官赦罪。另一種說法始於佛教,僧家以此日為“法歲因園之日”。佛經說:釋迦牟尼弟子目連設百味果,從此日起九九八十一天,和尚可度假作行腳僧,雲遊四方。各寺院均可設齋解制,救生靈於倒懸之中,大興盂蘭盆會。因此,民間講究這天要給亡人燒紙錢,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於是形成祭祖習俗。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中元節”祭祖早在南朝時就已經在民間風行,唐宋更盛。史載清代“中元節”祭祀盛況超過了“清明節”。

靖遠三灘至今仍保留“中元節”祭祖習俗。節日前二天,各家攜帶供品、香表紙錢,到先人墳地去祭祀。是日,還去廟堂敬神,祈禱平安。新田村三官殿每年“中元節”都舉辦廟會,排場很大,莊嚴肅穆,十分熱鬧。節日前幾天,廟會就張燈結綵,插旗播樂,裝扮戲臺。新田村街道兩旁住戶,灑水僵土,清理垃圾雜物,美化環境。隨後各類攤販進村設攤開業,街道兩旁擺滿百貨、傢什、用品,大小飯館相延一二里,吆喝聲、說笑聲與廟會高音喇叭互相交織,一派祥和、昇平景象,令人激動和陶醉。鄉民自由選購鍾愛物品,隨意品嚐各種美食,那種悠閒、安詳、自信、歡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盂蘭節”、“鬼節”。

“中元節”原為宗教節日,起源一說始於道教。道教認為在七月十五中元日這天,地官要定人間善惡,此日也是地官“赦罪之辰”,故此日道教場所作齋醮薦福,求地官赦罪。另一種說法始於佛教,僧家以此日為“法歲因園之日”。佛經說:釋迦牟尼弟子目連設百味果,從此日起九九八十一天,和尚可度假作行腳僧,雲遊四方。各寺院均可設齋解制,救生靈於倒懸之中,大興盂蘭盆會。因此,民間講究這天要給亡人燒紙錢,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於是形成祭祖習俗。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中元節”祭祖早在南朝時就已經在民間風行,唐宋更盛。史載清代“中元節”祭祀盛況超過了“清明節”。

靖遠三灘至今仍保留“中元節”祭祖習俗。節日前二天,各家攜帶供品、香表紙錢,到先人墳地去祭祀。是日,還去廟堂敬神,祈禱平安。新田村三官殿每年“中元節”都舉辦廟會,排場很大,莊嚴肅穆,十分熱鬧。節日前幾天,廟會就張燈結綵,插旗播樂,裝扮戲臺。新田村街道兩旁住戶,灑水僵土,清理垃圾雜物,美化環境。隨後各類攤販進村設攤開業,街道兩旁擺滿百貨、傢什、用品,大小飯館相延一二里,吆喝聲、說笑聲與廟會高音喇叭互相交織,一派祥和、昇平景象,令人激動和陶醉。鄉民自由選購鍾愛物品,隨意品嚐各種美食,那種悠閒、安詳、自信、歡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改革開放後農民富起來了,敢樂了,會樂了。從七月十五開始,廟會招聘的戲班子開始演出秦腔全本戲或摺子戲,早晚各演一場,屆時三攤戲迷扶老攜幼前去觀賞、聽戲。

節日中幾乎家家都要接待親戚朋友,飲食自然要比平時豐盛。現在生活好了,各家都能拿得出、端得上。廟會持續熱鬧十幾天才結束,盡興方散。

"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盂蘭節”、“鬼節”。

“中元節”原為宗教節日,起源一說始於道教。道教認為在七月十五中元日這天,地官要定人間善惡,此日也是地官“赦罪之辰”,故此日道教場所作齋醮薦福,求地官赦罪。另一種說法始於佛教,僧家以此日為“法歲因園之日”。佛經說:釋迦牟尼弟子目連設百味果,從此日起九九八十一天,和尚可度假作行腳僧,雲遊四方。各寺院均可設齋解制,救生靈於倒懸之中,大興盂蘭盆會。因此,民間講究這天要給亡人燒紙錢,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於是形成祭祖習俗。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中元節”祭祖早在南朝時就已經在民間風行,唐宋更盛。史載清代“中元節”祭祀盛況超過了“清明節”。

靖遠三灘至今仍保留“中元節”祭祖習俗。節日前二天,各家攜帶供品、香表紙錢,到先人墳地去祭祀。是日,還去廟堂敬神,祈禱平安。新田村三官殿每年“中元節”都舉辦廟會,排場很大,莊嚴肅穆,十分熱鬧。節日前幾天,廟會就張燈結綵,插旗播樂,裝扮戲臺。新田村街道兩旁住戶,灑水僵土,清理垃圾雜物,美化環境。隨後各類攤販進村設攤開業,街道兩旁擺滿百貨、傢什、用品,大小飯館相延一二里,吆喝聲、說笑聲與廟會高音喇叭互相交織,一派祥和、昇平景象,令人激動和陶醉。鄉民自由選購鍾愛物品,隨意品嚐各種美食,那種悠閒、安詳、自信、歡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改革開放後農民富起來了,敢樂了,會樂了。從七月十五開始,廟會招聘的戲班子開始演出秦腔全本戲或摺子戲,早晚各演一場,屆時三攤戲迷扶老攜幼前去觀賞、聽戲。

節日中幾乎家家都要接待親戚朋友,飲食自然要比平時豐盛。現在生活好了,各家都能拿得出、端得上。廟會持續熱鬧十幾天才結束,盡興方散。

七月十五與中元節

(陸建華根據徐明《三灘民俗節趣》整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